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武汉的一个姐姐说自己发烧了,赶紧去测核酸。她是之前武汉疫情的时候被感染了,之后也是从死神中逃脱出来的,现在身体抵抗力很差,还好测出来是阴性。其实武汉真的是最让人揪心的,因为很多人的身体还在慢慢康复当中,是需要时间恢复的,武汉本来已经大半年没有疫情了。
都是这个培训公司给害的,全国疫情严峻的情况下,还开设这种聚集性培训,还去武汉搞,出了问题给武汉带来那么大的压力,应该难辞其咎了吧。
姐姐在聊天中提到了这个美国公司,这个往武汉北京青岛带来病例的如新集团,曾经是被人民日报点名的传销公司,居然还有那么多学员,一下子还往那么多城市输送病例,应该要严厉惩罚。
【#起底如新公司#】#多地疫情涉及的如新是什么样的公司#
据媒体报道,2月21日,网曝多名新冠病毒阳性病例曾在武汉参加如新化妆品公司员工培训。该公司曾多次被央媒点名涉嫌传销,组织聚会“洗脑”。#多地本土病例参与如新化妆品员工培训#
天眼查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法定代表人RYAN SHEA NAPIERSKI,注册资本3007万美元,经营范围含生产营养保健品;生产与护肤、护发相关的光电子产品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NU SKIN ASIA INVESTMENT INC全资控股。
对外投资信息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公司已成立3家全资子公司,包括上海新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如新创星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广东星创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此外,该公司开设超250家分支机构,其中200余家已注销或吊销。
风险信息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公司涉及数十起法律诉讼,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产品责任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此外,该公司曾多次违规被处罚。其中,2018年7月,该公司因漏缴税款被罚1.6万。
【#起底如新公司# #如新公司曾因漏缴税款被罚#[灵光一闪]】#如新公司250多家分支机构多数已注销#据媒体报道,2月21日,网曝多名新冠病毒阳性病例曾在武汉参加如新化妆品公司员工培训。该公司曾多次被央媒点名涉嫌传销,组织聚会“洗脑”。#如新化妆品#
天眼查App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法定代表人RYAN SHEA NAPIERSKI,注册资本3007万美元,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NU SKIN ASIA INVESTMENT INC全资控股。此外,该公司开设超250家分支机构,其中200余家已注销或吊销。风险信息显示,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公司涉及数十起法律诉讼,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产品责任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此外,该公司曾多次违规被处罚。其中,2018年7月,该公司因漏缴税款被罚1.6万。#多地本土病例参与如新化妆品员工培训#
如新(中国)培训会致19例阳性,建议警方介入追责!
2月21-22日,武汉、北京、青岛各新增新冠阳性病例14例、4例、1例,而这19例阳性均指向同一家公司——如新集团(NUS.US)旗下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举办的培训会。
疫情再次考验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各地连夜核酸排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生活均受不同程度影响。
如新集团自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后,涉嫌传销、组织聚会“洗脑”……争议声始终未停。
春节过后,多地出现新增新冠病例,很多公司都采取开视频会等措施避免线下聚集,但如新(中国)的经销商仍然举办了线下培训会。
疫情期间这么多人聚集并造成多人感染,公然破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无需理由和借口来开脱解释,这就是犯罪,必须严惩!
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应由组织者负责!
我们还是手软了。
这几天武汉疫情的突发,把我们的关注点再一次引向那个叫“如新集团”的美国公司。这家19年前就进入中国的机构,全称叫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其母公司叫“NUS.US”。这个机构进入中国后,涉嫌传销、组织聚会“洗脑”的争议声一直不断。
我查了一下,2019年就有媒体报道过,一名女子因坚信如新果汁散热排毒的说法,生病不肯吃药,只喝如新果汁,最终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我没太关注这次如新集团在武汉的培训(洗脑)造成了武汉、北京、青岛多地新增疫情的结果,我的关注点在,如新集团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一直在国内土壤上活得挺滋润,并且国内一些商家学习其传销式经营模式,学得有模有样。
有图有真相,我把昨天下午的私人微信聊天记录发出来你看看。微信对方是我一直感情不错的中学同学。钱没多少,难受的是,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无脑人士。假如是你的亲戚朋友,真的就为难了。
“如新”公司的一次培训,让武汉全员都带上了星!
