【斯大林替身】叶弗谢·柳比茨基于1981年1月在苏联逝世,没有为他发补告。他是个极普通的人,但他生前却干了16年斯大林的替身。
1935年8月的一天,在乌克兰的一个小城市文尼察当会计的柳比茨基的个人生活突然中断,他被3个秘密警察带走,他的家庭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天后,柳比茨基发现自己住在离莫斯科不远的一幢豪华别墅里,3个仆从侍候他,他们仿佛文聋又哑,不回答任何问题。一天,一伙理发师、裁缝和化妆师来到,不作任何解释就给柳比茨基穿戴打扮起来。
随后,他们很快就永远失踪了。又新派来一批人,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来训练柳比茨基扮演斯大林。接受真正考验的一天终于来到了。斯大林到别墅来观察改了装的柳比茨基。乔大叔(斯大林的绰号)很满意,并对柳比茨基理解他的工作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表示感谢。
柳比茨基回忆说:“我决不相信在画像上那么吸引人的斯大林竟是个红头发的矮子,黄牙齿,讲起话来格鲁吉亚口音很重。“但是他具有魅力,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他非凡的才智和决心。后来我从文章中看到,甚至他的敌人都感到他有某种诱人之处,我可以证实这一点。”
不久柳比茨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了。他装扮成斯大林会见了苏格兰的一个矿工代表团。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那些已经认识斯大林的翻译和克里姆林宫的工作人员也不产生怀疑。
不过,一切都安排得万无一失,获得圆满成功的柳比茨基回到了他的别墅。他应有尽有。还常有一些沉默不语的人来陪他下棋、玩棋。他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可以同他们一起饮酒作乐。
斯大林喜欢开玩笑,当1938年任秘密警察头子的叶若夫来报告的时候,斯大林让柳比茨基假冒他,斯大林隔着玻璃窥视,当他发现叶若夫受骗时,就大为开心。
真正使柳比茨基感到高兴的是到大剧院去,他回忆说:“人们站起来鼓掌,不是向演员,而是向我叶弗谢·柳比茨基鼓掌。当然,这意味着我是斯大林。
最使柳比茨基激动的,莫过于11月7日革命节和5月1日劳动节他在列宁墓的检阅台上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情景了。斯大林最亲密的助手,诸如莫洛托夫、卡罔诺维奇和马林科夫,当然都知道是斯大林的替身同他们一起站在检阅台上。
柳比茨基回忆说:“不知为什么,我记得他们都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我。也许他们也希望有了替身。”
斯大林去世前一年,柳比茨基被捕并送到最北边的一个劳动营里。他不指望回来了。逮捕他的人同情地对他说:“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是执行命令,你知道的太多了。”
他在劳动营里呆了8个月。然后就在他奉命转到一个岛上(等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那一天,传来了斯大林去世的消息。
柳比茨基获释并得到一份养老金。但是他必须在一份声明上签字,他只能住在中亚,而且不得把他的事情告诉任何人。他遵守了诺言,在他活着的时候不把他的事情说出去。#我要上微头条# #抗日战争# #历史# #我来科普# #娱乐时间到#
党之叛徒之二十盛忠亮和秦曼云: 让毛泽东晚年还问抓住没有的一对叛徒夫妻
盛忠亮和秦曼云,都是1925年入党,都曾留学苏联,名列“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五四运动中,秦曼云是为数不多的女领导人。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她和关向应结为夫妻,但后来分手了。1932年,任上海中央局会计的她与时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长的盛忠亮走到一起。
1934年,因叛徒李竹声的出卖,秦曼云和盛忠亮相继被捕。
秦曼云被捕后竟然立刻选择了叛变。盛忠亮一开始还比较坚强,挺得住敌人的刑罚,还准备以死来报效组织。
中统的老大徐恩曾无计可施时,另一个大叛徒顾顺章登场,他知道盛忠亮的性格,于是献计让秦曼云劝说盛忠亮投降。
果然不出所料,盛忠亮在秦曼云的谆谆诱导下折节叛变,成了一名中统特务。他的叛变,倒致中央特科行动科30多人被捕,中央特科也逐渐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1949年,盛忠亮和秦曼云随着蒋介石败退台湾。此后,盛忠亮在西亚做外交工作。1964年,秦曼云与退休后的盛忠亮携三男二女迁居美国经商,买卖兴隆,生活富裕。
