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好书精选#《阅脑:命运戒恶定律》
这部人文科幻小说设想人类如何戒恶。人性中有损人利己的恶,人类几千年的努力未能去除。牛津大学牛曼教授遭受一系列欺骗所致的劫难后发现:恶的真正根源在于思维不可见。于是他发明“阅脑器”来消除恶的可能性,使人成为不可能坏的好人。阅脑革命在对英国政治的利用和被利用中翻天覆地,从首相到国王都暴露无遗…… 牛曼在梦中请来哲学大师反省人性。他们恍悟人类道德命运遵循“戒恶定律”:思维成为可见=道德成为本能。本书出自学者、作家之手,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对读者认识科学伦理知识、增加道德伦理修养,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正值英国自脱欧后晕头转向之际,《阅脑》以幻想的阅脑器为契机,漫画英国政治的翻天覆地又体现人性的必然,仿佛是对当前英伦实况的神奇预见。它把脑科学和爱欲、文明等结合,探讨人在思维可见条件下的精神世界,虚构了人类命运中戒恶的定律。
一曲人工智能的畅想,一本比美《苏菲的世界》的杰作。英国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以科幻形式展现无遗!思维若可见,人性欲何往?《阅脑》揭示人类道德命运遵循戒恶定律:阅脑=戒恶。
陈承德,旅英哲学诗人,英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兼职教授,曾为上海大学教授、牛津大学访问研究员、SIP集团公司董事长。著有英文版哲学诗集《当代五命题》,英文作品刊于The Guardian、The Philosopher、Philosophy Now、Philosophy Today等,中文作品刊于《哲学研究》《十月》《光明日报》等。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作家、诗人。
《道德与文明》创刊40周年专刊:刊文《从“情本伦理学”观当代道德情感主义》!
本集收录张旭东新世纪以来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和文化思想论述的文章。通过对鲁迅、周作人、老舍、王安忆、莫言、金宇澄等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的阐释,探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象征”与“寓言”,新文学文学形式内部的价值革命和伦理革命,当代中国的史诗性“动作”在叙事和表象领域的“摹仿”,审美自律性、游戏性同历史叙事和道德批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展现出在语言、形象、形式和结构空间里,以批评实践所进行的一场思想的挑战。
《易经》——伦理道德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学等相关研究领域,既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也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范式建构;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化的发展创新予以探索;既反映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思考,也观照当代国外学界的前沿动向,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书是第3辑.
“法不外乎人情”,国人应该很熟悉这句话。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人情”,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人情”的存在。
这个“人情”可不是人情世故,它指的是道德,是公平,是正义,是合乎社会伦理,这些是人类社会最为珍贵的东西。
有的时候,有人做事合理但不合法,这样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时候,有人做事合法但不合理,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虽然合法,但是与公序良俗背道而驰,这样势必会遭人唾弃。拿着前夫留给孩子的应急卡,置办再婚服饰,为现任购置物品,不违法,但缺德。
