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会输
同学看到了我的朋友圈
调侃道我为什么把她说的那么猛?
他说他其实会感觉自己输的很惨
这几年都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
当年她老公巨大的负债和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让他毅然选择从家庭主妇
去撑起这个家
还要自己带着女儿
记得那年吃饭时她还掉下了眼泪
我沉默了许久
人们看待自己的时候
好像都没发现自己的优点
我冷静了一下
我也拿我自己跟她做了比较
首先
人们无意识情况下做出的行为
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你毫无觉察的自己就承担了家庭责任
承担了孩子的责任
首先这个责任心是过去那个男人没有的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会自动自发的去承担所有的结果
这个责任心包括了对自己和对孩子的负责
第二个
你离婚离开那个男人
那是过去的事情
都过去56年时间了
你离婚的时候
我们好多人坐在一起,我知道你非常的沮丧
可是随着环境的变化
离开那个男人
你发生了很多变化
对你现在来说,其实是有很多有利的地方
最大的蜕变是你从一个家庭主妇
至少变成了一个小公司的老板
虽然公司只有两个人
毕竟会计公司没必要那么多人
但是你已经能够在商海中站住了脚
茫茫人海,以后你也一定会遇到
你喜欢的人
这个时候
你是不是就有一双慧眼能判断
这个男人是个靠谱的还是个渣男蠢货了?
甚至也许同学里面还有暗恋你的老baby
比如那个谁就一直暗恋你
给我说了好多年,你不愿意而已
你发现你过去的经历
给你现在带来了很多有利的地方
比如你能做生意了
比如在生意场上,你知道那些男人有多龌龊
比如在孩子上抚养上你给了正确的世界观
比如在家庭收入上,你已经独立了
你知道当你有收入的时候
再也没有男人给你钱的那种脸色看
你不用再陷入家务,又被数落了
你赢得了你过去丢失的尊严
你赢得了孩子对妈妈的那种崇拜
你赢了很多
还有好多同学对你的认可
你没有输过
因为过去你输的那次让你赢到了更多
说完这些的时候
有些激动
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说出这些
甚至有时候我自己都做不到
其实我很惭愧
同学在电话那一端
说了声谢谢
一看我们竟然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
我已经开始发冷,因为才跑了一半的路程
挂完电话
我也陷入沉思
我好像有时没有带大脑
我突然想到
我在说同学的事情的时候
为什么就不想想我自己呢?
原来人生没有输和赢
你永远都不会输
只要任何一次的失误
你都把它转化
到一个有利于你的环境中
那你就会赢得更多你失去的!
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就能更快的走出来
#分享你的过年故事#
弟弟今天到我家给老母亲拜年,拎了1盒酸奶、1盒牛奶和2瓶酒。我说,都是家里人不应该花钱买酒。我弟满面愁容,这才说出酒的来历。
听罢,我也只有一声叹息。
弟弟岳父在世时喜欢喝酒,所以儿女们逢年过节送的礼物基本上都是酒。去年他岳父去世了。岳母说,一见到柜子里的酒心里就难受。准备把酒处理掉。
岳母打听了市场行情,如果卖给开店老板,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有的一半都不到还。岳母觉得把酒卖给这些开店的老板,太不划算。
于是,她便在家里人身上打主意。
年前,岳母打电话给她女儿(就是我弟媳),说要把酒卖给她们小俩口。还说:“快过年了,你俩正月要走亲戚拜年,反正要买酒,与其把钱送给别人,不如把我的酒买去。”
