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股票的类型
(1)以投资主体划分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法人股平均占20%左右。
国有股: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国有股在公司股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社会公众股:是指中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我国公司法规定,单个自然人持股数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千分之五。
(2)以上市地区划分
A股:又称为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提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包括港澳台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票。
B股:又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

H股:又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
S股、N股:注册地为中国大陆,上市地为新加坡的股票为S股;注册地为中国大陆,上市地为纽约的股票叫N股。
(3)以交易价格高低划分
一线股,是指股票市场上价格较高的股票;二线股,是指价格中等的股票;三线股,是指价格低廉的股票。
(4)以业绩划分
绩优股:指公司经营和业绩良好,每股收益0.5元以上的股票。
垃圾股:是指经营亏损或违规的公司的股票。
红筹股:是指那些在香港上市,但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持有30%股权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的股票。
蓝筹股:是指股票市场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成交活跃、业绩优良、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题材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

ST股:ST是英文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意即“特别处理”。该政策针对的对象是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的。1998年4月22日,沪深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由于“特别处理”,在简称前冠以“ST”,因此这类股票称为ST股。如果那只股票的名字加上“ST”,就是给股民一个警告,该股票存在投资风险,起一个警告作用,但这种股票风险大收益也大;如果加上“*ST”,那么就是该股票有退市风险,希望警惕的意思,具体就是在4月左右,公司向证监会交的财务报表,连续三年亏损,就有退市的风险,一般5月没有被退市的股票可以参与一下,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5)以股东的权利划分
普通股,是指股份企业资金中最基础的部分,随着企业利润的变动而变动。
优先股,是相对于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6)配股与转配股
配股是上市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和相应的程序,向原股东进一步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原股东拥有优先认购权。
转配股又称公股转配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实施配股的过程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或因主体缺位或因资金短缺而难以实施配股时,其他法人或个人根据有关制度受让其部分或全部配股权而购买的股票。
转转配股是指个人所持有的转配股在公司按股份事务处理决议再次筹集配股时,又参与了国有或法人股放弃的配股权,由此获得的股权就称为转转配股。
1998 年至 2019 年,A 股累计退市率约 3.3%,2017 年开始逐年抬升,自我净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继 1998 年特别处理 ( ST ) 制度推出以来,A 股共有 261 只股票曾被 ST,31 只股票曾反复“戴帽”;共计 126 只股票退市,占历史上市股票总数的 3.3%。退市股票数量高点滞后于 ST 股票数量高点 3 年左右。2017 年开始,退市股票和被 ST 股票数量同步提高,累计退市率逐年抬升。

[插图]
图 10 1998—2019 年 A 股退市数量变化
截至 2019 年 11 月 27 日。
1998年,华为任正非决定自我变革,他们找到了当时拥有先进管理理念与制度逻辑的IBM公司,虚心求教,由此拉开了长达十年的管理咨询序幕,先后花费40亿。
40亿的学费,让华为快速转型为国际化大公司,并逐步构建了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与流程体系。
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防止管理流程叠加得越来越复杂,避免制度与制度打架,现在的华为十分注重简化。比如华为要求,每增加一个流程必须减掉两个流程,每增加一个评分点必须减掉两个评分点。有意识地让管理适当变轻,而不是变重、变复杂。
华为的成功管理实践,有太多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地方,他们一方面深知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地进行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现状,管理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歇。

如果你们公司正在搭建或者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向你推荐下面这套高品质管理制度范本合集,囊括了企业日常管理所需的各类规章制度,严谨规范,可修改编辑,为你节省大量时间。
#国产电影#不如韩国电影?发展晚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真的太晚了,很多人一说中国商业电影对比美国商业电影,别提美国了,连韩国差距都有二十年左右。
韩国建立电影分级制度是在1998年。韩国于1998年建立电影分级制度。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19岁以上可以观看)。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
中国开启商业大片时代,公认的是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以前的中国大陆就是民族电影,当时除了香港之外,是没有商业电影这一套东西的。

