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铁韭菜:
亲爱的各位球友们,如果想要炒美股的话,
在哪能获取关于股票的详细的研究数据,比如券商投行的研报,还有专业股票论坛比如雪球和wind这样的呢?
一直只炒过A股和港股
#特斯拉# #苹果##英伟达#
镁客网:
即使汽车业务未能达到预期,众多新业务还是能保证特斯拉的快速增长。
作者 | 来自镁客星球的家衡
股价暴跌65%、交付量下挫、分析师下调预期……若换成其他公司,出现上述任意一项都意味着公司业绩的波动。
但对于特斯拉而言,纵使近期负面消息缠身,依然不妨碍自己是最会赚钱的车企之一。
当地时间1月25日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除毛利率略有下滑以外,其他数据均超出分析师预期。
例如在GAAP准则下,特斯拉全年净利润达到了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5亿元),几乎是去年净利润的翻倍(55.19亿美元)。
而在营收、交付量等关键数据上,特斯拉都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营收、盈利再创记录,用数据回应质疑
回顾去年同期的年度财报,特斯拉的支出大头都用在了工厂建设上。
随着2022年柏林与得州两地超级工厂的顺利完工投产,特斯拉也进入全力生产阶段,这也为全年的营收与新车交付量提供了保障。
财报显示,特斯拉在2022年一共交付了1313851辆汽车,同比增长40.3%,而同期四大超级工厂的总产量为1369611辆,同比增长47%。
虽然距离特斯拉去年“年增长50%”的计划仍有差距,但这一成绩在整个纯电汽车界依旧是一骑绝尘。
也正是成功的交付量以及产量的保障,换来了全年亮眼的数据——
2022全年,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达到了惊人的714.62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48.34 亿元),而整体营收达到81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达到126亿美元;
具体到第四季度,特斯拉在营收、运营利润和净利润等数据上均创出历史新高:该季度营收24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7%,高于市场240.7亿美元的预期;四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41.06亿美元,同比增长43%。
此外,特斯拉现金流达到222亿美元,而碳积分收入4.67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这也为特斯拉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他一些关键数据:
特斯拉第四季度运营支出为18.7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2.34亿美元减少16%,高于上一季度的16.94亿美元。
其中,研发支出为8.1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7.4亿美元;
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0.32亿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14.94亿美元;重组和其他支出为0.34亿美元。
另外,特斯拉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长超过了其商店和服务中心的增长。
截至第四季度末,特斯拉拥有764个商店和服务点,4678个超级充电站(共有42419个超级充电站连接)。
虽然收入和利润还算稳健,但特斯拉还是付出了毛利润下降的代价。
财报显示:公司在第四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为23.8%,相较于第三季度的25.1%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3.6%。
但若是考虑锂矿疯涨、芯片短缺、行业普遍涨价等情况,特斯拉的毛利润在业内依然是遥遥领先竞争对手,这也给了特斯拉降价的底气。
总的来说,特斯拉的这份“成绩单”足够惊喜。在负面新闻缠身的背景下,特斯拉的业绩至少能让马斯克“少一份焦虑”。
年产200万辆,马斯克定下小目标
在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向股东们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预计产量180万辆,保持50%的年复合增长率目标。
接着马斯克补充说,考虑到不可抗力的事件发生,所以180万辆的目标只是保守说法,特斯拉真正目标是200万辆。
事实上,特斯拉目前的年产能早已经达到了200万辆。
据专业机构统计,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达到单月10万台的产出能力,全年将产出120万台;加州工厂年产能约为55万台;而据马斯克介绍,截止到第四季度末,得州和柏林工厂的Model Y的周产能均已突破3000辆;另外,得州工厂的4680电池包周产量也已经突破了1000个。
随着柏林工厂与得州工厂产能爬坡速度达到顶峰,两家工厂均能保证25万辆新车的生产。
之所以马斯克谈到了产能目标,一方面由于1月份特斯拉在全球大降价后,订单量达到了产量的2倍,需求强劲;另一方面,特斯拉认为汽车毛利率会出现再度下滑,因此必须有产能作为保障。
此前,特斯拉遭遇了需求危机,“生产多少卖多少”的光环已经被打破,自2022年二季度,特斯拉产量持续高于交付量,并且产销差额由二季度的3885辆扩大到4季度的3.4万辆。
单就中国市场而言,特斯拉已经感受到来自比亚迪等对手的压力。在2022年12月,在新能源头部企业中,特斯拉是唯一一个销量同比环比均下降的车企。
而随着特斯拉开始了“简单粗暴”的价格战,不仅手握大量订单,也给竞争对手们带来了“价格战”的压力。从1月成绩单来看,特斯拉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确实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特斯拉CFO基尔科恩表示,虽然交付目标有所提高,但2023年特斯拉的平均价格依然高于此前分析师预测的 4.7 万美元(31.88 万元),同时毛利率也有信心维持在 20% 以上的水平。这就意味着“以价换量”的策略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在财报中我们也能看到,特斯拉在2023年依然要面对疲软的全球经济,成本控制和产能提升等诸多问题,但凭降价显然无法解决问题。
那么马斯克将如何完成小目标呢?
