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国家税收)2.2.2税制体系的影响因素
税制体系不是主观意志确定,而是受一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
在各种税种自身固有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税制体系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取向及税收管理水平等因素制约。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即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
一定的税制体系,在总方向上决定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生产力是一定社会范围内,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
社会生产力水平则是这种能力的高低程度或能力状况在数量方面的表现程度。
社会经济结构指一定时期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消费关系等。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生产的效果,可供分配剩余产品的多少,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而决定着国家能开征哪些税不能开征哪些税。在开征的税种中主要从哪些税种取得收入和发挥调节作用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不同的国家间,不同的国民经济部门间以及城乡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都存在着差异,因而税制体系也必然存在着差异。
二、国家政策取向与税收管理水平是影响税制体系的辅助因素。
税制体系的具体设置,一方面要体现税收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为实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目标服务。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除了其特有的聚财职能外,和其他许多宏观经济政策一样,要发挥调控职能。
通过具体税种的设置对社会经济起到调节作用。
三、一国的税收管理水平对该国税制体系的设置也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货劳税,由于是对商品销售或劳务服务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征税,税收征管相对较为简单。
而所得税,由于是对纳税人所取得的各项所得进行征税,涉及税前扣除,具体的会计制度等细节问题,征收管理相对较为复杂。
因此。一国如果通过推行以所得税的主体的税制体系,必须有较高的税收征收管理水平为基础。
四、从世界主要国家税制体系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从古老的直接税到间接税,再由间接税发展到现代直接税的进展,这种发展进程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政策取向及税收管理水平的影响。
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国家政策取向与税收管理水平是辅助因素。
五、在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必然以农业收入作为税收的主要来源。农业生产的非商品特点与税收征管水平的限制,国家要想相对高效的取得税收,就只能选择以土地和人口作为课税对象。
我们把这种以土地和人口这种外部标志作为计税依据等额征税而不考虑纳税人负担能力的税种称为古老的直接税。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商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工商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工商经营收入成为税收的主要课税对象,这就形成了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
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加强,相应地也要求更多的财政支持。
所得税由于在财政上具有较好的收入弹性,在经济上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较少干预。在政策上,能较好的满足经济稳定和公平分配的目标,因而在这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西方一些主要国家以现代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指出:一些投资机构还没能牢固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散户化”特征明显。要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考核评价制度,秉持专业态度,涵养良好的职业操守,让资本市场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他提出机构做投资更要研究把握好这些基本特征,要有独立的专业判断和研究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不能急功近利、过于浮躁。
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会计报告的是()。资产负债表 审计报告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