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四季度的部分开销记录,不算不知道,一记账令人乍舌:
换了部淘汰款手机 花了 4200
孩子跳舞补习班学费:5500元
预交下学期幼儿园学费5400元
家里添置了一辆新国标的垃圾电瓶车 : 2500
牙疼根管治疗搞牙花了 : 2000
车辆买保险花了2700,保养花了300多,
物业费交了1580,
家里锁坏了索性换了把智能蓝牙密码门锁 : 1500
小孩买了个电话手表 :500
入手了一个手持吸尘器花了 900,还没敢买某森一类好的。
小孩奶粉某自营买了1300多,
小孩买保险花了6000,
各类白条花呗信用卡账单还了2100.
家里换了个沙发花费2700,还是淘宝买的。
人情往来账红包花了1000,
随随便便一算合计光四季度仅仅两三个月就花40000多了,这还不包括正常的家庭吃喝用行油费车位房贷水电气网费手机费 等等,不敢想象!
普普通通的生活,处处都是钱,虽说平淡健康是福,知足常乐,但是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啊,中年男人硬撑着活着太累,没有容易的时候,而且还是生活在普通一省会城市当中,平时不敢出去消费,不敢逛商场,不敢吃喝看电影,不敢随便买衣服鞋子,算计着成本过日子,超市买东西算着单价和重量,吃亏与讨巧。
换车换房更是奢望,房价已经涨到了望尘莫及的接近三万多的天价。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你,病不起,伤不起,一点点的波澜和意外就会完全击碎一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
这样的日子,熬着,享受着平淡生活中的点滴快乐,仔细算算,人生也不剩多少日子了,竟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
2022年挑战每天扔一物- 38:
1. 过年收到的红包皮;
以前收到红包皮总喜欢收着,一开始是为了记着谁给的红包,今年有了记账本就不再需要留着了,数完钱记好帐红包直接进了垃圾筐,每年光这人情往来就要费好些脑细胞,不是小时候只负责穿着新衣服收红包就行了[捂脸]
犹太人老师竟然给孩子教这个!佩服!
垃圾很脏,钱不脏
犹太老师有时会把全班人带到垃圾场,戴上口罩手套,一人发个袋子,然后四散开来,去垃圾场翻找可以卖钱的空饮料瓶子,最后一起去废品回收站卖钱。卖垃圾的钱由老师记账,回教室后用10倍回报的方式进行分配。
想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说
<什么是你择业的首要因素>
1,做成长性强有积累的工作。
之前看到一个热搜,说年轻人不进厂都去送外卖了,因为外卖小哥工资7,8000,进厂3,4000,但你们知道像是送外卖这种看似“高薪”行业最大的坑在于哪里吗?就是它永远在重复简单的体力劳动,就和做家务,送快递开出租车,在地下停车场当保安差不多,它没有门槛,没有能力的量变到质变,长此以往,别人在职场中提升阅历,积攒人脉资源,累计工作经验的时候,你只是在把1天的工作经验重复十遍。
随着时间拉长了看,收入天花板是很明显的。打个比方吧,两个差不多水平的人,一个从一开始因为薪资待遇和平台选择了去大厂当一颗无人问津的螺丝钉,而另一个选择了在创业公司跟着老板从0做起,前者天天做着几乎同样的内容,已经熟练到不用动脑,她不需要清楚公司的运行,她只需要做老板分派的任务。而后者从上到下,从小事到大事,都要亲力亲为,并且老板给了很大空间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试错,那么5年之后,你说这两个人谁的成长更明显?谁在下一份工作中的软实力更强?公司裁员的时候先会想到谁?
