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近对港股关注的比较多,但还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投资机会。明显的灯下黑!
中国平安A股的持仓有接近两年的时间了,期间补仓多次,最后一次是上个月。遗憾的是,没有在上个月补仓平安的港股,毕竟港股更便宜一些。
想到过,却没有付诸行动,和没想到是一样一样的。
#公募#公募基金投资笔记1315天
今天又是股灾式上涨的一天,港股公募这涨幅可以哟[比心][比心][比心]希望继续保持,
#头条创作挑战赛#12月5日,“辣条一哥”卫龙正式启动港股招股。招股书显示,卫龙拟全球发售9639.7万股股份,其中公开发售股份963.98万股,国际发售股份8675.72万股,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为10.40港元-11.40港元,预期12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按发售价中位数10.90港元计,卫龙预计此次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9.355亿港元。
#股票投资##股票市场##港股##手机炒股软件##股票账户##股票佣金#
港股持续走高,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7%,小鹏汽车、平安好医生涨21%,哔哩哔哩涨20%。
上午港股大涨,上证指数大涨,北上净流入52亿,南下小幅净流出。这属于特别良性的走势,表明港股外资在流入,A股外资也在流入。内资也没有和外资对赌。
目前阶段聪明的外资是可期待的增量资金,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
周末利好加持,上证高开高走,又留意下了一个跳空缺口,那么缺口会回补吗?市场的重心在哪里?
在周末的利好消息催化下,指数高开高走,行情显的十分亢奋,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优化,场外资金开始加速流入,港股和A股齐齐大涨,大金融、中字头等权重嗨到怀疑人生,今天能够意外突破3200点,并且还是放量的状态,说明资金的风险偏好在提升,这对于后市走强是很好的事情,可以预见的是,市场信心在逐步修复,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局面越来越近了。
从市场表现来看,指数的高开高走是由大金融和中字头的大权重所带动,拉升指数是好事,美中不足的是资金过度亢奋,形成了一个跳空缺口,最近受消息影响指数出现跳空的频率非常高,但是每一次缺口都免不了会回补,上周五刚补了缺口,今天又出现高开,虽然彰显了资金的亢奋,却也给场内获利盘一个兑现的机会,在获利盘兑现的情况下,指数想要继续往上走的难度非常大,要知道中字头为主的金融权重上周陆续活跃了好多天,存在回踩的需求,而当下的指数调整缺口是必然会回补的。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开始担心了,指数既然要回补,那不就意味着市场调整?行情会不会不好做了?我告诉大家,不用太纠结指数,我们要搞清楚一点,市场出现增量资金,最大的可能也是流入大蓝筹,因为只有大蓝筹才能够承载增量资金,而资金流入大蓝筹之后,一些获利资金会从蓝筹兑现,流入题材,形成权重搭台,题材唱戏的局面。
从今天的走势上来看,我们明显发现创业板是弱于主板的,这意味着当下市场大量资金涌入大蓝筹,题材和创业板的票是被抛弃的状态,创业板留下的缺口正在回补,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当主板陷入调整之后,就会是创业板以及题材表现的机会,所以完全不要担心指数回踩,反而应该开心,只有指数回踩,题材和创业板才会有好的表现机会,那么那些方向会成为热点呢?我认为依旧脱离不了医药、信创需要注意的是信创这边衍生出一个新的分支,叫做数据确权,这个是一个新的方向,要多追踪下。
整体来说,指数周一的缺口肯定是要补的,这个回补动作以震荡整理回补最佳,我预期是中字头高位震荡洗筹,配合指数震荡回补缺口,指数风险不大,多留意题材表现,围绕医药、信创这些强势题材中辨识度高的品种来做高抛低吸,不要偏离主线,毕竟权重已经把舞台搭好了,就不要浪费题材唱戏的机会了。
贪官代名词: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收受贿赂,权钱交易,搞不正当男女关系,贪污腐化,妄议中央,欺上瞒下,包养多名性伙伴,疯狂敛财,罄竹难书,还有什么罪名,请大家补充
12月港股的大反弹还没有结束,继续中长线价值投资港股基金。A股下周一也稳了,将大涨冲击3200点。
马犇12月交易计划:
马犇《马犇11月交易计划》,战术性看多做多A股,港股,非常准确。
马犇《马犇12月交易计划》,高开低走,先空后多,战术性看空A股,港股。
对于12月的交易方向,因为最近消息面非常多干扰非常大,马犇的推演是12月初先调整,然再开启一波跨年行情结束反弹;但就目前来看,也可能走延续反弹,直接一波到位,然后再调整结束反弹。
这个下周就会出方向,届时在周计划修正,确认。
马犇49周交易计划
1.美股策略。
美股持仓继续刷新新高,3成配置仓位,暂不加仓,减仓。等中旬的11月通胀数据,12月加息落地之后,市场表现,再调整仓位。
对于没有直接交易美股市场的投资者,可以配置纳指,标普500ETF,美股牛长熊短,绝对是比A股,以及任何A股资产更值得长期配置。
2.A股多头策略。
最近因为基本是消息面左右,涨跌轮动非常快,大小作为刺激,没有先手根本没法下手,下手就被收割。这种盘面要么持仓不动,要么看戏。
下周同样,周末疫情放松利好,周一大幅高开无疑,但依旧是不能追,利好追,那基本就是追涨买套。
如果周一高举高打,那么就可以关注相对低位有补涨潜力的板块,如赛道调整了一段时间,消费股中相对滞涨的方向,旅游酒店,酿酒等要远离,而食品饮料中涨幅落后有补涨机会,也是本周资金炒作的方向。
如果周一再度高开低走,那么阶段高点就确立,11月爆炒的金融地产,消费,旅游酒店会是利好落地是利空大幅调整就在所难免。
另外11月表现最差的信创,也是观察的方向,但从本周交易层面看,也是低位的表现好于11月强势高位的标的。
总的来说,还是结构性游击机会,机会全靠交易能力。
3.期权策略。
期权马犇是持仓空头策略500合约,下周如果向上,那么止损;否则再加仓300合约。
预祝交易顺利,发发发!