弟媳和我弟一说,我弟也只好答应。腊月二十八晚上,我弟夫妻俩就去岳母家买酒了。
据我弟说,岳母为这次卖酒,也是做足了功课。某某酒,多少年份,值多少钱;某酒,市场价多少,批发价多少,她都打听得一清二楚。和女儿女婿交易时,钉是钉,卯是卯,少一分钱都不行。
其中有一瓶,不知啥原因,酒水已经蒸发了一小半,岳母硬是按照整瓶价收钱。
我弟本来只需要6瓶就够了,但岳母不答应,把家里剩下的14瓶酒全部拿出来,硬要我弟都买下。
没办法,我弟和弟媳只好照办,把14瓶酒全部拿下,一下花掉他俩8000多元。
两人回家后,我弟心里不痛快,对弟媳说了一些难过话,可能是针对岳母的。弟媳不高兴了,结果俩口子为这事大吵了一场。
听我弟讲述了过年买酒经历后,我劝他:“你岳母说得也没错,反正你要出去买酒,不如把她家里酒销掉,还为你岳母解除心中痛苦,省得让她睹酒思人。”
弟弟说:“我不是说不该买她的酒,就是她太会算账了,搞得跟外人似的,斤斤计较。”
酒数好后,一瓶一瓶对价格。算总账时,岳母拿来了老式算盘(他岳母退休前做会计),把算盘珠子拨拉得噼里啪啦,比开店老板算得还精准。
我弟还给我举了一个小例子,有一种牌子的酒,市场价每瓶388,岳母硬是按照每瓶400卖给我弟,还说,整数好算账。
所以,我弟即使把酒买下,心里也不舒服。他觉得被岳母敲竹杠了。
我一个劲劝我弟,让他多体谅宽容岳母大人。但从我内心来说,对他岳母这么斤斤计较的做法,我也实在不敢恭维。
#分享过年故事# #生活日记# #过年买酒#
#情感# #男人和女人之间,有没有纯真的友谊# 。我轻轻的拍了一下小男生搭在我肩上的手说:“,别这样,别人看见了对你不好”。从这以后小男生没有公事很少来我所在的办公室,再也没有用我的茶杯喝水。婚姻经营失败,带着快2岁的儿子来到省会城市,靠自己的努力考进当年很火的一家企业做财务主管。一起进企业的有应届毕业分配的一批大学生,我所在的部门分了4位,两男两女,都是22岁,其中有一位热情帅气的小男生经常会关照我。那时候我刚到省城,虽然有工作,但是没有房,为了攒钱买房,我过得特别的省。中午同事们都叫盒饭,5元一份,我不舍得,宁愿走一里多路去外贸食堂吃饭。外贸食堂素菜伍角一份,荤菜贰元一份,红烧肉扣肉叁元一份,白米饭伍角一份,我常常吃一份米饭+一份素菜。新分配来的帅气小男生每天中午主动陪我一起走一里多路去外贸食堂吃饭,每天中午我走出办公室,小男生必定跟在我后面,但是我们从来不交谈。小男生每天都会点叁元一份的荤菜坐在我对面吃,把一半的扣肉或者是红烧肉划拉到我的饭碗里。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冬天,同事都愿意呆在温暖的办公室吃送上门的盒饭,而小男生依然每天中午跟着我一起顶着寒风走一里多路去外贸食堂吃饭。有一天很冷,我们穿着棉服走在路上,小男生突然用手箍住我的肩。我看了一眼小男生没有说话,小男生也没有说话,两人心照不宣。后来搬了新办公室,新办公室是由大通间隔成的1.5米高的区间,每个区间是一个小部门,站起来可以看见所有部门员工办公的全部状态。小男生每天下午都会到我所在的办公区间,喝我茶杯里的水,然后再把我的水杯洗干净沏满茶。小男生对办公室的同事都非常热情,大家都很喜欢他。有一天下午小男生喝完水后没有走,而是搬了把椅子坐到我的旁边,旁若无人的把手臂箍在我肩上。我的对面是核算员,我的旁边是助理会计,而小男生挤在我和助理会计中间。#2023新春庙会#
能出去十几年没跟家里联系的都是有原因的,我们村有一个独子,父亲是单位上的,母亲是银行会计,都有退休金,当时不同意他跟女朋友在一起,一气之下走了,20几年了杳无音信
父亲和母亲
父亲和母亲都生于1939年,但不是青梅竹马也不门当户对,父亲和母亲是包办婚姻。
父亲是私塾毕业后上的西安商业专科学校(现在的财经大学)。当了半辈子会计,应该算是知识分子。母亲却没读过一天书,用她自己的话说是“睁眼瞎”。