画更多的饼,造更多的工厂
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建。
财报公布前一日,特斯拉在官网宣布,将再投资超过36亿美元在美国内华达州生产基地附近建设两家新厂,分别是电动汽车电池工厂和Semi电动卡车工厂。
其中,新的电池工厂将生产最新的4680电池,产能足以每年供应多达200万辆电动汽车。另外,特斯拉将为Semi电动卡车建设第一座高产量工厂,但未提供预估产量数据。
据悉,特斯拉在内华达州的投资始于2014年,并与松下公司合作建造的电池生产工厂,该工厂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投产,主要生产储能型电池和车载型动力电池,年产能目标是35GWh,足够供应50万辆汽车使用。这样的产量相当于2013年全球的电池产量之和。
在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对于新工厂透露了更多细节,内华达电池工厂将迎来第四期扩建,终极目标可能是3TWh。
顺利投产后,特斯拉将在电池和Semi卡车业务上迎来突破。
但关于新工厂的位置,马斯克并没有给出太多信息。
此外,马斯克还股东们画下了多个大饼:
1、特斯拉皮卡Cybertruck将在2023年夏季开始生产,2024年开始量产;
2、随Cybertruck一起推出智能硬件FSD Hardware 4.0(HW 4.0);
3、年初开始使用Dojo体系,并将特斯拉打造成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预计今年Dojo将于英伟达H1竞争,并希望在明年超越英伟达。
4、最后马斯克透露,特斯拉有其他产品正在开发中,但具体信息将在3月公布,预计为新平台。
除了画饼以外,马斯克也提到了储能与FSD两大业务的快速增长。
以上种种信息表面,即使汽车业务未能达到预期,众多新业务还是能保证特斯拉的快速增长。
至于3月份的“新大饼”,我们还需继续期待。
hmcgkd:
Mobileye(MBLY)自动驾驶芯片公司,产品叫做EyeQ,目前主打第五代EyeQ5和第六代EyeQ6,以及SuperVisionTM平台。
客户包括吉利、stellantis、BMW、大众 等,目前广告里面主要宣传和极氪001的SuperVision合作。
SuperVision使车辆能够自动变道、安全通过十字路口,管理驾驶优先级,并支持自动泊车、自动转向和刹车等功能。整个系统的硬件部分使用了11个高清摄像头(7个800万长距高清摄像头和4个泊车摄像头)和1个前向毫米波雷达,基本上就是一个纯视觉的方案,而视觉感知方案正是Mobileye最擅长的,这也使得极氪001成为目前唯一一台没有搭载激光雷达,但宣布能在城区实现领航辅助驾驶的车型(还要等它开通)。
下面这张图总结了ADAS/AD产业链和主要玩家:在视觉摄像头芯片方面,Mobileye主要和ON竞争;计算芯片方面,和英伟达竞争。
4Q业绩利润大幅度提升。
1. 收入:YOY +59%,其中EyeQ芯片相关收入+48%,量价齐升,和禾赛/激光雷达相反,禾赛只有量增。价格同比+16%,环比+6%,从48.3/套增长到56.2/套
2. 毛利率:NON-GAAP下滑3.4%,原因是高单价的产品线SuperVisionTM(极氪001搭载)的硬件折旧比较高;EyeQ的毛利率是稳定的70%区间(禾赛45%左右)
3. 营业利润率:+4%,就是经营杠杆体现出来了
4. Non-GAAP EPS 0.27 vs预期0.17
2023年指引:
伊申一世:
//@伊申一世:fsd就是个笑话,特斯拉自己v3超充桩的平均充电功率不如比亚迪在第三方充电桩的速度,比亚迪是参与第三方充电桩标准制定的,根本不需要自建充电桩,你见过裁判员下场做运动员的吗。特斯拉的电池是松下LG宁德的,电机是国产供应商的,以前是台湾供应商。电控芯片是英飞凌的,自动驾驶芯片是英伟达的...
