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跨行做会计(跨行考会计)

财务圈的内卷,是跨界的! 今天又听说一个朋友准备考法律了。 考初级,中级,评高级;考税务师,考注会;跨行考法律。

财务圈的内卷,是跨界的!

今天又听说一个朋友准备考法律了。

考初级,中级,评高级;考税务师,考注会;跨行考法律。

财务人,不是把同行卷死,就是被同行卷死![加油][加油][加油]

这个新项目的模式我也是第一次见,真的是醉了。项目经理跨行转过来的,之前是做农业项目,所以对市政工程一知半解,什么工作都得我来做。上到跟业主设计院沟通联系,下到跟分包单位交底,分配工作。甚至连找项目部住处以及找做饭阿姨的事情也得我来做,分身乏术。新招来的技术员也是憨厚实在,跟他说一件事就做一件事,不说就不做。测量放线的事也得我搭把手才会做,惹不起,毕竟有关系。除了财务的事不归我管,其他都需要我来处理,这一万块钱的工资拿的真是心酸。不过还有三个月就过年了,坚持坚持。朋友们,有什么好的工作推荐的吗?

在银行取大量现金,只是为了跨行存款,这其实是非常高危的行为。

前些日子认识一位新朋友和我同龄,与他喝咖啡时,他提到他家的一件往事。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他父母想把全部存款从A银行转移到B银行,因为后者的年利率要高零点几个百分点。

全部存款差不多是十万元这个级别,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一笔巨款,够买两套房子。

两位前辈把钞票放进袋子,然后把袋子放在自行车前的车筐上……

两家银行的距离不超过5分钟的车程。

相信每个朋友看到这里都猜到了,熟悉的剧情,那笔钱被飞车党抢走了。

因为监控还不发达,破案难度很大,最终那笔钱没有找回来。

当事人大病一场,家庭从小康迅速转型为贫困,直到我那个朋友工作挣钱了,全家人才缓过一口气。没错,那时候一个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弱的,其实今天也差不多吧。

虽然是个极端案例,但这种事情一旦遇上就是超级悲催的。

除了财务人员因为工作职责所在,必须身先士卒,我真觉得在银行取出大额现金是极不明智的举措。

哪怕是用网银每天跨行转几十万,每天花几秒钟,转500万这件事也能轻松搞定啊。

总之我是这样做的,虽然每年流水也很大,但我平均一年只去一次银行营业厅,具体到某某银行,可能要五年才需要去一次,每次在营业厅排队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太无聊了。

2007年,医学博士冯唐突然花光所有积蓄在北京买了一套四合院,周围的朋友们都不理解,纷纷嘲笑他:你是不是读书读傻了,送上门去给人当“韭菜”,可是谁也没想到10年后,他手里的这套四合院价值上亿元,而他更是因此赚了5000万。

冯唐的人生过于彪悍,人家都是跨行如隔山,而他却是跨行如喝水,被誉为“跨行天王”。他多次跨行,做到干一行,行一行,行行做到顶尖,做到许多人穷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成就。

当时,北京的房价也不便宜,冯唐本来想玩玩股票,不过因为在咨询公司,所以买股票很容易被限制。没东西买,他就早早地把房子买了,买的还是北京四合院。

许多人觉得房价已经涨到了极限。冯唐拿出半辈子的积蓄1000万准备买四合院的时候,朋友们都反对,他们说冯唐是被收割的“韭菜”。冯唐不在意,他告诉朋友,房价才刚刚开始。

几年后再看,这座四合院的价值已经翻了好几倍,又纷纷夸张冯唐,眼光超前。

这就是冯唐,他拥有独立的认知,也不会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冯唐在做妇产科医生的时候,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将来要去做什么,我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冯唐跟别人不一样,他一旦定下目标,就会立刻去付诸行动。

冯唐,17岁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25岁成为医学博士后。

没想到冯唐作为一个医学博士直言不讳地说:“我好色,当妇科医生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看女人!”后来冯唐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北京协和医院,当起了妇产科医生。

实习三年,经手的60个病人,一半以上无法治愈。看着一个个在眼前走掉的患者,冯唐充满了挫败感。他想到协和医院妇产科还有六十个资深教授。冯唐叹了口气,“死人太多,前途渺茫,我不干了!”所以我决定弃医从商。

