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法税率
个人所得税法是中国税收制度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其主要是要求境内居民从收入中支付的一种税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居民(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从个人所得项目取得的收入均应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起征点,累进税率表和减免税额。一般情况下,起征点是指一个个人每月需要缴税的起始额度,超出此额度才被视为应交税额,此时缴税者就要进入累进税率表。
累进税率表是个人所得税税率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收入的不同类别不同阶段,分为三个级别的税率,即5%、10%、20%、30%。具体如下:
(1)5%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下的纳税人,都属于此税率;
(2)10%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4500元的纳税人,都属于此税率;
(3)20%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4500元~9000元的纳税人,都属于此税率;

(4)30%税率:应纳税所得额超9000元的纳税人,都属于此税率。
另外,个人所得税法还规定,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扣除一定的减免税额。根据有关规定,除了可以减少缴税者负担外,减免税也可以激励劳动力发挥个人潜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目前大多数减免税的加起来的最高限额仍然低于应纳税额的三成。
总之,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主要分为起征点、累进税率表以及减免税额三个部分,其中累进税率表分为5%、10%、20%、30%四个水平,减免税也可以激励个人劳动力发挥潜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
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布的,用于判定居民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及减免额的基础规则。

法定税率表是税收征管工作中最重要的税务标准,是评价居民纳税义务负担大小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税收政策实现的重要工具。
一、税法税率表中税收基本要素
1、应纳税所得额:居民在一定期限内所取得的税收计算基础,按照《个税法》第5条规定,应包括财产权益变动所发生的
经济收益、职务津贴、住房公积金等。
2、起征点:根据《个税法》第6条规定,起征点是指每月应纳税所得额达到一定数额时,需要向国家纳税的最低金额,是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计算纳税所要求的最低金额。
3、税率:由不同税收标准组成,根据《个税法》表决定,应纳税额与所得额所形成的比率,即为税率。
4、速算扣除数:根据《个税法》第6条规定,当应纳税所得额比较低时,可减免部分税收,以减轻纳税负担。
二、税率表结构
当前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在起征点之内,分为7档税率,分别为:3% 、5% 、 10% 、20% 、25%、30% 和35% 。当应纳税所得额在某档范围内时,纳税要求就以此档中的税率计算,并根据其起征点速算扣除数确定应纳税额。

以2018年最新公布的税法税率表为例:
起征点:2,000元/月;
个税税率表:
第1档: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元
税率:3%;速算扣除数:0
第2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元至8,000元
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第3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元至20,000元
税率:20%;速算扣除数:1410
第4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
税率:25%;速算扣除数:2660
第5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至80,000元
税率:30%;速算扣除数:4410
第6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至120,000元
税率:35%;速算扣除数:7160
第7档: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20,000元
税率:45%;速算扣除数:15160
三、实施税率表
财政部每年发布一份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供纳税人参考,由于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税法税率表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纳税人应当时时关注财政部公布的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税率表,以确保纳税合规。
个人所得税法的税率表的实施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