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劳务派遣的差旅费会计分录(劳务派遣费用的会计核算)

历史不会说谎!近期,看到一些吹嘘“飞虎队“驼峰航线”“无私援助”等文章,将美国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救世主”。

历史不会说谎!近期,看到一些吹嘘“飞虎队“驼峰航线”“无私援助”等文章,将美国捧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救世主”。

实事求是说,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应该肯定。但故意夸大其词,严重超出史实的说法,事出反常就必有妖。

抗日期间,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来自美英苏等多个国家,它们的援助都有其战略意图。

历史是有档案数据的,不会说谎的。

真实的历史就是,苏联大力支援了中国抗战,美国全力支持了日本侵华。

先看美国,1938年美议员司克脱演讲:“请大家注意,日本目前在中国杀死一百万人的时候,有五十万四千是美国资本作为帮凶而杀死的。”

从1931年到1937年,美国供应日本物资10多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军火贸易和战略物资。日本全面侵华后,美国对日本战略原料的输出快速增加。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出日本物资总额共9.9亿美元。

而美援华贷款总共为8.46亿美元,但是利息率高达6.5%。

飞虎队在美国人眼里,就是一支雇佣军。中国需要向飞虎队的队员支付高额佣金,如飞行员月薪600美元(当时美国的工资约是210美元),还外加每月30美元津贴、差旅费和每年30天带薪休假。

再看苏联,仅在1937年下半年到1939年,苏联派遣了5000多名军事顾问和专家,其中包括朱可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和将军。提供的贷款金额达到2.5亿美元,利息率为3%。

而同期,美国向中国提供了2500万美元的贷款。

到1942年前,苏联向中国提供了1235架飞机,1600余门各种系统火炮,约200万枚炮弹等。

而中国从美国只接收了11架飞机和450吨火药。

在一段时期,苏联大力援助中国抗战,美国则大力援助日本侵华。而后,美国大力援助老蒋反共。

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头条创作挑战赛#

借调一年”回来,看门大爷不让进

上午刚一上班 ,就看见单位门口门卫大爷和小吴在争吵。我走过去 ,经过了解才知道 但也从未见过小吴上班儿 ,以为他是外单位的人 ,而小吴自认为是本单位的人,大爷怎么能不认识呢? 简直是岂有此理。

我笑着把小吴拉进了传达室,他的情况我基本了解 。他是去年新毕业的大学生,到单位报到以后不久 ,就去上级单位学习 ,理论上 属于“以学代工”人员,其实和借调没有区别 。

所谓的”以学代工” ,就是单位把一些直隶上抢的人员借调到上级单位去 ,学习一些业务和 管理经验 。但和以前的借调却截然相反。

以前的借调是暂时没有编制 ,通过借调一段时间,最后解决岗位问题。现在的“以工代学” 更多的是去 服务,根本无法解决 安置问题 。

真的很佩服上级单位的人员 ,他们总是能够通过各种圈圈 ,巧妙的绕过政策的漏洞,但究其实质还是一样的 ,都是上级单位要求下级单位 派遣人员 去上级单位工作,由下级单位发放薪资,报销差旅费,通讯补助等,上级单位 只负责安排食宿,和部分福利 。

以前的借调人员,都是有门路的。现在的“以学代工” ,都是刚入职的新员工 ,因为一旦结婚,就不可能长时间在外地停留,况且根本无法解决 调离的手续。

小吴的情况就是这样,他在本单位置呆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上级单位就下发了“以学代工”指标 ,领导考虑他 是单身一人 ,又是研究生学历 ,已接受锻炼的理由派遣他去了 。

现在她也很苦恼 ,在上级单位他是996,5+2,可要想回到本单位 ,就必须有新的人去替代他 ,而且领导对他也颇有怨言,指责他 荒了自己的地,却耕了别人的田。

我也曾劝过他去别的单位 ,或考教师,公务员。他说一方面是竞争压力比较大 ,另一方面 也舍不得现在的工作岗位 。比较矛盾 。

小吴问我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如何是好 。只能建议他 ,快过年了不行就去转转呗 ?我也不知道自己考虑的对不对 。

