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星月:
澳华内镜(SH688212)开立医疗(SZ300633) 业绩出来了,很多人认为澳华估值偏高,大胆预测低开高走。明天低点就是未来的低点。
悦读心性:
1、DR为公司第一支柱(连续10多年国内占有率第一,完全知识产权,功能性达国际水平)。
2、DSA产品受益于基层需求旺盛,处于快速放量阶段。2019-2021年,东软、万东、唯迈、乐普等国产品牌DSA开始崛起,市场份额从6.3%增长至10.7%,年增长率高达34.9%。按此增速,预计三年内国产品牌将占据20%以上市场份额。
万东医疗DSA也长期位居国产DSA品牌销量第一。2022年,推出了新一代智能血管造影系统:CGO-2100Pro,搭载40*30全尺寸平板、AEG阳极接地球管、InvaRay 4.0全身兼容性智能影像平台、AICS低剂量解决方案,可轻松应对大视野外周介入手术需求。
继续开发高端悬吊DSA,结合其极具优势的一站式介入整体解决方案,万东医疗将进一步扩大其DSA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3、核磁共振MRI产线的超导和永磁产品销售台数受疫情影响下滑,但仍保持在国产品牌前二;无液氦新品逐步布局高端医院。2022年,先推出了71cm大孔径磁共振:i_Field 1.5T,将高通道、大孔径及新的匀场技术创新融合;又推出了全球第一台无液氦磁共振:开天i_Vision 1.5T,颠覆性创研FREE-cool超低温传到平台,实现100%无液氦,彻底摆脱液氦之困。
4、公司控股子公司万里云已形成远程诊断服务、影像云SAAS服务和线下影像中心三大业务板块。平台累计接入超过6000家医院,日均影像上传量突破50000例,2021已经开始盈利。
2022年,万里云又推出了智能影像报告质控系统:妙笔,智能提醒诊断报告中的错误,并提供一键修改功能,确保医学影像专业质量控制的人工智能化。——全国接入医院数量最多,潜力较大。
5、公司全资子公司万东百胜2021首次实现收入1228万元。百胜彩超国产化落地,公司2018年底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万东百胜,主要基于百胜彩超技术研发国产化的彩超设备。
预计万东百胜的彩超有望实现快速放量,分享国内近百亿市场,进一步打开公司未来成长空间。
6、CT产品64排2023年上市,128排以上预计2024上市,32/16排持续放量;其在16排档CT产品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2年,尤其是32排77cm大孔径CT:TURBOTOM3200S,搭载液态金属轴承球管和0.5s/r高转速。结合Image Clarity迭代算法,可保证长时间稳定、高效运行,除满足常规临床外,还可用于放疗定位、介入手术等特殊场景。
无液氦MRI落户北京积水潭医院,全国骨科行业排名第一的三甲医院
7、各产品线岁末年初,尤其是2023开年连续中标大单。单月收入可达过往一个季度,2023将成为万东新品最大的年份,县域设备升级万东蛋糕较大。
国产化设备采购需求持续加力。部分产品定向国产。
8、美的入驻后,截至2022年底,万东医疗研发人员增加2倍至400人左右,高薪挖角GE、飞利浦医疗CT、核磁共振领域研发总监级人员。2022.8月聘任于海英女士为公司资深副总裁:
于海英:女,1971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获北京大学及美国Fordham大学MBA学位。曾任GE研发工程师,项目经理,售后服务全球经理,采购部经理,研发总经理,中国CTO及在美国任职GE医疗全球1.5T业务总经理;苏州微创畅行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及微创机器人集团资深副总裁。
观点参考:
2023万东走势扑朔迷离,仍可能大幅度回撤,也可能快速拉升,都是好事。
万东医疗(SH600055) 联影医疗(SH688271) 辰光医疗(BJ430300)
金融界网站:
金融界1月30日消息 如果说,2022年是A股市场的“调整年”,那么2023年则是个“转折年”。沉寂许久的医药板块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反弹。
郭相博等5只产品收益超30%
自2022年10月14日医药股霸屏涨幅榜开始,医药ETF和医疗器械ETF甚至出现了罕见的涨停。2023年以来,医药生物板块表现依旧亮眼,截至1月20日,医药生物指数上涨7.83%,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九名。与此同时,医药行业七个子板块也取得了正收益,其中,医疗服务年初至今涨幅已高达14.22%。
在基本面改善和政策边际改善双重驱动下,医药生物板块崛起,医药主题的基金产品也随之大涨。Wind数据显示,去年10月以来全市场医药基金最高涨幅达38.39%,杨桢霄执掌的易方达医药生物A及郭相博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A涨幅也超30%,远超医药生物板块22.57%的涨幅。整体看,全市场有5只医药基金期间涨幅超过30%。
