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税率是指政府对纳税主体所处劳动收入或财产收益等税赋准备征收所规定的比例,也叫征税比率。通常形式是按固定比例征税,也就是常说的“百分之多少”,比如现在的增值税税率准备从17%降至16%。
速算扣除数是指收入总额在扣除一定的必要费用、方便项目后,根据其预征收的税率值,预先从其应纳税部分中扣除的额外部分,以减少税收负担。在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以来,个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减去速算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税率是指应纳税所得的税率比例,它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需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税率之内,对不同的税赋征收不同比例的税收;二是税率决定着纳税人缴纳税款的金额;三是税率也是政府定价税赋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税率控制社会经济发展。
速算扣除数是指收入总额在扣除必要费用、方便项目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据其预征收的税率值,预先从其应纳税部分中扣除的部分,以减少税收负担。实际上,速算扣除数是把特定部分税收从整体税收中先行抵扣出来的一种征税方式,既可以减免纳税人的税收,也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同为政府实施税赋改革的工具,可以配合使用以实现最佳效果:一方面,政府根据财政需要,采取适当的税率,当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时,可以科学调整税率,使公平均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确定速算扣除数,进一步减轻或者放宽税收负担,使企业及公民收入不受过大影响,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综上,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是政府实施税收调整的重要手段,可以结合使用调节税赋,从而减轻企业和公民人民在税赋承担方面的压力,促进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个税速算扣除数是啥意思
个税速算扣除数是指居民每月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的标准金额,是居民拥有正当扣除费用等权利。
个人所得税是指对居民所得的税项,是社会保障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它是按常规税负计算的,是按收入多少扣税的原则办理的,即要计算的是收入扣除个税速算扣除部分后剩余的收入量,而不是收入值本身,以计算居民的个人所得税税款。
速算扣除数的作用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负,减轻因个人所得税而产生的负担;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前给予纳税人一定数额的扣除,这个数额就是个税速算扣除数。
个税速算扣除数给纳税人提供了额外的负担减免,减轻其税负,并协助纳税人确定月应预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据税务总局称,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此速算扣除系数值以保证负担不发生大幅度变化。所以,个税速算扣除数是指居民每月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的标准金额,给纳税人提供了额外的负担减免,减轻其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