父母的结合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住的不远,说是两个县,其实就隔一条沟,本乡田地。二是盘啦起来(陕北方言:拉扯)有点亲戚关系,知根打底。
历史没有细究,据母亲说她当时提了一个条件:结婚后爷爷家供她读两年书。父亲是怎么同意的这门亲事却从没听他说起。
母亲提的这个条件,成了她以后吵架的第一个导火索,因为到现在她依然不识一个字。后来吵架的范围逐渐扩大,几乎每天都要吵。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县城工作,是干部,回家很少。母亲在家里务农,拉扯三个孩子。母亲说,父亲听起来是干部,除了每年能捎一些碳回来,别的什么活也指不上,农活全落在了她身上。这点我赞同,那个年月,干部拿同样的“社会工资”,工资少,没有任何特权。而村里实行的是“工分”制,不管你有多少劳力,是男是女,按工分分粮。母亲基本一大早就得出工,回来就是夜幕降临了,还要给孩子们做饭,洗锅喂猪。诉苦就成了和父亲吵架的另一个根源。
父亲每次回家的喜悦基本从吃完第一顿饭就结束了。继而是父亲和母亲漫长的吵架。
母亲的先是诉苦,继而兴师问罪,父亲开始有些颤抖,最后成了吵架,有时还有一场战争。等到父亲要搭顺车回城了,往往是我们几个孩子哭着目送父亲上车,呆呆地看着那卡车走过后留下长长的灰尘……
妹妹的到来是个意外,母亲拉扯三个孩子已经够苦了,添一个拖累母亲的情绪更坏了。
母亲发泄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我们身上,我当时还小,看到哥哥哭泣但不明白母亲在骂谁,为什么骂。但在我的印象中,家里的氛围经常是在泪水中渡过。虽然这样,比起同村孩子,我们当时的吃穿还是要好很多。这是与母亲的勤劳吃苦是密不可分的。
我小时候太调皮,以至于加入不了少先队员。父亲就将我领到县城上学,只有假期才回家。后来听哥哥说那几年村里实行包产到户,家里除了种地还要喂几个大牲口,更苦了。
大约在我上高中时,父亲终于在县城盖了房,把母亲接到了城里。然而,他们的争吵并未因此终止。母亲没适应城里的生活,吵架俨然已成了一种习惯。而我们放学后也增加了一个任务:常常要到处寻找赌气出走的母亲。
然而这却成了我考上大学动力。农村的苦和家庭的氛围让我有一种迫切离开的愿望。而在那个年代,唯一的办法就是考上大学,远走高飞。
我虽然小学成绩很好,但初中基本混了,到了高二还不知英文有多少个字母。意识到自己如果走不出去要继续在这个家里生活时,我简直疯了。从高二开始,晚上12点前就没睡过觉,早晨刚能看见字的时候就起床恶背英语,以致高考竟成了那时县城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同样原由选择独自去另一个地方。放弃分配的工作独自到山东闯荡,后来又到了银川。回家也就是过年过节。
在宁夏外贸工作的那几年,父亲正好也在银川工作。母亲也来银川,只是大部分是带妹妹来看病的。他们见面就吵的习惯依然如故。
2000年我下海到了西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段时间不见,突然有了想念他们的感觉。
记得是2010年的春节,我接他们到西安过年。那是唯一一次不见他们吵架的一段时间。只是我感到他们特别不自在,一有空就说要出去转,而且坚决不要我陪,口径是惊人的一致!晚上回来问他们去哪儿了,父亲眉飞色舞地讲了他母校的现状,而从母亲脸上遗留的泪痕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吵架了!
回去的时候,他们坚决要求坐公共汽车。送他们上车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们放松了许多。只是估计一路上他们少不了吵架!
