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据美财政部的最新数据,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1月份从此前的纪录高位下滑至7.66万亿美元,其中英国的降幅居首。
投资者1月份合计减持美国国债860亿美元;日本是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1月持有量下降9亿美元,至1.3万亿美元;中国减持86亿美元至1.06万亿美元,排名第二;持有量排名第三的英国减少386亿美元,至6088亿美元。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完全没必要持有这么多的美债,不仅没这样的需要,随着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巨额美债反而会掣肘中国,也可能成为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羁绊,这一点在美国金融制裁俄罗斯以后就更为明显。
当前有不少从美债解套的方案:譬如可以抛售美债在俄罗斯卢布暴跌时兑换卢布,然后以卢布换取俄罗斯资源,中俄不仅两利,还可以从美债上逐步解套;也可以减持美债借港股等超调接盘一些龙头股,既可以长期投资获取收益,还可以反击恶意做空港股的对手……这些手段不仅可以坚守我国的金融边疆,还可以令外汇储备增益,而不是长期为美债护盘。
最令人不解的是,我国还总是把美债持有额度撑在万亿美元之上,连万亿美元这个数字都不敢破,每每看到此处,内心真是五味杂阵!美国的军舰这面不时上门骚扰,破坏我统一大业,那面我国既要为美国输送廉价商品,还要为美债支持门面,关键持有美债还是实际负收益率。
由摩根士坦利提供的下图显示了前15名美债持有者的排名。 外国投资者持有7万亿,不到四分之一。
中国持有1.06万亿美元美债,美国敢没收吗?就算美国把对付俄罗斯的手段粘贴到中国,也不敢打美债的主意。
截止到2022年1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为1.0601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5万亿,相当于14亿中国人每人持有4800元的美国国债,中国的持仓规模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
美国不敢没收任何国家持有的美债!
首先,美国国债是美国以国家信用提供担保的信用债,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发行的美债信用评级高,安全性好,流动性强,30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可以随买随卖,变现速度非常快,并且回报率尚可,最重要的是信用良好,美债历史上从未违约,即便是敌对国家也照样兑付,比如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仍然正常支付利息。
通俗来讲,美债就是美国向全球投资者“刷脸借钱”,全靠国家信用在支撑,购买美债是商业行为,讲究买卖自由,安全有保障,如果美国坏了规矩,今天没收A的,明天就能没收B的,谁还敢买?一万亿美债顶多让我们伤筋动骨,却可以让美国粉身碎骨,近百年打造的优质信用彻底完了,一旦信用破产,以美国现在的经济完全接不下美债的抛售潮。
其次,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有记名的也有不记名的,还有机构代持的,就算美国禁止了记名国债的交易,那些不记名的查起来更麻烦,庞大的日交易量想短时间内查清楚根本做不到,这么做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破坏游戏规则的人不值得相信,严重打击市场对美债的持有信心。
最后,截止2022年1月底,美国公共债务总额突破30万亿美元,中国的1.06万亿美元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债权国,持有美债最多的不是日本和中国这些海外投资者,而是美国国内的机构、企业和个人,他们消化了美债的70%以上,如果美国对美债有了“非分之想”,这些机构和个人会自发的维护美债信用,要么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要么第一个抛售,谁都不想美债变废纸。
美国人没必要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债,低成本地向全世界“集资”拯救国内经济,这种好事儿美国人脑袋被门夹了才会去打烂它。中国也不会突然大规模地抛售美国国债,只是为巨额外汇储备找到合理的投资渠道,并且未来将多元化分布,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俄罗斯将美元清零了,中日两国5月减持美债约1878亿元,美元在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25年的最低水平
7月17日媒体报道,今年5月,美债第一大债主日本持有美债1.266万亿美元,美债第二大债主持有美债1.078万亿美元,但是,4月份的时候,中日两国分别持有美债为1.277万亿美元和1.09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日两国5月份共减持美债290亿美元。