小渔翁:
特斯拉(TSLA) 路易威登昨天历史新高,爱马仕接近历史新高,不出意外的话,茅台今年也会。这些都是行业内最后消失的公司,都是越远越清晰的公司。特斯拉是吗?现在看市场是不认可的,巨大的分歧带来巨大的市值空间,这个也是进行企业分析的价值所在,答案揭晓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是否正确。马斯克是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家之一,但是如果加上常常住公司打地铺那就是唯一了。SpaceX没上市现在估值1500万美金,特斯拉3000多亿美金。英伟达4800亿usd,Meta3700亿usd,比亚迪8千亿RMB,宁德1万亿RMB。#特斯拉#
小寒lw:
年初五,恭迎财神。
今天港股开市,延续大涨,趋势起来势如破竹。
春节过后,A股市场可能进入成长风格,新能源、科技股将取代价值蓝筹,也就是核心资产成为市场的主线。这个节奏和美股大致一致,春节期间美股延续反弹,以苹果、英伟达、特斯拉为代表科技股和和新能源股大涨,纳斯达克指数短期涨幅领先于道琼斯指数,这意味着,美股大概率也进入成长风格。
特斯拉站稳140美元上方,昨晚财报略超预期,打消了市场的担忧,目前订单恢复,2023年销量指引180万+,储能业务继续大幅增长,基本面好转,中短期目标200美元。
今天港股比亚迪如期突破,下周A股比亚迪有望迎来开门红并突破,继续持股耐心等待,310元附近会减仓240元加仓的筹码,底仓继续留着。
节后继续看好锂矿股,碳酸锂价格会迎来短期的回升,中矿资源作为未来1-2年内成长性最好的锂矿股,这一波目标看新高。
几大电力股节后会迎来业绩预报,丑媳妇总归要见人,期待业绩落地后股价重拾升势。去年绿电装机大幅不及预期,股价走势也基本反映了,今年起绿电装机量将迎来报复性的爆发,能源替代的成长逻辑又顺畅了,重点关注国电电力、华能国际的绿电装机节奏,这可能是今年股价爆发的燃点。
中矿资源(SZ002738) 比亚迪(SZ002594) 国电电力(SH600795)
纲少:
比亚迪(SZ002594)通过特斯拉的降价,还有产品的竞争力,对比来预判未来的影响。
1特斯拉6月到9还会有一次降价。model3降到17到8万,model y降到22万。或者出比model3便宜的model q,model2,去抢燃油车的价格优势区间,就是丰田,日产,本田这些销量主力。
2在特斯拉降价战下,其它新能源车企都得打爬下来。
特斯拉的行业竞争力最强,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强,多种创新技术领先行业3到5年。
汽车轻量化,一体化压铸,汽车续航能力大幅提升。蔚小理全跟上了,特斯拉行业第一应用。
超充充电桩,目前只有小鹏汽车跟上,蔚来是换电。比亚迪没,赛力斯没,长城,长安都没。特斯拉行业领先5年。
碳化硅器件,这个特斯拉领先行业5年,比亚迪,蔚小理都在研究中,准备应用。碳化硅器件应用在model y上,modely买的人更多,性价比高。碳化硅器件是高压快充的首选,性能优秀。model y作为suv预计会打爆唐,问界。
行业领先5年以上。
fsd,自动驾驶。比亚迪的唐,海豹,汉,根本没升级能力。而特斯拉早就预留了这些升级接口。行业领先。
所以,在特斯拉降价战下,比亚迪这些要超充电桩,没有。要fsd,没有。要创新技术没有。只有内饰,刀片电池解决不了续航问题,销量大受影响!