#微头条日签# #生活日记# #生活#

疫情突然的爆发总是让人措手不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坐在办公室里,我却默默走过。

因此,问题是,由于政府的临时沉默管理,工人无法工作,雇主如何支付工资。疫情对生产生活产生连锁反应。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压力,工人面临裁员、失业和支付工资。市场主体和居民的利益是互补的,企业和员工可以双向克服困难。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差旅费支付暂行规定》和《人社办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中的劳动关系工作》,企业按以下

1.。如果员工被诊断为新冠肺炎患者、隐形感染或非自我原因,并被隔离或医学观察,公司应按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隔离期、观察期结束后仍需停止治疗或休息的,企业从继续治疗之日起计算医疗期,并按照医疗期的有关规定支付医疗费。对于劳务派遣,公司不进行隔离或观察并返回劳务派遣单位。

2. 企业要积极与员工沟通,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安排员工在家灵活工作。只要员工能够提供正常的工作来完成任务,公司就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支付正常的劳动报酬。

3.如果员工不在家工作,可以安排年假等福利和休假,并根据相关假期支付工资。例如,可以扣除一年的休息日,安排员工在休假后的休息日工作。

4. 如员工不能在家工作,公司安排休假后停工,企业在第一个工资发放周期内按合同标准发放工资。在第二次工资发放期间,公司可根据员工的情况发放生活费用。生活标准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执行,直至公司复杂搬迁、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为止。当地的生活成本是不同的。上:不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的100%。第二梯队:甘肃、内蒙古、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80%。其他省份,陕西省最低工资标准不得低于75%;北京、山东、辽宁、吉林、四川、重庆、青海、新疆、福建、湖北、安徽五省实行最低工资标准70%。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和支持。一般来说,工资发放可以把握在四种情况下:隔离期照常发放、治疗期按病假发放、内政部发放、工作场所发放。

大家静默期间工资正常发了吗?

三军出动耀武中原,两国对垒偷袭取胜!

公元前717年的初夏,这是郑庄公执政的第26个年头,郑庄公已经隐忍了一年。一年前,卫州吁竟然唆使宋国挑头,拉拢陈国、蔡国在郑国首都的东门耀武扬威了5天,当时郑庄公忍了,没有拉出人马和各国联军撕拼一番。

一年过去,眼看卫国新君即位,卫桓公也已下葬,又值郑国三军已成,而且人强马壮、旌旗威武,也该是教训教训卫国时候了。

四月份,天气晴好,农闲时节。郑庄公寻思不一定要对等报复,可先派出一彪人马,避开庄稼,在卫国放牧的原野上敲锣打鼓转上一圈,试探卫国新君的反应。这样既能惩戒卫国,也能尽量留有余地。

郑庄公还没等得出征的军队回来,就听到卫宣公已经开始了反报复!卫宣公差人通知附属国南燕国君,立即出师讨伐郑国。南燕国一共也就数千兵马,于是倾巢而出,一路敲锣打鼓、旌旗招摇地向郑国边境而来。南燕这是真把讨伐做军事旅游了!也许还等着卫宣公报销差旅费呢。

郑庄公一看南燕出动,心中大喜!正好出动三军,耀武中原,给卫宣公们一点颜色!

郑庄公以祭足、原繁、泄驾各为三军之帅,浩浩荡荡奔赴前线,在国境一侧严阵以待。南燕军队见郑国军队数倍于己,自然是心惊胆战,不敢应战。南燕部队不敢进入郑国境内,完不成卫宣公的讨伐任务,自然也不能轻易退兵,就在卫国一侧安营扎寨。据我推测,双方军队应该是以黄河为屏障,隔河对峙。不然,一师对三军,早就羊入狼口。

在两军对峙的同时,郑庄公派遣公子曼伯和公子子元带领制地武装,作为奇兵从虎牢关以北,渡过黄河,绕道南燕营地后方成功进行了偷袭。这次偷袭肯定很成功!也是《左传》第一次记载这种战术运用。这次战术的成功,标志着两国交战,不再是堂堂之阵,不再是不鼓不成列。

这次袭击被明确记载是发生在六月,意味着双方军事活动已经开展了将近一、两个月,这在春秋时期,已经算是旷日持久的战斗了!这样的战术运用,符合郑庄公的人物特点!隐忍而狡诈!