在此之前,俄罗斯已将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的美元清零了,可以说俄罗斯是去美元最彻底的国家,没有之一,俄罗斯外汇储备中提高了欧元、黄金和人民币的比重,不仅仅中日俄三国减持美元,其它国家如爱尔兰、卢森堡、沙特和德国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减持美元,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比例已下跌至59.54%,是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纷纷加入去美元的行列中呢?这还是和美元滥发有关,可以说新冠肺炎是个导火索,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美国不是去想办法控制疫情来发展经济,而是想的是滥发美元,给老百姓发钱,虚增美国经济,看似繁荣的美国背后实际上是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这就引发了美元信用危机,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甚至担心,美国今年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日本的美债持仓规模仍然是世界第一,为1.277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英国位列第三,为4387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中国连续三个月增持美国国债——与去年12月相比,仅在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就增加了229亿美元至1.095万亿美元,或约占持有美债总数的2.1%。
日本的美债持仓规模仍然是世界第一,为1.277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英国位列第三,为4387亿美元。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还包括爱尔兰、巴西、卢森堡、中国香港、瑞士、比利时和中国台湾。
俄罗斯没有进入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名单——俄罗斯的的美债持仓规模为960亿美元,自2018年开始急剧抛售。今年1月,俄罗斯增持了约1.3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至61.45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持续减持美国国债,今年8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13亿美元,降至1.05万亿美元,创下11年来的新低。历史上中国持有美债高点是2013年11月,当时共有1.32万亿美元。而现在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是日本,总量达到了1.3万亿美元,并且日本已经连续3个月增持,英国持有美国国债5690亿美元排名第三。而海外持有美国国债的总规模也达到7.54万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7国央行减持美债#【七大海外“债主”集体减持美债 私人投资者意外接盘抄底】随着美债收益率趋涨,全球央行正悄然掀起减持美债新浪潮。北京时间5月18日凌晨,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3月持有美债的前八大海外央行中有七家都在减持美债。其中,日本、中国、英国、爱尔兰、巴西、瑞士、比利时分别较2月份环比减持177亿美元、38亿美元、163亿美元、62亿美元、35亿美元、30亿美元、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仅有排名第五的卢森堡小幅增持7亿美元。令市场颇感意外的是,3月美债市场突然杀出了“程咬金”。TIC数据显示,3月全球私人投资者总计净买入约1188.7亿美元美国国债,较2月的654.6亿美元大增约82%,俨然成为美债市场的新买入势力。(21世纪经济报道,TY)
【#中国持仓美债12年首次跌破1万亿# 】
5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26亿美元、在各国中抛售最多,连续减持六个月共抛1000亿美元;日本持仓连降三个月、又创两年多新低。5月海外连续五个月抛美股;央行等海外官方抛美债341亿美元创两年新高,而私人投资者买入美债创新高。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在美联储二十二年来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并公布计划要从6月起缩减美债持仓的今年5月,美国国债的两大海外“债主”中国和日本均继续抛售美债,体现了美联储持续加息削弱美债吸引力的形势。
据美国财政部美东时间7月18日周一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分国家地区看,
日本5月所持美国国债环比4月减少57亿美元,降至1.2128万亿美元,虽然仍是美债持仓最高的国家,但已连续三个月减持,总持仓继续刷新2020年初来新低。
持仓仅次于日本的中国大陆5月所持美债环比减少226亿美元,降至9808亿美元,连续六个月下降,刷新4月逼近1万亿美元所创的2010年5月以来新低,为2010年5月以来首次持仓不足1万亿美元。
持仓第三位的英国5月所持美债环比增加213亿美元,增至6340亿美元,脱离4月所创的半年来持仓最低谷。
持仓排名第四的瑞士5月在各国家地区中增持最多,持仓环比增加225亿美元,增至1941亿美元。(华尔街见闻)
