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打卡# 打卡第二天,投资性房地产课后练习,错误率有点高,需要再接再厉[加油]
仅剩394.52元的横向,跑了三趟财务处却还剩了98.4,柜台上的小姑娘一个严肃又认真地告诉我,394分成2部分,一个98.4是“绩效”,一个296.12是“其他”。好吧,我立马返回办公室删掉之前做的劳务费表重新做表,可是这种有零有整的系统直接拒绝,怎么也填报不了!
于是,今天课后我又哆里哆嗦跑到三楼的财务,另一个小姑娘接待了我,报完之后问我:你为啥不一起把这98.4报了?我又被告知“绩效”也可以用票来报。
我的心❤️和身体都在这雾霾严重的寒冷冬日里凌乱……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
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书店,卖教学参考书,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看看,这位同学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
冯唐出道是怎么一鸣惊人的?请看他的简介:“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波诡云谲,马上就感觉这人经历了很多很多,跨界了很多很多。大家都知道学医有多难,进协和有多难,一个在协和工作的大夫要经过怎样的万里挑一,然而,想不干就不干了;有一阵四大和投行都是莘莘学子最向往的高薪工作,比四大还牛的就是麦肯锡,三、五百万起薪的合伙人反正听起来就是小豪门的赶脚,然而,想不干就不干了。作家这个名号反而是最没有含金量的,作家满地跑,但是文理兼通的作家除了鲁迅真的很少。
你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
2015年7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冯唐重译的《飞鸟集》。然而,无论是网友还是专家点评中,这本书均恶评如潮。在豆瓣,《飞鸟集》冯唐译本得分仅4.3分,而流传最广的郑振铎译本则高达9.1分。
郑振铎译本以优美动人著称,而同一首诗在冯唐的翻译之下,不少读者认为“鄙俗怪诞”。如同样一首诗,郑振铎译文为:“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而冯唐译文则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另一首诗,郑译为:“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而冯唐译本为:“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虽然豆瓣评分极低,但也不妨碍这个人是的确优秀。拥有一个好智商、好情商,不如一个好习惯。一个人一但认定了一种东西或者信仰,并为之付出努力,最终得以成绩斐然。
我认为冯唐在《有本事》一书之中提到的二八原则很受用,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第一目的反而是帮你成就更多。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
如果你追求一个局部的更好甚至完美,你有可能花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从总体上看,这往往意味着总体的浪费和失败。这就是传说中的“打赢了战役,打输了战争”。
冯唐的《有本事》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财务自由了解一下,从请客吃饭开始成事,如果还有最后一天可活,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时光,一个人的乐园。在我看来前半部分是在讲如何拿得起,后半部分是在讲如何放得下。
一个人多次跨界,每次都从0分做到100分,这样的人一定在思维认知方面远远高于常人。如果你想学习冯唐是如何“做事、赚钱、为人处世”,可以把他的书找来看看。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冯唐《有本事》一书,希望各位朋友和冯唐一样成为有本事的人。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
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书店,卖教学参考书,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他就往卷子上一抄。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看,只有冯唐一个同学答对了。”
看看,这位同学一开始就不走寻常路。
冯唐出道是怎么一鸣惊人的?请看他的简介:“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波诡云谲,马上就感觉这人经历了很多很多,跨界了很多很多。大家都知道学医有多难,进协和有多难,一个在协和工作的大夫要经过怎样的万里挑一,然而,想不干就不干了;有一阵四大和投行都是莘莘学子最向往的高薪工作,比四大还牛的就是麦肯锡,三、五百万起薪的合伙人反正听起来就是小豪门的赶脚,然而,想不干就不干了。作家这个名号反而是最没有含金量的,作家满地跑,但是文理兼通的作家除了鲁迅真的很少。