毛泽东是最恨叛徒的,他晚年的时候,还问了一句:秦曼云,抓到了吗?但最终是一个遗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关系融合。1981年,秦曼云首次回国观光,与苏联中山大学同学、时任中纪委副书记的王鹤寿会面。已经70岁的她非常洋气:化着浓妆,上着鲜艳绸衫,下穿绿喇叭裤,尖尖的高跟鞋,佩带着项链和耳环。1986年秋,秦曼云第二次回国,专门参观了关向应故居,瞻仰了关向应的陵墓。
2001年12月17日,秦曼云在美国去世,享年93岁。
盛忠亮没有再回过中国,但晚年的他也意识到了当年的错误行为,在家乡设立了“盛氏女儿文教基金会”,长年资助贫困女子完成中学或大学学业。他于2007年3月29日去世,享年100岁。
走亲戚,在我父母那一辈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我家住在镇上农村的亲戚到镇上办事顺便弯弯我家、一般叫休休脚、吃口水、讲讲张、计划经济时要二张券、如果要办婚事就要托你买一堆东西。
农村亲戚上街来也会带来他们的土特产、特别是新年后会带来红糖年糕、几呼家家亲戚都要送来年糕、也有送糯米的、回礼就是请吃饭、走时送点用券买的东西、如果有小孩也会送父亲从上海带回来的奶糖和饼干、年老的送上海产的香烟了、
亲戚间走动是互慧的、我们也会下乡去亲戚家吃喜酒、镇上的老房翻新、叫农村亲戚买砖买瓦、他们也会摇船把材料送到家门口、一顿饭考劳就这样亲戚间平凡走动、各取所需、也不会计教一时的得失、谁叫我们是亲戚呢、
最难忘的还有、中苏边彊苏联屯兵百万、要打仗了、母亲叫我们去农村亲戚家住上一段日子、亲戚间经常走动就不会陌生、多住几日也不成问题、只要我们嘴勤、勤叫人、老人们听了就乐开花、多少天住下来村上就认识了不少人、真的每有趣的、有亲戚有去处不少问题就迎难而解、这就是亲戚的好处0
。
#晒一张回忆满满的老照片#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拍的照片, 用的是苏联135胶卷的相机。那一年我十九岁,刚参加工作两年。服装是父亲的老军装,平时压箱子底,谁都不许动。我和弟弟趁父亲上班之际,偷偷拿出来穿上,才有了这张珍贵的照片。说起这张照片,还要感谢朋友文平兄。当初照片的底片早就没有了,没有想到在本世纪的一六年,他在微信里给我发了过来。实在是失而复得呀。
因为父亲的缘故,从小我就有一个从军梦。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参加过招飞,可惜由于是近视眼,从军梦也就擦肩而过。但是我这个人天生与军营有缘,六岁之前随父亲在军营里长大,十七岁高中毕业后,又逢军区机关招地方职工,我又投入到了部队的建设行列之中。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学会计,都没有离开部队一步,直至退休。
虽然我一生都没有圆了当兵的梦,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花名册里也没有我的名字,但是,做为一名部队里的不穿军装的兵,我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我觉得非常值,而且终生都感到自豪和欣慰。(借平台一角,再次向文平兄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明白为什么经济发展好是因为没有经济学家了。类似这位作者,天真的把报酬率高当做原因,其实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所谓高劳动报酬率,什么样的产业能够将收入的70%以上发给生产参与者?农业吗?工业吗?都不行,实体成本摆在那里,根本做不到。那么答案显而易见,只有金融、法律、会计等服务业才能做到,成本低且主要成本为人工服务。如果三产不发达,劳动报酬率的数字好看不了,但如果为了所谓的劳动报酬率高而盲目的扩张三产,那不就是脱实向虚吗?美国足够发达可以支撑,中国也这么玩儿,就会变成美国希望的那样,被反复蹂躏反复收割,到时候别说提高劳动报酬率了,解决温饱吧。
重大发现!美国经济持续性增长的秘密找到了!这个秘密就是劳动者在第一次分配中的比例始终在三分之二强即70%左右,国家、资本二者在第一次分配中仅占30%。收入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意愿最强的是劳动者,劳动者在第一次分配中100多年来始终占比70%,这也就决定了美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中消费动力始终在70%以上。这或许就是美国经济100多年来长久不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