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技校及大门前的村庄农田,你熟悉吗?京山技校是一所中专制学校,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靡一时,开设有机电、计算机、财会、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毕业包分配、转城镇户口,多少人趋之若鹜。后来随着大学的普及,中专文凭也失去了竞争力和吸引力,难以为继,就慢慢关停了。
不知道其他省市是不是和河南一样,都在抓中职招生这件事儿。
说实话,中职招生的困境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一个历史性遗留问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读中专成了一件十分耻辱的事情,在广大家长心里,谁家孩子读了中专,就等于前途没有了,等同于“废物”。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中专就是为了一些不能读高中的孩子开办的,这类孩子恕我直言,他们即使花高价读了高中,最后考了一所不入流的大专,真不如读个中专,学门好技术,将来做个蓝领,照样日子过得舒坦。
就好比我,现在就特别后悔没能读个中专,学个一技之长。
当年,假如我读的不是大专,会不会现在我也是一名车间主任呢?
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当时很牛的纸厂上班,进去后,才发现我的领导大都是小学毕业的,唯有一个车间会计应该是小中专。而我这个“高学历”显得特别格格不入,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事实证明,我真的是鹤,他们真的是鸡。所以,干了两年后,我光荣失业了。
失业那天,正赶上车间发中秋节福利,看着一大箱的牛肉和标志性的西凤酒,以及咕嘟嘟的月饼礼盒,我留下了悔恨的泪水。
与此同时,我发现,我虽然读了大专,可三年我学了啥?学了个花架子,完全一点儿都不实用。而且,专科阶段的,我所学的专业真是九牛一毛,相比于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太小儿科了。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2018年,我考招教成功。有人说,看,还是读个专科好,能当老师。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告诉你的是,我这个专科要付出的代价和风险是什么,你就明白,我真是特例,是幸存者,是祖师爷赏饭吃的幸运儿。
专科考教编,如果是体音美计算机,竞争小,好上岸,可我偏偏是语文,因为语文简单。关键,别的咱也不懂啊。
专科只能考偏远的乡下,城区没有资格。
而且,考的语文高手如林,我笔试倒数第一,第135名,1:1.5的进面比例,要53个语文老师。
在这种情况下,我当时就想了,我必须面试第一,才有机会翻盘。
可面试第一,哪有那么容易?仅仅因为我是男的,就可以吗?按照某些网友的思维,的确可以。
而且,我去面试的时候,才知道120名以后的考生,只有我去了。
知道了以上这些,你就知道,我这个在编老师考得是如何惊险刺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必须是踩了狗屎运,才能兵行险胜。
可如果我是本科生,就可以报考中学数理化这些都是竞争力小的科目,如果我是研究生免笔试直接面试了。
所以,现在回头想想,与其冒着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同走钢丝一样,真不如走个中专,稳稳妥妥,没啥不好的。
说一千,道一万,如果孩子真是学习那块料儿,能考个本科,那么砸锅卖铁就一定让他读高中。
如果孩子经过评估,注定了会读个专科,真不如明智一点儿,走个中专,省的像我一样,专科毕业,考个老师,脱层皮。
说到这儿,我邻居家的孩子初三毕业,没考上高中,他妈让他读中专,学了个维修地铁的专业,现在在地铁上班。
早先,见过他一次,那风光的,那体面的,不亚于名校毕业的孩子。
以上呢?都是我的经验之谈,希望大家兼听则明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