中国拒绝接盘美债,8月份抛售213亿美元,日本和英国成“接盘侠”,在美国人看来,日本是小弟,英国是跟班,主子债务有困难,小弟和跟班必须排忧解难。
最近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最新的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情况,8月份日本购买美债96亿美元,持有美债总额达到1.32万亿美元,成为美债最大的海外买家并创历史新高,中国大幅抛售213亿美元,持有美债规模降至1.05万亿美元,创下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记录,继续排名第二,2020年英国持有美债还在4300亿美元徘徊,今年已经增加到5690亿美元,排名第三。
当前美债的海外买家前三名分别是:日本,中国和英国,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最近一年时间,日本和英国美债持有量总体上涨,我们则是持续减持,两增一减,看起来对美债影响不大,然而在看空美债的全球投资大环境下,日本和英国正在咬牙接盘,算得上是“冤大头”了。美联储鲍威尔在10月22日的讲话中,明确谈到“现在是缩减购债的时候,但不是加息的时候”,以美联储每个月15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后续一旦停止购债,这些份额恐怕还要落在日本和英国身上。
与日本和英国的持续增持不同,中国持有1万多亿美债有特殊的历史原因,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开始对接世界市场,我们的工业品越来越多的出口到国外,常年稳定贸易顺差,外汇储备日益增长,为了更好的利用外汇储备,避免闲置浪费,开始购买美债,截止2007年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只有5800亿美元。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迅速蔓延到所有经济领域,美国经济一片狼藉,当时中国对外贸的依存度超过50%,经济更加外向,救美国相当于救自己,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债,3年时间增持5800亿,直接翻了一倍,到2010年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达到1.16万亿美元,随后购买速度放缓,在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27万亿。
随后的8年时间,中国持有的美债总额超过这个数字,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从峰值的1.27万亿美元降到了1.05万亿美元。由于美债的不记名和高流动性,逐渐成为我们外汇储备的调节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专业管理,在波动巨大的美债市场,中国作为海外大买家,买卖自由,用不着看美国脸色。
美国印钞放水过猛+美联储提前收紧QE预期持续升温,引发全球担忧,各国纷纷用脚投票,减持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7月17日发布的最新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性报告显示,作为美债第一大持有国的日本在5月份减持了106亿美债,持有量降至1.266亿美元,日本在过去10个月里8次减持美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的中国在5月份减持了177亿美元美债,持有量降至1.078万亿美元,这已是连续3个月减持。
与各国纷纷减持美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美国国债总额已经超过28.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的预测,如果拜登政府不采取有效行动,到2025年美国的国债额度最高可达50万亿美元。一边是各国在抛售美债,另一边是美债规模不断创新高,如果各国央行和机构无节制的抛售美国国债,不但会造成美债价格暴跌,持债国手中剩余美债也会贬值,并且进一步影响本国货币汇率。因此,有专家警告美联储,如果不断地滥用美元支配地位“放水割韭菜”,美元主导下的SWIFT体系可能会加速崩解。
而与全球抛售美债相伴随的是各国加速去美元化。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3个国家明确宣布启动去美元化进程,并且已取得初步效果。据IMF近日公布的全球国际储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美元在各国外储中的份额占比意外下降至过去25年以来的最低值,至59.54%。而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5月的全球支付货币占比排名中,欧元以39.03%的占比超越美元38.35%的占比,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全球支付份额最高的货币。
