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西安软件新城的重点项目--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项目于近日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海康威视西安科技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23亩,总建面约37.2万㎡,建设内容包含一组6栋相连的10层办公楼和1栋3层生活配套楼。
近日,项目完成建筑主体结构封顶,计划2023年底整体项目建成投用。
项目主要用于物联网传感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系统平台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预计带动就业15000人。#西安# #西安头条# #西安生活# #西安本地#
美国真没有道德底线,还是盯着芯片!海康威视作为全球最大的摄像头OEM,最核心产品摄像头的核心零部件正是芯片。受美国政府制裁消息影响,5 月 5 日海康威视跌停。
我们要知道,安防视频设备(摄像头+存储设备组合)所需要的处理器芯片主要包括网络摄像机中的SoC芯片、后端DVR/NVR中的SoC芯片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加速器芯片以及前端模拟摄像机中的ISP芯片四种类型。
海康威视早些年的芯片核心供应商是海思,华为海思被制裁后开始用富瀚微芯片,但是富瀚微的芯片在高端领域还是稍微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也足够挺过去。
但是富瀚微芯片的代工商是台积电、中芯国际、联电,如果海康面临华为同样的制裁,那么这三家就没办法代工了,这就意味着海康自己就没芯片用了。
这个影响可能不局限在海康的海外市场,国内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海康能不能像华为一样坚挺,有没有Plan B还要走着看了。
美国打击真的是精准,但凡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都要受到美国制裁,抛弃幻想吧,继续战斗!
海康县撤县建市后改名雷州市,有两大尴尬:1.历史之尴尬。海康之名比雷州早,仅“名”之历史来说,历史短了。海康曾为唐雷州治,宋雷州军治,元雷州路治,明、清雷州府治,相当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古雷州与海康并不对称,古雷州的地域范围至徐闻、海康、遂溪、麻章等,显然比现雷州大。如果用海康市之名延续性更好(海康市=海康县,非常顺当,不会误解)。2.文化之尴尬。雷州文化,外人会误会为雷州市文化。其实是雷州半岛雷州方言区的文化。雷州文化涵盖徐闻、遂溪、海康(现雷州)、麻章等地区。如果用海康市之名,就不会出现误会,而且遂溪、徐闻、麻章对雷州文化更加亲切、认同,共同努力建设之。
美国升级对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的非法制裁
26日,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5人小组一致同意,今后不再批准任何新的华为、中兴、海康威视、大华、海能达等公司生产的设备,除非能够自证不会影响美国国家安全。
现在,美国虽然跟我们说了好话,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好话,说中美绝对不应该发生冲突。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呗,只要不发生冲突,其他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神仙企业,能让大漂亮国如坐针毡、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呢?
这时候可能有大聪明就会说,海康威视不就是卖摄像头的吗?这话放在七八年前也没啥毛病,但现在,海康威视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光靠卖摄像头的话,怎么可能连续五年独占全球安防行业的榜首呢?
海康威视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能搞出这么大动静呢?答案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还记得前两天甘肃农民放羊的画面吗?羊一只一只过,摄像头拍下来之后,直接就能计数,这就是海康威视的人工智能算法。再进一步,比如山东的一些井盖,下面就装了海康威视的传感器。所以井盖的位置、编号,以及井盖下面的甲烷浓度,都能联网监测。再往深了讲,比如延长油田,正常检修维护,很多地方工人是去不了的。而且就算去了,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待在那里。现在海康就有自己的人工智能算法,把摄像头按在这些人到不了的地方,而且这些摄像头还可以自己识别出哪出了问题。
如果说之前的摄像头还只是一双眼睛的话,那现在,就相当于眼睛后边还有一个脑子,也就变成了聪明的眼睛。再结合海康稳坐世界安防的第一把交椅,也就意味着全世界都有无数双这样的会思考的眼睛,把眼睛采集到的数据和资料,汇总到一起形成的大数据,和这些数据背后可以深度挖掘出来的信息。
华为、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大华技术这5家中国公司,再次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在美国销售,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
我相信这些企业已经早有预案,所以一定会有应对方法。
虽然说“丢掉”美国市场当然是一种痛,但如果是成功之路上必须要经历的,那就无所谓了。
世界那么大,除了西方,还有很大的市场等待着我们。
中国,一定行!
2017年华为高调入局安防领域,目标三年行业第二,五年行业第一,为什么到了2022年海康威视依然是行业龙头?
