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容百科技在小范围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有关经营生产的重大信息,并做出公司业绩超预期的相关预测,对股价影响明显。然而,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公平性要求。对此,上交所迅速介入,先是用监管问询手段要求公司通过回复向全体投资者“还原”当时的表述并且评估是否审慎;在查明相关违规事实后,又迅速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并公布纪律处分决定书。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上市公司应当制定用于规范董监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对外发布信息行为的内部制度,明确发布程序、方式等,避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公平行为的再次发生。
一份调研文档引发的故事
5月末,一份名为《210527-容百科技董事长交流会-调研》的文档在网上流传,该文档内容提到,“容百科技未来二三季度业绩会超预期”“前驱体也开始出现产能跟不上需求的状态”等。

【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二轮问询结束,帕瓦股份上市之路何去何从?(3)】
(问询的重点依然集中在研发能力和费用、客户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方面。)
➱(二)单一产品支撑的市场份额,能否持续?
2019年起帕瓦股份的核心产品从多晶型NCM三元前驱体转变为单晶型 NCM 三元前驱体,近三年一期,单晶体NCM三元前驱体营业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为21.54%、76.41%、83.70%、84.98%。
按镍含量对单晶体NCM三元前驱体进行细化,公司销量最高的为NCM5系,2021年度销售占比达83.20%,NCM6系、NCM8系销售占比分别为5.67%和3.91%。
上交所对帕瓦股份细分型号的销售量与行业细分型号出货量的匹配性发问。
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9-2020年,NCM5系前驱体出货量占比为53%和41.8%,在各细分型号中最高,但趋势有所下滑,而NCM8系前驱体出货量从13.2%抬升至22.7%。

从当前帕瓦股份各细分型号的销量来看,NCM5系占绝对主导地位,与行业保持相对一致,但从变化趋势来看,NCM8系出货量占比并未随着行业总体增长而增长。
究其原因在于公司尚不具备生产单晶型NCM8系三元前驱体的生产能力,目前销售的NCM8系为多晶型前驱体。多晶型前驱体微粉较多,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易开裂、破碎。单晶型前驱体能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高镍、单晶化是前驱体的发展方向,也是研发的难点所在。
可比公司格林美、中伟股份、容百科技等均公开表明已成功研发了NCM8系,帕瓦股份IPO募资将用于NCM8系的研发上,拟增加3万吨NCM8系产能。但研发速度如果落后同行可能对帕瓦股份的市场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三)客户集中度接近9成 ,能否换来盈利稳定?
在产品单一的情况下,客户集中度过高可能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报告期内,帕瓦股份来源于杉杉能源和厦钨新能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从40.94%升至87.13%。

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两大客户的自有三元前驱体产能和公司所处供应商地位。
两大客户均具有自行生产三元前驱体的能力,且中伟股份、格林美等锂电龙头企业均为二者的重要供应商,并具有更先进的高镍前驱体的研发和量产能力,在帕瓦股份高镍前驱体研发落后的情况下,是不是对帕瓦股份的供应商地位造成一定威胁?
除了同类型产品更新换代对帕瓦股份研发能力的挑战,公司还面临碳酸铁锂电池市场占有率提升挤占三元锂电池生存空间的风险。2021年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分别为93.9GWh、125.4GWh,同比增长93.6%、262.9%,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实现快速回升。
无论是帕瓦股份的客户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还是同行业竞争对手华友钴业等企业均加大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产业布局,而帕瓦股份仍对三元前驱体孤注一掷,不免令人对未来帕瓦股份的市场地位和盈利稳定性心生质疑。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反映营运效率不足
帕瓦公司的营运能力在同业中也并不具备优势。报告期内,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显著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
公司对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的解释是华友钴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高,剔除华友钴业计算了2021年可比上市公司和本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6.85和8.30,帕瓦股份显著高于同业水平,但2019-2020年度帕瓦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同时,根据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21年1-6月应收账款周转率可知,帕瓦股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75,较2021年全年应收账款周转率8.30明显偏低,帕瓦股份对2021年下半年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加快原因并未做出解释,因此我们无从得知其变化是来自于公司的营运效率快速提升还是其他原因。
关于帕瓦股份落后的存货周转率,公司仅说明原因在于不同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差异。
(下图1 2019-2021年度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数据来源:关于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首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下图2 近三年一期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 本文共五部分,此为第二、三、四部分,更多精彩请继续阅读↓↓↓:
一、研发费用占比不足5%,“科创属性”能落实吗?
二、单一产品支撑的市场份额,能否持续?
三、客户集中度接近9成 ,能否换来盈利稳定?
四、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反映营运效率不足
五、结语
#I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