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左传》作者借用君子的口气评价了这次战役,但评价的重点竟然是“虞备”二字!可见当时的战斗指挥人员,头脑中只有两军对阵、明火执仗这档子事!

计谋,在战争中终于“登堂入室”了!春秋的大变局拉开了帷幕!

几十名员工陆续离职后,公司几乎无人可用。总经理以为老板会骑虎难下解雇自己,没想到老板却笑着对总经理说你做得对,还要再加一把火。

公司连年亏损,订单大幅减少,成本居高不下。老板授意总经理,把成本降下来。总经理顺势推出“降薪酬、精人员、摊成本”方案。

首先是降薪酬。要求中层领导按照20%的比列签订意愿降薪协议。要求调整普通职能人员、技术人员的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比列,提高绩效工资的占比。要求降低一线工人工时,从20元一个点,降到16元一个点。

通过这样一调整,弄得大家都怨声载道。中层迫于压力,敢怒不敢言。管理和技术人员心有不甘,又无力反驳。一线工人怒目相向,但又不想丢了工作。于是,每一层都虽然有气,但也都只能选择沉默。因为,谁也不想做出头鸟。

其次是精人员。方案虽然没有直接明确人员压缩比列,但做法却相当明显。比如,公司要求全员重新竞争上岗,通过竞争后。中层几乎被裁撤掉30%,管理和技术落聘35%,一线工人也落聘了30%左右。

人虽然少了,但工作量不减反增。留下来的中层,一个人要管理原来的2到3个部门,管理幅度大幅增加。管理和技术人员平均每人要承担原来2到3人的工作量,加班现象严重。一线工人开展全能王培训,也变相承担了原来2到3人的工作量。于是,公司里出现了工人连轴转,管理和技术“897”,中层直接睡在办公室的传闻。

最后是摊成本。方案要求减少低效无效的资源浪费。大家感受最明显的有三点:

1.跑冒滴漏与工资挂钩。公司被划分成各个大小不一的区域,施行属地化管理,各个部门、班组按区域进行责任承包。但凡区域内的人、财、物出现跑冒滴漏以及各种浪费现象,将直接受到500到2000元每次的罚款。

2.差旅费不好报销了。一些经常出差的员工突然发现,差旅费越来越不好报销了,除了差旅费标准降低之外,往往票据审核、流程审核、出差补助等也都审核的越来越严,越来越久。

3.加班还要扣钱。最为奇葩的是,虽然大家加班越来越多,但公司却以岗位能力胜任度为由,要求大家必须在有效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减少低效无效的加班。如果要加班,还必须申请和报备,同时还要扣钱。因为,加班过程中会造成公司各种能源损耗和资源消耗。

公司经过总经理这样一改革,成本数据统计顿时好看了不少,确实为公司降低了运营成本。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层、管理和技术、一线工人等陆续离职了好几十人,再加上之前人员竞争上岗落聘后离职的人员,公司员工总数下降了接近4成。

这让总经理心惊胆颤,因为公司这样减人,那工作谁来干?没人干活了,怎么继续保证公司运营?想到这里,总经理以为老板会骑虎难下,让自己背锅走人。

让总经理意外的是,老板竟然像个局外人一样笑了,完全不以为意。正在总经理发愣之际,老板却缓缓说道:没人就不能运行了吗?劳务派遣公司就不能合作吗?所以,你还要再加一把火,助推公司轻装上阵、卸下包袱,完全不用担心。

@企中滋味 观点:

1.舍本逐末,贻害无穷。

老板还在为自己的短视行为暗自高兴,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了舍本逐末的跳梁小丑。当一个公司不以开拓市场、加强创新为盈利手段,反而把内部成本控制视为变现途径时,那么这家公司已经病入膏肓,当人去楼空之时,也是老板黯然神伤之日。

总经理还在为老板没有让自己背锅而暗自庆幸,殊不知自己早已大难临头。按照这个公司的操作模式,出问题,总经理走;运行不下去,总经理走;破产倒闭,还是总经理走。无论那种结局,都将不利于他,还不出乘早走人。

