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那些考试
我想每个人生命中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无论是中考,高考,考研,教资,会计证书等等,可以说,考试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如果要问20多年来,从小到大,唯一伴随我不变的就是,考试!
那么哪一次考试让你的印象最深刻了?
对于我来说,印象深刻的还真有这么几次
第一个2017年高考,我考试的地点分在了本校我的班级是在三楼,而考试的班级是在五楼,所以就非常的幸运跟平时的月考一样,那个考场我可能去了不止一两次,毕竟是在本校,高考的时候压力自然会少了些而比较有趣的是,那一天我遇到了很久不见的初中同学,跟我是在一个考场在提前一天看考场的时候,在座位上提前感受氛围,遇到了他寒暄了两句,互相赠了祝福。
我的“三师”梦之一
我将永远记得,2017年11月21日早上8点46分,当我从国家司法考试信息服务平台看见“试卷一102、试卷二101、试卷三92、试卷四95、总分390”字样时那难以用文字描述的激动心情,这意味着,自己近300天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通过了末代司考;这也意味着,我的“三师”(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律师)梦终于实现。
当我1999年还在四川省**学校上学时,有一次在图书馆里找资料,偶然发现了一本《注册税务师考试习题集》,从而便知道了有注册税务师这么一项考试。当时还在为就业担忧的我,心里暗想,实在找不到工作也可以去试一下,多一条就业的门路。还好,毕业后顺利进入了国税系统。刚参加工作,空余时间较多,又动起了参加注册税务师考试的念头。一咨询,报名条件需要若干年的工作经历,便转向了注册会计师。信心满满的到财政局报了名,但没有买教材和辅导资料,心想凭着学校的老底应该得行。结果可想而知,会计只得了46分,大大的打击了我的自信。再加上工作岗位的变化、参加其他系统考调的失利,学习的乐趣一下就没有了。随后的几年间,我放弃了注会的考试。
时间又到了2008年,奥运年,由于爱人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了陪她学习,我又报名参加了注会考试。这一次,自己报考了《税法》和《会计》两科,虽然自己比上一次准备更充分、更努力,但估计是长时间没有进行过系统性学习和没有找到应试方法,最终结果还是败北了。令人欣慰的是,爱人的考试顺利通过。
2009年,注会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原有考试制度规定的5个科目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明确将一个阶段的考试调整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科;第二阶段设职业能力综合测试1科。这样一来,考试难度加大,考试周期相应加长,我又放弃了。
2012年,省局、省总工会和团省委决定在全省系统开展首届岗位技能大赛,科室领导动员我报名参加。由于省局没有下发系统的复习资料,为了准备这次技能比赛,我想到了借鉴一下注册税务师考试的教材。于是,我买了注税考试《税法一》和《税法二》两个科目的教材。后来又想到反正都要看书复习,何不借着这个机会报名参加注税考试呢?我的“注税”梦由此产生。于是,我又去报了名。还好,那一年,通过精心的准备,在岗位技能大赛中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评为省局青年岗位能手,注税考试报名的两科《税法一》和《税法二》也以较高的分数通过。
两发全中,一下子增长了自己的信心。2013年,我又报名参加了剩余《财务与会计》、《税务代理实务》和《税收相关法律》3科的考试,想一鼓作气拿下注税。考虑到考试内容的相关性,这一年,我又重新报名参加了注会考试,报考了《税法》和《经济法》两科,我的“注税”梦也因此变成了“双师”梦。也许是接触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吧,《财务与会计》这科77分(总分140分,合格线是84分)的成绩让我的“注税”梦圆又延后到2014年,但让我得以安慰的是自己报考的《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税法》和《经济法》均得以通过。
由于当时注税考试单科合格成绩的有效期限只有3年,如果2014年我不能通过《财务与会计》这科,意味着我2012年通过的《税法一》和《税法二》也将作废。这一年我的学习重点也放在了《财务与会计》。恰逢此时,市局在南充**学校举办财会高级培训班。在当时营改增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科室领导也非常支持我参加培训。经过2个月的学习,自己对财务与会计知识重新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也极大的帮助我通过注税的《财务与会计》和注会的《会计》科目。在这一年,我也顺带通过了中级会计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