来源:wind,剔除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
纵观上述排名,从规模看并无百亿以上医药基金,这或许再度印证了:在权益投资上,过大的规模可能制约产品业绩表现。Wind数据显示,2022年10月10日至2023年1月29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C和赵蓓管理的工银前沿医疗A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51%、17.68%。根据第四季度报告,二人的持仓方向十分接近,都是CRO、生物科技和医疗器械。业内人士分析,导致二者排名落后的核心原因可能是基金规模过大,可操作余地较小。
与之相反,郑宁、郭相博等人管理的基金产品规模虽小,但收益突出,呈现“小而美”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这些基金成为那些追求规模适中、担心“船大难掉头”的投资者基金列表中的自选必加项。
医药估值仍旧处10年低位
纵观上述产品的重仓股,不难看出医药生物主题基金净值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疫后医药复苏及创新两大投资主线。
根据中银创新医疗混合基金四季报,前十大重仓股分别是金斯瑞生物科技、药明生物、海吉亚医疗、华大制造、惠泰医疗、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开立医疗、荣昌生物-B、康方生物-B。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月20日,药明生物、海吉亚医疗、信达生物、康方生物-B、百济神州近60日涨幅分别为78.49%、74.90%、62.63%、60.38%、60.08%。
郭相博管理的天弘医药创新A表现同样出色,自2022年10月10日以来涨幅达30.69%。最新四季报显示,郭相博在天弘医药创新混合基金重点配置了康龙化成、药明康德、金斯瑞生物科技、泰格医药、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医药股,仓位在89.78%。从涨幅来看,康龙化成、金斯瑞生物近60日涨幅分别超52%、42%。
郭相博在报告中指出,这波医药反弹的脉络清晰,从逻辑角度走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的过分悲观预期修复,代表子板块是医疗器械,尤其是骨科在政策落地后的修复;第二阶段是疫情防控演绎下的抗疫线拉动,防疫线随着广州、北京防疫政策的巨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热点轮动和子版块切换,大致两个方向,抗疫场景切换和抗疫工具包轮动,其中相关的抗原检测板块、中药抗疫板块、治疗小分子用药以及医院场景用药板块都有比较大的涨幅。
同时,郭相博也表示,复苏类资产在四季度末已开始有所表现,反映的是后疫情时代的恢复逻辑,但投资者也要看到这波后疫情复苏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短期市场的走势阶段性依然会是抗疫资产与恢复资产的螺旋上升轮番表现。
虽然医药板块本轮反弹突出,但万民远指出,目前,医药行业的整体估值仍旧处于10年低位,在行业基本面和政策双重改善的背景下,对医药行业也抱有坚定的信心,万亿市场的医药板块细分领域众多,不乏结构性机会。具体到细分行业,他相对看好创新药及其产业链、高端器械、零售药店、类消费及原料药等细分行业。
2023年以来,A股、港股市场多点开花,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不少基金公司看好2023年市场行情,认为2023年机会大于2022年,生物医药赛道更是被寄予厚望。
“从过往经验看,国内资产市场走势与经济走势基本一致,A股市场转折基本都由经济周期驱动。当前,疫情防控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经济的复苏已如喷薄欲出的朝阳,当下已经没有任何过分悲观的必要,可以对资本市场持有更强信心。”天弘基金表示。
华夏基金表示看涨2023年的医药板块,结合估值、基本面以及市场因素等方面考虑,医药板块在这个位置向上的确定性是比较高的。医药反弹的过程中,整个板块的估值会更加均衡,结构也会更加活跃,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现象。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持仓信息仅为分析举例,非个股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lj_3618:
开立医疗(SZ300633)跌了3个月,大盘涨3个月,主力还有完没完?