疫情三年,在2023年的第一个月,全国突然宣布放开。全家几乎同时都阳了(得了新冠病毒)。妻子陪孩子在国外,我在西安烧到40度,哥哥一家也病的很重,而已经84岁的他们也阳了。但那时是真正的静默了,几乎没人能照顾得到他们。他们发烧了5天,呼吸困难、浑身疼痛、没食欲、下不了床,是自己挣扎着到医院的。到医院检查都是白肺,据护士讲,来时他们是最重的,上呼吸机才能呼吸,当时家里已做好最坏的打算。银川最早转阴的姐姐第一时间赶到靖边。听姐姐说他们症状很重,随时有危险。但只要脱下呼吸机他俩就开始吵架,护士也很无奈。不想,几天后,恢复最好的竟然是他俩!等我回去时,他俩已康复回家,状况甚好!护士感慨说:难道吵架能释放病毒?!
今年春节,我和他们一起过年。他们吵架是意料之中的事。每次我都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俩就已经吵上了。然而我惊奇地发现,我说话时他们反应迟钝,而到他俩相互抓话把子时反应竟然可以精确到秒!吵架开始,记忆力简直惊人,母亲把从过门(结婚)的每件事可以讲的如昨日重现,而且批判是一针见血!根本不像两个耄耋老人!
过完年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下次过年,和他们吵上一架!
朋友的妈妈是个老会计,退休后迷上了炒股,50万入市,每天不停地交易,结果不到一年,不但没挣钱,没成想,佣金花出去10来万。
老会计实在想不通怎么这么多佣金,打出交易记录一计算,佣金竟然是8‱,不是证券公司承诺的3‱,感觉被证券公司给骗了,执意找证券公司索赔。
证券公司推脱说是系统没调整,损失迟迟不予赔偿。老会计却坚持认为是证券公司骗了自己,开户时明明说的佣金是3‱,而实际收取的佣金却是8‱,被欺骗了。
老会计,决定拿着录音、录像去起诉,去讨个说法。大家觉得老会计会赢吗?
听说,T+0要来了,超级短线的日内交易可能要实现了,佣金可能会发生变化了。佣金的比例还是应该明示清楚,避免以后的矛盾纠纷。
每日分享一点法律知识,增强一点法律意识,也许能用的上。更多精彩,请关注@千千问 [玫瑰]#我要上头条# #职场达人说#
#天南地北大拜年##新春年味大不“瞳”##浓情中国年#小时候,每逢腊月的最后几天到来,父亲从单位回来,就会备好毛笔,墨汁和刚刚买回来的红纸,开始给家里还有左邻右舍的邻居书写春联。
身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五几年的初中生,父亲一直被我们那条街上的人称为秀才,他不单单是单位的会计,还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给我们那条老街上的邻居们写个证明,申请什么的。那会,特殊年代里,经常需要人们出门填写证明,申请之类的,这些都是父亲晚上在家里给人代劳。
那会的人热情,写春联的时候,小院子里的邻居早就摆出来一张大方桌,供父亲写字。这会的母亲也会备好墨汁和茶水,招待带着红纸前来请父亲书写春联的邻居 ,即便彼此已经非常熟悉,但他们还是会一边喝茶,一边一丝不苟地告诉父亲他们家中大几个门、小门几个还有粮仓的和猪圈,鸡笼鸭舍这些的情况。父亲会根据这些信息给一家一户写上不同地方的春联,然后用毛笔在春联的背面打上记号,以便他们拿回去张贴的时候不会弄错。
在我的少年时代,人们对于春联的重视程度是如今的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他们家中几乎所有的物什上都会贴上春联讨喜。
父亲也会根据乡民在村里的辈分、年龄、身份等,从那本泛黄的《春联大全》里挑选适合的句子书写。除了参照那会的小日历本上当年的春联对文以外,父亲还会别出心裁地自编或引用一些饱含祝福的句子进行书写——倘若对方是德高望重的耄耋老者,他会写上“身体健康年年好,子孙满堂岁岁安”。
要是对方与父亲同龄同辈,他会写上“科学种田致富,勤劳孝亲发家”;如果对方是刚刚分家单过的年轻夫妻,他会选择诸如“革命花红结硕果,春风柳绿艳阳天”
无春联,不过年。在纯朴宁谧的年代,贴春联成为过年当天的“头等大事”。
除夕的清晨,各家的女人们早早地就用开水烫好了面糊糊,男人们先用清水洗掉门板上的旧春联,然后再将面糊糊涂抹在门板之上,最后把新写的春联贴好,做好这些之后才开始真正的辞旧迎新。除夕清晨就把春联贴好,既能体现勤劳持家,亦能规避债主上门,是一举多得的美事,此说实非夸张。