为了实现“贪财”的理想。转身考托福,轻松拿了满分。去美国读MBA。他学业完成后进入麦肯锡咨询公司,8年后成为全球董事合伙人。

2009年,冯唐进驻华润集团。2年内带领华润成为国内最大的医疗集团,3年内进军世界500强!对华润实施股改、收购并建设新医院,目前资产总额达到100个亿。

正是朝着财富自由的目标努力奋斗,冯唐才能在多个领域都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冯唐曾说过一句话:“做事情之前,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选择有前景且自己有能力把握的行业,多读书,多和大佬取经,才会走向成功。”

冯唐聊财务自由不是教你赚多少钱,而是控制好自己欲望,没有房贷一个月三万在很多一线城市确实可以体面活着,拥有1千万资产,你就不必要为钱而工作,工作只是兴趣。有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冯唐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他喜欢折腾。冯唐被称为是跨界的宠儿,因为不论他到哪个行业,都能成为那个行业的佼佼者。

有人说他幸运,其实不然。他一年要读很多书。他看完后就喜欢输出写作,因此他还是作者:写诗歌,小说,出书。

20来岁就靠着青春三部曲《欢喜》《18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一战成名。不光是他的商业价值出彩,文学价值更是超凡。

许多人经他指点,也成就了大事。当年罗永浩想要直播带货还债,想听听冯唐的建议。冯唐告诉他,靠赚取商品差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冯唐让罗永浩注册“交个朋友”的公司,开始直播带货还债。后来,有人收购罗永浩的公司,让他还清了6个亿的债务。

罗永浩曾评价冯唐:“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枪打出头鸟,但有的鸟来到世间是为了做他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专门躲枪子。”

冯唐说,一个人有本事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有本事,才能实现财务自由,才有选择自己人生的底气。持续修炼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才能得志行天下,不得志独善其身,淡定而从容。

2021年7月,冯唐新书《有本事》上市,被无数粉丝抢购一空。一口气写了44个全新的作品。“你可以不屠龙,但不能不磨剑。”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应该有这样的豪气和胸怀。

我读了《有本事》这本书,受益匪浅,他就像老朋友跟你聊天一样接地气。冯唐用自己经历的生活小事,来告诉大家,生活中的细节其实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书中也解答了很多人的疑问,如: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有些人能把烂牌打成好牌、如何管理人生、如何战胜逆境、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如何应对人际等等。

《有本事》这本书里,冯唐以随性淡然的笔调谈了书法、女性、成功、生死、财富等等很哲学又很平常的话题,没有心灵鸡汤,没有励志语录,没有成功秘籍,满满的干货。

用他书里的话来说,“我的方法都放在这里了,接下来只能看你自己愿不愿意看,愿不愿意学了。”毕竟成功的案例就这么赤裸裸地出现在这里,只要人们愿意向成功者学习,相信任何人都能够有所成就。

无论你是学生党,职场人,还是创业者、机关干部,读书、识人、做事最怕“雾里看花”,而冯唐就是那个为你拨开迷雾的人,助你算得准、识得透、行得稳……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入手。

【V盟书屋】冯唐2021年力作有本事正版一个人有本事才是靠得住

“我好色,当妇科医生,就是为了能光明正大地看女人”,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29岁的医学博士。此语一出,引起轰动。3年后,这位医生辞职跨行创业,终成千万富翁。

冯唐,原名张海鹏,跨界神人!

冯唐从小就表现出出众的学习天赋,是很多家长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年罗永浩欠款6个亿的时候,是他出谋划策,才让罗永浩在两三年内还清欠款!就是这么一个商业奇才,最开始却是个妇科医生!

冯唐17岁,考入知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八年的努力,成功考取医学博士。随后,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妇科。

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选择妇科?

冯唐抵挡不住他们的一再追问,只好自嘲:“金牛座贪婪好色。我当妇科医生就是为了看女人。”

然而,短短三年,他就觉得后悔了。

冯唐专治卵巢癌。三年里,他处理过无数的女病人,但活下来的不到一半,看着她们从手术,化疗,复发,再手术,化疗...直到死去。这些病人,从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到无奈的绝望,痛苦地死去。

冯唐发现自己不是一个可以直面生死的人,那种无法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无助感让他很崩溃。

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提出辞职。

当所有人都为他的决定感到惋惜,甚至“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殊不知,这才是真正做到冯唐巅峰人生的关键。

冯唐离开后,没有花天酒地,没有无所事事。而是努力学习,考上了美国埃默里大学的MBA。毕业后顺利通过五轮面试,进入全球高端咨询公司麦肯锡,一路打拼成为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

2009年,冯唐进入华润集团。带领华润2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医疗集团,3年内进入世界500强!实施股改,为华润购建新医院,目前总资产达到100亿元。

冯唐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赚到钱要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他2007年实现了这个梦想。

当时北京四合院的价格已经创新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其实并不适合入手。

很多有投资想法的人都在观望,但是冯唐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套四合院。

身边的人都嘲笑冯唐,说他脑子进水了,不知道投资,等着被割韭菜吧!