截至2月23日12时,“如新”在武汉举行的培训班相关联的传染链,已从武汉扩散至北京、石家庄等地,阳性病例达到35人,其中30人为培训班学员,培训班学员感染率达45.5%。武汉有五个地区为中风险地区,分别是:武昌区中华路街道凯莱熙酒店户部巷店、江岸区车站街道华清园小区4栋、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保利时代天悦小区28栋、江岸区后湖街道同鑫花园小区29栋、青山区红卫路街道58街坊127门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同时武汉市民行程码也都带星号标识。
那么。这个“如新”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成立于1984年的 NU SKIN,初期仅是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 ( PROVO )的一家小型企业;源于想成立一家「只使用最好成分、研制最高质量产品」的公司,创办人罗百礼、伦兆勋、戴纯娣等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集资5,000美元创业,以「青春之泉」为标志,成立了与 New Skin ( 新的皮肤 ) 同音的 NU SKIN 如新公司。
上一次如新集团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还是在2019年。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年仅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某(化名)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而死亡。1998年,如新进军中国市场。但在此后数十年的发展中,如新集团屡次触碰监管红线,曾多次被曝涉嫌传销洗脑,遭央视、人民日报等官媒多次批评点名。#金粉社区##武汉爆料#
一个争议公司何以变身"毒弹"
这两日,因一场所谓的培训造成三地市19人确诊感染,疫情传播链还在逐渐延伸,也让这个公司走进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这个公司就是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之所以用再次这个词语,是因为这家如新集团有着跨国公司的背景,1984年成立于美国犹他州,主要经营个人保养品和营养补充品,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因涉嫌虚假信息宣传、涉嫌传销等被广泛诟病。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揭跨国公司如新的宣传谎言》、《再揭“如新”骗局:涉嫌传销、洗脑》等文章,揭穿该公司虚假信息宣传、传销、组织聚会“洗脑”等黑幕。
此次聚集性疫情传播事件,其总公司第一时间跳出来撇清责任,组织活动的责任甩锅给加盟商个人行为。仅武汉官方通报,已有13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均系此次培训班中的学员和亲属,承担培训活动的酒店已封闭管控。同时,北京、青岛也发现确诊病例。受确诊病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影响,此次疫情传播还在扩散之中。
一个涉嫌虚假信息宣传、传销、组织聚会“洗脑”等黑幕的公司,何以十多年来挺立不倒,何因?面对一众上当受害者的指控,还是悠哉悠哉,何哉?这次影响恶劣的培训活动引发的公共安全危机,能否成为压倒这家跨国企业的最后一棵稻草,我们试目以待。
随着武汉新一轮的疫情爆发,如新日用品保健公司又一次进入了大众视野。
早在2019年,34岁林某生病后,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最终不幸身亡。
在2019年左右,除了林某以外 ,还有另一名当事人也深信不疑如新公司老师的话——远离医疗,并最终错过了治疗时期不幸身亡,另外两人则造成重症。
据报道,林某的朋友曾表示,如新集团的理念就是让人敌视传统医疗。宣称95%的药品都是无效的,要是你真爱你的家人,就让他们远离医疗。
这是多么荒谬的理论。
商务部网站显示,如新集团目前在册人员2.6万人。公司截至2021年末总资产达19.06亿美元,全年营收26.96亿美元。并多次登上福布斯榜单。
就是这样一个披着直销外衣的集团组织,就是这个一个公然挑战传统医疗的日用保健品公司,如今依然活跃,正常运营,并且日益壮大。
一场美国“直销”公司的培训,30多人感染新冠祸及多省,幕后原来如此!