美国印钞放水过猛,不但引发美国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高企,各国通过抛售美元资产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美国自以为凭借美元的国际地位就能够肆无忌惮地收割全球财富,现在各国为了避免被美国收割,纷纷抛售美元资产,美元也因此失去全球第一大支付货币地位。如果美国继续印钞放水,那么其他国家势必加速去美元化,一旦美元被全球抛弃,那么美国的美元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也将失去支撑,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也将旁落。所以,现在美国的过度印钞放水,不但无法继续大规模地收割其他国家,反而是自掘坟墓。
日本狂抛美债,去美元化速度加快。
1,美国的债务已经达到30.44万亿美元,在不断通胀的情况下,美债市场也随之出现了历史上从没有的变化。
2,日本和以色列是对美债市场研究最透彻的国家。这两个国家近一年来都开始抛售美债,表现最积极的还是日本。
3,日本原有美债达到1.3万亿。比我们高出近0.3万亿美元。在美债上的外国排名中是第一位。我们排名占第二名。日本到4月22日止,已经持续13周抛弃美债,高达600亿,多家媒体报道“日本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售美债,这说明日本抛售美债的速度卜快并且叫人意外"。
4,日本计划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将要抛售7000亿美元外债。很多日本专家都给予了肯定。
5,我们自去年2月以来的12个月间,已经由1.1042万亿美元降至1.0548万亿美元,累计减持了高达494亿美元。
总之,美债市场出现了波动,不但外国抛售美债,美国的企业和个人都在渐渐抛售本国国债。美国未来将很难融到资金。
最新各国政府债务总量占GDP比重结果出炉,美国仅是排名榜首国家的一半。
截止2020年底,全球债务压力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政府债务总和是一年GDP的237%。以日本每年差不多5万亿美元的GDP来测算,日本政府债务达到了11.85万亿美元。排名第二的是有着欧洲“五猪”之称的希腊,高福利、低经济增长使得希腊政府的债务总和达到了GDP的177%。黎巴嫩、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紧随其后。
美国的国债总额虽然达到了20多万亿美元,但美国的GDP全球最高,其债务占GDP比例为107%。虽然也很高,但看上去美国政府还能再继续发行国债以支撑它的量化宽松政策。
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美国107%的债务GDP比已经让全球经济学家开始担心美国的未来,日本237%的债务GDP比怎么还没有让其经济崩盘、政府破产呢?其实这主要是双方的债务结构不同导致的。
别看日本债务奇高无比,但日元不是美元,不是国际贸易货币。日本的债权人几乎都是国内的企业和老百姓。自己人好说话,哪怕真有一天日本政府不还本付息了,本国国民和企业还能拿日本政府怎么办呢?有理也没地方说,想告也不知道去哪里起诉。
美国债务则不同,虽然美国本国债权人持有绝大部分美债,但世界各个国家政府手里也拿着不少美债呢。以我们国家为例,差不多有1.1万亿元的美债,而日本手里的美债数量比中国还要多。再加上英国、爱尔兰等美债持有大户。美国的海外债权人手里拿着好几万亿元美国债券,这些债务加起来比不少高负债国家所欠的所有债务还要多。
另外一方面,债务排行榜上排在日本之后的债务大国中国除了新加坡外几乎要么是经济不给力、要么是高福利导致政府开销大于赚钱能力的国家,它们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远大于日本。日本是全球GDP排名第三的经济强国,这是在最近二十多年因为受到美国打压经济没怎么上涨的情况下。债务虽然高,但每年的利息还得出来就行了,大不了本金可以通过新债归还。顺便提一句,日本和德国一样,也是经常搞点负利率或者零利率出台的国家。换句话说,债务本金再多可能每年产生的利息也就那么一丁点、甚至新发的国债都没有什么利息。
回到咱们国家,大家都在说我国的地方债压力很重。地方债是要被计入政府债中去的,我们的政府债和GDP比值明显低于那些真正的负债大国。但我们也有债务危机,只不过债务危机的主体是各类企业,尤其是基建类、房地产类企业,那个资产负债率高得吓人。还记得去年债券违约暴雷的企业们吗,它们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非常恐怖的。
这也是为何去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去杠杆力度,给那些房地产企业划了三条关于负债率的红线。企业债务只要降下来了,金融系统的风险也就降下来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朋友们一起聊经济、侃财经,也可关注、点赞@王五说财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债务猛提上限?美债持有大国掀起抛售潮,各国不愿再被美国割韭菜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因为提高债务上限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据中国小康网消息称,在一番争吵之后,美国债务上限额度得以取消,给美国国债危机提供一个喘息的机会。
美取消债务上限额度
进入9月初,美国财长耶伦多次发出警告,如果国会不采取措施提高债务上限,那美国资金将于10月中下旬完全耗尽,美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美国政府面临“关闭”风险。此前,共和党人一直拒绝提高债务上限,两党在这一问题上僵持许久。
鉴于美国当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民主、共和两党终于达成共识,美国国会参议院于10月7日晚,50票赞成票对48票反对票,敲定取消债务上限额度,允许联邦把债务上限延长至12月份。