观其颜:
确定买卖股票确实需要对行业的前景未来发展潜力业绩持续增长管理是否完善价格是否在合理区间都要有前瞻性的考虑,现阶段仅凭手机超股确实在K线上更加完整的信息无法观测到,尤其翻看前一周前的日线走势等等很多局限等等
在这种局限下选择了几只现有股票池##有短有中长
金禾实业 、实丰文化、海尔智家、东方雨虹
伊利股份、三全食品 江山股份、开立医疗
深桑达
现在也是春播农林、基建投资的小波段也是布局业绩报股票的时机,钱多地位布局合理不停买入持有,钱少靠技术短线操作挣时间上的复利,都需要高度专注!!!不分心
期待开市急涨回落波段操作
铜城老农:
明天赌场恢复开业,祝大家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节前虽然已经大涨,但是量能一直没有放出来,预计明天大盘开盘将继续逼空大涨,并引发震荡。低位买的可以继续持股,等待更大利润。
科技股将成为热点。
目前看好麒麟信安,伟测科技,华大九天。
中药股去年三季度以来开始进入牛市,今年应该继续上涨,年收阳线。
看好陇神戎发,江中药业,太极集团,达仁堂,千金药业,广誉远,同仁堂。
医疗设备的万东医疗,开立医疗
创新药信立泰
信创能科科技
食品饮料紫燕食品,涪陵榨菜,酒鬼酒,老白干,天佑德酒
就这!
花和尚本人:
开立医疗(SZ300633)真是弱啊
门岗石窟:
开立医疗(SZ300633)中长期价值被低估了,可能当下纸面上看起来不便宜,但实际是因为没有反映真实盈利能力,内镜仍在投入期。
禅定莫向外求:
#创新药#恒瑞医药(SH600276)
主动脉支架集采终于来了,河南联盟18省正在组织中。
倘若在去年,这无异于一声惊雷,但春节前心脉医疗表现平稳,说明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在更广阔的地理维度上,兔年开工第一天,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21个地市的“一把手”全部亮相表态,基本上都把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苏州发布“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上作出引领示范的意见。
热血澎湃的改革激情又回来了,2023将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开端。
社会价值观回归经济增长主题,市场和创新的作用得到重视,以此为底层逻辑,2022Q4,医药生物成为基金加仓幅度最大的行业,配置比例自10.62%升至12.73%。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基金Q3还在抱头逃离医药,单季减仓药明康德242亿元、康龙化成86亿元、泰格医药10亿元,但基金Q4又跑回来了,单季加仓药明康德85亿元、康龙化成43亿元、泰格医药36亿元。
一切都回来了。
医药作为常青赛道,其牛市的演绎是小火慢炖式的,行稳致远,长跑致胜。
医疗器械最契合医药慢牛的风格。
01
可预期
创新药爆发力最强、弹性最大,处于顺境时,其赚钱效应仿佛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下跌时也是很锋利的,行业属性决定不可能出现全面繁荣。
创新药认知壁垒高,淘汰率高,而医疗器械内卷程度较轻,龙头地位相对固化,出海逻辑也顺畅(据2020年营收口径,A股20家医疗器械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30%),这意味着医疗器械整体性的机会更多,投资难度更低,唯一需要考虑的是集采干扰。
仿制药集采进入扫尾阶段,头部制药企业已对集采免疫,而医用耗材几乎无一避免集采,这一过程仅行至中途。
从骨科脊柱开始,医疗器械集采从竞价模式转为限价模式,给予国产厂家稳定的预期。对比电生理和肝功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我们会进一步发现差异化限价的导向,医保局会考量竞争程度、创新含量、进口占比,避免一刀切和无序竞价。相比内卷的生化试剂市场,电生理属于创新器械,明显受到政策的呵护。福建联盟(涉及26个省)电生理集采降价幅度温和,单件采购模式中,国产主流厂家微电生理、惠泰医疗涉及品类几乎全线中标。