纪要专享:
特斯拉Q4财报要点
【Q4业绩高增】Q4营收243亿美元,同增37%,环增12%;Q4归母净利37亿美元,同增59%,环增13%;其中Q4汽车毛利率为25.9%,较22年前三季度32.9%/27.9%/27.9% 数据有所下滑但好于预期;
【2023销量目标180-200万辆】预期180万辆,同增37%;但马斯克强调已具备200万辆生产能力,考虑不可抗力因素目标降低一些,实际交付可能更接近200万辆;
【毛利率有信心维持在20%以上】2023年特斯拉单车asp有望超过市场预测的4.7万美元(32万元),毛利率有信心超过20%,会从汽车动力系统方面降本;
如果按照asp4.7w美元,200万辆车计算汽车业务营收约940亿美元,同增32%;
【FSD订阅用户数量激增】达到了约40万人,Q3是16万,Q2是10万。此外希望今年年底使用超级计算机Dojo,2024年超越英伟达;
【强调中国汽车是最大竞争对手】因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最努力也最聪明;
【cybertruck上市】预计2023年中小规模生产,2024大规模量产;
【4680电池】周产量可以配套1000辆车。计划斥资36亿美元在内华达州北部新建两座工厂分别用来生产4680电池和电动重卡Semi。两座超级工厂面积约400万平方英尺,将雇佣员工超3000人,新增4680电池产能100GWh。
22年四月:
英伟达
医药之年:
作者:毓肥
特斯拉刚刚结束了更赚钱的一年。
几个小时前发布的 2022 四季度财报里面,特斯拉表示其全年基于 GAAP 准则的净利润达到了 126 亿美元,约合 855 亿元。仅四季度的净利润就达到了 37 亿美元(251 亿元)。
「盆满钵满」,这四个字形容 2022 年的特斯拉再恰当不过。再创纪录的 131 万台交付数据之下,特斯拉的 2022 年度财报充满了各种突飞猛进的数字。
而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则直接将特斯拉 2023 年的交付目标定为「接近 200 万辆」,这已经是奔驰/宝马级别的销量。
除了继续突飞猛进的交付量,特斯拉的 2023 还有什么新计划?新车、新工厂,还是新技术?
兔年第一场财报解读,下面马上开始。
一、盆满钵满
赚钱的基础是交付量。
2022 全年,特斯拉一共交付了 1313851 台汽车,同比增长 40.3%。虽然没达到马斯克 50% 的增长速度目标,却依然在纯电世界里一骑绝尘。
如果和 BBA 对比的话,交付量还有距离,但已经不远了。
这也让特斯拉 2022 年度汽车业务收入达到了惊人的 714.62 亿美元(4848.34 亿元);总收入更达到了 814.62 亿美元(5526 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814.62 亿美元已经超越了奥迪 2021 年的536.8亿欧元,只是和同一年宝马的 1112.39 亿欧元、奔驰乘用车的 1096.48 亿欧元还有一定差距。
考虑到 2022 年的 S3XY 定价,和 BBA 直接比没毛病。
2022 年特斯拉交付量虽然「只」同比增长 40%,但收入却增长了 51% ——这里主要因为去年席卷行业的涨价潮,而另一方面,特斯拉却在锂矿疯涨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着盈利能力。
举个例子,2022 年四个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分别是 32.9%、27.9%、27.9% 和 25.9%;和 2021 年四个季度分别 26.5%、28.4%、30.5%、30.6% 相比并没有明显波动。
交付量飞涨,利润率稳定的结果,就是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一倍,达到了惊人的 126 亿美元(855 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追上了宝马的 124.63 亿欧元,以及奔驰的 141.8 亿欧元,大幅领先奥迪的 55 亿欧元。
「我们证明了电动汽车可以比汽油车更赚钱」,2021 四季度财报上特斯拉放在第一段总结里的话,今年应该更毋庸置疑。