一番表演之后,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得以通过。不少网友表示,这不过是美国惯用的计俩,前期极力反对不过是在给全世界做戏,寻求其他国家帮助。随着时间越来越紧迫,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一定会通过,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
美债地位大不如从前
美国国债规模超过28.5万亿美元,现如今又猛提债务上限,无疑是给国际金融市场“注水”。而且美国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财政赤字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美国国债不像以前那么坚挺,美债持有大国掀起抛售潮。
中俄加速去美元化,作为盟友盟友的加拿大、英国、德国也在大量抛售美债,不断削减美债持有量。看来各国都害怕被美拖下水,不愿再被美国割韭菜,作出这样的决定无可厚非,是美方咎由自取的结果,是他们先失信于世界各国。
去美债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除了日本之外,排名在前十的美债持有国家都在抛售美债。尽管国会提高了债务上限,但却鲜少国家愿意为美国通胀买单。提高债务上限,美债风险加大,美国通货膨胀率也进一步提高。
虽然财政链得以稳定,但是供应链还是严重短缺。美国政府大规模印钞,导致美元贬值,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货物。在这场危机面前,白宫政府显得无能为力,他们需要更多时间解决债务危机。
提高债务上限只是暂缓美国危机,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考验拜登的时候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由《王老师点评》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部分消息参考来源:中国小康网
美债“大限将至”,发行到顶,不能借新还旧,美国资金链要断了,中国持有1万亿美债是美国最后的希望,不指望增持只要别抛售就行。
为什么美债“大限将至”?美国国债通俗来讲就是以国家信用和税收为保证的信用债,按时付息,到期还本,钱借得太容易,就会不珍惜,为了约束美国政府的花钱行为,美国国会在1917年通过了举债上限的规定,给美债戴上“紧箍咒”。
从举债上限规定出台至今,上限金额一提再提,从未真正封顶,2000年以后累计提升18次,在2019年7月美国国会甚至暂停债务上限两年,持续到2021年7月31日。换言之,美国举债上限从8月份开始生效,此前的上限是22万亿美元,美债不能新发,美国财政部必须从别的渠道筹款为美债付息还本。
2000年美国国债总额是5.67万亿美元,2008年美债规模达到10.02万亿美元,2017年初美债总额为19.9万亿美元,2021年初美债暴涨到27.8万亿美元,截止2021年6月美债总额已经超过28.5万亿美元,比中、日、德、英四国的GDP之和还要多。
美国债务包袱越来越重,借钱速度越来越快,本金和利息“滚雪球”般增长,美债与GDP的比重达到130%,2020年支付国债利息3450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1.6%,美国人已经无法结清所有美债,只能借新债还旧债,能拖一年是一年,这个“寅吃卯粮”,花子孙后代钱的金融游戏美国不得不玩,一旦停止就是史无前例的债务违约。
中国持有1.09万亿美债,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是最优质的美元大客户,但美国更清楚指望不上中国。因为中国一直在缓慢减持美债,从2013年5月创历史最高的13159亿美元到目前的1.096万亿美元,8年时间中国已经累计减持美债2100多亿美元。
美国人自己挖的坑必须自己填,凭实力借的钱,就要努力挣钱还,赖账的后果美国承担不起。在美债“大限将临”的时候,美国人已经不敢奢望中国增持只求别抛售美债就行。
中国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后,美媒警告:220吨黄金或将运往中国
世界黄金协会曾发布报告,指出全球中央银行的购买黄金的速度总体上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但黄金的净购的数量仍然远超过出售的数量。不难料想到,未来全球央行的黄金购买需求将会出现再次反弹的情况。
例如,今年四月,全球央行官方发布的黄金储备量就增加69.4吨,而在今年前三个月份,净购总量就已达到了95.5吨。现在又有人在讨论,中国连续7个月减持美债后,美媒发出警告:220吨黄金或将运往中国。
此外,据资料显示,在去年,各国央行净购黄金总量为273吨。而在前年,全球央行净购黄金总量为1300多吨,已经达到自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金本位后的最高水平了。也就在此时,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于六月公布了新数据,在全球支付货币五月份的占比中,欧元远超美元39.03%,美元占比下降到了38.35%。
