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职称教育继续教育学分折算(会计继续教育怎么折算学分)

接着转专业的话题,接着谈谈关于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如果说转专业是大学之后的主动的专业调整,那么高校中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则是被动的专业选择。同时,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也揭示了在实际中,“上了大学

接着转专业的话题,接着谈谈关于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如果说转专业是大学之后的主动的专业调整,那么高校中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则是被动的专业选择。同时,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也揭示了在实际中,“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很难的原因是什么。#我在大学等你#

近年来,每年招生季,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大类招生的阵营,所谓大类招生,即大学在招收新生时,将方向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科,按照同一院系或者不同院系混合专业招生,作为一个大类的进行培养。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之间按照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入学之后,首先按照大类专业培养一年左右(少部分2年,视高校专业不同而定),并在大二的时候再根据兴趣和成绩双向选择细分的专业,这就是专业分流。

举个例子,比如在某高校招生专业中,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计算软件大类“,考生直接填报“计算软件大类”作为一个填报志愿。大一结束时,学生在学校的教务系统中,依据自己的兴趣,再次选择专业,作为自己之后学习的具体专业;而具体的专业录取则是和高考录取一样,按照大类学生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

不同于转专业,专业分流实际上是被动的选择。大类招生的学生都要面临这个选择。受到学校师资限制或就业热门程度不同,大类招生的专业总是有“好”有“坏”,所以专业分流的时候,较好的专业报的人偏多,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最终录取结果还是要依靠专业成绩的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选择权并不完全在学生手中。换句话说,成绩排名越靠前的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所以,大一的时候如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在专业分流的时候也可以有优先选择权。

看到这里,似乎大学的专业分流和高考文理选课很相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的专业分流,和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竞争是持续的。高中生唯一的竞争目标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在高中三年任何一场考试中都可以看做是一场练习,名次波动、考试不及格、发挥失常都没有关系,只要心理素质够好,能顶住来自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压力,就能过得相当“轻松”,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复习即可。对于99.99%的学生而言,所有的模考和会考成绩其实都没有特别大的意义(除了需要学校推荐、保送名额的学生)高考一次考试就可以“扭转乾坤”、“鱼跃龙门“。

大学则不同。在进入大学之后,成绩的记载方式变为平均学分绩点,计算方式是:

绩点=每一门课程的学分×成绩排名换算对应的等级或者分数÷已经上过的所有课程的总学分。

总学分随着选课数目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每一门课程的成绩排名所占比重也要看这门课的学分。一般专业的必修科目,难度比较大,学分比较高,占比就大一些。从绩点的计算方式可以也看出来,所有已经选取课程数目越少,总学分越少,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就越小,那么分子影响结果所占的比重越大。

假设一门课程的成绩是很差,刚过及格线,在总学分越少,“背分”越多。所以,这就是大一成绩重要性的体现:不能有类似高中的”偏科“,否则要对大一绩点会有很大的影响。而通常,大学教授为保证成绩尽量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会通过多次考试的成绩综合加权得到一门课程的成绩。就以理工科专业都会设置的#高数#为例,一学期的成绩可能由10% 课堂出勤+20%作业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这就意味着,如果想在高等数学这门课上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那么整个学期都不能放松,除了保证出勤和认真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在期中和期末都要考出比较高的分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被扣分,都会影响整体的分数。也没有哪个学生会在一个学期只学习一门课程,因为按照培养方案的计划,每年要完成的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程的学分数是有要求的,选课少,学分不够是不能进入下一年级的学习的。每门课程的每次考试都要绷紧神经,每次课程学习的内容也都是新内容,这样的学习压力不是高中可以比得上的。

当然,每一年的成绩都有各自的”用途“:比如,大一的成绩影响转专业或专业分流;大二的成绩影响假期实习或者某些专业交流的选择;大三的成绩会影响保研的排名等。不过,对于面临专业选择的大类学生而言,第一年的成绩格外重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是伪命题#。稍微松懈一点,放松一下,大一时光就蹉跎了,如果在分流中没有选到较好的专业,恐怕在今后三年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也不会特别痛快。

要想减轻大一的负担,一定要利用好高考之后的暑假。现在网络上公开课很多,这个暑假准大学生们应该提前通过学习网课的方式,对大学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有一定的了解。大一的基础课程有很多的高校都开设了公开课;刚刚升到大学的大学生面对新鲜的大学生活,总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设置大类招生的高校的初衷,也是希望让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一定的适应阶段。如果入学前的暑假能够调整好作息时间,提前适应课程,也是为成功做好铺垫。

在头条,搜高考,权威信息一手掌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3140/
1
上一篇会计职业锚定义
下一篇 会计职称间隔时间(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几年)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