但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爆发,严格说来是2009年卡神的《阿凡达》过后,国产片则是在2012年的《泰囧》后,到现在不过才9年的时间,而且我们还没有放开,这个怎么能比较呢?
中国电影想要发展起来肯定还是要先放开,再然后建立成熟和完善的产业链,我们现在输给韩国电影最大的地方就是这个。#八卦手册#
【日本小常识】日本的电影分级制度
自1998年5月1日起,日本电影开始施行现行的4级制度,由映画伦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主要分为普遍(G)、12禁(PG12)、15禁(R15+)、18禁(R18+),另外还有不能在普通电影院放映的“审查适应区分外”。
普遍级(General Audience):没有任何限制,谁都可以看。都是一些人畜无害的电影,比如哆啦A梦这类漫画,或者生活喜剧等等。
PG12(Parental Guidance):12岁以下的人需要家长陪同才可进行观看。这类电影一般包含性,暴力,恐怖和一些儿童可能会模仿的不良行为。

R15+ (Restricted 15+):15岁以下禁止入场。这类电影一般包含程度较深的性、恐怖、欺凌、暴力反社会等内容,可能会让观看的青少年感到不适,造成心理创伤,也有可能会让青少年学会一些不良行为。
R18+ (Restricted 18+):18岁以下禁止入场,又称18禁和成人电影。这类电影包含程度较深的性,比如完全裸漏等,也时常伴有暴力、恐怖、反社会等因素。
#电影##日本#
未来,房价持续下跌,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自从1998年商品房制度推出以来,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水涨船高。由于人口基数大,需求旺盛,刚需多,房子供不应求。限购,限售,依然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但是,从2021下半年开始,这一趋势,发生了改变。成交量下滑,房价下跌,楼市遇冷,结婚率,出生率双双下降,刚需人口减少,楼市正从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转变。

过去,70,80后从农村进城,为了在城市站稳脚跟,买房最积极。到现在,他们已经大多数在城里有了房子。
而95,00后,买房的热情则普遍不高,要么是家里有好几套,没有需求,要么是不愿意做新一代房奴,背负二三十年房贷,背上一辈子压力。
150万多房子,2020年,140万有人买,你不愿意卖。2021年,140万你愿意卖了,别人只愿意出130万了。
2021年,是房地产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发展的拐点,以后这个趋势,只会越来越明显。
刚需买房,别着急,攒够了钱再上车也来得及,未来房价不会大涨;
投资买房,千万要谨慎,再谨慎。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在起初的两年时间,公司主要是代销香港的一种HAX交换机,靠打价格差获利。华为由此获得了第一桶金。此时,国内在程控交换机技术上基本是空白。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他将华为的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制自有技术中。此次孤注一掷没有让他失望——华为研制出了C&C08交换机,由于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功能与之类似,C&C08交换机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成立之初确立的这个自主研制技术的策略,让华为冒了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极大的风险,但也最终奠定了华为适度领先的技术基础。
2009年,华为年收入近1500亿元,其中有75%以上来自海外;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去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龙头老大爱立信的20.8%。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华为由于业务及财务上的稳健成长,已经与诺西、阿朗等传统对手拉开了距离。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在海外市场设立了20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
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涵盖移动(HSDPA/WCDMA/EDGE/GPRS/GS,CDMA2000 1xEV-DO/CDMA2000 1X,TD-SCDMA和WiMAX)、核心网(IMS,Mobile Softswitch,NGN)、网络(FTTx,xDSL,光网络,路由器和LAN Switch)、电信增值业务(IN,mobile data service, BOSS)和终端(UMTS/CDMA)等领域。
华为2008年提交了1737项PCT国际专利申请,超过了第二大国际专利申请大户松下(日本)的1729项,和皇家飞利浦电子有限公司(荷兰)的1551项”。这已经是华为连续6年蝉联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其所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连续3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累计申请专利35773件。而华为获得的国内外大奖更是无以数计。

