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314043732:
*ST未来(SH600532)首先恭祝各位老铁们,2023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股市长红!
无论是看多ST未来的,还是看空ST未来的朋友,我们都是同一辆大巴上的人!
今天那些从高位坚持到现在还持有的老铁们,真的不容易,希望2023年里每个人都能如愿回本+赚钱!因为摔倒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会很谨慎!
至于节后未来的走势大概有三种可能(P1,P2,P3),至于那个可能性大我也不知道,每个人看空看多都没错,都正确!
本贴内容仅供娱乐,不作为投资建议!无论是那种走势,大概率都会在年报后摘星摘帽!
请不要举例那种非标退市的极端情况,就如同你去医院拔牙,医生需要你签署可能会XXX导致死亡的风险告知书一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自2018年至今,公司被两次立案调查,对公司存在的大股东占用款、违规担保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处罚,对前任实际控制人“中技系”颜静刚,和现任俞老板等公司董监高个人的问题也处罚结案,这相当于监管部门通过两次立案调查,对公司做了一个免费的全面体检,把公司存在的问题打扫干净,基本排除了上市公司看不见的风险。公司可预知风险有3个:1、四月底年报审计连续两年非标退市的风险。2、煤炭贸易主营业务收入如果监管部门按照净额法确认,存在主营业务收入不过亿退市的风险;3、收购失败,股价还有20%左右的下跌空间。今天重点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年审非标退市的风险。上一帖和大家梳理了上年度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三个非标事项消除情况:1、大股东占用款15.6亿于6月21日已经偿还,违规担保已经解除,有年报审计师的专项鉴证。2、大额未入账资金收支事项。公司于4月27日、6月30日通过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和追溯调整,把因大股东借上海启宁和北京公司占用通道形成的大额未入账资金,如实并入公司账目。公司在年报问询回复函中也说了,该笔资金进入公司账户时间短,对公司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几乎没有影响,不存在重大财务舞弊行为,在12月28日立案调查结案公告里的定性为“财务报表货币资金存在虚假记载”,因为大股东占用款形成的账外资金,既然记载错了,公司知错就改,按照会计准则,通过追溯调整消除该非标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3、司法冻结事项。这个在2021年报问询回复函中也说的很清楚,公司已经和贷款人上海中技,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晨天达成“债务承担协议”,虽然有了处置措施,公司实际控制人(债务承诺偿还人)也多次和恒丰银行烟台分公司协商,但由于恒丰银行还未能确认贷款人上海中技未不能偿还部分,也就确定不了公司作为该笔贷款担保人,按照法院判决应承担上海中技不能偿还部分10%的具体数额。司法冻结的不是公司的主要账户,不然公司账户上的十多亿现金也足够偿还了。冻结建行的一个账号,冻结资金6.5万元。经过请教专业人士,司法冻结事项对公司2022年报最坏的影响,最多是“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不可能达到“保留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退市年审结论。经高人指点,如果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以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风险,同样可以给公司2022年报审计出具“保留意见”,触发退市条款。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监管的态度,公司自2018年4月被立案调查,2021年11月结案,2022年因年报延期披露再次被立案调查,年底给出了处罚决定。两次立案调查,该警告的警告,该罚款的罚款,该“退市”的颜静刚和俞老板都退出证券市场了,说明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公司规范经营,并不是为了把公司搞死。最后探讨一下公司2022年报有可能的“非标事项”——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公司自2018年被俞老板收购以来,按照公司章程修订和实际生产经营状况,都是以煤炭贸易为主营业务,自2018年以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4亿、56.7亿、46.8亿和2021年的6.9亿,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18年至2020年都是盈利的,2021年亏损。按照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重大风险认定标准为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即使今年也是亏损,也达不到认定标准。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风险自担!
独一味73050:
回复@独一味73050: 中国有4亿辆机动车,每年消耗中国石油总消费的70%,将近5亿吨。正常中国的一年进口石油正好5亿吨。如果全部汽车换成新能源汽车,那么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降低为零,甚至会成为油气出口国。
这个时间会多久呢?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680万,全年汽车需求2600万辆。2023年预计900-1000万,按照目前渗透率,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降价,十年以后,完全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替代。
十年后,2033年,预计会有5亿辆电动汽车,正常汽车一天平均按照30KM计算,一年一辆需要1000度电,全年需要5000亿度电。2023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2500GW,全年发电量8.7万亿度,中国电力设施完全可以支撑。
而且新的电力需求完全可以通过新能源投资来满足,拉动自己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
至于电池,今年钠离子电池要上市,钠我们也不会被卡脖子。赣锋锂业(SZ002460) ST澄星(SH600078) *ST未来(SH600532)//@独一味73050:回复@独一味73050:“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2023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下一步将主要从四方面进一步加强。
田玉龙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国发展都比较快,也是减排的重要选择。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二是关键技术有效突破。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田玉龙说。
三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四是配套设施环境日益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同时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他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后续主要从四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金圆股份(SZ000546) 江特电机(SZ002176) 天齐锂业(SZ002466)
rafaello:
*ST未来(SH600532)一条船上的新补充
独一味73050:
回复@黄金岸: 必康去年问题己基本解决不会退,很多跟你一样看到戴星帽不敢买,所以必康现才在低位,到年报后去星帽己在高位那时介入己是高位帮人抬轿了。*ST未来(SH600532) ST曙光(SH600303) ST澄星(SH600078)
查看图片//@黄金岸:回复@独一味73050:大佬,必康可以买?不会退市?
