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股份毫无疑问是现在火山口上的公司,几天前一篇《国联股份的惊天谎言?客商复杂交织背后“隐现”融资性贸易网》突然出现,引起轩然大波。文中列出了几个疑问,是否存在融资性贸易,从而助推业绩爆发式增长;为何人均创收如此巨大;公司资金需求不大却不断募集资金,且疑似存在“存贷双高”问题;预付款和预收款不匹配。当这篇文章出现之后,上交所也立即发出了问询函,紧接着公司的股价连续2天跌停。最新的消息是公司高管出来否认相关指控,并且宣布集体计划增持5020万到1.004亿元。
这个事究竟应该怎么看呢?首先在没有调查之前我们不能下定论,但是确实文中列举的地方存在合理怀疑。国联股份在2015年的时候年营收只有2.028亿净利润1201万,随后每年都有1倍到几倍的增长,硬生生在2021年做到了营收372.3亿净利润5.784亿。我一直在说,企业的增长是有自身规律的,疯狂的高速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可长期持续。国联股份这些年的高速增长我看不懂,我也不会去和他们一起发疯。为什么这篇文章中会怀疑他们搞了融资性贸易呢?看一个例子,凯乐科技,就是搞了所谓的融资性贸易,利润和营收都高速增长,最终被揭穿是一个骗局。而这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事情发生在国联股份身上,当然会让人怀疑了。

另一个让人怀疑的,就是存贷双高的问题。以前可能大家没意识到,自从康美和康得新之后,大家对这个事情就变得非常敏感。巧合的是,凯乐科技之前也同样出现了存贷双高,只不过数字还没这么大,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了。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上交所才会出具问询函。一般来说,交易所的问询函不是随便下的,凡是下达问询函,多少都有点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特别是如果连续下达,那就真的够喝一壶了。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增持。5020万到1.004亿,按现在的股价只能买50到100万股,一群高管才买这么点,你确定不是来搞笑的吗?更何况说归说,最后是不是执行,还要看结果。而这,就是为什么连续出现2个跌停,以及在增持公告出来以后仍然稳定不住的原因吧?
康美药业被罚24亿,一大批连带责任人罚款判刑,特别是一些独立董事金饭碗现在也不是好拿的,一年给你10万只要签个字,现在再不负责任乱签字小心把钱全吐出来顺带吃牢饭,所以现在很多独董开始一波辞职潮,这些公司你还敢投资吗?(如下图)联想到去年一些准上市公司纷纷撤回上市申请,可见中国一大批上市公司的质量有多严峻,很多上市公司是有原罪的,为公司挣钱无可厚非,可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风气下,这些创始人开始靠欺骗,谎言捞投资者的钱而不是赚市场的钱。国家重拳出击,还这个市场本来面目,正本清源,才能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