2.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老板和总经理两人,明显是捡芝麻丢西瓜,根本不从全局考虑问题,只是干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事情。把目光局限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个点上,只能做出一些杀鸡取卵的决策,甚至是反常理的事情,不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甚至还将公司推向深渊。

从另一个方向,如果他们能把智慧和精力用到谋划布局、外拓市场、深耕领域、创新管理、培育人才、优化成本等这些方面,花2到3年功夫下足力气,相信会给公司带来起死回生的改变,促进公司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3.德不配位者,不值得追随。

作为老板和总经理,不去研究政策、不去探究形势、不去分析环境,反而成天只想着降工资、降人员、降成本,这样只讲利益,不管大局,德不配位的人,真是谁跟谁知道。当他们无可变现是,说不定追随者就成立他们眼中的变现品。

作为公司里的普通员工,如果遇到这样的公司,这样的领导,建议还是尽早给自己谋划好退路,尽早离开这样没有前景的公司、离开这样没有人情的领导、离开这样局限的发展环境、离开这样没有前途的职位。

#直言职场# #职场干货#

(我是@企中滋味 ,一个有温度的80后职场人,致力于分享职场干货,想看到更多有趣的职场故事,欢迎关注我)

大学毕业已工作3年的堂弟,同事受伤,借钱给朋友,工资低不够花,等等,3次张口跟叔叔和婶婶拿钱,都是20000元。难道他以为家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做事实在是欠考虑。

堂弟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网络公司,工作挺好,去年被公司要求外派到沙特阿拉伯。堂弟不愿意去就辞职了。

辞职之后,堂弟自己接单。但因为订单很多,就找了一个员工。有一次工作的时候,员工出了意外受伤。堂弟除了负责医药费,还给了两个月的工资,一共花了20000元。这钱,是跟叔叔婶婶拿的。

没过多久,堂弟有一个普通朋友,就是那种关系不好不坏、不远不近的朋友。说是遇到了难事,把自己说得很可怜,跟堂弟借20000元。堂弟自己没有钱,就跟叔叔婶婶拿了20000元借给朋友。而且当时堂弟没有说实话,跟叔叔婶婶说是自己用的。

现在,堂弟找朋友还钱,朋友直接搞失踪,不见面,电话也不接,还钱就更加不可能了。

前两天,堂弟又跟叔叔婶婶拿钱,而且张口还是20000元。说是公司要求出差太多,但是差旅费还没报销,工资不高,自己有没有钱花了。要是再去出差,都没钱住酒店吃饭了。

婶婶就说雇主没发工资,身上也的确没有什么钱,只给了堂弟10000元。

婶婶难过得很,一方面,她觉得堂弟这两年做什么都不顺,另一方面,又觉得堂弟花钱很厉害。

我也觉得堂弟不太懂事了,为了一个所谓的朋友,而且明显朋友就是欺负他心软好讲才借钱的,从现在联系不到来看,就是不想还钱了。如果堂弟懂事点,身上有钱,确实帮人于危难,那么可以借钱,但不可能跟做农民的父母拿钱来借钱给别人。都是血汗钱呀。

而且,真的独生子被惯坏了,正常工作,工资月月发,就算是差旅费没有及时报销,还在走程序,也不可能张口就跟父母拿20000元作为出差开销。

其实在广西,真的很难想象一个公司派员工出差,而且是属于网络维护这一块的,在短期内能用到20000元的出差费用。

自己工作了,应该更能体恤父母干活的不容易,怎么反而还张口闭口就大把大把地拿钱呢?父母之爱子,并没有什么积蓄,只不过是拼了命地满足儿子的需求而已。

我说一个大学生,先不讲成才干大事吧,首先应该是工作后不要再跟父母拿钱,至少日常支出不跟父母拿钱。

没有哪一分钱是大风刮来的,用钱的时候应该要量入为出,想要多花钱自己就要努力赚钱。

真心疼无条件满足堂弟的叔叔婶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31366/
1
上一篇办会计事务所可以开餐厅吗(如何开办会计师事务所)
下一篇 勘探费用 会计科目(地质勘探费计入哪一科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