你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
2015年7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冯唐重译的《飞鸟集》。然而,无论是网友还是专家点评中,这本书均恶评如潮。在豆瓣,《飞鸟集》冯唐译本得分仅4.3分,而流传最广的郑振铎译本则高达9.1分。
郑振铎译本以优美动人著称,而同一首诗在冯唐的翻译之下,不少读者认为“鄙俗怪诞”。如同样一首诗,郑振铎译文为:“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而冯唐译文则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另一首诗,郑译为:“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而冯唐译本为:“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
虽然豆瓣评分极低,但也不妨碍这个人是的确优秀。拥有一个好智商、好情商,不如一个好习惯。一个人一但认定了一种东西或者信仰,并为之付出努力,最终得以成绩斐然。
我认为冯唐在《有本事》一书之中提到的二八原则很受用,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这个原则的第一目的反而是帮你成就更多。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儿百分之八十的效果,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
如果你追求一个局部的更好甚至完美,你有可能花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从总体上看,这往往意味着总体的浪费和失败。这就是传说中的“打赢了战役,打输了战争”。
冯唐的《有本事》分为五个部分。包括财务自由了解一下,从请客吃饭开始成事,如果还有最后一天可活,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时光,一个人的乐园。在我看来前半部分是在讲如何拿得起,后半部分是在讲如何放得下。
一个人多次跨界,每次都从0分做到100分,这样的人一定在思维认知方面远远高于常人。如果你想学习冯唐是如何“做事、赚钱、为人处世”,可以把他的书找来看看。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冯唐《有本事》一书,希望各位朋友和冯唐一样成为有本事的人。
【教师日常琐记】
昨天晚上,smy和shz对班级放学后的空教室进行了检查。拍了一些班级内的不良情况:地面有垃圾、桌椅不整齐。并且将检查结果发到了校内微信群里,点名相关班级——明天早上必须到校长办公室作“解释”。实际上就是要挨训。
早上到了办公室,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在大骂smy小题大做,各种谩骂。我学不来全部内容。
比如,有的说:smy小题大做,小肚鸡肠——在学校微信群里已经批评过了,同志们脸上已经挂不住了,何必再让到办公室接受批评?不就是凳子倒了一个,又不是油瓶子倒了!
然后就是上升到对smy人格的批判,说她非常歹毒。
第一节课,szqr就被叫到了smy的办公室。结果szqr的班没有一个人上课,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sxy装模作样去听课,不进班)。距离很远就能听到班里学生们的各种怪叫,震耳欲聋。我还是这样感慨:幸亏没出人命!
上午第一节课上课前,办公室人员基本都凑齐了。这个时候,sjl等就展现出了“高情商”,开始对syl冷嘲热讽发难。sjl又有一帮死党,syl自知不是敌手,只能委屈迎合。
冷嘲热讽的根源是:syl的班级经常获得每周的“先进班级”,导致sjl等班从来得不到优秀。sjl就说:“我们整天得不到优秀,为什么?都让你们班得了!我们不停改进,还是没有资格!我还问过检查的学生,那个学生说‘我从来没有扣过你们班的分数’,为什么我们还是没有得到优秀?!”
sjl说得比我形容的巧妙多了、篇幅也要长多了,矛头直指syl。syl只有赔上笑脸。
外人听来,sjl的理由非常充分。实际上,syl管理班级确实有点像军事化管理,各个方面的确胜出其他班很多。
第一节结束后,办公室再度到齐,又开始骂boss。szqr说,boss把相关人员喊到办公室一通训。其中,scqd说:“昨天晚上的课后托管不是我。”smy大怒:“最后一节课不是你,但你是班主任,平时没有要求好!”(其实,关于scqd,也非常有意思。他新调来后就攀上了sll和stl的高枝,成为其心腹。sll和stl与大boss关系并不睦——背地里她们骂boss的祖宗十八代,但表面上非常好。scqd现在已经被sll和stl提拔为会计。)
昨晚scqd班的所谓课后托管班是由slz管理的,但smy不敢训slz。
今天,sgdr讲公开课,sgdr竟然一个字的板书都没有写。她说:本校领导sqxj前几天讲公开课也是一个字都没写,还有好几个人讲课都是没写字。——sqxj是讲课的时候忘了板书环节。
这些人啊,上了一节课,一个字都没写,这算上得什么课?