春联除了能够迎新纳福趋利避害,其间还渗透着朴素澄澈的乡情,这份乡情融在人们的血液里,世代流淌不息。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父亲也与前年离开了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家再写春联了。但是我每年提前买了两副春联,准备回老家过年时贴在大门上。我在想如果父亲还在的时候,一定也会要贴春联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大年初五,是我外公的生日,我们一起吃了顿饭,祝我外公生日快乐。
我的外公外婆,今年一个八十三,一个八十二,已经携手相伴五十二年。外公外婆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我妈妈和我舅舅。在那个光荣妈妈,多子多福年代,他们在生好一儿一女后,及时暂停生娃计划,为我舅舅和妈妈相对还算幸福的童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妈妈是姐姐,虽然是个女孩,但因为是家族第一个孩子,所以还是蛮受宠爱的。那时候外公外婆很忙,妈妈就常年在她外婆家住着。待舅舅出生,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外婆家的表弟表妹都相继出生,外婆太太就没能力再照顾外孙子了,我妈妈还是经常去她外婆家玩玩,舅舅就只能待家里,稍大一点只能白天一个人待家里。所以导致舅舅性格比较孤僻不太爱说话。
我妈妈说我外婆特别争强好胜,别人家养五只羊,她就要养十只,别人家养二张蚕种,她要四张,做事情非常急性子,不会拐弯抹角。得罪自己婆婆又得罪儿媳的,属于两边不讨好。相反,我外公就乐呵呵的,年轻时候做村里会计,老了爱打点麻将,看事情也比较淡然。
随着妈妈的出嫁,舅舅的结婚住到了城里,外公外婆的老房子里就只有他们2人了。几间2层小楼,边上都种了蔬菜和水果树。小时候我很喜欢去外婆家玩,但妈妈却不爱常去,她说出嫁女儿经常回娘家吃饭,村里人要说闲话的。年轻时候我不懂,现在也渐渐懂了。
外婆的好强一直延续着,她到了75岁还经常去菜场卖自家蔬菜,甚至去田里摸螺蛳去卖。妈妈每次都叫她不要那么拼,她不听,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靠儿子哪有那么简单呢?
但外婆75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外婆家拆迁了。是好事吧,外公外婆有退休金了,也分了新房子。但也是那年,原本健康健壮的外婆莫名有点小中风,自己不懂就没有及时去治疗,从此之后,身体一下子就败下来了。不知道是因为本来就年纪大了,还是搬进五楼的房子再没以前乡下接地气,还是因为劳动惯了一下子土地也没了身子骨一下子松了,总之那年开始外婆就一直体弱多病了。
自从外婆身体变差之后,我的外公真的完美诠释什么是老伴。外公变着花样给外婆做好吃的,每天骑着小三轮儿去菜场买菜,给外婆买零食,每月去给外婆配药。外婆身体最差后,胃里特别差,外公就不厌其烦研究新菜,只希望他的老太婆能多吃几口。
这些年外公身体也特别好,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两老夫妻应该还能健康平安好多年。但有时候就是事与愿违的。
去年10月,外公腿疼腰疼,一直以为是老了骨头不好。舅舅和妈妈带他全身检查,结果是不好的毛病,我真的不想说名字。那时候我在杭州出差,妈妈打我电话嚎啕大哭,不用她说话我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外公暂时情况还算稳定,在12月,外公和外婆一起经历新冠,也只是吃了点药就熬过了。那时候都不敢互相看望,两个老人是怎么辛苦的熬过这关的,真的无法想象。医生说外公的这个毛病还算是惰性的,我真的希望它惰到可以20年。
他们只是一对最最平凡的老人,希望老天可以善待他们。
她妈妈错了,就是大队会计也是很好职务!如果他们在一起,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