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思想的犀利哥:万科a

思想的犀利哥: 万科A(SZ000002) 滨江集团(SZ002244) 碧桂园(02007)【转】房价下跌是必然趋势无法扭转第一:房地产整体债务规模过大不可能再次宽松继续扩大债务,现在对房地产宽松再多钱都没有任何意义,债务黑洞会吞

思想的犀利哥:

万科A(SZ000002) 滨江集团(SZ002244) 碧桂园(02007)【转】房价下跌是必然趋势无法扭转

第一:房地产整体债务规模过大不可能再次宽松继续扩大债务,现在对房地产宽松再多钱都没有任何意义,债务黑洞会吞噬一切。
第二:实际从2016年开始,居民大幅加杠杆买房后,收入的增加和债务规模的增加形成的剪刀差就越拉越大。现在很多人说消费能力,实际那里还有消费能力,收入不能大幅度增加,债务规模继续扩大已经严重挤压了消费,
第三:居民债务过重,经济继续下行,房价继续下跌的趋势不会改变。债务偿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收入增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存款的积累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能扭转的。
第四:很多人都在幻想疫情放开后,房价能不能跟2016年一样再涨一波,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2016年房价之所以能大幅度上涨,那是居民加杠杆所致,实际就是居民不但耗尽存款还背上负债推动的房价上涨,这些存款都是前期几十年的积累,要想再次积累是非常艰难的!

每天悟道十八次:

春节假期消息面:

1、chatGPT及《流浪地球2》引发人工智能热潮,科大讯飞、格灵深瞳、云从科技、拓尔思、寒武纪

2、春节消费复苏,中国电影(SH600977) 、光线传媒、丽江股份、中国中免、王府井

3、半导体制裁升级,荷兰、日本在与美国谈判后,同意限制部分DUV光刻机出售给中国大陆,大陆成熟制程可能受影响,兴森科技、长川科技、华峰测控、通富微电、同兴达

4、特斯拉暴涨,产业链——广东鸿图、双环传动、旭升集团、拓普集团、新泉股份;一体化压铸——伊之密、嵘泰股份、旭升集团。

5、19部门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50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加57%,中交地产、中国武夷、南国置业、滨江集团

6、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科远智慧(SZ002380) 、达意隆

7、军工板块:成飞借壳中航电测(SZ300114) ,爱乐达、航发科技、华伍股份、立航科技;军工央企重组,洪都航空、航天长峰、凤凰光学;远火产业链,北方导航、金奥博;业绩增长,睿创微纳、奥普光电;军事智能,星网宇达,晶品特装。

8、口服小分子新冠药VV116和SIM0417获批上市,君实生物、先声药业

9、印度大雨影响甘蔗供应,蔗糖价格可能走高,南宁糖业、粤桂股份

10、抖音电商旗下抖音超市上线,电声股份、青木股份

11、超级鸡周期,鸡苗价格持续走高,益生股份、民和股份

12、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再次刷新国内转换效率纪录,京山轻机、捷佳伟创

13、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上市申请受理,开能健康、冠昊生物


个股挖掘:

1、星湖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伊品生物 99.22%的股份,合计53.7亿元。

2、天赐材料,预告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增151-169%,扣非同增148-166%。

3、天原股份,西南最大的优势氯碱企业,2022年业绩预计7亿左右,以优势氯碱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以高功能材料氯化法钛白粉为核心产品的钛化工和锂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产品的新能源先进化学电池及材料产业

4、三超新材,金刚线行业景气,大幅扩产,困境反转,小市值。

5、吉林化纤,碳纤维行业持续扩容,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国产碳纤维量价齐升,企业技术创新及国际业务开拓,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生态。

有洁癖的蟑螂:

万科A(SZ000002)奥联电子(SZ300585) 滨江集团(SZ002244) 如何救房地产:1.股票炒到5000点以上 2.房贷利率有剪刀差,房贷利率2%点,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3%,允许企业买房,那么好了,企业买房去银行做抵押,充分为国接盘

本质投资者:

明天就要开盘了,记录下我的持仓。

上海机场 5%;重庆啤酒 3%,贵州茅台 56%,科沃斯 4%;爱博医疗 10%;滨江集团 9%;国盛金控 2%;爱尔眼科 7%;现金4%。

国盛金控是打算投机一把的,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以后再也不做投机了,老天爷把我看的死死的,一看到我伸手,大棒就挥舞过来了。如有解套立马抛。

