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层面不再对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作统一规定。
这是15年前到15年后的鲜明对比,过去高级职称大约占据15%左右,中级职称大约占据30%左右,初级职称大约60%左右,硬性的岗位比例的设置,让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没有岗位,很多教师很遗憾的在退休前仍然是中级职称退休,工资每月少了进入500元。
随着教师岗位不再做硬性规定,对于科学的做法落地,未来取消中级职称岗位设限,第2步就是取消,高级岗位设限教师未来的职称评审更加宽松,职称的中高级比例更加得到优化和提高。这对于广大教师来改善社保待遇和退休待遇以及改善绩效工资总量以及基础性绩效工资以及基础岗位工资,每人每月至少要提高2000元左右的比例。
中小学校,国家层面不再对高、中、初级岗位结构比例作统一规定,而是在明确合理配置要求的基础上,授权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人社部和教育部:国家不再统一规定中小学职级岗位结构比例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民公社,曾经是中国农村最重要的制度模式,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特殊年代……
1949年5 月,浙北地区和平解放。第二年的冬天开始了土地改革,但是初期的土改对地主似乎没什么触动,他们在农民面前仍然趾高气扬。显然,不经过阶级斗争是打不倒地主阶级的。
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了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县里发动群众开展诉苦大会,狂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彻底摧毁了地主富农的社会地位。
短短几个月,地主富农的土地和财产被无偿分给了劳苦大众,共产党和乡村政权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衷心拥戴。
然而,土地改革并没有结束广大农民的贫困,只是各家各户得到了一块切分细碎的田地,政府面临着改变传统小农村落的艰巨难题。
1953年底,国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根本任务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落后的个体生产变为先进的合作经济”。
乡村开始推进合作化生产,理想目标是实现农村生产制度的变革。浙北农村生产合作组织由乡政府推动,从互助组过渡到初级社、高级社。
合作社实行统一安排种植计划,统一调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统一收益分配。从小农经济到集体经济,朝着制度变革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1955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合作化,海宁的农业合作进入高潮,农民跨进了合作社的大门。他们怀着过上好日子的希冀,接受了超越传统文化的新制度。
1958年,在新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个不同于小农经济的新体制——人民公社诞生了。从此,中国农村迈上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浙北的农民们敲锣打鼓地跨进了人民公社。
在当时,人民公社被看作是避免资本主义弊端、改造传统小农经济、使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道路。
公社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一大二公”,就是规模庞大、生产资料公有化。这被当作是先进制度的标志,公社描绘的未来图景无限美好,但必定要经受时间的严峻考验。
公社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竞赛,批判农民的“磨洋工”行为;大搞“卫星试验田”,给冒进和浮夸推波助澜;粮食实行按需分配;拆除农家灶头,开办公共食堂、幼儿园和敬老院,给朦胧的农民带来琼楼玉宇般的梦想。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浙北闹饥荒,鱼米之乡的农民尝到了共同挨饿的滋味。农业减产,农村经济濒临崩溃。
中央发出紧急批示信,要求彻底纠正“浮夸风”“瞎指挥””一平二调“等㢢端,提出”生产队为基础、三级所有制,是人民公社现阶段的根本制度“。
上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经历了初期的狂热、四清运动、文革、农业学大寨……,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频繁切换,世代传承的村落文化经久不变:祭祀祖宗、请菩萨保佑、子嗣孝顺、男婚女嫁……
公社时期流行“吃饭靠集体,花钱靠自己”。农民为家庭谋利的传统观念,在“自留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精心料理自留地,省吃俭用地攒钱,只为两件大事:建盖住房是家庭的脸面,子女婚配是家族的延续。
人民公社在时代变迁中,进入20世纪80年代。鱼米之乡的浙北农村,仍然停留在“糊口经济”的水平上。1980年的浙北海宁联民大队,每户全年现金收入只有271.09元。许多贫困地区的农民,仍然过着窘迫的苦日子。
公社时期的大队支部书记周一堂在《工作笔记》里,记录着1979年7月6日的一段文字:“今年是党中央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第一年,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一年……”
1982年底,浙北正式终结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农业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关于呼市审批局的这位李姓党外副局在当地政府举办的战疫新闻发布会上指读文稿和奢靡穿戴一事,网络沸沸扬扬。可最近两天也有不少网络言论为她辩护,称有钱消费是小事,不要“网暴”。
什么叫“网暴”,网暴是网络暴力,是无中生有,制造矛盾,而且是针对个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等违法信息。对女局批评不是网络暴力,而是因为她的着装、配饰、浓妆艳抹激化了社会矛盾。
把对女局批评污蔑为网暴的人就没学学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党章是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在两个层面上共同推进法制化建设,因而是统一的,必须执行。知道党章是怎么规定的吗?总纲明确指出,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该阶段存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经济生活的发展水平不充分不平衡的社会矛盾。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去带头平衡这个社会矛盾,调整这个矛盾,反而通过浓妆艳抹把奢靡穿戴引导到现实生活中,至少是激化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在网络上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才引起网民的围观,稍微有点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都应该懂嘛!
这位李姓局长有没有贪腐行为由纪检部门调查后再作结论,但她的头脑中至少没有装下“四个意识”,为政府形象抹了黑。尽管她是“无知少女”型的党外干部,但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在党领导下的政府机关,也要服从党的领导,用党章约束自己的行为。
中国宗教处于初级阶段。没有系统化,也没有统一的理论基础。不但各种信仰之间矛盾重重,而且一种信仰也不能自圆其说。所以决不允许对神(包括不信的人)有任何质疑或攻击。因为大家都清楚,任何信仰都经不起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