用户1314043732:
*ST未来(SH600532)年报之前,三月底,四月初,我们就是山东瑞福锂业的大股东
第一关:1.30—1.31出2022年业绩预告
第二关:2.13—2.20出加期审计报告和收购草案调整方案
第三关:2.20—2.27再次问询
第四关:3.10-3.17再次回复问询函并出第三次收购草案
第五关:3.17-3.24召开股东大会通过草案。
*ST未来(SH600532)
2023-01-25 14:22:07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问题 14:俞总您好,相信公司在您的带领下一定会成功转型,给投资者更 好的回报!对于本次收购您有没有信心和决心?
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本人作为公司董事长,对公司本次收购事项有信 心和决心。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2023-01-25 14:25:19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问题 17:李总您好,对于本次跨界收购,您本人对收购成功与否持有什么 样的态度,有没有一定的信心?
回复: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本人作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对本次收购有信心。 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2023-01-25 14:30:13 作者更新了以下内容
自2018年至今,公司被两次立案调查,对公司存在的大股东占用款、违规担保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处罚,对前任实际控制人“中技系”颜静刚,和现任俞老板等公司董监高个人的问题也处罚结案,这相当于监管部门通过两次立案调查,对公司做了一个免费的全面体检,把公司存在的问题打扫干净,基本排除了上市公司看不见的风险。
公司可预知风险有3个:
1、四月底年报审计连续两年非标退市的风险。
2、煤炭贸易主营业务收入如果监管部门按照净额法确认,存在主营业务收入不过亿退市的风险;
3、收购失败,股价还有20%左右的下跌空间。今天重点谈谈大家最关心的年审非标退市的风险。
上年度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三个非标事项消除情况:
1、大股东占用款15.6亿于6月21日已经偿还,违规担保已经解除,有年报审计师的专项鉴证。
2、大额未入账资金收支事项。公司于4月27日、6月30日通过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和追溯调整,把因大股东借上海启宁和北京公司占用通道形成的大额未入账资金,如实并入公司账目。公司在年报问询回复函中也说了,该笔资金进入公司账户时间短,对公司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几乎没有影响,不存在重大财务舞弊行为,在12月28日立案调查结案公告里的定性为“财务报表货币资金存在虚假记载”,因为大股东占用款形成的账外资金,既然记载错了,公司知错就改,按照会计准则,通过追溯调整消除该非标事项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3、司法冻结事项。这个在2021年报问询回复函中也说的很清楚,公司已经和贷款人上海中技,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晨天达成“债务承担协议”,虽然有了处置措施,公司实际控制人(债务承诺偿还人)也多次和恒丰银行烟台分公司协商,但由于恒丰银行还未能确认贷款人上海中技未不能偿还部分,也就确定不了公司作为该笔贷款担保人,按照法院判决应承担上海中技不能偿还部分10%的具体数额。司法冻结的不是公司的主要账户,不然公司账户上的十多亿现金也足够偿还了。冻结建行的一个账号,冻结资金6.5万元。
经过请教专业人士,司法冻结事项对公司2022年报最坏的影响,最多是“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不可能达到“保留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退市年审结论。经高人指点,如果监管部门窗口指导,以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风险,同样可以给公司2022年报审计出具“保留意见”,触发退市条款。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监管的态度,公司自2018年4月被立案调查,2021年11月结案,2022年因年报延期披露再次被立案调查,年底给出了处罚决定。两次立案调查,该警告的警告,该罚款的罚款,该“退市”的颜静刚和俞老板都退出证券市场了,说明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公司规范经营,并不是为了把公司搞死。
最后探讨一下公司2022年报有可能的“非标事项”——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公司自2018年被俞老板收购以来,按照公司章程修订和实际生产经营状况,都是以煤炭贸易为主营业务,自2018年以来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6.4亿、56.7亿、46.8亿和2021年的6.9亿,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18年至2020年都是盈利的,2021年亏损。按照主营业务可持续经营重大风险认定标准为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即使今年也是亏损,也达不到认定标准。
