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中央关于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央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政策,也是实现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总体方针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一般有以下特征:一是把责任放在财税部门;二是确立和完善特别是放宽税制;三是解决社会共性问题;四是搞清楚税收关系;五是促进就业和申报便利;六是建立征管的透明机制和完善的遵纪守法的机制;七是完善税费递延机制;八是实施财税社会共治制度,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九是进行便利化改革;十是力求提高征管督管效率。
二、分类改革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质是要进行中央、地方、城乡三个层面上的分类改革,从税制、税收职责、税收运作、税收管理等纳税机制本身方面入手,加强财税管理工作和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持续性加强,同时将税收征管改革与社会层面上的发展、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并从长期和短期角度考虑,形成税收征管改革体系。
三、改革措施
(1)加强税制改革,实行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税制。中央减税降费,地方实施支出税、赋税改革,既确保中央收入不受损害,又实现地方支出财力和财力自主,实现双赢。
(2)完善税费政策,加强税收衔接。完善税费政策不仅要坚持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补,还要实行企业税收抵免、税收托管等政策,使增值税、消费税、契税等各税类之间得以衔接,避免因交叉税务体系复杂而由企业负担的负担过重。
(3)加强政策法规的统一,完善便利化改革。加强政策法规的统一,实行统一政策法规、统一服务、统一收费标准,改善企业申报等有效业务流程,减轻企业负担,实施行政审批便利化改革,以促进企业便捷合规发展。
(4)健全征管的监管机制,夯实税收基础。加强税收信息采集建设,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安全和可信的监督检查体系,消除灰色空间,加强针对行政等弊端的考评机制,夯实税收的经营基础,减轻企业负担,有助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市场规模化发展水平。
总之,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是实现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社会服务效率,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需要实行的管理模式
税收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税收征管改革是优化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步骤。近年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思路已经明确,目标是利用综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体系,实现实时税收信息采集,推进窗口式服务和电子政务,并通过分级责任和协作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体系。
管控手段是税收征管改革的基础,也是实行管理模式的前提。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评估标准,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促进以法治理念为基础的多元化监管,全面向社会发展改革、公平发展、法治政府的方向发展。同时,健全税务征收管理制度,根据人力、财力、技术实力的实际情况,结合税收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完善的征收管理操作流程,并不断完善机构职能和责任落实,加强政策性支持。
深化税收征管改革还需要实行动态管控模式。动态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监管政策,既要利用实施查核的方式,及时发现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不符的行为;又能检测税收征管环境的变化,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出现;还要通过报表审核、定期回访等措施,促进税收征管现场落实情况;根据近期反复出现的税收违法案件,发现其中出现的漏洞,将这些漏洞在管理过程中补足。确保及早全面准确地发现异常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善和解决问题,有效对税收征管措施进行优化完善。
最后,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行必须依靠系统的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必须建立在体系化、统一可操作的税收征管体系基础上,以面向社会发展改革、公平发展、法治政府等方向实现目标。同时,要建立动态管控的机制,构建及时有效的动态监管框架,在实际实施中不断改进管理方式,维护税收征管正常开展。综上所述,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所需要实行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健全税务征收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控模式以及构建及时有效的动态监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