关于这一节公开课,办公室里的人都在说:“smy的评课意见是个p!不能听她瞎bb。第一,她所谓讲课,都是逼死学生出的结果。第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别人的也学不来。”
sxy等又说:“smy评价这一节课:不应该讲那么多,只讲个开头不讲结尾,是比狗p更臭的p。一篇课文只讲开头怎么行?一定要讲结尾。
等等等等,把smy批得体无完肤。
但众人话锋一转,又对sgdr说:见了校长,人家说什么,你就说对对对、很同意,可不能乱说。
办公室都笑了。
下午,sgdr在办公室说:上午我见到smy,她给我提意见我都说她讲得对,还说‘办公室里的老师都说让我跟着你多学学。’
话语非常诚恳。
办公室的老师都笑了。
我心里叹为观止:实际上办公室的老师们差点把smy骂死。
五加二课后延时服务,很多地方已开展,我们这里还未见动静,开学至今,还未听领导提起过。
好友樱也是老师,和我同一区,不同学校。她前两天来电说,她所在校准备实施课后服务,校方准备请第三方机构进校服务,本校老师也可报名参与,每天略有补助;她想下课后,也没啥事要忙她便报了名。她还说,她学校,财务公平公平正公开,最能体现多劳多得。
而我校就不平了,干活不干活的,都一样。似乎有些是应该比另一些人人多干活一样,让人很不服气!所以部分人说,最好我们不用5+2!
“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太丢人了!”上海崇明区77岁退休财务宋奶奶红着脸说。昨天孙子让奶奶辅导一道课后题,没想到的是竟然辅导错了,急的孩子大喊:“奶奶你财务学的一点也不好!”。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信号灯,闪4下要用时16秒,请问闪6下用时多少秒?
孩子看完这道题马上有了思路,于是立马写下式子:16÷4×6=24。
孩子是这样想的,题目说闪4下要用时16秒,那么用16去除以4算出信号灯闪一下用的时间,然后再乘以6就是闪6下所用的时间。
孩子把自己的思路跟奶奶说了一遍,奶奶觉得孙子写的没问题!可最后作业本缺被老师打了个红叉,并批注到:仔细审题!
孩子看到红叉着急的验算了几遍觉得没问题啊,就又去问奶奶,可是奶奶也看不出个所以然,就打电话给老师,老师回到:“仔细想想间隔!”
朋友们都来说说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我要上微头条#
#牡丹江##牡丹江头条#据牡丹江民心网最新公布,有人匿名发帖咨询“长安小学课后延时服务费用分配不公开不公正”具体情况如下:
四月份推行课后服务之前,长安小学公布了班任、科任、管理层的收入分配,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有诸多倾斜政策在暗箱操作。科任室内上课和室外上课同样的收入,学生多和学生少同样的收入,甚至,不上课拿本检查上课的管理层比上课的老师收入多,班任工作时间外和科任工作时间内同样收入。尤其是管理层,大比例,少数人分,而且分配比例按领导级别分出三六九等。对于课后服务的收入,管理层三缄其口,并且不允许大家通气、讨论,更不用说公开账目了!
希望长安小学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借鉴兄弟单位的做法,对账目公开公示,也可以让管理层自证清白,避免人民群众无端猜测!
对此,教育局管理员回复如下:
您好,学校四月份课后服务经费分配比例是经学校教代表审核通过的,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定的分配比例进行。同时按方案规定,参与特色活动教师共57人,将总课时费的35%平均分给每位教师,每个班学生数不少于20人;班主任教师52人,课业辅导占比35%;班主任班级管理费占比15%;课后服务管理人员占比15%,管理人员共有32人:包括9名保洁人员、1名保卫、3名值周教师、1名小提琴管理教师、1名古琴管理教师、2名财务人员、9名管理主任和6名领导班子。学校帮扶的4名特困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也从管理费中支出。分配比例按照参与课后服务劳动量的多少进行分配,课时费也由主任告之老师。感谢您对学校的关注与支持!
《碎碎念之心之所向》
文/王宁子
受疫情网购影响,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服装店开不下去了。老顾客留言,人家能开你咋开不下去。看到这句话我很惭愧,要是还能支撑,谁愿意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关门大吉?
