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上周末参加了2场从业资格考试,结果让人深思。。。
一场是机考,当场给出了结果。100分的试卷考了95分,顺利通过(90分即可);
一场是理论加实操,理论100分考了98分,顺利通过;实操整个流程和完成度都OK,至于质量,还要看老师的心情,但是拿个及格的60分完全没问题。
也就是说,朋友仅仅准备了一周的2场资格考试,一天之内全都通过了。
朋友无奈地笑称:“为什么我考试这么牛,在职场上却早已一文不值了呢?”
话说朋友今年43岁,疫情期间因为公司倒闭,他也顺便失业了。原本做会计的他,以为会“越老越吃香”,想不到重新回到社会上找工作时,却发现“年龄问题”的严重性。
他简历投出去无数份,要么了无音讯,要么问过一次就没下文了,作为公司中高层的他非常疑惑,尝试着去追问原因。一些HR直接了当的告诉他超龄了,至于原因,他们也说不好。
朋友又尝试火热的体制内工作,想不到更卷,大部分的要求都在35岁以下,少数的又40岁,非常偶尔的看到放宽到45岁的,除了司机就是保洁,而且还是编外合同制的。
朋友都疑惑了,40+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是能力不够吗?他明明是因为公司破产才被迫另找工作的;
是学习能够不够吗?不是一周也能轻松挑战2门完全陌生领域的从业资格考试,学习力还不够强吗?
为什么40+的人在职场领域如此被动?大家在职场上有类似的年龄困惑吗?
#杭州发生##杭州圈##话说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