从个体努力的维度观察,企业面对集采,不应坐困愁城,当僵化的市场格局出现搅动时,也意味着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迈瑞医疗的积极应变能力值得同行学习,凭借对招标文件的精准理解,凭借产品竞争力及渠道优势,在历次集采中都变危为机,切得更大的蛋糕。
医疗器械龙头可预期性强,随着创新产品推出的节奏,生命周期(国产替代)进度一目了然,处于一条清晰的线性成长轨道中,可谓有耐力的慢牛。医疗器械ETF(159883)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覆盖A股医疗器械主流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具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行业ETF。普通投资者通过指数基金可分享行业长期向上的红利,场内159883,场外也有联接基金013416可以选。
据中金医药
02
催化剂
我们来看部分医疗器械龙头近两年的催化剂。
迈瑞医疗:今年净利润可望达到120亿元。IVD集采今年将扩面,情绪面上有压制,但公司历来主动应对,把每次集采都变成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海外营收占比有望突破疫情前水平,公司已与美国四大采购集团合作,在北美市场高端突破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微创外科业务成为新成长引擎,硬镜系统开始放量,已在复旦排名前100中的60家医院实现了上百台装机,并首次超越两家进口品牌成为国内第三。新近推出能量平台及超声刀,未来将推出微创手术所需的其他器械和高值耗材,打破进口垄断。
联影医疗:海外市场将打开成长天花板,2020年、2021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实现包含PET/CT/MR/CT/DR在内的全线产品外销。随着大型设备装机数量的提高,维保收入占比提升至9.3%,相比国际巨头40-50%的服务收入比例,还有较大增长空间。重视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自研比例,努力实现全线产品自主可控。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下一代核心部件研发,包括CT 光子计数探测器、MI新一代TOF探测器、RT下一代功率源系统。未来的黑科技——无液氦磁共振成像系统、光子计数CT、高端放疗设备都在研发推进中。
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51%,疫后回暖的趋势将贯穿今年,测序仪销量的提升将带动剂耗材放量。美国市场达成和解,illumina核心专利全球范围即将到期,公司海外业务今年将提速。前瞻布局新业务板块,细胞组学解决方案、远程超声机器人、BIT产品提供成长新驱动。
开立医疗:Q4净利润中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5.37%,环比增长76.59%,主要是受到软镜业务高成长驱动。2022Q4高端新品血管内超声、4K荧光硬镜陆续获批,硬镜产品线基本完成构建,今年将推出下一代硬镜平台,布局超腹联合产品,拓展硬镜耗材及外科耗材,目前止血夹已获证。最新一代超声70平台有望拿证。
爱博医疗:产品梯队接力提供高成长动力,多焦人工晶体今年将放量,彩瞳、离焦镜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Edof晶体均在研发中。
心脉医疗:Cratos分支型胸主、多分支胸主、新一代Aegis腹主、腔静脉滤器、TIPS覆膜支架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几年内有望陆续上市,创造新增长点。
惠泰医疗:2022年净利润3.37亿元至3.73亿元,同比增长62.08%到79.39%,超出机构预测上限。三大业务板块冠脉通路、外周介入、电生理均处于国产替代初期。在福建联盟电生理集采中,公司12款单件中标,今年将进一步提升覆盖医院数量。房颤组套研发亦稳步推进,有望于2024年上市。