每次冯唐听到这些话,都笑而不语。他懒得和这些人争论。他总是用现实来摆脱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

冯唐买的四合院并没有如预期的价格下跌,而是一路上涨,最终达到了一亿多的市值。

因为这次冯唐的投资赚了不少钱,也让朋友们对他刮目相看。

早在2013年,冯唐就以高达295万的版权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令人惊讶的是,即使他工作很忙,他也能抽出时间来写作,而且他的作品都很热门,很受欢迎!他的书《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也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毫无疑问,冯唐是成功人士。他干一行成一行的本领让人惊叹,成事的能力令人佩服。

就连《环球人物》杂志也这样评价他:“冯唐真正厉害的是,他既能做个霸气侧漏的商人,也能做个文艺洒脱的作家”。

冯唐曾经说过:“从医,看的是生死;做管理,经历的是人性;写作的永恒主题,最终的主题,就是生死和人性。”

在今年8月份,冯唐又出了一本叫《有本事》的新书,冯唐在书中将自己这些年来如何成事,怎么做事全都一五一十倒了出来。

《有本事》是冯唐五十知天命时的作品,里面记录了冯唐10年麦肯锡战略规划经验,5年华润医疗集团创始心得,5年中信资本投资管理启示这20年来踩过的坑,吃过的亏,做错的事的经验总结。

核心围绕的是赚钱、成事,通过知己、知人、知事、知智慧这4个方面详细解析。

全书共5部分,从财务自由、请客吃饭、如果还有最后一天可以活,到如何消磨时光、一个人的乐园。全新文章、书画、摄影一本收录。将自己对金钱、做事、处世、追求、情感、生命等等的思索娓娓道来。

俞敏洪看完《有本事》后评价“跨界高手我见过不少,但真正能把实战经验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的,只有冯唐,他的书很值得一读。”

读了《有本事》可以让你“以他人经验长自己智慧,以他人智慧长自己本事。”

我个人非常喜欢书封面上的一句话:你可以不屠龙,但不可以不磨剑。

这是一本“实操性”很强的成事宝典!无论你是创业者、公司白领,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都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了解一下吧!

冯唐《有本事》

冯唐在世人眼中,是个奇葩,更是一个传奇,在他身上的标签很多:医生、商人、作家、诗人、富豪……

冯唐,1971年出生于北京,原名张海鹏,一个跨行跨界的神人!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是众多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而且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于是,对于冯唐来说,他想干的必然能实现。在17岁那年考上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是当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招收了2个学生之一,25岁时就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在协和学医时,冯唐主要学习的方向是妇科卵巢癌,于是在工作时,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妇科。

后来有人问冯唐:“一个男孩子,为什么要学妇科,不会遇到很多不便和阻碍吗?”

冯唐对于学医这条路曾有着无比美好的幻想。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眼里又怎么会有男女之分。

冯唐研究的是妇科肿瘤领域,其主要专攻的是卵巢癌,在他从医的三年中,他真的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但相同的是她们都被病痛折磨。卵巢癌治愈的几率很小,冯唐治疗过许多的女病人,但其中康复的还不到一半,看着自己的病人经历一次次手术、化疗、最后连人也幻灭了。

冯唐逐渐明白,在癌症晚期的病人面前,任何专业技术都只能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他眼睁睁地看着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丢失性命时,冯唐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无力感。

思前想后,他最终决定弃医从商,从零开始,以托福满分成绩考进美国排名前20的名校读MBA,为了省钱,选择不算出名的埃默里商学院,学费全免。。毕业后一脚跨进麦肯锡,6年后直接干到该公司的全球合伙人。