华为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也在上升:华为加入了83个国际标准组织,如ITU、3GPP、3GPP2、OMA、ETSI和I.T(1.42,0.02,1.43%)F等。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IP QoS和安全领域,华为已经提交了800多篇提案。在过去的4年里,华为也已经成为3GPP和3GPP2的积极参与者,并在核心网络、业务应用和无线接入领域提出了1500多项提案。
华为担任ITU-T SG11组副主席、3GPP SA5主席、RAN2/CT3副主席、3GPP2 TSG-C WG2/WG3副主席、TSG-A WG2副主席、ITU-R WP8F技术组主席、OMA GS/DM/MCC/POC 副主席、IEEE CaG Board成员等职位。
在参与该些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制定中,仅2008年,华为共提交了4100多项提案,并就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等领域,提交了1300多篇提案;在核心网络、业务应用和无线接入领域提出了2800多项提案。
而华为做到这些,竟然完全没有用到大规模的并购,且它的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功,发生在一个机会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中。这些经历,无疑开始激励一批有雄心的企业投资研发并借此角逐于强敌环伺的全球市场的信心,并提供了一个楷模,而未来这种楷模作用还将不断增强。

华为注重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1998年3月,华为推出了《华为基本法》,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华为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商品房预售制度(期房)1994 年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里,《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但通常认为 1998 年国务院在《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对商品房预售制所做详细规定以后,才是这一制度真正铺开的起点。
预售制度是中国地产开发资金有限、商品房供给不足情况下适应市场需求而推出的制度。一手解决开发商资金缺口,一手降低买房门槛(期房有优惠)。2005 年,中国成交新房销售面积的 63% 是期房。(图1)
华泰证券统计显示:2021年住宅销售中,期房占比 89.6%。(图3)
国泰君安:
预售资金监管是囚徒困境,需要统一协调去优化。从2018年资管新规去房企金融化以来,房企的最大资金来源就转换为了无息负债,因而预售资金监管的收紧会导致房企的高杠杆高周转游戏提前结束,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挪用监管不严的银行账户,如此以来部分城市就会出现烂尾,因此我们相信经过政策有效性验证之后,有克制的政策纠偏仍在路上,带动楼市企稳、平稳发展。

每次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时候,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香港货币保卫战,是必须要讲的案例。每次讲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我都是激情澎湃,学生也是激动万分,非常地荡气回肠和扬我国威。
没想到,现在又到了香港货币保卫战的艰难时刻,而且现在的局面较之20多年前似乎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大量地移民,大量地资本外逃,港股历史性暴跌,房价下跌,外汇储备迅速下降,港币联系汇率制度岌岌可危,令人担忧。20多年前,虽然也有危机,虽然危机的表现形式也是类似的现象,但整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信心还在,现在如何巩固香港世界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不是拱手相让与新加坡,及如何增强人们的信心,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
【彭博社:中国最不走运的一代人】
一个人初入职场的时代可能对其余生都有影响。想象一下那些刚毕业就赶上长期经济衰退的人吧。虽然现在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但美国千禧一代仍然担心自己在人生几大关键财务决策上已经落后,比如买房和退休储蓄。

这种一代人的失落在中国也出现了。那些出生于1997-2012年间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Z世代”可能已经错失了人生中最好的机会。
今年夏天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总数将达到1080万,而中国经济增速正在迈向几十年来最慢水平。3月份,18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为16%,自那以后前景似乎进一步恶化。随着上海等商业中心因防疫而实施封控,往年热闹的校园面试和招聘季不得不泡汤。
即使经济重新开放,这些新毕业生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虽然制造业岗位很多(疫情期间中国的出口创下历史纪录),但年轻人既不愿意做这些工作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继工程学之后,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管理,艺术和文学。在中国这个把工业政策和工厂重启放在优先位置的国家,这些专业在经济衰退期也是最没有竞争力的。
相比之下,文革后出生的两代人——“X世代”和“千禧一代”——更容易借着经济增长东风向社会更上阶层流动。二十多年前,大学毕业生比现在少得多,他们靠学历可能拿到更高的工资。当时劳动力市场紧俏,而且1998年中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鼓励私人住宅的购买,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译者注,X世代指1964年至1980年左右出生的人,千禧一代指1980年至1995年左右出生的人。)