微电生理:在电生理集采单件采购中“高密度标测导管”,公司为唯一报量中标企业,已补齐房颤手术三大核心模块,正式打破外资垄断,领先竞争对手惠泰医疗至少1年。未来重磅产品还有PFA脉冲消融导管、心内超声导管、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强化成本费用控制,2022年在完成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营销、管理及研发3项费用率实现同比下降,主动避免重复母公司的缺点。
爱美客:在研产品中注射用 A 型肉毒毒素在研产品、医用含聚乙烯醇凝胶微球的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在研产品预计 2024 年上市,注射用透明质酸酶、利拉鲁肽注射液、去氧胆酸药物、利多卡因丁卡因乳膏及第二代埋植线预计于2025年后商业化。
微创机器人:图迈二代产品(多科室产品)预计今年上半年获批,将成为全球第二个、国产首个全面覆盖胸腔、腹腔、盆腔领域重要复杂术式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二代对标达芬奇第四代,具有全面的功能更新、很好的手术表现,有望以性价比优势实现商业化放量,正式拉开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大幕。手术机器人市场参与者众多,骨科机器人门槛低,不需要配置证,红海竞争,但腔镜机器人在医院终端将由少数品牌垄断,因为学习成本、配置证的壁垒,不会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
小蹉跎:
开立医疗(SZ300633)继续逼空
悦读心性:
今天开门红,联影医疗,开立医疗低头,万东一路走红万东医疗(SH600055)
小生2019:
前期推出的RPS助手提供了个股RPS、板块RPS查询等功能,针对最重要的RPS指标,它已经足够完善,并且它是免费的,鉴于雪球规则,不能发布其他平台的链接,我删除掉文章链接,需要的可私信。
本次介绍的复盘助手包含了RPS助手的全部功能。在此基础上,基于小生对陶门模式的理解和使用习惯做了个性化定制。此款软件我已经测试了一段时间了,功能已基本达到我的预期。主要增加功能:指数信号、选股、诊股(技术面和基本面)、学习园子。她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三姨太”,是我的珍藏款,值得每天看一看。
今天介绍其中的日K线功能。
一、定制款日K线
这是某券商提供的日线图。一屏大概显示3个月的K线,由于K线数量太少,看不出是基底调整后的突破还是底部的反转,全局视角不强。
下面是小生定制款的日K线图。
同样的突破,我这款日K线图,默认显示6个月左右的K线数量,可以看出前期经过了一波大涨,现在是经历了中期调整后的口袋突破,是一个好的买点。这个视角和通达信上看到的效果比较接近,我非常满意,长周期的日线图可以当做周线图来用。
均线条数也是我针对陶门体系定制的。包括10日线,20日线,50日线,120日线,250日线,均线的颜色都尽量和我的通达信软件保持一致。
成交量图上,我特意设计了一条50日均量线(黑线),一个成功的标准突破量能最好超过这条均量线至少50%,越多越好,这条线作为量能突破的参考线用。
向左拖动上面的滑动按钮,可以调整日线的K线数量,这里提供了最大一年的K线数量。
点击第一行均线的图例图标(如:
),可以显示/隐藏对应的均线。比如《三线开花》一书中,提到的三线20/120/250系统,就可以隐藏10/50日线,保留20/120/250三条线。
重点:每日的K线信息。
拖动下面的红色圆圈图标
,可以查看每日的股票信息,这里的信息我做了定制,具体意义如下。
开盘:开盘价
收盘:收盘价
最低:最低价
最高:最高价
涨幅:当日涨幅
成交额:当日成交额
换手:当日换手率(排除游资股用)
陶博士体系买点除首次口袋支点外,其余买点是建立在各条均线上的,那么当前股价相对于各条均线的位置就很重要。比如买点,首次下10日/20日/50日线/120日均线;卖点同样如此,当大幅偏离均线时是强势卖出的好时机,比如大幅偏离50日均线60%可以考虑卖出。理解了这几点,接下来设计的指标就好理解了。
收/10:收盘价偏离10日线的百分比。
收/20:收盘价偏离20日线的百分比。
收/50:收盘价偏离50日线的百分比。
收/120:收盘价偏离120日线的百分比。
收/250:收盘价偏离250日线的百分比。
下面2个指标也很重要。一个用于判断突破量能是否达标,一个用于判断新高突破或是距离前高的调整幅度。
量/50:量能偏离50日量能线的百分比。
收/高250:收盘价距离一年新高的百分比。
二、还想看其他周期K线?