作为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如果不是经济上特别窘迫,那么请把成长性有积累这个指标,放在收入之前。
<限制普通家庭小孩发展的是什么?>
2,我身边的富二代小孩不在少数,据我多年观察,普通家庭的孩子和富二代孩子在个人发展上不差在智力,能力,努力,而是差在没有人教。
就比如说我认识的好几个富二代,他们从国外留学回来,父母不仅仅是工作安排好,更重要的是,会为他们介绍一个能带他快速认识社会融入职场的叔叔或者阿姨。这个人一般来讲是他父母私交关系很好很信赖和看好的下属,或者家里混的最好的亲戚,会先让这个孩子跟着他学习跟着他见世面。
那么关于人情世故,饭局酒局,潜规则,方方面面都会有人带着他,遇到迷茫困难,他可以立刻找到一个人请教,那么他对社会的认知就更健康更全面,这就是所谓“人生导师”。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从象牙塔里出来之后是被直接扔进社会的,全靠自己去摸爬滚打,可能就厌世了,可能就黑化了,可能就躺平了,最后收获了什么全靠自己。一些事情明明有个人一点拨一提醒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就偏偏找不到这样的人。
普通家庭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一个为他授业解惑的领路人——能力上同水平,有人带他飞,而你要在泥泞里一步步走,他等于开了外挂,你怎么可能比得过?这是富二代跟我们最大的不一样。
所以我想对所有普通家庭的孩子说,请珍惜你们身边出现过的能力比你强,经验比你丰富,还愿意和你探讨问题平等交流的人。可能是在你困难时给予你力量的人,可能是在你迷惑时启发过你思考的人。他们是你的贵人,是你一辈子为数不多可以抓住的杠杆。
如果你说我活到30岁怎么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那请你反思自己,说明你身上还没有任何让别人注意到的闪光点。
<比杠杆更重要的是支点>
3,领路人固然很重要,但不要迷信人脉的力量和向上社交。
我认识一个弟弟,那个资源真的太好了,身边随便一个叔叔阿姨拎出来都是业界的大佬。他天天可以跟着父母出去出席这样那样的一些高端的场所,认识很多的牛人,但是对于这些资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接不住。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没有专业能力,别人聊的他听不懂,无法为别人提供价值,每次只能在旁边赔笑和服务于大家,那这样的姿态和角色怎么跟资源建立起深度关系?
别人可能看在父母的面上帮他一次,是不可能持续在他身上投资的。最后混得还不如普通孩子凭借努力和勤奋,在大厂深耕年薪拿个50-100万。
能力永远是支点,和别人搭建关系只是杠杆,没有支点,就撬不动杠杆。每个人都要先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拥有人脉的前提。
<需要精打细算的不是钱,是注意力>
4,很多年轻人会有记账的习惯,会对自己的开支管理有度。比如为了省几百块,花2小时去研究购物软件上的优惠活动,为了节省100块钱打车费,去坐2小时公交…
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时间很多,但钱很少,会本能的认为钱才是稀缺资源,于是大部分人宁可省钱也不会省时间。但到了中年,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错大了。
因为对于打工人来说,赚钱的本质是贩卖时间,而高薪和低薪人之间的差异就是她的单位时间价值比你的更高。
所以怎么样让自己的时间更值钱呢?你得把它们花在高价值的事情上——聊八卦逛街刷垃圾视频的人,和把时间用来向上社交在线学习某一门课看一本书的人,不出一年就能在认知上拉开差距,而人最终会走到跟自己的认知相匹配的位置。
所以钱花在哪里不决定你的未来,但注意力花在哪里是的确能塑造你的未来。精打细算注意力的分配,比精打细算开支能更快的实现财富增长。
重视工作的成长性、珍惜你遇到的贵人、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注意力花在高价值的事情上,这四点但凡能做到1点,你的人生都非同一般。
水电材料进场
下午五点开槽工作结束,联系了水电材料的供货老板请他送货,一共是四千多,后来决定用超六类的网线,就自己买了秋叶原的50米,花费211元,到时候支付水电材料老板3897元就可以了。老板人很好,请他帮我给我带十个装垃圾的编织袋他不让记账,说算了送给我了。钱虽然少但是蛮感动的。附水电材料单。
#西安抗疫日记# 西咸新区沣东新城2022年1月15日,星期六,晴(不冷),腊月十三,西安封城第二十四天。
1,下午扔垃圾,顺路买了12个白吉饼(12元)。回来媳妇吵了肉臊子,再把早上做的冰糖梨水热了,下午饭就过去了。一顿饭12个白吉饼,感觉有点坑,昨天的记账,一天吃饭花销三十左右,这买馍划不来,还是吃米饭或者自己蒸馍吧。
2.其他正常,
做饭,
吃饭
洗碗,
辅导作业
午睡,
听课,
挨骂,
吃饭,
洗碗
刷手机
不知道原因挨骂
西安加油!