另一张表格可以说明更多问题:2019-2022 四年时间里,特斯拉平均售价维持在 4.5-5.5 万美元之间,但自从 19 年营业利润率转正之后,一路突飞猛进到了如今接近 18% 的水平。
但特斯拉同时也在预警,2022 四季度财报文件里面,它强调「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我们依然有短期影响。短期内我们会继续加快降本速度,推动产能继续进步。」
其中产能进步的首要目标,就是昨天刚公布的内华达超级工厂扩建计划。
马斯克当天在内华达工厂宣布,将投入超过 36 亿美元,在现有的 Gigafactory 2 超级工厂基础上,扩建一家 4680 电池工厂,以及一家 SEMI 半挂卡车工厂。
Giga 2 是 2014 年特斯拉与松下建立的,专用于电池、电驱、储能设备制造的工厂。9 年来特斯拉已经在这里制造了 73 亿个电芯、150 万个电池组、360 万个电驱单元,以及 100 万个储能模块。
这座每年制造超过 37GWh电池+14GWh 储能设备的北美最大电池工厂,即将成为特斯拉 2023 年产能扩张的起点——二期扩建计划将增加 100GWh 电池产量,相当于增加现产量的约 3 倍,相当于 150 万辆 Model 3/Y。
最终在特斯拉的设想中,Giga2 会迎来第四期扩建,「终极目标可能是 3TWh」——这是马斯克昨天说出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产能数字。
聊到产能,四大整车工厂也有新情况。
截止到四季度末,奥斯汀和柏林工厂的 Model Y 周产能均已突破 3000 辆;奥斯汀工厂的 4680 电池包周产量也已经突破了 1000 个。
至于上海工厂,特斯拉表示 2022 年上海工厂承担了主要的产能挑战,而且由于其已经满负荷运营了一段时间,因此「短期内不会再有明显的产能增长」,但依然是特斯拉的出口中心。
而内华达工厂,目前已经进入了 SEMI 卡车的试产阶段。
最后再来回顾一些特斯拉 2022 全年的关键数据:
Model S/X 交付 66705 台,同比增长 167%;
储能业务装机量 6541MWh,同比增长 64%;
累计超充站 4678 个/超充桩 42419 支,同比均增长 35%;
现金流 75.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
研发费用 30.75 亿美元(208.6 亿元),同比增长 18.6%。
二、蒸蒸日上
「It was a fantastic year for Tesla」,马斯克在财报电话会议开场这样说。
特斯拉的 2023 以全球大降价开始,1 月份的收获自然就是订单。马斯克表示他从未见过如此强劲的需求,1 月份订单是产能的接近两倍,他认为特斯拉的需求将会继续逆势增长——而美国汽车市场总体规模则会略有缩水。
说到需求,马斯克还为自己旗下另一家公司——推特,打起了广告。
会议上有分析师提问「你个人在推特的言论会不会影响特斯拉形象」,马斯克说推特其实是很好的广告平台——对于汽车公司 CEO 来说,而且他不认为他的言论他有什么问题,「我有 1.27 亿粉丝,这说明我很受欢迎」。
「推特对于拉动特斯拉需求来说作用斐然,我建议全球汽车公司都来用推特」,他这样解释——大洋彼岸的中国新造车舆论场深谙此道。
回到 2022,马斯克说特斯拉的另外两个关键里程碑,分别是 FSD 和储能。
2022 年 11 月,特斯拉第一次将 FSD Beta 推送到了北美全部 40 万名用户的车上;而截止到目前,高速以外的 FSD 里程最近也超过了 1 亿英里(1.6 亿公里)。
2022 年特斯拉储能业务同比增长达到了 64%,马斯克表示这就是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的路,「Megapack 产能增幅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汽车产能增幅」。
有关产能,奥斯汀和柏林工厂四季度已经实现了 1.2 万的月产能速率,但特斯拉 CFO Kirkhorn 表示,2023 年这两家工厂还不会爬坡到 3 万辆的月产能级别。
从 2022 展望 2023,特斯拉给出了 180 万台的交付预期,同比 2022 年会是 35% 左右的增长,这与马斯克 2021 年说的「保持 50% 增长」,似乎缩水了很多?