2007年,36岁的冯唐花了100多万元在北京买了一栋“没人要”的四合院。被亲朋好友嘲讽:“书呆子,你脑子进水了!”谁能想到,后来冯唐的四合院价值上亿。

40岁决定为国效力,为自家梁谋,43岁出任华润医疗CEO,并带领华润冲进世界500强前200名。一年后,44岁的冯唐继续跨界,成为中信资本高级董事。

很多人不能理解冯唐为什么跳槽这么频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频繁跳槽会影响他未来的职业发展。

对于这个问题,冯唐解释道:“我只是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那些职场人,不管你在什么行业,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会做到最好。”

事业上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巅峰,但这并不影响冯唐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虽然工作履历已经闪闪发光了,但冯唐还有一个更牛的身份—中国当代作家。

即使是一天工作15个小时,他也要利用空闲的时间坚持创作,不得不感叹他将时间管理做到了极致。

这就是冯唐,他拥有独立的认知,也不会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冯唐在做妇产科医生的时候,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我将来要去做什么,我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冯唐跟别人不一样,他一旦定下目标,就会立刻去付诸行动。跨界如此之大,却每次都可以成功,背后必然有他自己独特的成事逻辑。

而这些难得的经验和高阶思维方式,冯唐全部写在了他的最新作品——《有本事》中,这本书同他之前的所有作品都不同。

《有本事》是他五十岁知天命而写的作品,这本书不仅将他多年人生踩过的坑、犯过的错写了出来,更是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核心的成事之法全部倾囊相授。

《有本事》核心围绕的是赚钱、成事,通过知己、知人、知事、知智慧这4个方面详细解析。

全书共5部分,从财务自由、请客吃饭、如果还有最后一天可以活,到如何消磨时光、一个人的乐园。全新文章、书画、摄影一本收录。将自己对金钱、做事、处世、追求、情感、生命等等的思索娓娓道来。

在这本新书《有本事》里,冯唐用随性淡然的笔调,用他大半辈子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身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财务,如果去抓住机会投资,如何去看病,如何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又如何识人,如何成事,如何把自己活明白。

这本书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读,跟着冯唐你可以学到为人处世的准则,创业投资的方向、整个人的认知格局都会豁然开朗,人生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无论你处在人生的何种位置,都不要失去学习的动力,正如《有本事》封面上的那句话:“你可以不屠龙,但你不能不磨剑。”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图片下方的“书籍链接”即可购买。

冯唐 新作《有本事》

昨日做核酸时,碰到一位原在某局主管党务的退休老干部,他年近古稀了,没想到却十分关心时政。

闲聊几句后,他谈起呼和浩特市的李副局长的事。他说:“这个李副局既奇葩,又不一般。”

我有点诧异,问他何以见得?

他道:“看照片,这李副局形象气质是不错,估计也很有工作能力,可她毕竟是行政审批局的副局长,怎么能跨行安排她去当疫情防控发言人呢?”

我说,“可能领导考虑她以前卫生部门工作多年吧?”

“扯淡!她现在并不在防疫部门,难道当地卫健委、防疫部门再没有比她能耐的人啦?你说,这不奇葩吗?”

我说:“领导可能有领导的考虑吧?”

“瞎扯淡,疫情发布能当儿戏啊?再怎么也不能跨行用人,结果演砸了吧?”

我说,可能领导出发点是好的,没想到出现后边的情况。

“唉,说来说去,都是不按规矩惹的祸。”

我没法反驳这老头,便问他,“你说这李副局不一般,你从哪看出来的?”

“嗨,你看看她在局里面的工作分工:她本是第二副局长,不是党组成员,年龄又比另两个副局长大得多,结果她却分管的全是重要科室、重点工作。你再看看第一和第三副局长,都是党组成员,却分管了少量科室。按道理,排位第一的副局长,又年轻得多,本应多压担子才对;可这个局,重要部门大项工作,都交给了这快退休的李副局,这不反常吗?”

“嗯,也许她能干,领导看重她,重点工作交给她放心吧。”

“所以说,我才说她不一般嘛?没两把刷子能把重点科室像财务、办公室都交她分管吗?”

我又笑问老头:“你了解的真多,难道内蒙那边有熟人?”

“哪有熟人,你查查呼市这个局的官网,啥都清楚了,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老头说罢,背着手回他们单元了。

出于好奇,我上网看了一下李副局所在单位的官网,果然上面的介绍,都跟退休老头说的差不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3930/
1
上一篇跨省调转会计证填错了怎么办(会计证取消后 还需要异地调转吗)
下一篇 转出未交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