到点睡觉
看《大秦帝国》
#生活日记# #成功日记#
1.花了些功夫把资金都归集起来了,说干就干,说不定以后是一条很好的薅羊毛路子。
2.看了书,里面的尤利西斯策略,也算是给自己提了一个醒。现在行情不知什么时候止跌,不能预判,便只能坚守既定的纪律。
3.和连大一起聊起了塑料的危害。五年级时,体育老师就给我们读过报道,说是塑料是21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观点比较震惊,所以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
我生活中会有尽量不用塑料袋的习惯,但作为商家,每天从我手上出去的塑料袋也不少,感觉很是罪过,但说实话,现在的大环境,做不到不用塑料袋装东西。只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弥补了。哪怕我的小家每天少用了一个塑料袋,一年也是会少产生很多塑料垃圾。
4.本来想偷懒的,在我右的提醒下,上了一节网课。
5.洗洗刷刷已经很晚了,想去睡觉的我,又坐下来记账,写日记,也算是小小的进步。
#日常育儿记录#
孩子总是隔三差五地要求买这个买那个?
给孩子物质和金钱奖励是否应该呢?
1️⃣明确地说是可以给奖励。
2️⃣注意分内的事不给奖励。
比如做家务,
比如做作业。
3️⃣奖励不是定期,更多是随喜意识。
比如不是说每次考100分都有奖励,
一次考得好不代表什么,
反之考得不好的时候也不会批评,
否则孩子每次考试都在想成绩的重要性。
随意意识是比如孩子常常不会主动去扔垃圾,
今天主动做到了,
可以给予奖励,
奖励孩子把自己当成家里的一份子,
知道要美化环境,
随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简单地说,
不要因为奖励而去做某件事,
注意本心的出发点。
4️⃣不要撒娇卖萌或者哭闹就开始奖励,
否则下次孩子会故技重施。
其实孩子需要某些物质的时候,
还是不太明确,
很多时候只是一时冲动,
比如孩子喜欢乐高,
的确摆在商城里的模型非常漂亮,
父母都会喜欢,
可是当你奖励买回家以后,
孩子会去拼吗?
不要想着拼乐高可以培养专注力等好处,
而是让孩子明白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因为当你花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在拼乐高的时候,
其他很多事情是需要搁浅的,
一天就24小时,
时间不可倒流。
比如寒假时间可以买来拼,
拼个天昏地暗,
也没什么关系,
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喜欢的东西不是都需要买回家。
5️⃣当你不愿意奖励的时候,
可以学会和孩子说说你的金钱分配,
父母适当的窘迫,
每个月的家庭支出管理,
可以说给孩子听,
你不一定很有财商,
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管是哪个大老板,
都知道开源节流,
都有明细做账的习惯,
而不是银行卡里有多少钱就随便乱花。
6️⃣不要克扣孩子的压岁钱,
30%做一整年的零花钱,
给孩子自由选择购买的权利,
最重要的是强调这是一年的,
中间不会再给,
但是会给奖励。
70%存定期,
从小教孩子存钱的习惯,
目的不是变成守财奴,
而是告诉孩子当你未来想实现什么梦想的时候,
未来急需用钱的时候,
你的心里有底气,
不为没钱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