有人说,华为安防产品又贵又烂。而且不碰SAAS,向来是高毛利卖套底座,然后低价给外包伙伴做SAAS。安防不同其他好糊弄的项目,闭环验收要求还是很高的,华为这个玩法客户不认的。现在华为基本上是利用品牌优势用总集或者高层关系去强压项目,让不懂的人决策。这样搞实际上是砸自己的招牌。
其实无论是安防,还是现在的智能化,让华为干不过海康的最大原因,是这个市场的碎片化。行业不是几亿几亿的项目组成的,主体是无数个几万几十万的项目。定制还玩出花,什么产品什么镜头配什么功能,什么算法,要用几路,怎么安装,恨不得乙方能变出花来,这也是安防当年把国外品牌都赶跑了的原因。
华为打的就是靠高技术性能产品和量做大下的规模效应,如同通信行业一般,这是整个华为的竞争力所在而决定的。现在为什么还不行?Sorry,这个行业真不行。所以能看到华为安防,只能做大项目。
安防和智能化市场从来不是看技术力和大项目的,而是看你怎么处理碎片化。海康做到超800亿的收入,每个单平均下来居然是几万几十万的项目,靠捡芝麻捡满一箩筐。芯片、算法、功能、渠道集成商,不但什么方案都得有,而且还能有利润空间,才能玩捡芝麻的活。
目前能有一定规模效应处理碎片化能力的就两家,海康大华。大华以前一直跟得上,差距1年内,现在都有点跟不上了。
【美国威胁严厉制裁海康威视】外媒表示,美国准备对中国科技巨头海康威视实施新的严厉制裁,而借口又是所谓的人权。对此,该中企已经发表声明,他们表示自己在经营过程中一直严格遵守所在国的相关法律和市场规则,并强调任何制裁都应该建立在合法有理且正当的程序上。
对于美国这一举动,我外交部已经做出回应,发言人赵立坚表示我国正在密切关注该事情动向,同时敦促美方停止滥用国家力量和国内法打压中国企业。实际上这并不是海康威视第一次遭到美国制裁,也不是中国唯一一家被美国盯上的企业。
或许对于美国而言,打压外企不需要理由,只要他们想就可以这么做。所谓人权,不过是他们在国际上横行霸道、清扫自己“眼中钉”的工具罢了。但有句话叫做多行不义必自毙,美国如今的做法根本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团结,其他国家和地区被压迫久了,早晚会联合起来反抗美国的霸权。
头条热榜
今天聊聊海康威视。
7月下旬,海康威视忽然开启了暴跌,仅仅一个多月,股价从70块直接暴跌至49块,区间跌幅30%。
一些刚入手海康的新股民似乎有些恐慌,老股民却异常的淡定。
2021年一季度,海康也曾经有过30%左右的回撤,之后几个月也是顺利的回补,这一次再次调整,他们认为跌幅也不会太深,毕竟海康的业绩不错。
其实,海康的这一轮快速回调,也是缘于海康的业绩。
海康靓丽的中报,虽说没有大幅度超预期,但也算是中规中矩,营收净利增幅明显,各个业务板块的增长也都不错,可以说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除了产品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毛利润率略有下滑以外,几乎没什么瑕疵。
但资金似乎找到了接盘方一样,拼命的把筹码甩出,拼命的出逃,这和整个指数八九月份的行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
我们来盘点一下海康,看看海康未来的发展方向。
1、机器人业务。
在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中,机器人业务的表现十分亮眼,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机器人业务营收12.20亿元,同比增长124.8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依旧持续走低,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至47.37%。
机器人业务未来的想象空间,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海康在这个领域的持续发力,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2、传统安防业务。
随着安防行业市场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所有的大型企业都迎来了其发展的瓶颈,如今的安防市场已经有逐渐“红海化”的趋势。
作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业绩中看到整体安防行业业务的发展趋势。
海康威视上半年的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足足增长了105.8%。
即便是综合整体业务板块来看,中小企业业务的发展速度都让人震惊,在2019年完成对SMBG的业务分拆后,中小业务板块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一个发展中的板块,PBG和EBG仍然会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板块。
最后聊聊,为什么海康最近的走势疲软,资金又在担忧什么。
首先是安防领域红海竞争的饱和,可能会制约海康的总体净利润率,即便是龙头,在行业竞争下也会有所损失。
其次是海外业务增长的诸多不确定性,除了汇率问题以外,海康的应收账款也在缓慢增长,存货规模同样也在缓慢增长。
虽说公司总体负债率不足40%,仍然处在非常安全的区域,但依然会有增速放缓的隐忧存在。
剩下的就是海康的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的不确定性,海康近3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同比增长40%、22%、16%,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9.5%、10%,研发费用率持续提升。
但研发成果到底有多少,只能拭目以待。
资金从海康撤退,也是短期行为,只是对于海康这些不确定性有些畏惧,提前落袋为安。
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
真正的龙头企业,从来不惧怕挑战,永远在困难中前行。
