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重点(会计经济法考试重点)

下午3点20分,市场传来三个热议的消息,分享给大家: 1.突发!传SOHO中国CFO被带走调查 其在官网被下属取代

下午3点20分,市场传来三个热议的消息,分享给大家:

1.突发!传SOHO中国CFO被带走调查 其在官网被下属取代

微博网传爆料称“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倪葵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公司多名高管亦被调查”。

公开消息虽然未具体指明倪葵阳(女士)所涉嫌的内幕交易,不过据环球时报、焦点财经等多家媒体消息显示,倪葵阳利用已知内幕消息,在黑石收购SOHO中国案中利用股票套现,已被警察带走调查。具体情况待调查清楚称才能知道。

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上市公司高管如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披露,但目前为止相关方面对此未作出任何解释,因此传闻尚未得到充分的证实。

作为公司的核心高管之一,若利用内幕套钱事件属实,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今天,经济日报也发表了关于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底线,不要发生内幕交易,踩踏高压线。

今天就爆出这样的事情,如果情况属实,正如上文所说相关方面将会受到证监会的严查,如调查属实,定性准确,将会面临罚款和民事责任以及赔偿等系列的措施。但愿常在河边走,你也不湿鞋。

2.余承东称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业务

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称,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1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直接投入7千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他表示这个领域是很烧钱的游戏,是亏损的生意。

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当然是非常烧钱的,贾跃亭搞了这么多年,他的汽车都还没有搞出来,主要原因还是资金不足,华为家大业大,人力资源充沛,砸钱搞新能源车出来,短期来看是赔钱的,但长期来看,还是有利于华为的长期经营和未来战略的。

现在国内造车新势力层出不穷,这个赛道挤满了各个资本,只要有资本介入的行业,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前景不太好。

华为公司能够看清形势,砸重金搞汽车,希望将来也能够如比亚迪一样,分得国内的一大块蛋糕,并且能够走出国门,去赚外国人的钱,正如华为其他业务一样。

3.哈根达斯被查出一类致癌物 回应:涉事批次未在中国大陆销售

财联社7月7日电,商务部官网显示,近日,中国台湾食药部门发布边境查验不合格食品名单,其中法国出口两批次哈根达斯香草冰淇淋被检出有毒成分“环氧乙烷”。7月7日,进口商通用磨坊中国回应函称:此次中国台湾地区进口涉及的两个批次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销售。

现在食品案件层出不穷,也不知道将来我们什么东西可以入口。麦趣尔的牛奶事件,钟薛高的31度高温不融化,食品级的化妆品,各类新名词都层出不穷,希望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食品加强监管,冒头就打,毫不手软。

好在此款哈根达斯冰淇淋价格比较贵,消费层级相对高端,没在国内销售,但也是给国内的该品牌形成了负面影响,各大销售零售店近来还是少进一点货吧!

对于“8月9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在阿里内网公布了“女员工被侵犯”的阶段性内部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的两点不同看法:

不同看法一: 关于醉酒状态的描述

原描述感觉两人都在醉酒状态,个人认为应当描述为“承认和在醉酒状态下的同事***”而不应描述为“承认和同事***在醉酒状态下”。

个人也喝醉过,如果喝醉酒了,脑子可能还有意识,但行为已经是无意识了或几乎无行为了。但从整个事件描述看,又去办卡,又“四进四出”。这个个人认为,在醉酒状态下的主观行为是无法完成的。

不同看法二:理性多了还是少了问题

个人看法截然不同,个人认为是理性少了,感性多了。如果理性多了,那么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制度去处理这个事情,而不是拖延、漠视。正是因为感性多了,理性少了,才导致这个事情在网上发酵了,可能影响到公司了,才去处理。

正如一个HR群里谈论的,如果阿里高层不发话,HR能要求当事人停止工作?高层不发话,HR能跟当事人谈解决方案?HR躺着也中枪。

HR躺枪,其实财务躺枪的也多了,呵呵。

这新闻把我看乐了,消息称华尔街投资人因股价暴跌正在起诉阿里巴巴,这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股价下跌的原因,美国人自己不清楚么。

2020年就开始闹,2021年落地的《外国公司问责法》基本就是冲着中国公司来的,虽说场面上说的是要求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要铺路是否为外国政府所有或者控制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实操里面要求的是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供未脱敏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数据。

满足了美国证监会,那就违反了咱们国家的包括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在内的法律法规。

这就卡主了,所以我们看到美国证监会是不断的把中国科技企业给列入外国公司问责法的暂定清单,不断的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

资本也都不傻,有风险自然就要躲开,包括阿里在内的中国互联网企业感受了已经超过一年的股价持续下跌了。

那阿里股价下跌,和老美这边动作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时候反而把阿里给起诉了,说得好像是阿里自己故意打压自己股价一样。