2月18日至20日,武汉武昌一场66人参加的培训,36人感染新冠,其中24人离汉,传染链从武汉扩展到北京、青岛、石家庄等地,一次密接者230余人。
培训由一家美国的跨国公司——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举办。培训未备案,未经总部批准,又传说是上海经销商舍耀公司违规举办的年会,疑似甩锅,背后动机不纯。
如新集团1984年成立,在中美口碑都不好,第七年就被美国6州司法机关盯上,以夸大销售利润、多层发展经销员以及虚假宣传为由展开调查。为免吃官司,赔钱消灾。1994年和1997年,又被美国联邦贸委会两次“点名”,分别以夸大产品功效和经销商利润、进行虚假宣传共罚款273万美元。
2003年,如新集团进军中国市场,是中国第一批获发直销经营许可证的直销公司之一。次年,人民日报连发3篇文章揭露如新骗局,比如散布虚假信息、编造豪宅成功梦引诱入行,大型聚会“洗脑”等。如新不断扩大投资,单中国市场就为其带来超6亿美元的收入,是该集团最大的市场。
如新大肆骗钱,靠的是背后庞大的经销商和八级代理层层洗脑的“直销”模式,不断“拉人头”发展下线,增加级别,拿更多奖金,本质上就是一家典型的传销公司。#多地疫情涉及的如新是什么样的公司# #如新武汉涉疫培训牵头人:就想聚聚# #如新武汉培训班牵头人称初衷是想聚一聚# #直销和传销有什么区别# #无限极直销# #传销#
国际局势我们要关注,国内疫情防控我们也要关心一下。据说武汉这波疫情是因一个叫如新公司的大型聚会活动导致的,而且还传播到区域以外。本来疫情防控紧张,很多公司都取消年会等聚集性活动了,这个如新公司为什么顶着风还要搞活动呐?据天眼查APP显示,这个如新公司是做日用保健品的外资控股公司,其经营采用的是直销(传销?)模式,网上对其直销模式争议颇多。这也就不奇怪了,搞大型活动可以制造气氛打鸡血。不知道组织会不会借着这件事对如新采取点什么措施。[吃瓜群众]
近日,武汉一场培训会致19例阳性。武汉一家酒店2月中旬举 行了一场涉嫌传 销、组织洗 脑的如新培训会。这场培训会大约有66人,整个会场都没有一个人戴口罩。
目前,所有参加人员以及其家属、酒店入住的其他人均受牵连,接受隔离观察。
春节后,多地不断有新的阳性患者,很多公司都听取防疫部门建议,取消线下聚会、培训。
然而,如新公司的中国经销商未经许可,仍在线下开展培训会。一直以来,涉嫌传 销、洗 脑的争论一直跟着这家公司。
如新集团是一家主营个人保养、营养保 健品的企业,总部位于美国,上市之后进入中国市场,在打着直 销的外衣下,涉嫌传 销的质疑一直未断。
也有律师表明这是一家典型的传 销公司,早几年的时候,就有一名患者因坚信如新果汁散热排 毒的说法,生病了不吃药只喝如新果汁,导致肺部感 染病重死亡。
律师还说有好几个诉讼都由于如新公司给出巨额赔偿,让家属同意私了,并撤诉了案子。
看来,大家想说的“传 销公司”不是那么容易打垮,那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又能做什么呢?