菊与刀 书摘:上述这两种“义务”都是无条件的。这样,日本人就使这些道德具有绝对性,在对国家的义务和对家庭的孝的概念上,日本和中国就产生了不同。公元7世纪以来,日本不断引进中国的伦理体系,“忠”和“孝”原本都是汉字。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在中国人眼里,忠孝都是有条件的,在忠孝之上还有更高尚的道德,那就是“仁”,往往被译成“Benevolence”(仁慈、博爱),但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所认为的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必须“仁”。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就可以揭竿而起,推翻他。“仁”是忠义的前提条件。皇帝和文武百官之所以能拥有相应的权力,那是因为实行仁政。在中国伦理学里,把“仁”作为检验一切人际关系的试金石。——《菊与刀》
西安 11月27 阴 6℃
昨天陕西新增确诊51例,无症状感染者904例,上升态势。
最近看到了虚假阳性出现,有点惊恐,违背人性,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法律,严厉打击。
不知道昨天的新增有没有虚假的?最好没有。
欲望可以有,不要变态,变态就不好了。
本书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伦理道德的论述进行综合类编,按照编者对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认识脉络来安排体系,侧重于抓主要问题。全书分为道德的本质、道德和其他意识形式、道德的历史发展等十一章,每章分为若干小节。目前国内尚没有全面编辑汇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伦理道德论述的专书公开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是以家庭伦理,亲情为道德基础,只要违反了这个基础就不为人所原谅
1968年,妻子戴传蕙刚去世,73岁的茅以升打算续娶。6个子女全部反对,长子更是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但茅以升心意已决,不仅带回一个小他30岁的女人,还带回一个女儿。茅以升是中国桥梁专家,曾负责建造钱塘江大桥,为中国桥梁工程和桥梁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戴传蕙出身书香世家,19岁嫁给茅以升。婚后,两个人生了六个孩子。但因为他续娶的女人,他去世时,六个孩子没有1个来为他送终。茅以升续娶的女人叫权桂云。原来,早在1946年,他们就在上海相识、相爱。彼时,茅以升50岁,权桂云才21岁,比茅以升的长子茅于越还小12岁。茅以升是桥梁专家,常年奔波在外,几个月不能回家是常事儿。在南京的妻子戴传蕙一直支持丈夫的事业,一大家子都是她一个人来照顾,劳累加上精神过度紧张,常常失眠,患上了抑郁症。
然而此时正在城堡里面俯视着外面的人,他们已从心底里看穿了这种所谓的伦理道德的伪善与邪恶。一旦他们跨过那吊桥,置身于这坚固的城堡之中时,他们便会恢复人的本性,在这极尽奢华的环境之中,沉溺于美酒佳肴、淫逸乱伦之中的。——《红城堡》
我观四书大学是儒学理论框架的鸟瞰式描述——儒学框架体系的建构中庸是儒学话语体系下的“道”,以及用道于平常(形上形下之统一之相)——君王治国平天下之用也论语是通过儒者的养成来完成人伦道德(社会伦理)之建构,实乃教人学道做人(文德教化)——普通个人用道于日常也孟子是孟轲对儒学密部(本体论)的揭露,儒家哲学体系之完备也
千秋叶文创千秋叶文创:金海峰教授:大学是入德之门,论语是行为规范,中庸是智慧最高点
#孝道#
社会的人心转变、治乱不能等[祈祷][祈祷]
人心假如不懂伦理道德,跌到一定的程度,到时候想拉都不一定拉得回来。就好像把这个社会比作一个人的身体,身体生病了,及早看医生,好治疗;到病入膏肓,神医来救都不一定有把握[委屈][委屈]
请问大家,现在的社会风气病到哪里了?离膏肓还有多远?就这几年!再不救,坦白讲,人都不像人了。所以整个世道人心转变恢复到伦理道德上,这是不能等的[思考][思考]
我们宁可现在尽心尽力,无愧于心,也不要到时候救不回来,在那里唉声叹气。要能够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很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自己的修养上,正己化人。而要开启人的善心,最重要的是从孝道入手[中国赞][中国赞]
“夫孝,德之本也”,一个人德行的根本,也是德行的源头活水。孝开了,百盖皆开[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传统文化# #人心#
孝了人生就顺了
#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源自哪里?#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伦理道德的建立也是如此。如果讲源自哪里,则最基础的是源自家庭。
