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不对,那有学林业的了?报考专业错了,学交通,会计,金融,建议马上考公务员吧?!
实际上,除去检、法这种高专业度的岗位,大部分单位里公务员的大部分工作,高中毕业生甚至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胜任。
我们来看看公务员平时做什么。
(1)办文。每天需要处理各种文件,有的简单的件,可能只需要报一个名单、一个联系方式;稍难一些的,可能需要起个通知、写个回函;复杂的,则可能需要输出一整套方案,在起草方案的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征求其他单位意见、开会讨论。
(2)办会。确定会议主题、会议流程、参会单位、时间地点,拟会议通知,搜集参会名单,通知好各参会人员,制作名牌,安排好车辆放行,准备好会议材料,甚至泡好茶水等等。
(3)写材料。大到方案材料、领导发言材料、汇报材料,小到通知、请示、回函,都是常见的文稿。有的时候,可以借鉴已有的文,在原文基础上修改、优化。更多的时候,则需要在领导和领导的领导反复打回中不断打磨、成文。

(4)沟通协调。除了开会、去函,与本单位其他同事、其他单位的人,常常需要以面谈、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沟通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请求支援、要求合作、争取甩锅等。
以上几项基本覆盖了80%的公务员工作(不包括公检法监狱这些特殊岗位)。
显然,并不需要用到什么大学知识。
那么,为什么招收公务员时需要限专业呢?
因为目前大部分公务员单位的领导,可能很多并没实际上过大学,对大学所学有着很深的误解。
他们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就一定更会用电脑;中文专业的,就一定更会写文章;财会专业的,就一定更懂财务。
事实上真正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是通识基础教育,并不会学习实际的工作技能。学习工作技能的地方叫做技校。
而且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医学这种门槛极高的专业,大部分专业是不存在很深的壁垒的。
以前是隔行如隔山,如今是隔行能登山。
因此公考设置专业门槛,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或许,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等那些真正上过大学的大学生走上大多数领导岗位后,这种强行设置专业作为公考门槛的情况,会慢慢有所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