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7月以来,清远市人民医院进一步规范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管理,一年多来,绿色通道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人民医院已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产后大出血、呼吸道异物、急性创伤、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心力衰竭8个病种的“绿色通道”。
今年4月10日,市人民医院发布《急性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再次修订,这是自2013年10月首次发布这个绿色通道流程与规范以来的一个重要修订,意味着凡是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更规范便捷的绿色通道服务。
“绿色通道在危急重患者的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市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通道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较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救治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案例:
通过“绿色通道”,
1小时内可进入手术室
6月18日,51岁的张女士从高处摔落脑部受到严重的撞击,当场吐血昏迷不醒,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该院急诊医生发现患者右侧瞳孔已散大,医院立刻为其开通急性颅脑损伤急救绿色通道,在没有办理任何住院检查手续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时间对其实施一系列救治措施,目前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通过这一绿色通道,该名患者马上做头部CT检查,随后经神经外科医生会诊,该患者被明确诊断为脑挫裂伤、右侧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GCS评分5分(较低分为3分)。在完善抽血备血、备皮等术前准备后,患者被立即送入手术室行开颅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挽救了患者生命,术后经过初步的康复治疗,目前患者初步达到生活自理。
市人民医院脑科一区主任姚兴军介绍,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名患者通过急性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得以及时抢救,争取到了较佳治疗时机。
群众路线助推通畅绿色通道:
病人找专科医生→专科医生找病人
“这名患者能够救治成功,除了得益于及时送至医院外,较主要的还得益于医院的急性颅脑损伤绿色通道。”姚兴军主任告诉笔者,急性颅脑损伤包括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急诊科医师首诊后会马上启动绿色通道。
“这个绿色通道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急诊科的时候就完成了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通知神经外科医师会诊、通知影像医师检查头颅CT、通知手术室备好手术间及手术用具、并完成住院手续及剃头抽血工作等。”姚兴军博士提到,“这次手术之所以完成得这么好的效果,关键是争取时间,能够在时间做CT检查,正是得益于医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积极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服务群众,完善八条绿色通道的同时,重新优化急诊科布局,在急诊科设立ICU,增设16排CT、X光等设备,解决了急诊病人检查路途远、花费时间长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开通绿色通道,这就比起原来要首先送到神经外科专科再进行术前准备节约了大量时间,时间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很重要,现在我们的做法是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为病人服务的医疗理念,不再是病人跑去专科找医生,而是由专科医生跑去急诊找病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于一切”。
“不再是病人跑去专科找医生,而是由专科医生跑去急诊找病人,进一步体现了以医院病人为中心,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为病人服务的医疗理念。凡开通绿色通道比没有开通的情况为患者节约了大量时间,这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重则致命而言,真正地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特殊意义。”姚兴军主任告诉笔者。
绿色通道突出“急、畅、效”
有关负责人还介绍,在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方面,努力实现在急救诊疗中,突出一个“急”字;在医疗管理中突出一个“畅”字;在诊治结果中就突出一个“效”字,继续完善对“绿色通道”的监控,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快捷、高质量的“救命”通道。
2013年7月以来,市人民医院已开展了除急性颅脑损伤外的急性心肌梗死、产后大出血、呼吸道异物、急性创伤、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等8个病种的“绿色通道”。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通道在危急重患者的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通道的良好运行不仅可以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较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而且可以为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救治服务,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绿色通道的开通,需要医院站在一个高度,对围绕这个病种的相关科室进行一个流程的有效优化,并让各个科室高效有序地执行,一旦其中的某个科室有拖沓或异常的情况就会影响到绿色通道的运作。”为此,市人民医院不仅开通了这个通道,而且同时进行了长效机制的出台。绿色通道由医疗风险防控科进行监督,由科室定期填写《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监管表》保证在节约病人时间的同时坚持该有的医疗质量,真正做到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