我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也是看到这种趋势。虽然1996年我离开上海到美国一所文理学院读书,但我的大多数朋友都留在了国内。他们上了大学,找到不错的工作,贷款买了房。如今许多人可以在50岁前退休,靠房地产投资收入也能过的很开心。而且,我们这一代人也不必靠课外补习才能进大学。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躺平”在当下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态度,但不应该责备这些年轻人,面对防疫封锁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Z世代”是现代中国最不走运的一代人。(作者:彭博专栏作者任淑莉)
四、钢铁企业成长密码
钢铁企业的成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国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发展。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2019年为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用钢总量约为1.65亿吨。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后,房地产行业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房产在中国的投资属性,共同助推了房地产业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用钢领域。2019年房地产建设占中国钢产量9.96亿吨的38%,其中住宅建设用钢占28%,其他用房建设占10%。中国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巨额投资,还带动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增长。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更多优质国产钢材将被用于这个领域。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外贸需求带动国内轻工业、机电行业发展,进而引起国内钢铁、石化等行业为代表重新重工业化,提高了我国整体工业实力。制造业用钢也是我国主要用钢领域。并且是高附加值钢材产品的主力用户,如用于电机制造的硅钢片和用于制造轿车车身的汽车板。中国制造业用钢量的扩张有助于改善中国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高达26.59万亿。中国制造业的用钢量占总用钢量的30%。
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用钢量增长保持同步。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3446亿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0.028万亿元;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53亿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00.878万亿元;20年时间我国钢铁产量增长7.83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06倍。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产生钢铁的巨量需求,我国钢铁产量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国内强劲的钢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有新的资本进入钢铁行业,钢铁产量节节攀升。

未来走向
由于我国规划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即将建设形成,大规模基础建设接近尾声。“房住不炒”政策、房地产“三道红线”影响下,房地产投资强度也会逐步减少。最终基建和房地产会维持在一个更替的平衡水平。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出口需求强劲,钢铁需求的顶峰也已经到来。钢铁行业也会由增量市场转入了存量市场的竞争。
受未来基建和房地产对钢铁需求减少的影响,建筑用钢将首当其冲。未来大约五亿吨的建筑钢材产能在未来10年内将逐步下降到一个新的稳定水平。后疫情时代,非常规的机械用钢将会回落到正常水平。随着新旧动能的转化、低碳发展的要求、数字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对钢铁行业的带动作用也将逐步弱化。
现代化钢铁生产是规模化连续生产,但需求朝着高标准定制化供应发展。碳排放配额制、钢铁需求减少叠加效应将导致钢铁生产由过剩到萎缩。需求减少的情况下,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只有联合才能生存。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会更加频繁,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快的提高。

未来我国钢铁企业将以集团化出现,宝武集团产能近两亿吨,覆盖不锈钢、汽车板、硅钢、无缝管、车轮钢等产品类别,在我国多数地区占据主导地位。鞍钢产品范围宽汽车板、无缝管、钢轨都有很高市场占用率占据重要地位。首钢、河钢、沙钢、建龙、新天钢、华菱、方大等企业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钢铁集团。还有普阳钢铁、日照钢铁、新华联合等一些钢铁企业通过股权控股、产能转让等方式,分化重组正在形成新的钢铁集团。特钢行业的中信特钢拥有兴澄、大冶等多家特钢基地;青山控股在国外拥有镍矿、铬矿矿山,在国内拥有不锈钢棒材、板材生产基地。还有龙腾特钢、永洋特钢等一些在细分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会有一席之地。当然现在形成的钢铁集团随市场竞争需要还会分化重组。我国钢铁行业将逐步演化为“一超、多强、多专业”格局。

