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弊的八大手段
第一个手段是挪用公款,或者公款私存。天津一家汽车 4S店的员工,没有把卖车和卖汽车配件的钱交到财务部,而是存到个人卡,这就是典型的挪用公款。这种把销售款或者将客户的回款、手续费、佣金,不交到公司的行为也叫挪用公款。我大致梳理了一下,挪用种类约有 40多种,但目的各有不同,比如有人为了炒股,挪用资金几个月,然后再及时还回来。但如果炒股被套,还钱自然很难。
第二个手段是贪污。贪污指利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用公司的利益。企业只要有采购,并且采购人员有一定权力,往往都会出现利用职务便利的贪污行为。举个例子,一个部门有五个人,其中一个人辞职,但是部门主管未向人力资源部报备,在财务不知道的情况下,主管私自把工资领走;还有一些员工收回应收账款,据为己有,同时又销毁证据,

第三个手段是受贿。受贿是利用职务便利来获取他人的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这种情况大家都比较了解,就不多介绍了。
第四个手段是虚开发票、乱报销,通过虚开发票、乱报销的形式进行舞弊。比如,有家销售空调的企业,其员工从京东商城为孩子购买了一张婴儿床以及一些儿童积木等商品,共计2340 元。他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在公司入账,进行抵扣,这种“私账公报”的行为就是内控漏洞的具体表现。这些舞弊行为,对内形成恶劣风气,对外损害企业形象。
第五个手段是私开小金库。这个小金库可能属于一个部门或小团体,他们把本来属于公司的收入,截留下来成为小团体的资金,日后再变相私吞。
第六个手段是贱卖资产,将一些优良资产当作是不良资产予以报废或贱卖。深圳有一个企业的员工,把一批未过期、质量也没有出问题的原材料,以残次品的价格贱卖了,在资产售卖过程中,拿了巨额差价。

第七个手段是关联交易,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转移或输送。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八个手段是盗窃,大家可能关注过。比如仓管倒卖原材料,生产车间的员工倒卖半成品或残次品,甚至还有人买通保安,直接盗窃公司产品。这种直接盗窃的行为比较容易调查,但是隐形盗窃就很难了。
以上就是舞弊八大手段,希望对企业的内控建设有所帮助。
舞弊三角模型
初创阶段的企业,内控系统相当不完善,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漏洞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企业舞弊中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舞弊三角模型”
如果企业同时符合这三个角的条件,舞弊、腐败的发生概率就非常高。
第一个角叫压力,也叫需求或动机。大家想一下,现在的员工在企业上班有没有压力?除了婴儿,每个人都面临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晋升压力等。压力不可消除,只能转化

和缓解。这些压力就是员工产生舞弊、腐败行为的动机或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员工有动机,也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够进行舞弊和腐败,还需要考虑其他条件。
第二个角叫机会,也叫条件。有了动机,没有机会,舞弊还是不能成功的。舞弊者需要具有舞弊的机会,舞弊才可能成。功。舞弊的机会一般均源于内部控制在设计和运行上的缺陷:公司对资产管理上的松懈,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可以随意操纵会计记录等都是内控缺陷的表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会计既管钱又记账,在岗位设置方面的体现是既当出纳又当会计。在这种情况下,违规机会特别多,很容易滋生腐败、舞弊。从企业的角度看,这种漏洞其实就是在引诱员工犯罪。
第三个角叫借口,也叫自我合理化。什么叫自我合理化?任何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前都会在心里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对于那些舞弊的人来说,通常的借口有:每个人都这样做,我这么做没有什么不恰当;拿走现金只是暂时的“借”,当投资获利了之后,我就会还上:经理给我的报酬过低,我理所应当。获得这些额外的津贴;我没有伤害任何人……有动机、有条件,然后自己又能够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舞弊的三角模型就已经形成了。一旦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腐败、舞弊发生的概率自然就高了。
要想减少企业腐败、舞弊问题的发生,就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员工的压力,同时,避免舞弊机会的产生。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舞弊三角模型来完善内控系统,以保证其能安全、合规地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