我上面的长周期的日线图,原则上是可以当做周线图来用的。如果你还想查看其他周期的K线图,也不是没有办法。但个人要实现这些,实时接口费用太过昂贵,没必要去买。小生研究了一种查看的方法,借助于同花顺提供的实时K线,可以做到,已经完美集成到复盘助手中。
点击下图中的:同花顺K线。
可以查看网页版同花顺的分时/日线/周线/月线。还要什么自行车?足矣。
三、复盘助手安装&使用方式
鉴于雪球规则,不能在雪球公开。隐去,可发私信了解。
中国软件(SH600536)太极股份(SZ002368)开立医疗(SZ300633)
lj_3618:
开立医疗(SZ300633)再次逆大盘大跌,跌跌不休啊
小北读财报:
药明康德(SH603259)t迈瑞医疗(SZ300760)恒瑞医药(SH600276)
今天是农历2023年的上班第一天,正值周六,股市持续休盘。
回顾一下春节前的行情,还是比较给力的,上证指数自去年12月23日左右见底,到春节假期休市前1月20日,累计上涨了约7.44个百分点。其中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以及与经济发展、货币政策相关的情绪、预期向好等或是此次股市上涨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行业(约480家公司)不甘示弱,近一个月虽然没有领涨,但其反弹可追溯至去年9月底十月初。
但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上证指数还是生物医药行业最近一年实际并没有上涨或仍处于下跌状态,未来是否将有更好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以生物医药行业为例做一下展望,主要涉及2023年或有良好预期的几家公司。
近三年(2020-2022年)医药行业涨幅、振幅排名前列的公司有很多和疫情相关的,新冠疫情是过去三年医药行业最大的一个变量,典型公司有英科医疗、九安医疗、硕世生物。
但除此之外,2020年-2022年振幅超过10倍、和新冠疫情相关需求关系不大的还有三家公司,分别为万泰生物、美迪西和康华生物,它们分别是疫苗公司、医疗研发外包公司、疫苗公司。
由它们的发展可知,万泰生物的上涨和二价HPV疫苗的上市有关(疫苗上市时间为2020年5月,国产首支HPV疫苗);
美迪西的上涨则和新药研发服务订单增长有关,CRO产业链向国内转移,以及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实现创新转型、生物技术公司风生水起等均是背后原因;
康华生物的上涨则和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上市有关(疫苗上市时间为2014年,但企业在2020年6月上市,国内首个上市销售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
一句话概括它们的上涨逻辑就是:业绩预期是最大支撑(估值只是辅助工具)。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寻找有业绩增长预期的企业,而且这个预期越大越好。
关于2023年的医药行业,在本周四报告中,我主要提到了三条主线。
一是估值不高并且仍有增长的行业,这条线包括的行业较多,包括医疗研发外包、医疗设备、疫苗行业等等,虽然最近不少企业实现了较大的反弹,但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的下跌,还有很多企业的估值仍然不高,最重要的是还有增量空间。
第二条主线就是有反转预期的行业板块,包括前期受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影响较大企业,其中创新药和化学制剂企业更值得关注;以及有着消费复苏预期的企业。
第三条主线是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和第二条主线有重合之处,但其中创新医疗器械几乎没有受到集采风险,创新药受到了医保谈判不利影响同时受到政策支持,除此之外就是中药行业。
所以基于上述预期,我们自上而下选择(配合基本面分析),挑出了医药行业如下十大金股。在此声明此股票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
1、药明康德(医疗研发外包企业)
经过一定分析,我挑选了两家医疗研发外包企业,这两家企业不仅仅行业龙头,更重要的是基于它们的一体化研发优势,它们受新冠研发订单影响可能不大。
药明康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医疗研发外包企业,其业务规模已跻身全球前列,技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其综合竞争力较强。目前其业绩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虽然市场预期未来业绩增速会下滑,但长期来看,企业新兴业务生物学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国内新药研发服务部均有望给企业带来发展潜力。
截至2022年三季报,药明康德的净利润为73.78亿元,其中扣非净利润为62.32亿元,目前滚动市盈率仅有32倍左右,并不算高。