美国对大陆发布芯片禁令,台湾专家批评美国违背商业道德,甚至有可能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
最近,美国总统拜登宣布扩大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对大陆的限制性措施。对此,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创意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信文接受港媒访问的时候表示,美国一方面阻拦世界各国对大陆的科技产业连接,另一方面又积极升值美元,已经造成了全球科技股下跌以及全球性通货膨胀。美国如此以自我利益优先,不惜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违反商业伦理道德,恐怕已经引起了盟友的不满。
王信文认为,即使在特朗普任期内,美国也没有采取如此严格的限制措施。看来,拜登已经不顾及美国自身的损害,打出来一招“七伤拳”。从台积电的股价来看,已经从每股最高688元新台币降低到了现在的300多元新台币,这与美国的芯片限制有很大关系。不过,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却认为美国没办法限制大陆芯片产业的发展。日本、韩国,乃至美国的芯片企业在大陆都有很大的商业利益,这根本就没有办法限制。
其实,与美国人讲商业道德、信用,那不是国际玩笑?归根到底,美国人就只有一点,那就是“美国优先”。只不过特朗普将“美国优先”讲了出来,拜登没有讲出来。美国不顾世界经济良性发展,也要对大陆进行芯片限制,典型的损人利己。
刚读完的书: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又是一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许多人更熟悉一些,它是近代最著名的经济著述,因为涉及到赚钱,所以它的读者更多一些嘻嘻,不过,亚当斯密及更多铁粉们更喜欢的还是他这本《道德情操论》,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如果你看了才知道,只能说书太好看了,这本书真的是很伟大[赞]。
《国富论》讲经济,讲"利己",《道德情操论》讲道德,讲社会伦理,讲"利他"。
后者会告诉你,人只有“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
那么,在哲学和社会方面,道德最初是怎样与经济挂上钩的呢?如果真要说清楚,那又需要一本大部头了。
正好半年前读过一本《西方现代思想史》,这里面有一句话轻轻地就给出了答案,非常适合我们这样的小白和愚蠢无知的大众,我把它放在这里。
"人如果多赚些钱,让生活更美好一些,似乎是更符合道德,符合`善`的行为!"
这是书里不经意却十分神奇巧妙的一句话,它将道德哲学和经济哲学有机连接在了一起,自此,西方现代经济学开始诞生。
[微风]
《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在这本书里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了人类的许多情感,诸如:"
同情,怜悯,公正,公平,正义,价值,自尊,自爱,自傲,矫情,赞美,美德,善良,丑恶,嫉妒,怀疑,合宜,愧疚,良心…"等。
深刻剖析了现代人几乎所有的思想情感,行为动析和行为方式,可以说是一本最系统最鲜活的人性教科书,它对每个人建立良好的道德习惯及高尚的情操有很好的价值指引,甚至对统治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隐含的鞭策意义。
不过,既然是讲道德,就必须面对真实的人性,亚当斯密对人性无疑也是悲观的,对世界的沉沦和人性的沦丧深感痛惜和无力,这一点与蒙田,伏尔泰,霍布斯,叔本华,尼采,还有咱们先秦的荀子,韩非子,老子等思想家们如出一辙,不过,就像小编也说过,人生有时无所谓悲观,乐观,消极,积极,这些顶级的思想家,天才们是清醒的,透彻的,他们只不过说出了人性的本质和真理。
这本书据说先后出版了六,七次之多,亚当斯密对其进行了许多增删修改,差不多耗废了他毕生的心血,就像他书里说的,他还有很多的话要对世人说,只能留给下一次修订出版时再实现了,不过,在这本书第七版时,亚当斯密已经病得很严重不久就去世了,他的许多遗愿都没有实现,许多书稿和讲义还是他的学生们收集整理的,不过,就是这一本《道德情操论》,已经是他留给后世一笔丰富的遗产了。
这本书大约80多万字,老实说一般人读起来会非常费力,但正如叔本华所说:
“那些写给傻瓜们看的书,总是会很受欢迎,但是那些天才们写的书,却从来不图其所好,它们只静待那些智慧的头脑和高尚追求者的到来,确实,读这些书的读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只有与眞正的智者对话,以领会和揣摩智者的思想为快乐才能真正享受到那种至高无上的快乐!”