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元份额在上一年度下降到了59%,于25年来最低。要知道的是,美元份额在22年前曾高达73%。这些摆在眼前的一项项数据,无不在表示着,美元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且是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黄金与美元汇率的变动,全球央行近期也即将陆续启动从美联储收回外汇储备金的计划。目前,已有包括法国、德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在内的15个国家,宣布已运回部分或计划运回存在美联储的黄金。
近期,美联储地下金库的黄金库存约为5750吨,而此前,美联储保管全球黄金储量约为7000吨,目前已经下降到了创纪录的新低,约下降了1250吨左右。同时这也意味着,大约有1250吨黄金被运出了美国。然而,在2019年初,德国要求重新审查并表示要运回剩余的1236吨黄金时,美联储以不明意图为由阻止了德国这一行为的实施。
另外,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德国央行先前发现运回的部分黄金,早已物是人非,根本不是上世纪40年代寄存进去的那批金条了。因此,专业人士大胆作出假设,美联储或许早已将寄存者的黄金转移、熔化、挪用,甚至私有化,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在过去几年多次次拒绝了各国要运回黄金的要求。
有报道称,中国大约有600吨黄金的外汇储备金储存在美联储。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黄金储备量大约为1948.3吨,仅仅只占到了我国外汇储备金总额的3.3%左右,而寄存在美联储的600吨黄金,在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则较小,约为1%。但是德国外汇储备高达75.2%的份额,相比于德国,中国在美联储的600吨黄金是微乎其微的。
简而言之,各国不同的外汇储备模式,直接影响了各国对收回黄金的缓急态度。有俄媒称,美联储要是想要继续稳固美元在全球的主要储备地位,就必然不会让黄金储备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必须保证黄金的所有权是非常明确的,自然更不敢剥夺全球储蓄者收回自己的黄金的权力。
据悉,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而美国债务经济主动权主要是掌握在中国和日本的手中,因为两个国家都是万亿级美债的持有国,因而从美债被控制的规模来看,美联储不能也不敢阻止各国的黄金运回。
接下来,事情又有了新变化,据美国财政部门的流动资本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今年的3月份,大约售出了美债38亿美元,之后,在4月又售出了美债约43亿美元。从2018年到今年的3月,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已抛售的美债共计约1796亿美元,就等于说,即使中国从年初到4月,累计售出了高达1839亿美元的美债,但目前中国仍持有美债1.096万亿美元,并且中国的美债抛售总量却远高于德国的美债现持有总量。
中国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数据,国内黄金ETF的持有量于4月创下了历史记录的新高,约为72.4吨。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黄金需求也有所上升,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2%。有海关数据表明,2019年月进口量曾一度高达约75吨,但自从2020年2月起,进口黄金总量月平均量约为10吨。
此外,据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黄金交易所2020年的黄金交易总量累计已达到5.87万吨,同比增长了4.91%,年成交量约为5241万吨,成交量排名位列世界第二。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了最新的进展变化,4月份中国进口的黄金总量约为111吨,环比增加了73吨,同比增长了106吨。种种迹象都表示,大量的黄金已经到达手中,这也难怪美媒会作出警告了。
先把巨额美债和美元外汇储备降下来再说,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长期排名第一的美债和美元外汇储备有力地支撑了美元霸权,因此,要想推出与美元抗衡甚至扳倒美元的世界通用货币,就先要换掉操作巨额美债和美元外汇储备的那些精英们,他们的个人利益可是与美元紧紧捆绑在一起的。
美国债务突破了30万亿美元,人家看来是不打算还了。
截至6月19日,美国的债务已经突破了30.5万亿美元,美国2022年GDP才23万亿美元。可是2022年美国财政收入为7.98万亿美元左右,支出预估为9.37万亿美元。超了1万多亿,美联储的印钞机得装核动力的了。
为了维持美国的金融霸权,那就必须维持军事霸权,2022年包括军费在内的各种防务支出预计为1.121万亿美元,军费排行榜上2到10名加起来都不够看。
“卫生、保健”领域的支出在2.09万亿美元左右,养老金领域的支出接近1.65万亿美元,福利支出约为8598亿美元……
目前美债每年利息5000亿美元左右,要不是因为通胀高的吓人,美国是不愿意加息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利息会增加,随便几个基点影响的就不知道多少个小目标了。
债务都超30万亿了,而且近几年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感觉美国是不准备还了,借新还旧,只要能还的起利息就好,实在不行利息也通过发债还。是不是感觉遇到骗子了?