在这个尴尬的年纪,改行,需要勇气。不敢投资,怕一不小心让本不富裕的家雪上加霜。没有技能没有文凭,即使出门打工,也只有扫大街酒店后厨洗碗当保姆的活儿。为了赚钱,豁出去了。闺蜜泼冷水,给自己打工了几十年,人家拉个脸咱都受不了。犹豫中,想起了老同学办的零基础会计班,但一想到每年从高等院校这个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又被霜杀了似的。就在踌躇时,参加一个婚礼,和一个妹妹聊天中得知,她办的托管班也因为种种原因办不下去了,现在上班就是学了会计。在她的鼓励下,走进了老同学办的会计班。
人生有很多路,总有一条适合自己。哪怕荒草丛生,哪怕荆棘满地,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才稳妥。
我们小镇地处关中平原中部,自古就是交通要道。随着改革开放,周边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为小镇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同时,也需要财务人员。但对于走出校门大学生来说,小镇不是他们奋斗的目标。毕竟后面牵扯的东西太多,娶妻生子,和后来的教育问题,都容不得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脱离农村,而再回到农村。
去的时候,老同学的零基础会计班已经开课两周了(每周日一天课)。课堂上,对于上学最怕数学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听天书,但为了生活,硬着头皮坚持,回到家一遍一遍看书做题。三周课后,思绪理顺了。老同学在群里发消息,周边的一家公司需要一名出纳,询问谁若有意向可以去应聘。
经过一番考虑,我决定去碰碰运气。公司是在一个拆迁村路边,距离小镇近十里路。下车,向一位骑着电动车的美女打听,她指了方向,骑出去不远又停下说,正好顺路捎我一程。连声感谢。这世间总有温暖和善良让人眼前一亮,心存感激。到了地方,挥手告别,看着她带着头盔远去的背影,那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在脑海里。
还没到时间,在公司外的树荫下擦了一把汗,环视四周,到处是工地,轰隆隆的装载机声,高耸入云的塔吊,忙碌的工人。一只猫在废墟上喵喵的叫着,看着它瘦骨嶙峋的身影,许是因为拆迁,被主人遗弃了。一丝怜悯涌上心头,但在这偏僻的地方,唯有看着它喵喵的离去。
拆迁,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农民来说,是益?得到的答案有许多,但有一条相同,离开了土地,不知道种惯了地和菜的这双手还能干啥?
到点了,整理了一下衣衫,长出了一口气,缓解了一下心情。毕竟这是人生第一次应聘,而且自己在这个领域是咿咿学语的婴孩。接待的人温文尔雅,和他的对话,内心胆怯,但表面胸有成竹。面对提问,是这半辈子撒的最大的一个谎。羞愧,自责。但生活还得继续,假如能应聘上,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用行动填平这谎言的坑。只有这样,才能心安。
对于电脑,最多的只会打字,而如今的财会,离不开excel表。回到家,连夜晚让儿子教我。接触新事物,总是跟不上节奏。儿子调侃,他没教过我这么笨的学生。我剜了他一眼,要是你娘啥都会,还能有你?
