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头条#农村四坊有历史。
记得我们小时侯看电影抗战片,老区人民支前工作最眼热的,当数推磨压碾,用面粉做军粮。
推磨压碾是四坊之一的磨坊,其余三坊是油坊,粉坊,豆腐坊。
人民公社成立后,老四坊由自古家传手艺进入到集体经营,生产方式上来。
一九六0年,由于我村兵工厂的作用,国家奖给村里老厂长一台一四0柴油机和一个大豉风机为翻砂工厂用。老厂长把柴油机直接送给村里。
为了发挥柴油机的作用,村里书记反复召开会议,在全部统一思想工作前题下,盖起了公用房子,又托人买到粉碎机,还有一个小发电机,发电照明,准备夜班用来照明。机械磨坊在乳山应该是较早建立起来的第一家,而且是集体的。
磨坊的管理方式是来料加工,开始不收加工费,包括三里五村的群众在面袋上写名,第二天尽管来取面粉,柴油机的油料由县物资站直接发给。村里培养了机师,到烟台学习。并配给两个助手,三人合作,为村民服务,年底按出勤记工分。
后来,村支部专题开会,为照顾外村人员来料加工方便,加工先尽外村人,自己村社员等一等。当年的外村人只因好奇,来看机器,顺便带粮食加工。因为机器马力大,加工快,排队用不长时间。
再后来,有了专用小麦面粉机,还有稻谷脱壳机,才开始少量收费。因为是农村服务行业,不敢有利润。本村不收现金,年终在农户往来帐上扣除。外村加工有收支凭证。财物管理很正规,公平合理。
后来实行电力化,由个人承包,自己购买各种配套机械,投资大,现在仍在运营。
我们村的豆腐坊和粉房是一块成立的。下角料的豆腐渣和粉坊的地瓜渣由饲养场来负责清理。村里副业会计主管。
豆腐坊和粉坊推磨用的毛驴,每天拉技术队的。
豆腐坊两个正副手,一天做三十斤豆子的豆腐。两人分东西街头按一斤豆换二斤半豆腐向社员交换。社员在老地点老时间换豆腐。每天早上,称钩挂豆腐来。妇女们就知道今天豆腐好,用称钩就可挂住豆腐,虽是笑话,也是实话。豆腐不让买卖,一夭换了多少豆腐,每天副业会计来称称,然后记帳。
粉坊是面向社员,每人可加工十斤地瓜作粉条,也由副业会计来登记,处理与社员往来关系。为怕财务管理混乱,支部与会计都是来现场办公,听取意见,改正措施。是真正想社员所想,办社员所难的事。
村里油坊是老工人,因为每个人口只能分十二斤花生米,每一百斤花生米人工榨油最高只能榨出三十八斤油,十斤给三斤八两油,社员按这个标准来‘送米领花生油。剩余多少由村里负担。花生油也由副业会计统一管理。因为油坊,是纯体力劳动,炒花生胚,还有上大舵全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社员花生来加工,也有严格的出入库手续,也由副业会计来监管。
四坊是直接同村民发生关系,是取之于民,服务于民的,如果用人不当,或者质量有问题,社员马上有反映。农村的四坊,谁也不敢马虎,而且是两袖清风还怕有染,一心为公也怕野火烧身的年代,当年的为人民服务可是真正的全心全意。
烟台人说烟台人的事,农村人谈农村事,过年说点相亲的事。#烟台头条#
大家好我是中午的太阳177,在这里我悄悄地告诉大家一件许多人都关心的事情,邻居家的儿子相亲又失败了,父母急得团团转。
今天是2022年农历的正月初五了。昨天邻居家的儿子又有一个媒人带着去相亲了。父母在家里一直急得抓耳挠腮非常紧张,一直害怕这次相亲再次失败。
关于相亲,这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次了。这个邻居家的儿子今年年岁31了,难怪父母都很焦急。前些年在我们当地县城早已买好了楼房,并且两年前早就已经装修完毕。
按理说小伙子家里条件也不错,工作是全国二百强企业的会计,工资月收入一般都在万元以上,人长得也比较洒脱,很让人羡慕,应该说找个媳妇不会这么困难。可是天不遂人愿,就是一直没有找着合适的,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女方连眼皮都不抬就立刻给否定了。
那么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许多人都感到很纳闷,经常有人帮着出主意找原因。有人说,你儿子在新疆工作,调回来媳妇就好说了。
可是我那邻居却认为,如果调回来到了我们招远,城里城外都很难找到月收入万元的工作,所以就一直支持儿子继续在新疆工作。
有时老两口也自己在家里自我琢磨,也许是自己的儿子1.68米个子矮了些吧,再或许是因为自己是农民,老了也没有退休金?总是翻来覆去的揣摩,一直也没能揣摩出个所以然来。
昨天小伙子相亲回家后,在父母一再的追问下,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姑娘是在烟台的一个电子厂上班,月工资好像还不到两千,如果要想多挣钱,那就要靠加班加点多努力了。
据这个邻居的父母介绍,过年前小伙子刚从新疆回来的时候也相过一次亲,是到集市上去见过一个在招远百货大楼上班的售货员,姑娘一见面也是直接就否定了。
其实这种类似的情况还有好多次,我作为一个邻居亲眼见到这个孩子长大的,我觉得这个孩子从小就学习优秀,没有啥歪歪毛病,工作收入都不错,相亲屡次失败真是不应该啊!朋友你觉得问题会是出在哪儿呢?#三农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