#众说财经:寻找热爱财经的你#
欧元兑美元再度破1?全球资本或流向中美,谁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最近一段时间,欧美等国的形势并不怎么乐观。之前的俄乌矛盾事件,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持续性的关注。不过相比较于俄乌之间的矛盾而言,更受人关注的还是美方对俄方的各种经济制裁。
在这一制裁的过程当中,不少欧洲国家都参与其中。为了积极响应美方的号召,法方德方等欧洲国家甚至直接切断与俄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直接导致了本国能源紧缺的困境。如今网上有人讨论,欧元兑美元再度破1?全球资本或流向中美,谁可能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与此同时,美方自身也遭遇了经济发展上的危机。目前美方正面临着最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这种危机还转嫁到了很多欧洲国家。就连我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了物价的局部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组织又传出最新消息。目前欧元兑换美元的比例再次来到1:1的关口,在此情况之下,不少内行人都纷纷预测未来欧元的占比或将会超越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币。
即使没有达成这样的目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那么,在这个全球资本加速流向中方美方的时代,到底谁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美双方这几个月的国际贸易发展情况。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出口国,每年都会向海外出口大量的制造业产品。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统计结果来看,从5月份到7月份,我们一直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贸易顺差总额787亿美元。尤其是7月份,这一额度更是达到了1000亿美元。
对此,不少学者们都纷纷预测,如果继续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发展下去,到今年下半年,我国的贸易顺差总额或将会突破10000亿美元。不过很多人都想当然的将贸易顺差当做是一件好事,事实上,贸易顺差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你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贸易顺差,主要是因为出口国都对我们的商品有着较大的认可。再加上国内疫情防控的得当,也使得我国的外贸出口业务可以一如既往的顺利发展。
从外部环境上来看,保持贸易顺差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从内部环境上来看,持续的贸易顺差,无疑会加大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信大家也都有明显的感受,到最近几个月物价水平一直都在持续上涨。尤其是蔬菜和粮食的价格,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部分国家在面对着贸易逆差的情况之下,也会做出一些偏激的反应。
比如说美方当初就因为贸易逆差而带头打响了贸易战,如今面对这样的外贸情况,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多半也不可避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美方当下的经济发展现状,虽然在今年第一季度美方的GDP仍然遥遥领先。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一GDP成绩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的存在。
美方为了保障本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做出了好几次加息的行为。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暂时缓解本国的经济问题,但却会将更多的问题转嫁给其他国家。比如说G7国家,都受到了经济冲击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西方国家都开始大量抛售美债。
而我国和日方,则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就已经做出了大量抛售美债的做法。这对于美方未来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但目前美方的经济发展并不能让人看到一个更好的前景,与其冒着巨大风险继续保留美债,倒还不如尽快脱手出去,从而避免潜在的损失。就目前来看,美方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当下全球资本的两大蓄水池。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民币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攀升。尤其是人民币,目前已经超越日元成了外汇储备当中占比排名第四的货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民币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却仍然没有办法与货币霸主美元直接对抗。目前美元还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仍然是备受国际认可的外汇货币。
虽然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去美元化的进程,但在短时间内,并不能彻底达到美元,也不会迅速抬高人民币的身价。
所以说,在全球资本加速流动的大背景之下,美元还将作为自己货币霸主的宝座。但与此同时,人民币也会不断冲击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美元和欧元将不再被信任,我们正在见证‘布雷顿森林体系3’的诞生”。这是一名华尔街的货币学者得出的结论。
美元没完没了的加息,各国的美元都在回流,一次次地在全球割韭菜,尤其疫情这次,仅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预期,就凭空增发了几十万亿美元。
让本国民众拿着发的钱,在全球大肆挥霍,让各国来承担他们引发的通胀,现在各国已经非常不满了,凭什么我们辛辛苦苦赚的钱,却要凭空遭受贬值。
由于这种抵触的情绪,美元在全球的支付比例开始下降,其实早在几年前,各国就开始商讨去美元化,研究一套新的支付体系。
据统计,今年1月,美元全球支付占比从40.5%降至了39.92%,2月份又下降了1.07%,降至38.85%,而在6年前,其支付占比是高达45.3%,相当于每年下降1%,而今年下降速度开始加快。
美元之所以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一开始是与黄金挂钩,之后改成与石油贸易挂钩,其背后都是靠着支付环境。
现在不只是支付比例下降,就连各国对美元的信任度也在下降,今年1月,美债海外前十大持有国,只有两个国家增持。
而英国、日本、中国都在大幅减持美债,如今发行的美债已破31万亿美元,每年仅支付利息,就近9000亿,而收入才只有4万亿,违约的风险越来越高。
如果舍弃美元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是否接替上呢?