[微风]
以上是简单的读书小结,这本书我是在图书馆的角落发现的,相见恨晚并引为至宝,很显然,像《道德情操论》这样的书光借读是远远不够的,和《沉思录》,《作为表象和急态的世界》等书一样,我只要一读到好书就欲罢不能,非要拥有一本才心里踏实,不管多贵是一定要买回来的,还好我前天下了单,这本书已经在路上了,过几天到了再与亲们分享。
写完这段小结,我在后台竟然也发现了这本书,不过,当我看到它的销量时我沉默了…,这也正如我有一次写的说说一样:"除了钱财和肉欲,世人并不爱真正美好的东西!"好了,还是把它的链接挂上吧,买不买是你,遇到好东西不分享却于良心上过不去,最后,还是用亚当斯密在本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吧:
"无论何时,这个社会本应投注给智慧与美德的关注和赞美,却投给了有钱有势的群体,这个群体在道德上无疑是更糟糕的,可是为什么?人类最高尚的智慧与美德,却屡遭冷落和忽视,这实在是让无数思想家,道德学家,社会学家怎么都想不通也搞不懂的事情!"(完)
道德情操论
管好大学校园里男女学生道德伦理,是国家的第一责任
冷眼看巴蜀真的是道德沦丧、毫无底线!大学女生宿舍流行“共享男友”! 实在想不到,现在的部分大学女生竟然开放到如此令人吃惊的地步。某大学女生因为隐私部位生病前往医院就诊。当医生对其检查时发现其下体部位长满“笋尖”,确诊感染HPV并且十分的严重。
《信睿周报第三十七期》内容简介:1-7王小伟:道德物化与技术哲学8-11龙缘之:珍奈特·劳伦斯个展访谈12-14朱慧玲:保守主义书评15-17吴靖书评18-20张曦专栏21-23韩烨专栏24主题书单:道德物化"《信睿周报第三十八期》内容简介:1-7张颖访谈:在历史与性别研究之间/陈利8-11回望人类千年计算史/王哲然12-13游戏评论:最后生存者/董宇翔14-17书评:《盗版者与出版者》/于露18-20魏颖专栏21-23唐克扬专栏24书单"《信睿周报第三十九期》内容简介:1.孙来臣:从内外之争到全球转向:西方东南亚历史研究视野变迁2.《横渡孟加拉湾》作者访谈3.苏世天:老挝田野调查反思4.越南志怪文学的文化渊源和中国对比5.泰国新世代艺术6.张曦专栏7.韩烨专栏8.东南亚研究书单《信睿周报(2020.第40期)》内容简介:《信睿周报》第40期为年终特辑“Re思想与艺术2020”,将呈现来自不同领域的30位学者和艺术家对2020年中国思想界/艺术界的参与或观察。“Re思想与艺术”是《信睿周报》自2019年起创立的年终项目,受到了学界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回应,我们将把这份思想回顾的工作延续下去,希望能记录下观念层面的变迁,为我们的时代留存一条精神线索。《信睿周报第四十一期》内容简介:"1-7顾凡及:脑科学的范式革命8-9罗丁豪:认识、保护、模拟大脑图谱10-12杨闰哲:“民主”的神经网络13-15曹安洁:认知科学死了吗?16-18冯尚:人类的“机械协同进化”——脑机接口的概念、技术与未来19-23脑科学的未来(受访嘉宾:李沉简、DavidPoeppel、MasudHusain、RandyMcIntos、徐敏、李楠、井淼)24主题书单:脑科学前沿"《信睿周报第四十二期》内容简介:1-5夏榆:我害怕忘却——对话俄罗斯作家斯捷潘诺娃6-8马强:俄罗斯心灵:乡土社会的文化表达9-12张猛: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专访俄罗斯独立策展人安东尼·盖萨13-15尹洁:是神经伦理还是神经炒作?16-17王程韡:鳗鱼的旅行,鳗鱼的“修行”18-20魏颖专栏0521-23唐克扬专栏0524书单:俄罗斯研究"
#八卦手册# 龙之家族尺度拉满,真是把人性欲望和贪婪表达的淋离尽致,雷妮拉和戴蒙的爱超脱了伦理道德的束缚
电影娱乐驿站我真服了这剧情,《龙之家族》戴蒙为了继承王位真是想娶自己的侄女,而雷妮拉也确实爱上了这个叔叔,初尝禁果,韦赛里斯还不如把王位传给他,毕竟他真的撑不住了。韦赛里斯说的没错,龙族血液都有躁动的欲望,和人性的贪婪。 韦赛里斯作为国王对他的 弟弟戴蒙真是够仁慈,相反戴蒙为了王位真是不择手段,他真是抓住了哥哥的弱点,他也看出雷妮拉躁动的心,她和自己很像,不受人束缚。 #我为美剧狂#
“走婚”许多人都知道,但知道“夜爬”的就不多了,因为这个是咱们的邻居日本所独有的。
走婚走婚,行走的婚姻,按照顾名思义来理解,也不会错得太离谱。