医药之年:


1、人工智能:《流浪地球2》电影大热,人工智能MOSS引发社会热议。微软官宣向大火的OpenAI追加数十亿投资,港股商汤-W周五大涨19.91%。(科大讯飞、格灵深瞳、云从科技、拓尔思、寒武纪)
2、节日经济: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初六)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春节期间,云南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倍。港股中免假期大涨。(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丽江股份、中国中免、王府井等)
3、半导体:1月27日,荷兰、日本在与美国谈判后,同意限制部分DUV光刻机出售给中国大陆。升级之处:1)美国单边制裁变多边制裁;2)光刻机禁售从EUV扩至DUV;3)大陆成熟制程可能受牵连(极端情况)。(兴森科技、长川科技、华峰测控、通富微电、同兴达)
4、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本周暴涨33%,创近十年来最佳表现。上海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符合相关标准给予每辆车1万元的财政补贴。(广东鸿图、双环传动、旭升集团、拓普集团、新泉股份)
5、房地产: 1月28日,19部门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郑州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春节返乡置业购房者开始增加,重点50城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春节增加了57%。(中交地产、中国武夷、华夏幸福、南国置业、滨江集团等)
6、新冠药:多个社交平台转发辉瑞正探索定向进化新冠病毒,29日下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民得维上市。(君实生物、众生药业、广生堂、前沿生物等)

思想的犀利哥:

金地集团(SH600383)20%的首付是5倍的杠杆,10%的首付,是10倍的杠杆,33%的首付是三倍的杠杆。炒房就是炒期货!价格大幅度波动时,你的财富有可能成倍增加,当然也有可能归零的。滨江集团(SZ002244) 碧桂园(02007)

天何所沓:

2023-01-29 《晚间热议》:

1、人工智能:《流浪地球2》电影大热,人工智能MOSS引发社会热议。微软官宣向大火的OpenAI追加数十亿投资,港股商汤-W周五大涨19.91%。(科大讯飞、格灵深瞳、云从科技、拓尔思、寒武纪)

2、节日经济: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初六)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春节期间,云南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倍。港股中免假期大涨。(中国电影、光线传媒、丽江股份、中国中免、王府井等)

3、半导体:1月27日,荷兰、日本在与美国谈判后,同意限制部分DUV光刻机出售给中国大陆。升级之处:1)美国单边制裁变多边制裁;2)光刻机禁售从EUV扩至DUV;3)大陆成熟制程可能受牵连(极端情况)。(兴森科技、长川科技、华峰测控、通富微电、同兴达)

4、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本周暴涨33%,创近十年来最佳表现。上海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符合相关标准给予每辆车1万元的财政补贴。(广东鸿图、双环传动、旭升集团、拓普集团、新泉股份)

5、房地产: 1月28日,19部门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郑州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春节返乡置业购房者开始增加,重点50城二手房成交量比去年春节增加了57%。(中交地产、中国武夷、华夏幸福、南国置业、滨江集团等)

6、新冠药:多个社交平台转发辉瑞正探索定向进化新冠病毒,29日下午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民得维上市。(君实生物、众生药业、广生堂、前沿生物等)

找石头者:

滨江集团(SZ002244)再看看人均效率,来比较滨江集团和其他房地产公司,一目了然啊

滨江人均销售额是万科的四倍,是保利的2.5倍。大哥万科,长期堪忧啊,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产品品质不稳定啊!

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中国绿城,招商蛇口,金地集团,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业,建发国际集团

未来智库: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倪军、屈俊、王先爽)

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开始战略看多银行,核心逻辑为随着地产和疫情政策优化, 宏观经济将进入复苏通道,银行板块价值重估,宏观复苏主要沿着地产、零售和资 本市场三个方向进行。疫情3年,消费低迷,地产承压,平安银行存量资产与地产和 消费关联度高,战略方向与零售和资本市场关联度高,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为其战略 推进带来了一定压力,公司PB估值一度从高位回落至0.56X的历史低位。在后疫情 时代,随着宏观经济进入复苏通道,平安银行有望受益于多重复苏共振,估值提升可期:

(1)零售恢复,2022年经济基本面承压,一方面疫情影响下消费持续低迷,另一方 面地产风险持续向居民端传导,同时预期转弱下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在此环境下零 售业务景气度欠佳,平安银行2022年上半年零售金融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行7pct。 2022年Q4以来,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和地产政策放松,零售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平安 银行盈利成长性值得期待;(2)质量稳健,自新三年战略以来,平安银行的资产质 量大幅改善,即使2022年在多方因素冲击下,依旧保持了相对稳定,预计2023年资 产质量依旧可控,主要由于其保持较强的风险管控力度,对于新发不良的核销力度 远超其余股份行,且未来随着相关疫情和房地产政策优化成效显现,零售贷款资产 质量压力有望缓解;(3)优势赋能,一方面,平安银行金融科技动能强劲;另一方 面,集团赋能优势持续显效,平安银行凭借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积极融入中国平安集团生态圈,持续完善客户权益及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022年11月以来,平安银行估值有所回升,目前PB估值为0.81X,依旧处于历史低 位,我们认为未来在零售恢复、质量稳健、优势赋能三重因素共振下,公司估值还有 提升空间。

平安银行自2016年以来选择全面转型零售,目前已有7年,整体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经济基本面承压,一方面 疫情影响下消费持续低迷,另一方面地产风险持续向居民端传导,同时预期转弱下 资本市场波动较大,在此环境下零售业务景气度欠佳,平安银行2022年上半年零售 金融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行7pct。2022年Q4以来,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和地产政策放松, 零售需求有望逐步回暖,且平安银行深耕零售业务多年,基本面韧性仍在,2023年 随着零售业务景气度回升,其盈利成长性值得期待。

(一)基础零售:客群基础仍然坚实

平安银行持续深入做实基础零售,通过全面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化推 广“五位一体”新模式,同时,持续推动综合经营、协同发展,强化全渠道综合化获 客及全场景智能化经营,在2022年经济下行、消费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依旧实现 了零售客群以及零售AUM的稳步增长,整体客群基础较为坚实。 2022年9月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12,421.1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1%,同比增长 6.9%。2022年上半年零售AUM增长9.1%,增速在股份行中排名首位,前三季度依旧 实现了10.99%的增速,略低于招商银行,其中个人存款2022年前三季度增长17.3%, 显示2022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存款增长较多,贡献了主要的零售AUM增量,其 他个人金融资产需求欠佳。

(二)消费金融:静待需求筑底回升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早期其采取“资产先行”策略,通过消费贷快速做大零售资产规 模,信用卡、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为三大“尖兵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自 2018年以来,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长期处于股份行最高水平,成为了维稳资产端 收益率的重要压舱石。 2022年,在零售信贷需求整体较为疲弱的情况下,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上半年和 前三季度依旧分别实现了10%和9%的同比增速,高于其他上市股份行,其中增量主 要由个人持证抵押贷款、汽车金融贷款贡献。 个人住房贷款、新一贷和信用卡贷款增长疲软,截至2022年Q3末,较年初分别增长 1.6%、0.7%、-4.3%,主要因为疫情反复下,整体消费较为疲软。但年底监管相继 出台“房16条”多项房地产支持政策,优化疫情管控政策,年初又正式建立首套住 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保房产、促消费意图明显。当前个人消费需求仍未 出现明显恢复,政策落地还需时间,参考日本、韩国、新加坡经验,在疫情政策优化 后,消费基本均在半年内出现了稳步复苏的态势,因此2023年消费复苏确定性较大, 平安银行零售资产占比较高,预计将明显受益,未来随着消费贷需求回暖,其业绩 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三)私行财富:私行业务全面升级

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银行财富客户123.4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2%,其中私行 达标客户7.8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1%,在资本市场景气度不佳的环境下依旧实现 了10%以上的客户数增长。私行达标客户AUM余额15,756.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12.1%,增速远高于其余股份行。 收入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不含代理个人贵 金属业务)51.05亿元,同比下降20.7%,主要受主动压降非标类产品规模及证券市 场波动导致的基金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代理基金收 入23.35亿元,同比下降27.84%,同期招商银行代理基金收入同比下降48.96%。除 此之外,随着银保业务的推进,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增长较快,22Q3末同比增长 32.4%,代理理财业务收入保持稳健增长,22H1同比增长29.3%。