有这样想法的国家很多,今年2月,欧元的全球支付比例提升了1.23%,上升至37.79%,只比美元少1.06%。
第3名的是英镑,全球支付占比6.3%,而我们的货币从去年12月份的2.7%,上升至今年1月的3.2%,超越日元,排名第四。
如果这么看,想要替代美元的过程将是任重而道远,但有个前提,是这份数据来自于美创建的SWIFT系统,而我们还有另外一套跨境支付系统CIPS,我们可以换道超车。
我们的系统如今已涵盖了全球178个国家,超1200家参与者,很多包括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交易,都是通过CIPS完成,由此我们才能降低输入性通胀的影响。
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我们的货币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储备货币,一种以大宗商品为锚的新国际货币秩序正在削弱原有的体系,并阻碍着西方通胀的蔓延。
就此预测,人民币并不是以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为目标,而是在当前的局势下,尽可能形成“三足鼎立”,相互牵制,才有可能和平共处,推行自由贸易,你是否认同呢?欢迎留言讨论。
#10月财经新势力#
【俄乌冲突全球基金蒸发1700亿美元】在俄配置资产的基金们遭遇空前损失
来源:白话华尔街
转自:华尔街俱乐部
受环境影响,早期进军俄罗斯的跨国投资者们遭遇重大损失,截至2021年底,他们在俄罗斯持有的总资产价值超过1700亿美元。上周俄罗斯美债兑美元汇率跌破10美分,同时在伦敦和纽约上市的俄罗斯MSCI 指数今年以来下跌超过95%。
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新兴市场投资主管Cristian Maggio在采访中表示,随着俄罗斯股市暂停交易,境外上市公司停牌,债券几乎无法交易,这些资产价值无限趋近于0。
公募基金
2月24日,贝莱德的一位投资经理做了一笔看起来很划算的交易。当天俄罗斯贵金属采矿公司Polymetal股价下跌逾三分之一,贝莱德趁机入场收购了其价值1200万英镑(约1563万美元)的股票,并将其分配给了旗下4只能源基金。但自2月25日收盘以来,随着投资者大量抛售俄罗斯资产,该股已下跌超过70%。目前Polymetal已被富时100指数剔除。
根据Pitchbook数据,贝莱德在俄罗斯持有的总资产面临逾170亿美元的损失。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贝莱德旗下的iShares Russia ETF管理的资产已从6亿美元降至不足100万美元。
与股票基金相比,债券基金分配给俄罗斯的份额要小得多。数据显示,排名前10 位的企业持有的俄罗斯债券约占其总资产的4.5%至8%。其中LAOSX配置占比最大,约为 8.4%。
除了贝莱德,摩根大通、先锋集团、Amundi、瑞银、法国巴黎银行等资管机构也已经关闭了俄罗斯业务,目前仍有超过44亿美元的资产被封锁在俄罗斯。
养老基金
加州公务员退休系统(California Public Employees' Retirement System,CalPERS)掌管着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在其4780 亿美元的投资组合中俄罗斯资产占9亿美元。
USS
USS-Universities Superannuation Scheme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养老基金,管理着900亿英镑的投资组合,其中约有0.5%(约5.88亿美元)与俄罗斯有关。
挪威石油基金
挪威石油基金是对挪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收入进行长期管理的养老基金,该基金在俄罗斯的持股两周内暴跌90%。挪威石油基金的总资管规模达到1.3万亿美元。
私募股权
霸菱资本(Baring Vostok Capital Partners)是俄罗斯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1994年英国霸菱资产管理公司(Baring Asset Management)与俄美商业银行Sovlink合并,霸菱东方银行(Baring Vostok)诞生。
俄乌冲突之前,霸菱管理已经完成10只基金的募资,管理超过37亿美元的资产。霸菱投资了全球范围内的许多科技公司,包括新加坡数字银行Tonik、英国打车公司Gett和英国外卖公司Jiffy Grocery。同时,霸菱也是俄罗斯电商巨头Ozon的主要外部投资者,3月初Ozon股票在纳斯达克暴跌,随后停牌。
俄中投资基金(Russia-China Investment Fund)在俄罗斯直投基金(RDIF)和中国投资公司(CIC)的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主要投资中俄的基础设施和旅游行业。据报道,RCIF正在收购印度制药集团Dr. Reddy's旗下的两个品牌,还投资了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受当前局势影响,CIC可能会从该基金中撤资。
达·芬奇资本
达·芬奇资本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俄罗斯高增长的私募股权投资。在海外投资中,达芬奇与霸菱同是Gett的早期支持者。去年,该公司投资了拉脱维亚的云数据公司Squalio和美国外包公司DataArt。今年1月,该公司将其在英国移动广告平台LoopMe的股权卖给了Mayfair。达芬奇资本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在伦敦设有办事处。
成立于2007年。与达•芬奇一样,该公司的创始团队也来自俄罗斯投行文艺复兴。该公司主要投资俄罗斯和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行业包括医疗、消费、教育和科技。该公司LP多半来自欧洲以外,包括摩根大通、阿布扎比投资局等。该公司最近的海外投资是德国it外包商SBDA Group和总部位于英国支付平台TransferGo。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转发的目的为传递信息,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并已明确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