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不同路!体制内外差!
生活如牛
我是和李少莉局长同一年参加工作的档车工。我说一下我们当时的情况:在1986年的时候,考大学很难,一个班能有一个考上大学都很不容易,有时一个学校都未必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所以我们之间,考上大学的很少。我是职高毕业,李少莉局长那时按年龄推断应该是初中。当时,能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很不容易,我们的单位都是当年从上海搬迁过来的,少莉局长当年的单位是内蒙棉纺厂,我的单位不值一提。挡车工很辛苦,每天要三班倒,一个工人要看几千个纱绽,不但要手疾眼快,而且还要不停地走动,没有一点儿休息的时间。我记得有个老师傅说她已经绕地球走了好几圈。

那个时候,虽然一方面因工作而感觉荣耀,但有时累的不行时,真恨不得赶紧从单位调出去。好些人坚持不住走了,有的是干脆不干了,有的是想办法去培训。能想办法去培训的都是家里有“本事”的,有的去学财会,有的学机电,我有个同事甚至去学了师范,后来当了小学老师。像小莉局长那样去当蒙医学徒的,可能是遇到了好机会,也可能遇到了贵人。去学习的,都是带着工资,当时很令我们羡慕。像小莉局长那样刚参加工作就去学习的,机会不多,也不会落到我们这种人头上。小莉局长去当学徒的时候,我还在单位倒班。她当了五年学徒,我干了五年挡车工。等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医生的时候,我们单位已经破产了,我成了下岗工人。人生啊,有时关键的就这么几年。我猜想小莉局长是在当医生时结婚成家,据说她老公也是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是单位快破产时结的婚,老公是另一家企业的工人。2006年,小莉局长成了卫生局的副科长,那时我下岗卖早点,有时给人去当保姆。2009年,小莉局长成了正科级干部,我当时还再卖早点。2019年,小莉局长正了副局长,那时我已退休,还是想着办法在各个餐馆店打工。我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负责洗菜择菜。有人说她的耳钉值多少钱,我不懂,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是,那可真值钱,顶我一年的打工收入。说这么多,只想感慨一下,关键的时候就那几步,要是当年我也有能力去学习一下,可能现在我也不会这么辛苦了。#呼和浩特市某副局长李少莉戴3万耳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