2022年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居民存款快速增长,自2022年3月以来,居民户存款 连续保持同比多增态势,至12月末,新增存款已超7.5万亿,短期来看,随着宏观经 济持续恢复,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将持续回暖;长期来看,我国储蓄率相比其他 主要国家长期处于高位,未来财富管理市场依旧是一片蓝海。

我们曾在前期深度报告《平安银行深度:转型至中途,成长仍可期》中提到,当前做 好财富管理业务须攻克两大难点,一是提升客户粘性;二是打造大财富管理体系, 前者的关键在于服务,后者的关键在于私行。2022年平安银行继续稳扎稳打,在私 行财富业务层面持续深耕。

1.产品再升级,重点打造“优选私募”

公募基金方面,截至2023年1月12日,平安银行已与119家基金公司达成合作,较 2022年初增加17家,代销5744只基金,较2022年初增加1665只。保有量方面,2022 年受市场波动影响,权益性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下行较多,但市占率排名稳定在14名; 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佑规模于22Q1出现明显下滑,22Q2开始逐季回升,在市场疲 软的行情下,平安银行将重点放在了中长尾基础客群的渗透上,2022年9月末,代理 非货币公募基金持仓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67.7%。 除此之外,平安银行持续提升资产优选与产品甄别能力,丰富、优化产品货架。如 2022年重点打造了“优选私募”,在全市场私募机构中层层筛选,精选引入顶尖管 理人;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也保持了快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新设立规模 385.95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保险金信托设立规模已超760亿元,助力15000 多名客户实现了财富精准传承。同时,平安银行积极把握寿险市场及财富管理市场 变革机遇,强化银保业务升级及队伍建设,持续打造一支懂保险的新财富队伍,为 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金融资产配置服务;2022年9月末,新队伍累计已入职近 1,100人;2022年前三季度代理保险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4%。

2.服务更专业,构建顶级私行服务体系

在公墓基金领域,平安银行升级陪伴式服务体系,对于基金客户的售前、受购期、 稳定期、赎回期、召回期均打造了对应的差异化服务策略。 在私人银行领域,平安银行构建了国内首个顶级私行服务体系,深耕资产规模在 3000万元以上的超高净值客户,针对其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需求,打造了“高端医养、 高尔夫球、子女教育、慈善规划”四大王牌权益,提供“个人、家族、企业”的全周 期、综合化服务。主要亮点有三:

其一,“1+1+N”服务体系。其中第一个“1”为平安私人银行家,对接日常客户服 务,目前平安共有超过50家私行中心,超1000名私人银行家;第二个“1”为平安银 行总行专家团,包括60多名各领域的总行专家团队,其中顶私综合顾问超30人,满 足客户在法律、税务、投资等方面的需求;“N”为内外部方案专家顾问,通过整合 平安集团内外部各行业的专家资源,满足顶私客户全方位的需求。在此服务体系下, 平安银行创新设立了家族办公室,同时平安银行与集团之间的强力联动也反映了其 优秀的资源调配能力。 其二,客群划分更精细。平安银行根据客户画像和需求特征,对超高净值客群进行 了进一步拆分,如员工股权激励、跨境个体工商户等,并提供量身方案的定制。 其三,公私联度升级,充分利用集团综合金融平台。一方面,平安银行整合银行零 售、银行对公、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等部门提供的各类专业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一 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平安顶私服务与中国平安重点部署业务领域深度契合,如慈 善规划、高端医疗、高端养老等领域。

(一)资产质量平稳,风险充分化解

自新三年战略以来,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即使2022年在多方因素冲击下, 依旧保持了相对稳定。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3%,与年初基 本持平,整体维持在低位,但上半年不良新生成率有所上升,Q3回归下行态势。不 良压力主要来源于零售消费贷业务,Q3消费贷不良上升尤为明显,主要由于Q3疫情 延期纾困客户陆续到期,加速进入化解阶段,同时也受到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增长 承压的影响,但由于房地产按揭和抵押贷款不良率较低,较好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因此总体个人贷款不良率保持基本稳定,较年初小幅上行3bp。