而夜爬则不是这样,不存在哪怕是一点点婚姻的意思。夜爬,突出一个“夜”字,自然都是发生在夜幕降临之后的事情,而“爬”就比较有意思了,这个和“走”真的不一样。
走婚和夜爬的形式都是一样的,都是男人晚上去自己中意的女人家里过夜,但两者的实质却有天壤之别。一句话来说明,走婚具备婚姻的意思,就是两个人互相看中,是相对固定的伴侣,那天不喜欢了,门口摆一双鞋,从此就各自安好了。
“走”那是明明白白大大方方你情我愿的事情,而“爬”就有点意思了,不一定都符合妇女的真实意愿,有点不太光明正大的意思在里面,而且也没有固定的对象,是随机的,实质上也就是你看中哪个女人了,就可以去她家里过夜,只要这个女人年满16岁,不但单身女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对方已婚,只要她男人不在家,你一样可以去她家里找她过夜而不用负法律责任,寡妇更是如此。
还有一个区别就是,走婚生的孩子,由女方的兄弟抚养,而夜爬生的孩子,则由全村人来抚养。
那么,这些被“夜爬”的女性不同意了怎么办?她们还真没办法,因为对绝大部分女性来说,她们光从体力上,根本不是男性的对手,不管她同意不同意,只要这个男人爬进了她的房间,后面的事情就由不得她了,只能委曲求全。
既然可以随便“爬”,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几个男性同时“爬”入同一个女性的房间了,该怎么办呢?好办,先来后到的顺序或者抽签即可,而且女性还不能拒绝。
另外,日本的“夜爬”并不是只有在特定日期才可以,只有有机会,你又有实力,尽可去一爬了之。
所以说,虽然这个习俗表面上规定了许多诸如“你情我愿”、“得到允许”等规矩,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遮羞布而已,并没有什么可操作性。
那为什么日本会发展出这样奇特而又看起来不太光彩的“夜爬”习俗呢?
这和日本进化的历史有关系。
中国的隋朝事情,日本才进入政权阶级时期,而步入封建社会,那还是一百多年后的唐朝时期。
因为社会发展落后,人们的道德伦理观念也不强,再加上因为生存条件较为恶劣,生产力低下,造成当时的日本人生育率低而死亡率高。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人口繁衍的,而“夜爬”这一习俗,就是当时为了提高生育率演化而来的。
慢慢的地方上就有了这个规定,哪个日本男人不开心啊?可以随便而又不受处罚,当然趋之若鹜了,日本的人口也的确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统治阶级自然是乐见其成,根本不会禁止的,反而极力推崇这一行为。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夜爬”的习俗。男人随便“爬”,女人生下来的孩子,也并不需要知道父亲是谁,反正村子里的人都会共同抚养。
有人会问,随便“爬”,会不会导致近亲之间关系混乱呢?日本人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虽然不能完全禁止,但可以大力招徕其他地方的男人啊,这样不就可以优生优育了吗?
这项习俗在日本慢慢地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由于怡红院之类的兴起,逐渐禁止了“夜爬”行为。
但因为一个得自己花钱解决问题,另外一个不用自己花钱,而且还安全,虽然有禁令,但“夜爬”的习俗也是禁而不止,在民间就是一纸空文,就这样“夜爬”的习俗就一直保存了下来。
但因为后来的一场因为“夜爬”引发的杀戮,最终导致这一习俗一直在延续的事实被暴露在世人面前。
那是1938年5月21日,一名22岁叫做都井睦雄的青年,可能是因为平时风品不好吧,村里的女人对他并不认可,都不愿意让其爬她们的床。这对都井睦雄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恼羞成怒之下,一口气杀死了两个村里一共30条人命,然后自杀谢罪。
此案轰动日本,“夜爬”的习俗开始被禁止,一旦发现就会被判刑。
所以说,走婚和夜爬,根本是两回事,一个是浪漫的生活,一个是女性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