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作为一名资深的操作系统优化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关于BIOS设置的一些事情。在我们的计算机中,BIOS程序根据制造厂商的不同可以分为AWARD BIOS程序、AMI BIOS程序、PHOENIX BIOS程序等等,还有一些免跳线BIOS程序和品牌机特有的BIOS程序,比如IBM等等。虽然我只介绍我自己使用的AWARD BIOS程序的基本设置方法,但是不同系统主板的BIOS版本都不一样,所以正确地使用和及时升级主板的BIOS程序是确保计算机正常高效工作的必要保障。
好了,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想要进入BIOS设置和调整一些基本选项,首先要开启计算机或者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在屏幕上显示“Waiting……”的时候,快速按下“Del”键,就可以进入CMOS的设置界面了。要注意的是,如果按得太晚,计算机就会启动系统,这时候你就只能重新启动计算机了。所以,大家要在开机后立刻按住Delete键,直到成功进入CMOS界面。
进入以后,你可以使用方向键来选择CMOS设置界面上的选项,然后按Enter键进入副选单,想返回父菜单的话,可以按ESC键,而要选择具体选项的话,则可以用PAGE UP和PAGE DOWN键,最后,按F10键就可以保存并退出BIOS设置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重要的选项。首先是标准CMOS设定,你可以在这里设置日期、时间、软硬盘规格以及显示器类型。接下来是BIOS功能设定,可以用来设置一些特殊功能,比如病毒警告和开机磁盘优先程序等等。芯片组特性设定是用来设置CPU工作相关的参数。而省电功能设定则可以用来设置CPU、硬盘和显示器等设备的省电功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选项是即插即用设备与PCI组态设定,用来设置ISA和其他即插即用设备的中断和其他差数。另外,还有内建整合设备周边设定,可以对主板内建的设备进行设置。此外,还有管理者密码和用户密码的设置,用来保护计算机安全。
最后,还有一些关于硬盘的设置。在标准CMOS设定中,除了设置日期和时间,还可以设置硬盘的情况。在列表中,你会看到PRIMARY MASTER、PRIMARY SLAVE、SECONDARY MASTER和SECONDARY SLAVE,这些都是指主板上不同的IDE设备。IDE设备包括IDE硬盘和IDE光驱,而主、从设备则是指在同一根IDE数据线上接的两个设备。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不同的IDE硬盘有不同的类型和参数,而我们可以在此设置中选择AUTO、USER和NONE这三种工作模式。AUTO是系统自动检测硬盘类型,无需设置其他参数;如果我们使用的硬盘类型不在预定义范围内,就应该选择USER模式,并输入硬盘的实际参数;如果没有安装IDE设备,可以选择NONE参数,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
除了以上这些设置,还有一些关于软驱和一些如何储存并退出设置的选项。这些选项都非常重要,对于计算机的正常工作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