展望2023年,预计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可控,(1)平安银行保持较强的风险管控力度, 2022年下半年,其主动提高对贷前政策的检视频率,严格把控客户准入,不良贷款 认定标准也十分严格,22H1其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为73.64%,保持在较低 水平,且较年初下行11.6%;(2)平安银行核销力度远超其余股份行,2022年上半 年其核销贷款294.02亿元,为2021年同期的1.9倍,前三季度核销贷款407.35亿元, 超过2021年全年,显示当期新发不良核销相对比较充分,且若后续清收比例较大, 或将对未来利润形成正贡献;(3)从宏观环境来看,年末疫情和房地产政策优化, 未来随着相关政策成效显现,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压力有望缓解,对公贷款质量长期 保持低位稳定运行,整体资产质量预计稳中向好。

(二)房地产风险可控

截至2022年Q3末,平安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0.72%,远低于同业水平。一 方面,是由于平安银行近年来资产摆布向零售业务倾斜,对公资产规模有限,总体 占比不到35%,2022H1末平安银行涉房贷款余额为9,810亿元,其中对公房地产贷 款余额为2,980亿,个人住房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余额为6,830亿。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保持着严格的房地产风险管控政策,在增量方面,控制房地产 贷款规模占比,加强风险管控,继续实行名单制,调整区域准入政策,同时,细化调 整业务策略,收紧信用类及弱抵质押业务;在存量方面,积极做好风险排查和贷后 管理。 年末以来,随着保交楼、“房16条”等多项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市场整体环境有所 缓和,12月初,平安银行与绿城中国、滨江集团签战略协议,并提供意向性融资500 亿元,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平安银行将切实做好房地产贷款均衡有序 投放,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及租赁住房开发及运营、符合政策导向的房地产项目并 购,有选择支持具有真实需求支撑区域的普通商品住宅开发,积极参与房地产企业 并购债承销与投资。

(三)信用成本仍有压降空间

自2021年以来平安银行信用成本呈逐步下行趋势,从2020年末的2.82%压降至2022 年9月末的2.27%,但依旧处于股份行最高水平,未来仍有压降空间。2022Q1~3平 安银行拨备计提以贷款为主,主要由于2022年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零售贷款不良提升, 同时表外预期信用损失计提依旧保持较大力度,前瞻性计提力度不减说明平安银行 整体资产质量较为稳定。 2022Q1~3平安银行拨备计提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9%,同期股份行均值为34%,未来 随着经济复苏、需求回暖,零售贷款质量扰动因素逐步消退,平安银行拨备计提占 营收比重有望进一步下行,若该比重下行至同期股份行平均水平(34%),则将会 为ROE带来1.39pct的潜在增长空间。

(一)金融科技动能强劲

2017年,平安银行将“科技领先”列入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对内提升效率, 对外提升客户体验。2018年年报平安银行发展战略又将“科技引领”放在第一位, 从“科技领先”到“科技引领”的变化,体现了平安银行科技实力的迅速发展,持续 不断探索金融科技“无人区”。目前,“科技引领”在平安新三年十二字策略方针中 排在首位,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战略重视下,平安银行持续深化全面数字化经营,以“用户+场景”为中心,围绕 赋能经营、赋能风险、赋能运营、赋能管理四个方面,为业务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 持。同时,平安银行重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不断吸纳高学历、年轻化、复合型人才 群里成为其科技梯队的中坚力量,并积极组织“全员FinTech认证学习”,内容覆盖 大数据、区块链、5G、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参与率超94%,并 按季开展“科业”轮岗,促进技术、业务人才双向交流,助力业务赋能创新。截至 2021年末,平安科技人员超9000人,占比超22%,远高于其余股份行,较股份行第 二名光大银行高出12pct,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达4.36%,位列股份行第一。

(二)集团赋能潜力持续释放

1.管理层于集团身兼要职

集团赋能为平安银行的独特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为成长于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人才,其目前身兼集团执行董事、总经 理、联席首席执行官、党委副书记,以及平安国际融资租赁董事。除此之外,平安银 行其他主要高管也在集团及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平安资管、平安健康险、平安科 技、平安证券等子公司兼任董事。

2.集团优质客户存量充足

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平安集团富裕及以上客户数量共8,829万人,其中高净值客 户(个人资产规模大于1000万元)数量为22万,存量优质客户充裕。同时,集团客 户保持较强粘性,2022年在资本市场预期不稳的环境下,平安集团持有多家子公司 合同的个人客户占比保持稳定,且高净值客户群客均合同数实现了高速增长,截至 2022年6月末,集团高净值客户的客均合同数高达20.26个,较2021年末提升5.54个。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平安集团存量客户相对充足,预计依然可以满足未来平安银行 持续获客需求。

