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账务处理
“来料加工账务处理”是企业提供加工服务收取报酬时采用的一种财务处理方式。
来料加工账务处理是指企业在提供加工服务时,收取客户提供的来料或交纳定金后,先向客户开出加工应收发票,再安排进行加工。来料加工应收发票可以是现金发票或暂收发票,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加工项目,其资金处理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来料加工账务处理有两个主要的会计凭证:加工应收发票和加工支出发票。加工应收发票是在来料加工时向客户开具的发票,其项目名称为“应收加工款”或“来料加工收入”,发票金额是根据客户定制的加工项目计算出来的;加工支出发票是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加工费用,其项目名称为“加工费”或“加工支出”。
为了实现来料加工账务处理,企业首先要建立加工收支管理制度,规定在加工应收发票和加工支出发票之间的签订方式、内容等,并完善和控制与发票相关的账务结算流程和报表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发票的质量,并根据财务情况及时调整发票内容,以做到发票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来料加工账务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还能确保资金的正确流向和准确的计算加工费用,使企业更好的把握财务状况,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账务处理
来料加工账务处理
一、定义
来料加工,又称外加工,是指生产企业从另一单位购买半成品或组成材料、配件,然后再经过一定的制造工艺加工加工成为最终的产品的过程。来料加工的账务处理也就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贸易往来的会计核算。来料加工账务处理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营企业必须将来料加工的商品比成本价和比商业价后予以核算,以调整企业运作布局以及检验企业经营状况。
二、总则
1、会计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来料加工是一种物质技术加工合同,受益方对产品的投入材料和费用负有内部控制的责任。来料加工的账务处理应当有效实施材料核算、费用核算和报销核算,在以下具体步骤中应当审核检查。
(1)材料核算:应将投入材料与加工成品中相关科目进行核算,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机加工进料费,加工费,工时费等。
(2)费用核算:应在费用报销当中进行核算,例如,加工设备费,人工费,物料费,外发加工费等。
(3)报销核算:应依据报销的具体情况把握科目的归属,尽量核算明细,如借款,报价,交货,外发,制作等拆分核算。
2、计价原则
与来料加工相关的报销账务处理应当按照当期发生为准,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价原则。当入库存时,应根据核定的材料成本以及本期发生的辅助材料、各项费用的总额综合考虑进行核算,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
三、准确流程
1、收货核算
由收料工把验收单和采购订单(含供应商的说明)准确记录在档案中。收料工把材料和入库记录报送仓库管理人进行登记核实,仓库人员将入库物品进行二次验收,并要求供应商出具来料加工杂费单,进行必要的核算,审核数额准确无误后批准入库,准确记录入库明细、数量及成本。
2、验收与账务处理
当收料工把验收单记录到档案后,应把验收单跟订单一并呈报当期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把入库的各项明细及数量作出科目的投入登记,如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机加工进料费,加工费,工时费等,以便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调整企业的运作布局。
3、费用核算
当财务部门把入库的各类物料按照科目登记记录后,应将财务科目实际核销,例如,加工设备费,人工费,物料费,外发加工费等,并将报销去向和金额明细记录在档案中。
四、结论
来料加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