所以这波起诉,看似是纯商业行为,投资人因为自己利润受损要找人来负责嘛,其实是在进一步晃动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投资的信心,进一步打压股价。

你看,我亏得都要把阿里起诉了,你还敢买他家的股票么。

其实说实话,从贸易战开始到现在的美国渲染中国疫情,背后的逻辑线条都是一致的,在新对抗格局下面用经济手段进行博弈。

咱们以前看到的经济战,很多都是从汇率、外汇管制、加息这些宏观层面的操作,而如今手段已经开始细致化,瞄准了承载主要商业职能的企业了。

尤其是如今的科技发展,尤其是在直接影响经济市场活力和消费者市场的民用科技上,都是由科技公司来挑头的,打压科技公司效果立竿见影。

咱们还是用数据说话,我觉得新闻报道里面有个细节很直白,在美国政府开始这种「我划条线,然后硬说你不行」的操作之前,互联网领域市值最高的20家公司里面中国和美国各有10家,而现在阿里已经跌出前十,而中国科技公司合在一起都顶不上一家苹果。

这市值的下跌虽然主要是体现在资本市场上,乍一看和公司运营状况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有直接影响的。

股价不等于企业实际价值,但是股价下跌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比如融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咱们都知道企业做事儿很多时候都需要融资来推动,尤其是扩展新业务发展新赛道的时候,股价下跌不论是借债抵押还是银行信心都会受到影响,那融资成本就会攀升。

再比如企业的商誉也会被影响,大家都避之不及,那之前的合作可能不会续期,之前的账期可能就会缩短,等等。

这就是美股的市值波动,传递到国内具体经营上,更何况现在中国科技公司都是在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这样被打压,也会直接导致未来增长的放缓。

其实现在看很多国内互联网企业的裁员行为就知道,如果是个别公司这样做,还可以说是企业内部战略决策的问题,但是当整个行业都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就不得不看更宏观的大环境了。

最近经济整体形势没有前些年给力大家都知道,有人总结说是疫情影响,但是这波内部疫情爆发之前已经开始出现了寒冬感受,贸易战这事儿现在大家关注的少了,但是贸易战也一直没有停,那些限制性政策颁布出来就一直在生效。

贸易战主要是打击实体商品,现在开始打击虚拟科技,这时候跳出来起诉阿里说股价下跌了都怪你自己,实在是太滑稽了。

这波对中国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影响有多大很难评估,但是对抗模式下的明牌还是看得很清楚的,通过定点狙击中国科技企业来限制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

这些年咱们都有切身感受,中国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内部足够大的市场和几波风口的带动下,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底层构架都已经开始对曾经西方世界独霸的格局进行了挑战,前些年一直都在说的弯道超车就是这样意思。

现在这些公司的重点也开始逐渐从ToC业务发展到ToB业务,开始赋能产业,提高整体社会的生效效率和流转效率。

我之前还看到一个报道印象很深,是阿里推动国内去IOE化,就是在IT构架里面摆脱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的地位,我自己是做金融科技领域的管理咨询,大家知道国内银行之前有多少都是IOE技术构架的么,说出来其实很恐怖的。

所以这波起诉,可以看做是美国新一轮绞杀的重新加码,始作俑者,还是美国。

说实话这些华尔街投资人,真要找谁来背锅自己的投资损失,我觉得去告美国证监会更实在一点。

中伟股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

中伟股份注册于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是全球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龙头。2020年,全球市场占率分别为17.3%和23%,均位列第一位。

来源 | 贵银财经团队 ph

日前,贵州辖区A股上市公司中伟股份披露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初始拟筹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16亿元,其中员工自筹资金不超过2.58亿元,拟通过融资融券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实现融资资金与自筹资金的比例不超过1:1,即金融机构融资金额不超过2.58亿元。

参加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3人,其中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计3人,具体参加人数根据员工实际缴款情况确定。

认购情况来看,董事、资深副总裁陶吴,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廖恒星,财务总监、副总裁朱宗元,分别认购1.77亿元、3850万元、1540万元,3人拟认购份额合计2.31亿元,占持股计划总份额的44.78%。

而核心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及董事会认为需要激励的其他人员认购份额合计2.85亿元,占持股计划总份额的55.22%。

根据草案,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涉及的股票总数量累计不超过股本总额的10%,任一持有人持有的员工持股计划份额所对应的标的股票总数量不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

以2022年11月14日公司股票收盘价79.20元/股测算,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所能购买和持有的标的股份数量上限为651.39万股,最高不超过公司现有股本总额的10%。

中伟股份表示,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可实现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促进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为公司带来更高效、更持久的回报;有效调动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保留优秀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中伟股份2022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2.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74%。

认购份额情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7169/
1
上一篇会计从业考试第二季(今年的会计考试)
下一篇 会计从业证单位会查吗(单位会查会计证书真假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