3.综合金融持续供能

多年以来,得益于较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平安银行积极融入中国 平安集团生态圈,将集团庞大的个人客户基础、强大的资本资金实力、销售渠道、科 技实力、品牌影响力、全金融牌照等优势与自身的经营实际相结合,通过资源整合、 相互协同,打造了综合金融这一独特的核心优势,围绕康养、高端医疗、文体、慈善 等领域,持续完善客户权益及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如平安银行私行业务体系提供的综合金融方案,则高度整合了银行零售、银行对公、 平安证券、平安信托的资源,私行四大权益中的“高端医疗”、“慈善规划”与集团 “金融+生态”模式深度契合;又如自2021年以来银保业务的快速成长,也是平安银 行与平安寿险深度合作的成果,将代理保险业务内嵌到财富管理体系中,成功为私行财富业务的发展开拓了新赛道。 2022年1~9月,平安银行通过综合金融模式获客净增零售客户数、财富客户数、私行 客户数分别为234.41万户、6.15万户、0.42万户,分别占总获客数的39.1%、45.8%、 50.0%;通过综合金融渠道分别发放“新一贷”、汽车金融贷款581.54亿元、412.26 亿元,分别占总发放额的59.9%、22.9%;发放信用卡154.51万张,占总发卡量的 25.7%;整体贡献零售AUM净增额1864.62亿元,占总净增额的53.3%。

关键细分假设及盈利预测: 规模方面,资产端,2022年受疫情扰动和经济下行影响,零售信贷需求仍待修复, 公司零售贷款占比常年超60%,在此环境下整体贷款增长较为疲软,个人住房按揭 贷款、新一贷、信用卡贷款22Q3末分别较年初增长1.6%、0.7%、-4.3%,2023年随 着疫情政策和房地产支持政策优化并落地见效,零售需求回暖,贷款有望实现较快 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2024年贷款增速分别为12%、11%,生息资产增速分别为11.2%、9.9%。负债端,2022年由于资本市场表现欠佳,银行存款增长普遍较好, 预计2023年存款增速将有所回落,我们预计2023年、2024年存款增速分别为10%、 9%,计息负债增速分别为9.7%、8.2%。

净息差方面,资产端收益率短期内依旧存在下行压力,长期来看若零售贷款需求明 显复苏,资产端收益率有望筑底回升;负债端,2020~2021年,平安银行存款成本管 控有效,存款成本明显下行,主要得益于在集团赋能优势下,优质对公存款增长较 快。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行业存款定期化加剧,平安银行抓住主动负债机 会,调整负债结构,在存款成本刚性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负债成本的稳步压降,2023 年经济回暖后存款定期化现象有望缓解,预计负债端成本稳中有降,综合考量下, 我们预计2023年、2024年净息差分别为2.73%、2.81%。

非息收入方面,平安银行非息收入主要贡献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22年由于资本 市场表现疲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乏力,前三季度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20.7%。平安银行自“新三年”战略以来坚持深耕私行财富业务,着力提升中收占 比,2022年私行财富业务再升级,包括全面升级陪伴式基金代销服务体系,优化产 品货架,创建“优选私募”等品牌,并构建了国内首个顶级私行服务体系,同时家族 信托、保险金信托、银保业务保持较高增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 2023年、2024年净手续费收入分别增长18%、15%。 信用成本方面,平安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定,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仍待回暖, 我们预计2023年、2024年信用成本分别为2.30%、2.2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详见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找石头者:

滨江集团(SZ002244)万科A(SZ000002) 保利发展(SH600048) 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2023是房地产分化元年:区域分化、城市分化、板块分化、品牌分化、品类分化。
为啥长三角、珠三角被看好,其他复杂因素就不谈,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贷款利率就低很多。
苏南企业贷款利率就比苏北低很多,也容易得多,效率更高。这就是财富黑洞效应,经济越发达,企业贷款利率越便宜。个人贷款亦然。
发展前景不佳地区的存款都贷给前景乐观地区了。
在银行工作过的人员都懂 只是他们不说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58088/
1
上一篇会计继续教育考试答案(会计继续教育要考试吗)
下一篇 每年助理会计考试时间(助理会计考试科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