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孩子小c今年高考,这学期进入全面冲刺倒计时。
小c不是那种“别人家孩子”,天资算不上聪慧,但胜在勤勤恳恳,始终跟紧老师的节奏,踏踏实实完成每一次练习、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测验。
他的成绩虽不顶尖,但参考年级排名和往届学生的考录比例,只要正常发挥、保持状态,高考考个一批次学校问题不大。
而在我们广东,考上一批,就意味着战胜88%的高考考生了。
然而,正如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更上一层楼”一样,我亲戚对小c的成绩和排名并不满意。春节假期,我去亲戚家串门,甚至能感受到小c家长的些许焦虑。
其实,并不是亲戚“唯分数论”,主要是这个成绩考出来,在志愿填报上多少面临着一些尴尬局面。
亲戚分析说:“这一分数段的学生,想报好专业却选不到好学校,想要读好学校,按这分数大概率录取后要被调剂到冷门专业。而学校和专业又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后续就业。“
毕竟,这个分数段下,普通学校的“好专业”并不顶尖,毕业出来社会认可度低,在浩如烟海的人才市场中,第一关简历筛选就”输了“。HR有大把985、211、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可选,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普通大学学生。
虽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经济不景气、企业大量裁员的背景下,普通人如果在相对公平的教育上落了下风,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挑战则更加被动。
于是这几天,我亲戚得空便找我妈聊天请教。在她看来,我妈成功“培养”出两个公务员孩子,以结果说话,经验难能可贵,甚至只要稍加总结、开班授课,那肯定大有“市场”。但其实,我和我姐都是自学较长一段时间才考上的,算是熬上岸的。
话说回来,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亲戚总结道:
要么选择看得见的“稳定”、要么选择看不清的“未来”。
乍一看,傻子都能知道要选前半句,在一些人看来,“未来”看不清,那能叫未来么,那不就是赌博么。
也是受我妈的影响,亲戚倾向于让小c读个师范,出来做老师有保障,也受人尊敬。或者,读个会计、中文、法律、计算机等“大众化”专业,参加公考有更多职位选择空间,虽然收入不算高,但好歹有双休,而且这类女孩子在婚恋市场也相对吃香。这也正应了那句流行话,“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不可否认,亲戚站得高看得远,还没高考就已经在想到孩子大学毕业后的事情了,而她的一些思考也基于孩子现实成绩,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但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各位朋友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爬山时,沿着被景区安排好、堆砌好的石路走,虽然稳稳当当、十分安全,但看景色和看风景的角度都被提前设定好了,所有游客看到的都一样,要想发现美,“素材”都不够用呢。而“曲径”虽然多有凶险,但也常隐藏“通幽处”的秘密路径。
我有两个高中同学,高考没发挥好(原本也都是能上985的底子),但也考上本省一所一批次师范大学。
填报志愿的时候:
同学H与父母产生较大的意见分歧,他的家人希望他读该校的强势师范专业,但他决意要读基础数学专业。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保研985大学金融学专业。鉴于他扎实的数学功底,研究生毕业实习阶段就被深圳一所金融机构高薪带走,同事都是清北毕业的,他的里面的学历和起点最低,但工作表现却得到最多肯定,薪资在团队里最高。毕业十年,硬是靠着自己,在深圳买房,开上奔驰车迎娶白富美,妥妥人生赢家。
同学W虽也读了师范大学,但学的是通讯专业,家人倾向于让他毕业后到三大运营商工作,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他,本科阶段自学编程,拿过大奖,毕业后顺利入职百度,后被猎头挖去腾讯,现在带团队做项目,收入这块就不必说了,买房、结婚、生子按部就班进行,虽然IT行业要经常加班,但一切都有条不紊进行,生活有压力但也很幸福。
必须承认,这样优秀的同学是少数的,大部分人领着几千工资艰难地生活着。但有一点必须承认:
我们很多所谓的正确选择、成功路径,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常常以僵固的认知去评判动态的未来变化。
让小c从报志愿阶段就围绕“考编”而努力无疑胜算更大,但也过早扼杀了可能性。谁就一定能肯定,让小c选她感兴趣的学校专业,未来一定闯不出大名堂。
只是,当我们没法独自承担后果的能力,也就没有为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一些人(包括我自己)是稳定的保障,遏制未来发展“上限”,却也提高了生活质量“下限”。
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对一些人来说,也可能是“枷锁”。看不见的未来,可能是前程似锦、富贵加身的未来,也可能是一事无成、回到起点的未来,“上限”更高了、“下限”也更低了。这,可能就是:人生的宽度吧!
对这个问题,各位朋友是怎么想的呢?
#升学##考公##体制内##高考填报志愿#
#大坦克成长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