消息面上,放松的预期逐步兑现,美联储释放加息放缓的信号。
有3个积极信号:
1、北上资金从11月23日持续不断的流入,接近400亿元;
2、很多港股、中概股底部已经翻倍了。
3、A股的主线医疗行业、国企改革出现持续不断的赚钱效应。
但是,有几点隐忧:
1、美联储加息之后,利息将会高达5%以上,会不会积羽成舟,出现在最后时刻?
2、国内房地产 法拍房数量、二手房挂牌数量稳定增长;
3、结婚对数从10年前的近1400万,降到今年660万(预估),人口今年将会出现负增长。
在大周期上,我最担心的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不好的后果。短期内股市还是可以玩的,集中在医疗行业(民营医院、特效药、中药、mRNA疫苗)、国企改革(中国联通、中油资本)上。
全仓港股2个月后,A股买点啥?纯技术面分享
从10月份起,一直全仓在港股上。最近一直没有A股打新的机会,周末复盘了股票池,选了一只相对熟悉的公司,下周准备布局一点仓位,主要为了A股打新。
先看图1,月线级别“四阳定底”,股东人数大幅度减少,筹码极度集中。
只看技术层面的话,月线一轮大幅下跌过程中,4根阳线可以确立为本轮下跌的阶段底部。
而股东人数,一直是我极度关注的技术指标,筹码集中的程度,关乎安全边际和预期收益。在三七、保利、蛇口、澜起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再看图2,120分钟线,KDJ金叉且底背离;MACD应该在下周一至周二可以收出金叉;WR严重超卖。
切换到60分钟线更加明显;日线上还需要3-5个交易日左右。
下周会给到5%的仓位,主要是为了配一些A股打新,另外短线有个小收益也算不错,当前重心依然在港股。
不做推荐,拿出来主要是做个技术上的小分享,公司名称图1中有。
#港股投资机会来了吗?#
港股整体情况大家都非常关心,首先请万总为我们梳理一下港股出现低位波动的原因?
万琼:我们看到最近港股波动比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前期港股受到俄乌争端、整个全球通胀上行、美联储加息,包括国内监管政策,还有中概股受到美国证监会监管政策影响,多重因素叠加,出现比较大的下跌,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波动。
● 第二,在国务院金融委员会发声、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之后,整个市场预期出现扭转,情绪面上有一些缓解,整个风险偏好跟之前比稍微有所好转。在一些抄顶资金或做空回补资金的共同作用下,这一波港股短期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反弹。
● 第三,随着空头回补的结束,包括像短期抄底资金的获利了结,最终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还是会重新回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场对港股龙头公司基本面的预期差比较大,最近一些互联网平台公司的财报前后,股价也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整体来讲,权重股财报一出,它们的波动也造成了港股市场的波动。
● 第四,中美当前有着不同的经济政策、不同的货币政策,这对港股的估值和基本面都会有影响。港股市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但是从市场参与者结构上来看,目前还是以外资为主,因此估值受到海外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更大些。
目前国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因为整个经济稳增长还是有压力。但是美国面临比较大的通胀压力,目前又处于加息周期,所以在海外和国内不同政策的大的宏观背景下,港股波动加剧。
主要是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
我推荐大家去投资港股, 有人提示了港股很多不利的地方, 说得都很有道理啊, 但我之所以推荐也不是因为我意淫, 而是因为我做了三年的港股, 收获颇丰才说说的, 未必就很科学, 不信的就把我的收益当作幸存者偏差即可...
但有个股友提到了老千股, 我想多说几句, 港股很多公司出老千, 这些公司大多从事一些贸易和投资工作, 但名头取得很大, 大多冠以中国啊环球啊世界啊, 宇宙倒是没见过, 但反正名头取得很大公司很小, 这种公司大家就要特别小心; 其次呢, 实在不行还可以悬赏提问, AT给管我财等港股的大咖(我是港股新韭菜, 不要来问我了), 花点小钱也比被老千割韭菜好.
但也有很多港股, 大股东很靠谱, 都是内地耳熟能详的公司, 业务也是正经在开展的, 这种一般问题都不大.
公开我的投资组合,言行一致:
1. A股中绝大部分仓位是医疗和消费
2. 持有美股医疗、纳斯达克科技基金
3. 持有港股医疗、港股科技基金
4. 持有越南市场基金
总体持仓来看,医疗(各市场加起来)占比最大,其次是消费。其中A股市场持仓占比45%左右,美股市场占20%左右,港股市场占10%左右,越南市场占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