【(四)关于房地产主题:线上论坛中的主要观点(2021.9)】在土地制度改革这方面,实际上这样一个地票制度有很多正面的好处,联系到房地产市场,就是解决好有地皮可用的问题。跟着的第二项主要基础性制度建设,是住房制度。要非常明确地把双轨制合理化。 1998年房改一开始的时候就说要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际上就是托底的部分,当时还没有明确地说这是有别于市场轨的政策轨或者保障轨,但实际就是这个导向了,但这个导向之下经济适用房概念下,形成的是五花八门十几种、以后有人说达到了二十多种各种各样所谓经济适用房具体形式,里面有严重扭曲、很多资源误配。再以后收敛到廉租房、公租房,又再往后由于廉租房、公租房划不清楚,进一步收敛到就是一个公租房概念,即政策轨上的租房,另外加上一个概念,就是有别于它的所谓“共有产权房”,形式上是有产权、有产权证的,但是它不能在以比较低的价位拿到手以后随行就市去交易,从而封杀套利空间,主要供给对象落在年轻白领、“夹心层”,解决他们过去很痛苦地只有到商品房市场上用“六个钱包”买房、而且还会当“房奴”这样的矛盾问题。这个住房制度的双轨制,我认为在中国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内,一定会并存。当然市场轨上,也在实验所谓“长租房”,也必然要匹配经营性的租房市场来调剂。这些是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项,是有住房制度双轨制,也就必然要有投融资即金融概念之下的双轨制: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手段要相互呼应,都要发展做。
第四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就是已经议论多年、必须在建立现代税制的大方向之下解决的中国直接税里的房地产税制度建设问题。已经有了前面多年的模拟空转试点,又有了上海、重庆两地的试点,这些年是想进一步推进,但步履维艰。最近中央强调的共同富裕,可能会促使在这方面有关部门要拿出实际的推进措施了。
以上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建设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所谓长效机制的支撑。现在种种无所不用其极的行政调控,没有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有的一些经验迟迟推不开,比如重庆的地票制度的改革,多次有建议,但就是不动。据我们观察,首先是农口的管理层思想观念比较僵化和保守,这也是我们很遗憾的:曾经几轮表示说可以扩大试点,都没有实际落地。成都曾经跟进,但是很快被叫停,另外有一些地方偷偷摸摸跟着学。长期以来农口决策层面的一些领导同志一直说农村问题太复杂,要审慎,就一直不松口,在重庆有了“地票”改革试点以后不允许扩大覆盖面,这真的是很遗憾的事情。

【购房知识之“房地产三大毒瘤”】
从1998年成立了商品房过后,房价就一直在上涨,价格表现越来越贵,现如今买房需要付出的购房成本也变得越来越大了。
面对房子这种涉及金额特别大的特殊商品,其实每一个人都想物有所值,希望能够买到有价值的物业。
可偏偏我国的房地产有三大毒瘤,是很多购房朋友都特别痛恨的,因为面对这三大毒瘤,我们花了钱还得不到对应有价值的东西。
1、公摊面积。
有人说公摊面积是房地产市场的第一大毒瘤,是香港著名商人李嘉诚推行到大陆的。
的确也是这么回事,我们非常痛恨房屋的公摊面积,很多时候我们花钱去购买100平米的房子,真正等到交房的时候发现房屋的使用面积只有70平米左右。
这叫特别糟糕了,买房的时候花的是100平米的购房款,装修的时候也付的是100平米的装修款,而我们用房子的时候却只有70平米左右。
本来大部分的人群赚钱都不容易,一辈子为房子打工一辈子为房子奋斗,还多付出那么多的冤枉钱,谁说不心疼呢?
2、预售制度。
有人说因为预售制度的存在,所以房价才会涨幅那么凶猛,涨幅那么大,所以才导致了自己买房变得越来越不容易。
同时预售制度也让很多的新楼盘出现了停工,甚至是烂尾,坑了老百姓的钱,还得不到房子,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维权。
3、霸王条款。
最后一个就是在买房过程当中开发商的霸王条款,比如购房合同很多都是安排好的,没有办法更改的。
然后开发商还告诉你这都是标准的合同,没有必要更改,留了一页附加条款,但是却不让你填附加的约束进去。@重庆地产视野 #重庆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