用户1314043732:
*ST未来(SH600532)ST曙光(SH600303)ST大集(SZ000564)*ST奇信:不会退市的逻辑(1.30前预报净资为正 4.29年报合规)
4季度结算盈利2亿 奇信承建的3个棚改项目总投资10个亿(棚改项目利润比较高20.30%),10中旬已经全部封顶。
全国装饰百强的前列企业,从近150亿市值到13亿市值,奇信股份的这些年随着行业的不景气经营困难。
2020年7月,奇信股份易主。控股股东由智大控股变更为新余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新余投控”)。新余投控以16.21元/股,总价10.9亿元购得奇信股份29.99%的股份,并取得了奇信股份的实际控制权。此外,智大控股还无条件永久放弃其未转让的剩余公司14.1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当时智大控股的股东为叶家豪、叶洪孝、叶又升。
国资入主后一年后的2021年9月28日,奇信股份公告称,中文名称将由“深圳市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由深圳迁至江西新余市。
之后新余市对奇信的帮助有目共睹,前前后后为上市公司提供了近10亿的贷款,盘活经营。而后又为上市公司在新余签订近10亿的棚改建设合同,帮助上市公司摆脱困境
ST爱迪尔未受理一个月后重启,走势上也是三跌停后拉上去复位,
净资为正是不退的必要条件,重整不是必要,
管理人完全可再延期三个月(法律可以,多次延达9个月)而主动选择终止(四季度10亿结算,及去年十几亿计提部分巨冲,今天巨量吸筹,31前业绩净资为正不退市预测可验证,保壳自信)择机启动再重整
1.终止重整就是为了保壳,因为如果受理重整,那么预重整期间的债权申报将多几亿负债,2022年度净资产就铁定为负,要退市。而终止重整只需要解决2亿多负债即可。
2.奇信是铁定保壳的,如果不能保壳,那么11月份就会进行重整,抢在12月份重整完毕,往年抢在12月份之前重整完毕而保壳的股比比皆是。
3.相信果子吧,果子拿上市公司的目的是要成为一个融资平台的,那是要干点大事的,如果退市,那果子领导将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4.安心等业绩预告保壳吧,看看ST中昌,连会计事务所都没有聘请,自己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还是保壳成功
江西奇信建工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信建工),是江西省新余市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江西奇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诚信为本,以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紧紧围绕“抓党建、强管理、堵漏洞、降成本、拓业务”15字管理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内狠抓管理,对外抢抓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企业得到良好发展。
奇信承建的3个棚改项目,总投资10个亿,10中旬已经全部封顶。
新余国资委对奇信持股及借款共计20多个亿,如新信退市,因其净资产为负,借款部分受偿率极低;股权投资部分因退市股价肯定低于1元,16.21元受让价格,损失93%以上。20多个亿,最少损失15亿以上。截至本年11月底,新余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602.99亿元,净资产559.6,实现营业收入18.72亿元。可见,如奇信如退市,相当于新余国资委一年的挣的钱打水漂了。而且如奇信退市,近20个亿国有资产损失不可能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奇信退市,咱们散户失去的是钱,但某些人失去的是权力和自由。所以,新余市才组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为破产重整清算组成员的超豪华团队,彰显了新余市不留余力推进奇信破产重整,尽全力保壳(不退市)的巨大决心,说到底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权利和自由啊!在这种情况下,奇信是否有退市的可能性不言自明。
注意只要年报前4.30前豁免 估计就这几天有豁免 业绩预告
公司说:控股股东跟股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退市,对国资来说也是巨大的损失。你要知道,如果退市,国资二三十亿的投入打水漂了,市里领导也白忙活儿了。所以,退市的概率很小,后面必然是一路绿灯的解决问题,年底随时可能公告。
rafaello:
*ST未来(SH600532) 村长质疑老王解决12亿非经营性占用是左右互搏,假解决。实际上是这样吗?
实际上方案是这样的:
这里头会导致老王欠厦门骏华5.2亿。
我们知道,佛山陶瓷是老王亲家的公司,白手套。
在最初,佛山占了骏华30%股权
在22.10.27,多方签署股权转让抵债协议之后。
厦门骏华的股权变成了这样
本质上是老王把30%的股权让渡给了吴成华。而对应的那5.2亿债务应该也消除了。
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在11月头上。完美吻合和田协议。
如果你们闲,还可以算算厦门骏华现在的公司价值x30%是多少。我就不想算了。很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