拒绝使用如新产品,让它销售不出去?而后滚出中国市场?#武汉# #我要上 头条# #头条#
第一次听到“如新”两个字大概是三年前的样子,不知道是否有人看过18年还是19年有个新闻,当时一位如新的盟友(具体不知道行业术语怎么称呼,就是类似C销的那种分层级卖如新产品的人),因为轻信上级领导的洗脑,发烧生病之类的不要去看医生,因为那是自身免疫系统在排毒。然后当时那位美女盟友生病发高烧了,公婆孩子在老家好像是,老公又出差外地了,所以她一个人在家也没去医院听信所谓的排毒之类的话,一直让自己坚持不看医生,最后老公出差急忙赶回来送到医院时人就已经不行了。
而这位美女盟友就是当时我们集团旗下另一个分公司的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婆,孩子刚两岁多,颜值也挺高,我当时的部门同事还认识她,她在卖如新时,朋友圈永远都是诗和远方的感觉,不过他家确实经济条件也不错,当时这件事情新闻媒体都报道了,但没几天就再没看到任何新闻消息,据说已经私了。
所以对类似这种有CX性质的产品一点好感都木有,还有以前那个什么安利,尽是给人洗脑,有段时间我妹也痴迷那个安利,天天拿回家一大堆东西卖又卖不出去,班不认真上整天去所谓的上课。
有点脑子的人都要想想,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情,凡是没有任何门槛又给你承诺一定会带你赚大钱的事情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要真那么容易成功,这社会哪还有那么多的贫苦百姓。
【情系山西受灾儿童 如新紧急捐赠价值90万元“蜜儿餐”】近日,山西出现大范围降雨,局部地区遭受严重雨涝灾害。连日暴雨使山西175万余人受灾,令部分学校、文物与古建筑受损。10月9日12时,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此次山西灾情,启动国家IV级救灾应急响应。
暴雨无情人有情,山西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灾情发生后,了解到受灾地区一线缺少棉被和粮食,如新集团*紧急行动,基于合作协议,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价值90万元的 “蜜儿餐”4500包,通过山西省临汾市妇联执行,用以支援灾区36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的用餐问题。
据了解,“蜜儿餐”是由如新集团专家和世界知名的儿童营养专家共同精心研制,以大麦、扁豆和大米为主要原料,相比普通的救济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电解质等儿童成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受助儿童健康发育。
自2003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如新始终秉持“善的力量”价值观,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组织捐赠善款和物资,参与紧急救灾援助及灾后重建。而蜜儿餐救济食品在历次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灾区儿童的日常饮食及成长助力。据了解,截止目前如新向灾区共计捐助总价值超过1亿3千万元人民币**的款项和物资。
*如新的事业经营伙伴、顾客及员工购买蜜儿餐并委托Nu Skin如新捐赠,Nu Skin 如新选择信誉卓越的慈善机构,专业慈善机构将蜜儿餐送到困难地区的学校。
**数据统计自2008年至今。
【如新集团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创纪录业绩 公司宣布:第一季度营收增长31%,每股收益增加153%,并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近日,如新集团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及每股收益,业绩创下新高。