「特斯拉目前已经拥有 200 万年产能的速率,但考虑到不可抗力因素,我们将预期定在 180 万,最终交付应该会更接近 200 万」,马斯克的解释谦虚得不像个火星人。
Kirkhorn 则补充表示,虽然交付目标继续进步,但 2023 年特斯拉的平均价格大概率将超过此前分析师预测的 4.7 万美元(31.88 万元),毛利率也有信心维持在 20% 以上的水平——也就是半否认「降价换量」的策略。
马斯克的「谦虚」是暂时的——聊到 AI 的时候,他就像换了个人。
预计今年上半年,DOJO 服务器就将正式上线,到 2024 年将超越英伟达的同级别服务器。「特斯拉是最先进的 AI 公司之一」,马斯克这样定义。
当有分析师问到「你觉得五年内谁会成为特斯拉最强大的对手」时,马斯克也是从 AI 公司的角度回答的:「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是遥遥领先的第一,你用望远镜看也很难看到第二名在哪」。
这回答才对味儿。
然而有些坑只能等到 2024 年再去填了,比如 Cybertruck 的大规模量产,就必须等到 2024 年,小批量生产会从今年夏天开始。
但同时马斯克又开了另一个坑:FSD Hardware 4.0。他表示硬件 4.0 将会首发于 Cybertruck。
硬件 4.0 的传闻从 2021 年就开始了,马斯克在 2019 年 3.0 发布会上说的「两三年换一代」又成了另一个「two weeks」老梗。在英伟达 2000T 算力的「雷神」轰炸之后,今年夏天特斯拉能后来居上吗?
三、新年新征程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回看特斯拉的 2023,马斯克还得再用一次 fantastic,甚至程度更高的词。
如果 2023 年特斯拉在 4.7 万美元(31.88 万元)的均价上交付 200 万辆车,那它将实现 940 亿美元的汽车业务营收,然后成为一家总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的公司。
千亿美元则意味着,特斯拉或将进入全球 TOP100 公司阵营。
另一方面,马斯克宏伟蓝图第二篇章将在 2023 年进入收尾阶段。硬件4.0、Cybertruck,包括新加入的 DOJO 服务器,都将为第二篇章的大结局服务。
最后,特斯拉也依然留给了我们太多悬念,即使马斯克这两天已经高强度爆料:Robotaxi 距离我们还有多远?15 万元的小车今年会发布吗?6 年前和 SEMI 一起发布的 Roadster 还能顺利交付吗?
2023 刚开始,我们继续期待。
杳杳寒山道:
英伟达(NVDA)半导体(BK1451)纳斯达克ETF(SZ159632)
受高通胀对终端用户游戏显卡需求的抑制、加密货币退潮、公司显卡去库存,以及近期的美国政府针对其部分高端GPU产品的出口限制等因素影响,年初至今,英伟达股价累计跌幅超过47%,显著跑输同期的费城半导体指数(-30%)。我们总结发现,当前英伟达所面临的阶段性困境,以及市场的主要担忧,和2018/2019年下跌情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轮英伟达的游戏显卡去库存什么时候结束,加密货币需求退潮对英伟达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明年数据中心市场增速能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美国政府出口禁令对于英伟达的全球销售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伴随政策利率的抬升,市场如何看待英伟达的估值定价逻辑等。上述这些都是当下资本市场非常关心、也是需要系统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是我们判断英伟达短期股价拐点,以及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基础,本篇文章我们主要致力回答上述问题
加密货币市场影响估算:今年以来ETH货币价格的下跌,以及三季度以来ETH合并的启动,对英伟达显卡业务造成明显影响。参考2021/2022年ETH全网年平均算力增加量392/290TH/s,我们测算2021/2022年参与ETH挖矿的英伟达显卡净增加量约为475/472万块,2022年全网用于ETH挖矿的英伟达GPU,存量市场预计超过1000万块,以建议售价计,总价值约为48.2亿美元。同时ETH合并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存量市场:我们预测最多将导致1000余万二手英伟达显卡流入二手市场,但考虑到用于挖矿的显卡本身的损耗等,预计最终流向二手市场显卡数量在400~500万张左右,对渠道端的库存影响在1个月以内,相对可控;2)新增市场,预计后续用于ETH挖矿的新增GPU需求将基本消失,而挖矿占到过去两年英伟达游戏显卡销售收入的20%左右,占公司整体收入的9.6%