2、康龙化成(医疗研发外包企业)
因为规模较小,康龙化成的核心竞争力预计要弱于药明康德,但目前来看,康龙化成的净利润端或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截至2022年三季报,企业收入同比增速为39.64%,净利润反而出现了下滑,净利率为12.75%,明显小于药明康德。
未来随着相关项目的推进和公司CMC(小分子CDMO)后期产能的提升,后期业务的收入贡献将逐步增加,有望增强企业的规模优势。
3、迈瑞医疗(医疗设备公司)
迈瑞医疗是医疗设备龙头公司,其近几年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催化,呼吸机、监护仪等产品需求大幅增长,但我认为其发展韧性较足,长期受益于医疗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的逻辑。
截至2022年三季报,迈瑞医疗净利润规模达到81.02亿元,滚动市盈率目前为43.8倍,处于历史低位或正常区间。
4、开立医疗(医疗设备公司)
开立医疗也是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医疗设备公司,近几年随着公司产研成果的落地,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其业绩维持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国产医疗器械实现进口替代的趋势将不断加速,我们预计开立医疗还将有大的增长空间。
截至2022年三季度,开立医疗的收入规模仅有12.51亿元,净利率19.61%,和迈瑞医疗相比均有增长空间。
5、惠泰医疗(医疗耗材企业,创新医疗器械)
医疗耗材企业最近几年受到集采影响,且目前仍有不确定性,但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我们仍然能发现一些目前可以规避集采风险并且受益于国产替代的潜力公司。
惠泰医疗主要从事电生理、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三类产品目前均没有涉及集采风险,以电生理产品为例,其目前国产化率仅有10%左右;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市场则处于起步期。
企业目前成长性显著,其中冠脉通路类产品增长反而较为明显,或还得益于终端支架产品的集采。
6、健帆生物(医疗耗材企业,反转预期)
健帆生物是目前受争议较大的一家公司,其主导产品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盈利性较高,单价虽然不贵,但集采风险较为未知。
综合来看,我认为其短期被集采预期较小,目前业绩下滑主要受到后疫情需求下降影响,在一定的低估值背景下,或仍有增长潜力。
8、恒瑞医药(化学制剂企业,创新药)
恒瑞医药就不用多说了,目前来看其既有政策影响下的反转预期,也有创新药放量预期,在其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我认为其2023年还是有较大预期的。
9、复星医药(化学制剂企业,创新药)
复星医药是一家平台化的创新药公司,同样从创新成果来看,其具有较高的研发实力,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其盈利能力较低,但我认为其具有发展潜力。
截至2022年三季度,其净利率下降至8.8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未来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其业绩有望恢复增长,同时估值算得上是创新药行业中的低位水平。
10、艾力斯(化学制剂公司,创新药、反转预期)
最后说的是一家小型创新药公司,艾力斯。需要强调的是,两家比较典型的龙头创新药公司在这里就不说了,百济神州、荣昌生物,它们的股价均在最近创了新高)。
艾力斯的综合创新实力虽然没有那么突出,但最近两年受益于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的上市业绩增长明显,2022年其业绩虽然受到技术授权收入的减少有所下滑,但产品伏美替尼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一二线治疗,其中一线治疗疗效突出并在今年新纳入医保,有望实现业绩的反转。
注:以上十家公司没有完全统一的选股标准,仅基于作者个人对于不同行业及企业的了解去选择,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区交流~
@今日话题
lj_3618:
开立医疗(SZ300633)永远也抛不完的筹码,难道主力不需要成本?
星驰百年:
开立医疗(SZ300633)洗盘结束,这个位置跌下来就是送钱,只要今年的业绩没问题看到300亿以上,中美竞争激烈利好自主创新医疗器械,国产替代和医疗器械出海。迈瑞医疗(SZ300760) 联影医疗(SH68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