难怪高毅冯柳梭哈单压海康威视100多个亿,原来市场确实大,这要是企业每个工位上都安一个摄像头,市值不得弄到5万亿?[吃瓜群众]
海康威视的天王山之战开始了。业界都知道海康是标准的人工智能大厂,江湖人送外号“体面厂”(因为入职的时候会告诉你入职后会过得体面),不过给大众的印象只是个卖摄像头的,这次美国又一次的高科技认证,必然会提升海康的品牌知名度。
不过这次认证并不是免费的,国内28nm的芯片生产线还没有完全国产化,主要因为上海微的28nm光刻机还没有研究成功(本来规划21年研制成功,不过延期了),目前只能做到90nm。如果制裁一旦实施,就看海康的存货储备能不能撑到28nm光刻机的到来了。华为已经被考核过了一次,相信海康的管理层已早有预期。
这应该是海康最重要的时刻了,熬过去就涅槃重生,熬不过就只能被打爆了。
海康威视裸眼3D显示屏具备高刷新、高灰阶、高动态对比度、曲面/转角平滑过渡等优势,能立体、清晰地呈现震撼的视觉画面,已广泛应用于商场、综合商业体等众多场景。
苏州某广场采用海康威视P6.0全彩LED显示屏,面积200㎡。
无缝拼接,色域宽广,色彩效果艳丽,3D画面立体逼真,吸引无数顾客打卡留念,给城市增加别样的风采,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名片。
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周一会大涨[呲牙]//@沉者—改变:论监控器的双刃性,满大街的摄像头提醒人们,家中也要安装,以防不测。
湖南浏阳街道干部上门殴打居民,官方通报处理结果
海康究竟是怎么了?今天又被锤[允悲][允悲][允悲]之前看到过某卖方对上次跌停的点评,他们对海康的业绩预测是2025年营收1650亿,利润330亿,目标市值过万亿………[紫薇别走]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日前发表声明,禁止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海能达和浙江大华等5家中企在美国销售设备。美方给出的理由还是老一套,就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威胁”。该声明还声称,禁售的依据就是该委员会2019年颁布的一项旨在保护美国同比信网络安全的法律。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一家智库指出,这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首次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止授权新设备。拜登政府延续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继续向中国企业施压,刚刚颁布的这个禁令“是一个高潮”。
这是要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有美媒指出,美国在之前为拆除华为等中企设备所预备的补贴为19亿美元,而在今年,美国通信委员会给出的估计是:估计换掉这些中企设备的成本将高达53亿美元。
这让外界不得不怀疑,到底能拿到多少回扣?当然,这种状况在美国司空见惯,包括这个委员会在内的所有国会议员,都是利益集团用钱捧出来的,上位后给幕后的利益集团一些回报,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美国某些政客而言,对中企的打压是否有效并不十分重要,只要能让其幕后金主感到开心,他们今后就将“前途无量”。而中国华为在遭到美国“二度打压”之后,还有心思跟美国人开个玩笑。
据《海峡导报》27日报道,华为在美国的分公司日前在推特贴文“黑五特价”,在获得大量点赞之后,华为自嘲表示“报价只是开个玩笑,因为我们在美国无法销售任何东西”。
华为跟美国人开的这个玩笑,实则为调侃美国政府对中企的打压。华为遭美国打压两年多来,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却未能阻止华为新一代通信网络技术设备被越来越多国家使用的事实。
外交部发言人曾表态称,美方政客出于一己之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酿成的苦果,最终却要由美国的企业和民众来吞咽。
美国为了避免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上超越它,不惜动用一切资源。这非但无法阻止中国科技崛起的步伐,反而给美国自身带来巨大损失,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
拜登这时候使用其前任这种已被证明失败的手段,再次对中国多家高科技企业进行打压。只能说明一个事实:拜登阻遏中国科技崛起的手段,已经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否则他就不会重复这种失败的伎俩。
美国这时候出台恶法打压中企,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就是一种“面子工程”,多少给自己捞回一点面子。在此之前,美国曾一度鼓动盟友对中国实施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政策,但最终却如挑起对华贸易战那样遭到失败,事实证明:日韩等国出于对中国芯片市场的依赖、以及在半导体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等缘故,都在参与美国芯片联盟问题上犹豫不决欧洲的荷兰更是拒绝美国的施压,宣布继续向中国出口刻光机等高科技产品。盟友出于利益考虑而拒绝支持美国对华出口限制,这就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芯片出口绞杀战略已宣告失败。
这对拜登政府来说,意味着手里的又一张王牌变为废纸了,这时候捡起特朗普时期的失败政策,反而显得无奈和无能狂怒。
视频号是海康的,不是海康的,难道是别家的吗[捂脸]//@xiams:海康的,光学变焦
通江海康安防监控#监控下的一幕 #监控 客户说1800买个监控人脸都看不清,看完视频我懵了。
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