云计算巨头2023年资本开支:考虑到短期技术因子变化较为缓慢,我们主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本开支周期行为,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客户主要包括云厂商(收入占比55%左右)、传统企业客户(占比45%左右)两大类,传统企业客户IT支出主要和宏观经济相关,所以我们主要讨论云计算厂商,且主要讨论北美云计算巨头(占全球云计算CAPEX超过80%)。伴随云计算市场增速的放缓,以及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减弱,此前市场较为担忧云厂商CAPEX的持续性,并担忧云厂商对服务器订单的修正。从北美四大云厂商(包括Meta在内)的三季报数据来看,整体CAPEX在三季度仍保持稳健增长,其中Meta将2022年CAPEX指引从此前的300~340亿美元调整至320~330亿美元,并预计2023年CAPEX为340-390亿美元,显著优于此前市场的预期,同时微软、亚马逊、谷歌亦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资本开支投入,且AI在其中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虽然明年全球数据中心领域支出增速料将弱于今年,但我们预计仍将维持10%左右的增长,考虑到AI本身占比的提升,我们预计英伟达对应的GPU市场规模增速将维持在25%~30%之间
高端GPU禁令影响:8月31日,英伟达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限制英伟达对中国&俄罗斯出口数据中心高端GPU芯片产品(A100、H100、DGX以及未来等效能芯片),且预计FY2023Q3将受到约4亿美元的影响。但近期,英伟达官方确认,已经面向中国客户推出一款型号为A800的GPU,以替代此前受到出口管制的A100 GPU芯片,同时英伟达表示,A800符合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条例。我们研究发现,相较于A100产品,该款产品单卡算力参数基本一致,但主要降低了互联带宽,从而降低GPU集群的整体算力性能。我们相信,该产品短期对于满足国内客户需求将具有极大帮助,亦将显著降低公司因为出口禁令带来的损失。考虑到A800突出的产品性能,以及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维持相对乐观的判断,认为出口禁令将基本不影响未来1~2年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在国内市场的销量表现
新产品发布影响:H100开启新一代产品周期,目前产品已出货。1)2022年3月,公司新发布基于Hopper架构的H100产品,该产品拥有约800一个晶体管,采用台积电4nm生产工艺,可支持全新Transformer引擎和NVIDIA NVLink互连技术,以加速最大规模的AI模型(如高级推荐系统和大型语言模型,并推动对话式AI和药物发现等领域的创新)。2)据anandtech报道,公司H100产品已于2022年10月开始出货,搭载H100的DGX等最新产品,预计将于23Q1开始发货。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新产品的量产及发货,同时伴随下游厂商Capex支出以及换机需求,公司在数据中心业务的成长性值得期待
软件业务:推动公司实现从产品到平台的迁移。自去年以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多个场合,对公司的业务定位变化,以及软件业务的重要性等做了较多的诠释。回顾历史,早期发展阶段,英伟达借助CUDA库的构建和完善,显著降低了GPU的编程门槛,并将GPU推向通用计算市场。立足当下,英伟达在借助软件业务,不断夯实自身芯片&硬件业务护城河的同时,亦在不断打开新的、中长期的业务增长空间。目前英伟达在软件领域中的产品布局相对较广,涵盖了从最底层的驱动程序,到最上层的行业应用程序、算法库等。可将其简单分类为:底层套件、应用工具&应用框架两大部分。中期维度,除了前文提及的自动驾驶业务之外,我们认为英伟达值得重点关注的软件产品包括:1)Omniverse,公司在元宇宙领域中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OmniverseEnterprise(用于3D协作)、数字孪生、Avatar(用于智能语音)。依据公司在2021gtc大会披露的不同产品的收费标准,潜在收费用户数,我们预计Omniverse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500亿美元。2)AIEnterprise,英伟达面向企业AI市场的开发工具、软件框架,可大幅降低企业的AI开发周期与部署门槛
smart_trader:
英伟达(NVDA) 今年肯定重回30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