“我们非常开心在2021年迎来开门红,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的第一季度营收与每股收益,”如新首席执行长伍瑞德说道,“得益于自身的社交商业模式,我们围绕创新型个人保养品和营养补充品展开的种种举措促使顾客人数较前一年同比增长34%,全球范围内销售领导人数量增长22%。我们再次经欧睿国际(Euromonitor)获评为全球零售额第一的居家美容仪器系列品牌。*我们将继续优化各个区域市场之间的平衡,让西方市场借助自身的强劲业绩发挥推动作用,助力其他区域市场打造更加多样化且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此外,我们的制造部门也创下业绩新高,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69%。”
如新集团总裁暨准首席执行长宁怀恩补充道:“我们将不断向自身愿景迈进,激发商机平台的创新活力,成为全球美丽健康事业的领导者。我们锐意创新,通过推出ageLOC Boost瓷光机和荟萃善秀生物适应性肌肤护理系列,丰富了产品系列。我们的各地市场均预计:下半年推出的创新新品将迎来强劲市场需求,其中便包括:全新产品线中的首发产品——如新华茂牌妍控水光胶原固体饮料,以及营养补充品ageLOC Meta也是下一代如新华茂重磅新产品。西方市场将坚持采用为我们带来三位数增长的社交商业模式,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我们的营销人员充分利用这一商业模式,触及更多顾客并吸引有志于打造社交营销业务的创业者。东方市场方面,日本市场实现了14%的增长且中国大陆市场也迎来了一定程度的涨幅。此外,我们预计将进一步落实社交商业战略并加大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力度。”
*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td;以零售价计算; 所有零售渠道; 2017年至2020年。美容仪器系列是指专属搭配或推荐与同一品牌的外用消费品同时使用的家用皮肤美容设备。这一声明是根据Euromonitor在2021年1月至3月进行的针对14个市场的定制化研究方法,这14个市场占全球个人护理类家电研究覆盖的210个市场中超过70% 的份额。Euromonitor确信Nu Skin(如新)在定制化研究的14个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不会被其余市场中的销售所超 越。居家美容仪器包括Euromonitor Passport数据库中定义的电动洁面仪;不包括电动护发/脱毛仪器,电动身体除毛器或电动口腔护理产品。@如新V人生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范家辉还未落座,就给记者讲了一个他刚刚和如新伙伴们分享过的故事。最后成功的那个销售员用的办法是:找到全国最有名的庙宇,见到里面德高望重的住持——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请他在每把梳子上手书三个字“善缘梳”,限量100把,出售给善男信女。结果可想而知,100把梳子供不应求。
这只是范家辉和销售们分享的众多小故事之一,据说他经常会给员工发这样的小故事,员工们不禁好奇,他的这些故事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范家辉自言他的“秘笈”是有两部手机(为了保持随时有电随时在线),同时,每天至少看五份报纸。而他看报纸还有另一个兴趣——看广告,看到其他公司独特的促销方式,看到智慧小故事,他便会用手机记下来给自己发邮件。
“什么是工作?对我而言,工作就像吃饭、呼吸一样自然,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所以不觉得压力大。”范家辉很相信荀子说的“积微成著,积善成德”。
他的另一个习惯是爱看书,最近手不释卷的是《大秦帝国》,已经看到了第九部,“我不是把它当小说或史书来看,这根本就是一部管理经典。”范很推崇秦孝公,“秦孝公心中很有主见,但作为领导不应该一下子把想法说出来,否则团队不会有成就感,也不会有主动性。”
谈到领导力,却几乎引出范家辉的一段“心酸”往事。
他一岁时母亲离开,父亲常年在外谋生,是他的奶奶推个木头车卖檀香(后来发展成一个小小的檀香店),一个人带大了四个女儿,两个孙儿。范家辉今天从不讳谈及他的童年。
“一家人对我基本上没有什么期望,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领袖。”范说。
然而,他从小就观察到,奶奶在邻里中是备受尊敬的,邻里之间发生纠纷,都会来找他的奶奶帮忙解决,这就是植根于范家辉心目中的领袖形象:不论职位高低,但能赢得尊重。
