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地产二十年(手记六):争夺控制权
当当李国庆与妻子俞渝争夺公司控制权一事闹得上了热搜。其实,抢公章争夺公司控制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我有限的从业经历中,至少也遇见过七八起类似案例。股东之间一旦产生了不信任,夺取公章、控制财务和更换管理层几乎是迟早的事。我所经历的公司控制权争夺比李国庆俞渝夫妇争夺战更加惊心动魄。
公司控制权争夺一般发生在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也可能发生在管理层和大股东之间。我见过的最惨烈的公司控制权争夺就发生在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大股东是深圳一知名企业,房地产并非其主业,但在2009年前后,内地某三线城市一生意伙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将该公司引入当地开发某大型产城融合项目。合作模式是在当地成立项目公司,深圳老板是大股东,负责出资;当地小老板是小股东,负责项目报批和项目建设管理,深圳老板派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该项目曾在当地引起轰动,受到市领导多次接见,项目一期很快建成并公开销售,当地不少政商界人士也认购了物业。
深圳公司老板对项目的进展非常满意,项目总经理每次汇报总能带来些好消息。直到有一年临近春节,一群农民工跑到市政府索要工资,深圳老板接到分管市领导的电话,要求其务必去开现场协调会,深圳老板顿感情况不妙,匆匆赶到项目现场,老板发现局面比他想象的情况还要严重的多。原来,当地的合作股东不仅挪用售楼款,而且是施工总包的实控人。更过分的是,小股东用项目公司担保在当地借了七八亿民间借贷,而这些借款人既有退休老人,也有政府公职人员,关系错综复杂。老板吓得一身冷汗,于是立即下令要对项目公司进行审计调查。
出人意料的是,审计工作根本无法展开,深圳老板派出的总经理和财务早已和当地小股东串通,所有财务账册和公司证照都被小股东控制,连项目现场的保安和工地负责人都是小股东安插的人。情急之下,深圳老板成立紧急接管小组,老板亲任组长,律师任执行组长,部署公司控制权争夺计划,兵分三路:1、经济犯罪调查组,主要由法务和财务人员构成,调查论证所派驻总经理和财务是否涉嫌职务犯罪,准备向公安机关举报材料;2、施工现场接管组,主要由施工人员和保安人员构成,负责对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控制和施工安全进行管理;3、公司管理接管组,主要由财务、法务和新任总经理构成,负责接管公司账册、证照和日常经营管理。除了三个主要小组,公司还专门安排安全、后勤保障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能顺利推进。
一场公司控制权争夺战就这样针锋相对地展开了,首先,公安报案遇到极大阻力,因为项目和公司注册地在当地,自然绕不开当地公安,尽管涉嫌犯罪的证据充分,但公安以各种理由拒绝立案,几经努力,公安终于同意调查询问,公安的介入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至少扼制了暴力事件的发生;其次、工地接管也是非常艰难。不仅涉及农民工、包工头,还有诸多分包商、材料商,如果按诉讼救济路径,是很难完成接管的,只能趁春节假期空档趁机强行接管,接管之后再慢慢处理相关合同关系;第三、最难的是公司公章、证照和经营控制权的移交。公章证照是公司控制权掌控的标志,所以争夺控制权往往从控制公司公章证照开始。限于篇幅,此次争夺的技术细节难以详尽描述。总之,在避免武力冲突的情形下,争夺过程如同谍战片般惊心动魄、步步惊心。
经过周密的部署,公司控制权终于争回来了,但公司已是满目疮痍,灾后重建工作更是艰难。公司股东之间斗争的消息不胫而走,施工队、购房者、债权人等纷纷挤兑,背后各种激烈的利益冲突形成了维稳事件,引发政府关注。公司最后被迫清算重组。股东之间这种你死我活的争夺最终只能将公司逼上绝路。
要避免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我总结几条经验供参考:1、慎选合作股东。最好选择实力相当的股东,要认真考究股东财富积累的路径,一夜暴富、投机套利、政商关系不清的合作方要尽量远离;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司控制权争夺产生的根源是信任危机。公司要克服信任危机,需要建立一套各方认同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包括契约精神、诚实守信、利他主义、合规经营等一系列要素构成。3、严密的公司治理架构。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架构包括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很多公司老板一言堂,公司章程如同废纸,老板的偏好决定了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这样的公司只适合一个股东,一旦有多个股东,一言堂的治理结构迟早都要出现控制权的争夺。
长安区智慧城小区更换新物业,老物业(新知物业)把物业用房占为己有,导致新物业无处办公,根据物业法规定,30万平方米的小区必须配备900平方的物业用房。
回复区住建局
长安区智慧城小区更换新物业,现交接工作还未完成,预计本月11日完成移交手续,其中移交新物业财务中包括物业用房。经核查,在区住建局备案的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的办公用房面积为2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