感谢公司没有在年龄上卡掉我,两个月的打工生活有眼泪有喜悦,磐涅重生的感觉,毕生难忘。学无止境,只要想学,啥时候都不晚。疫情之下,为了生活,迎着风雨,方知生活的珍贵。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老百姓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这平凡的朴素,是无数人心之所向。
1998年,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下班回家,刚走到家门口,脑袋就被一把枪顶住了,一个声音从黑暗中传来:别说话!接着俞敏洪感觉手臂一麻,便失去了意识。
等俞敏洪在昏迷中醒来时,发现家里的220万现金全被抢走了。俞敏洪立刻报警,无奈劫匪十分谨慎,并没有给警方留下线索。
俞敏洪复读两次,才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
可俞敏洪不满足于此,他想多赚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1993年,俞敏洪才能够北大辞职,创办了新东方学校,两年后,徐小平和王强加盟,三兄弟誓要闯出一片天。
他们兢兢业业的上课,只求给学生们最好的指导,渐渐地名气打开,收入大增。
新东方成为最火的培训机构,一到周末,家长就领着孩子来报名。
偏偏,那时候,中国的银行在周六日是不上班的,这也就意味着,新东方收的学费只能在周一去存入银行。
可新东方的办公室很破,墙用手一捅就能进去,俞敏洪不放心钱放在办公室,便每天把钱拎回家去。
一个周日的晚上,俞敏洪拎着当天收的100多万现金回家,刚进楼道,他就被四名歹徒劫持,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针麻醉剂就注入了他体内。
麻醉剂是给动物打的那种大剂量的,在俞敏洪之前,他们已经抢了4个人,无一生还。
俞敏洪晕过去后,他们从兜里掏出钥匙,把周六日共收的220万现金和家里的摄像机等值钱的东西都拿走了。
临走前,一个手下发现俞敏洪还有呼吸,便掏出刀来,想了结了他。
没想到,为首的头头说了句:“俞敏洪是个好人,给他留一条命。”
原来,这个头头曾经坐过牢,出狱后,改过自新开了个度假村。
新东方一到暑假的时候,就会租度假村,给学生们住,既能上课,又能放松心情。
交了20万预付金后,新东方的学生们就住了进去,上完课后结账,实际花费17万,度假村要退回2万块钱。
可这个头头却说没钱。
财务要不回来钱没法儿跟俞敏洪交代,那个头头就自己给俞敏洪打电话说:“你的手下老跟我要钱,但我确实没钱了,要不这样吧,等明年你们再用我度假村的时候,再把这三万块钱扣掉。”
俞敏洪答应了。
没想到,不到一年,度假村就倒闭了,俞敏洪的3万块钱打了水漂。
那个头头发现,俞敏洪压根没再找自己讨要这3万块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3万块钱不是笔小数目。
于是,他们决定抢劫俞敏洪。
四个劫匪跟踪了俞敏洪很久,摸清了他上下班规律以及每到周末就往家拎钱的事情,便劫持了他。
劫匪们走后,俞敏洪醒了过来,他立马打电话报警,警察赶到的时候,俞敏洪再次晕了过去。
警察把俞敏洪送往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他才醒了过来。
连医生都说,打了如此大剂量的麻醉剂还能醒过来,简直是奇迹,后来,他们分析,是俞敏洪经常喝酒的原因。
那帮劫匪本想金盆洗手,远走高飞开了个工厂,奈何他们不是经商的料,不到一年,再次赔了个精光。
他们再次想起了俞敏洪,准备劫持他,再捞一笔。
幸运的是,这一次,俞敏洪雇了个司机,两个人分散了四个劫匪的注意力,他们没有得逞。
有了这两次教训,俞敏洪雇了保镖,把家里的防盗门加固,也把新东方搬到了更好的地方,不再随身携带那么多现金。
2005年,这帮人终于被警方抓获,他们因为罪行恶劣,被判处了死刑,前后抢劫过7个人,只有俞敏洪幸存。
因为3万块钱,被劫匪惦记,又因为3万块钱,被留下一名,不知道该说俞敏洪幸运还是不幸。
但俗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俞敏洪事业越来越好。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此后十几年,俞敏洪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新东方不能再做教育培训,一夜间,蒸发了2000亿市值,59岁的俞敏洪陷入了沉思。
最终,他决定带着员工们转型做直播领域。
很多人,对新东方的转型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可俞敏洪不在乎,他甚至做好了亏损5年的准备。
没想到,一年时间不到,俞敏洪团队,就凭借教学和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出圈,很多时候,主播还没介绍产品,就被一抢而空,这是知识的魅力,更是坚持的回报。
不管经受过什么样的苦难,俞敏洪从不放在心上,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人,生来就是苦的,如果你能从苦中找到乐和幸福,你就是幸运的,如果你认为,生来是享福的,你一辈子会碰到更多烦恼。”
也许正是这样的心态,让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能逢凶化吉。
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也是我们该掌握的生存密码。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只有解决问题,才能让路走得越来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