而奶奶能赢得尊重,则来自于她的坚持、负责和注重细节。
“有时我也会在店里帮忙,奶奶就会教导我,找钱要一张一张地数给客人:一块、两块……一毛、两毛……”范家辉回忆道,“做多了好像很麻烦很讨厌,但客人会因此相信你。只要努力去坚持,收获也会坚持来找你。”
“三岁定八十”,或许正是少年时的这段经历,让范成为了一个脚踏实地、志在久远的人,而他的行事风格,又给如新带来了诸多影响。
范家辉是如新集团在亚州的第一名员工。“我是1991年9月9日在香港加入的,长长久久,没想到在一家公司一待就是18年。”2009年,说起这段话时,范家辉与其说是无奈,不如说更多的是骄傲。
“1991年成立如新香港;1992年帮忙把如新开进台湾;1993年进日本;1994年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95年进澳门;1996年进韩国,我在那里住了一年多;1997年进泰国,我也是从那时开始主管如新东南亚业务;1998年进菲律宾;2000年进新加坡;2001年进马来西亚;2003年进中国;2004年进文莱;2005年进印尼……”范家辉不仅对这18年来如新在亚洲步步为营打入的国家如数家珍,而且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也一清二楚。“人口结构不一样,文化、社会、法律也都各不相同,一步一步走过来,我看到如新在不同文化下怎样融入当地,又不被吞噬。”
两周之前,范家辉做了一份“功课”,他把如新香港18年来的收入业绩,放到恒生股市同期的走势中作比较,找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恒生指数低的时候,我们就往上走,股市高的时候,我们反而业绩降低。”范的解释是,股市走低,大家投资更谨慎,对保健品的需求增加,同时,很多人从股市抽身,转入直销行业;但股市走高时,大家又觉得卖保健品赚钱慢,就又重新投身股市。
然而令他欣喜的是,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小。2003年由于SARS盛行,虽然香港经济受到打击,但如新的业绩,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加关注而突飞猛进。
“从2003年开始,如新集团的业绩不再和恒生‘唱反调’,恒生指数走高,我们也没有再往下掉。”范家辉把这归功于根基已经打好,因而可以自如应对风雨。
范家辉认为经济危机的成因,正是因为很多人不注重长远稳健的发展,而去找捷径而造成。在他的眼中,中国经济像是一棵大树,总体而言很稳健。“夏天时,香港经常遭到台风袭击,那些屹立不倒的大树,都是根基够深、又有柔韧性的。”
范家辉称自己很爱读历史人物传记,往往从古人身上汲取力量(秦孝公就是个例子),有时也以此为鉴。“在西方历史中,最著名的两大战将是希特勒和拿破仑,很快打遍欧洲,但战线拉得很长,丰功伟业在顷刻之间便分崩离析。而秦朝统一中国,经历了此前的六代七君呢。”由此,他学会了步步为营。
从1991年如新(香港)成立,到2003年如新(中国)成立,中间用了12年去布局,在这期间,如新几乎以每年开进一个国家的速度,对中国市场形成了包围之势。“下一头‘大象’是印度的,我们至今还没对它下手呢。”范家辉笑道。——2009年5月1日《数字商业时代》#TMT##管理#
#媒体人周刊#多肽创造非凡品质生活
引领人类健康未来
走进中国多肽产业集团武汉总部,所见所闻,一定会刷新你的认知,颠覆你的三观,震撼你的脑洞!
踏进厂区,看不到耸天高楼,听不到噪音侵耳。眼见杨柳依依,花果满枝。小桥卧波,亭榭水曲。
但闻荷香扑鼻,沁人心脾。知了声声,依呀和鸣。
园区既有东方园林的古典神韵,亦有当代西方工业文明的高科技气象!
董事长陈栋梁先生带我们走进他陈列室的茶室。这里我们见到的又是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有书画系列,既有启功先生的字画真迹亦有冷军先生的油画珍品。
有赏石系列。这里收藏集聚了“印石三宝”,既有鸡血石与田黄石、还有青田灯光冻石。
这里还有千米海洋深处的珊瑚礁,还有非洲大象的“血牙”,这里还有来自世界不同原始森林的花梨木,酸枝,红木一一
室外呈现的生态园林,室内陈列的五千年的文化。
前者表明企业及企业家对自然的态度与关怀。对“道法于天,天法于地,地法于自然”这个中国古老哲学的遵循。
后者表明对历史的尊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创新创造永不枯竭的民族血源!
正是基于此,陈栋梁先生早在二十年前就创建了以“非凡生活,健康未来”为使命的多肽集团!
多肽的核心是“肽”。
中国多肽产业集团专业致力于功能肽的分离、制备、纯化、研发、生产与推广营销。
中国第一家多肽研究基地,中国多肽行业的前瞻翘楚,亚洲地区最具专业性的多肽应用商业机构,跨国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
多肽是一个高科技生物企业。
中国多肽产业集团掌握着 “功能肽库的建立和筛选系统技术”,“复合酶梯度定向酶切系统技术(复合酶定向酶切技术)”,“多肽分子片段识别系统技术”,“功能肽制备过程品质控制系统技术”,“功能肽检测和评价系统技术”等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多肽是一个产业集群企业。
中国多多肽产业集团旗下产业群:时代(中国)有限公司,河北枣强有机食品工业园,武汉多肽抗衰老研发有限公司,广东好普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天天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香港精肽国际网络有限公司,武汉肽类物质研究所,中国多肽健康管理学院。
多肽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
中国多肽产业集团全球战略推广合作伙伴:中国发酵工艺研究院,牛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7-11便利店(Seven-Eleven)及广东万宁连锁商业有限公司(mannings),屈臣氏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美国如新集团,美国塔吉特公司(TARGET),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林业大学,台湾中华多肽公司,台湾统园企业有限公司。
【沪深交易所:IPO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认定为突击入股】财联社2月7日讯,沪、深交易所就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答记者问:《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简称《指引》)延长临近上市前入股行为认定的时间标准,将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认定为突击入股,且股份取得方式包括增资扩股和股份受让。新股东需要按照《指引》进行披露、核查和股份锁定。此外,如新股东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处受让股份,需遵循证监会和交易所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有股份锁定要求的其他规定。
大佬们如何评价飞书?答案来了!#飞书在企业家圈子里又火了!#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使用飞书,也会有一千种使用体验。那么在大多数的企业老板们眼中,飞书是怎样的存在呢?从近日在企业家圈层火爆的一则飞书客户证言视频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据了解,在这则视频中,物美集团张文中、元气森林唐彬森、理想汽车李想、米未传媒马东、源码资本曹毅等27位重量级企业家代表,纷纷出镜点评了飞书。如新希望集团刘畅表示,“飞书提供了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米集团王川表示,“我深信,飞书会使一部分公司先飞起来”;米未传媒马东表示,“因为遇见了飞书,让公司的队列更加的整齐”……
为什么这些行业大佬都喜欢用飞书?正如吴晓波所说的一样,其实我们都开始意识到,工具在提升企业内生竞争力方面所带来的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大佬们选择并认可飞书,他们选择的不仅是工具和功能,更多的是飞书背后对工作方式的深入思考,及其创造的价值。
【机构调仓大起底!“抱团瓦解”?不尽然!一些白马股仍在被买入(名单)】今年以来龙虎榜机构席位成交金额飙升明显,大宗交易机构席位买卖金额处于高位水平,机构调仓迹象明显,而从资金的流向来看,机构席位依然在净买入。净买入个股中,186股期间被净买入超过1亿元,中公教育、比亚迪、美的集团、金山办公、隆基股份、韦尔股份、洋河股份、长春高新、传音控股、宝丰能源等个股期间累计净买入金额超过20亿元。其中多只个股期间股价表现优异,如新洁能、陕西黑猫、阳光电源、赣锋锂业等个股累计涨幅超过100%。
显然,联想12月10发布的声明,司马南是不服的!
此前一直保持沉默,面对司马南视频中提出的质疑的联想,竟然站出来发声明了。
12月10日,联想发声明,其在声明中回应了司马南有关的质疑,联想强调,本次股权交易合法合规,也通过了历次的巡视和审计,不存在不合规、暗箱等情况。股权转让流程合法,也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查,依照联想声明中的说法,在声明发布后,司马南直接发文回怼联想。
12月10日,司马南发布了一篇名为《联想粗糙的声明,没有勇气回应具体问题!》的文章,文中司马南对联想声明中提到的“资产评估”一事提出异议,直言联想股权的估值方法无从考证,关键内容也缺失,属于避重就轻,司马南要求联想把窗户打开,将账本摊在阳光下。
另外,司马南还在文中提到,股权转让最容易做手脚的环节就是转让条件的设置,根据当时的公开信息显示,当时中科院对股权授权法做出了很多严苛要求,如新股东须成立满20周年、受让企业还要在金融、新能源和房地产三个领域,平均有20亿元的投资额、未来五年新股东不得更改联想控股既定的发展战略等等。
司马南认为,这种极其苛刻的条件,压根就是为柳传志一手创建的泰山会成员卢志强量身定制的。在当时有一家企业明明什么条件都适合,但就因为不满足成立20年的条件而错失机会。
文中,司马南还提到了很多细节,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看得出来,对于联想最新发布的声明,司马南是不服的,也会继续据理力争。
司马南与联想之争,孰是孰非至今难有定论,我们也很难说谁对谁错,但对于司马南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的精神编者还是十分敬佩的,也支持司马南继续与联想对线。
最后我只想说时间不会埋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