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计一走,办公室气氛也微妙起来,有两位市场部人员刚从外地回来,拿着报销单去报销时,让出纳给怼了回来,气哼哼地嚷嚷着:“那什么时候能报下来了,都是我个人的费用支出,上次的报销还没有处理下来,你们财务吃干饭的啊”。气愤归气愤,销售员扭头就进了市场部经理的办公室,想来,一会市场部经理就会找财务吧。
叽叽咕咕了一上午,他们才从经理的办公室走出来,也都归于了平静。
人资经理说下周一,新来的会计到岗。听说是位有丰富经验退休人员,是那位总监推荐的。
行政小姑娘在啤酒瓶低错落地装几朵小花,居然美而不俗。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就摆在窗台上,用手轻轻拂过花朵着,心里也温热起来,这几束小花摇曳地陪着我们身边,让初夏的空气里透着些许香气。
心情略好了些。望着静静的办公室,通过微信给李会计打了个招呼。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知道还彼此关心着,李会计在职时,一直一起到食堂吃饭。今天是和行政小姑娘一起去的,一路上,小丫头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话题一直是围绕着李会计而产生的。她太年轻了,嘴上也没有把门的,还是少说为妙吧。于是告诉她,情况也不太清楚。我们就混着吧。
李会计也是下周入职一家光伏企业,薪资待遇也高不了太多,就是离家近了,却不是双休,李会计说她已经很满意了,离家近,这是女性职场重要关注点。李会计也反思了一下,在职场频繁的跳槽无非是两点,一点员工跟不上这个单位的节奏,另外一点是这个单位跟不上员工的节奏。双方都舒服也不行,她的离职,或许也让自已学着思考,不能躺平,自已躺平,没有利用价值时,随时可被取代。
心理学有鲶鱼效应:长途贩卖鱼的人都知道,会把一只鲶鱼放在水箱里,在鲶鱼追逐过程中,所有的鱼会不断游走,不会因缺氧而死亡。在职场中若有一位相对有能力的存在,才能带动所有人员不断进步。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也许对离职的行为学会反省,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已。
我在上海外企做财务总监的经历(二十二)。
上一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一家新加坡企业的工作经历。今天写一下我的下一份工作,一家欧美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里面做财务总监的经历。
那在那家新加坡企业为啥会跳槽呢?主要有两点,第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工资不高,没办法支撑我买房的梦想,并且在新加坡企业升职比较难,里面的领导都是台湾人或马来西亚人,大陆人很难有机会升职。第二个原因就是公司口碑不是很好,因为它是一家代工企业,类似于富士康一样,对劳动工人压榨比较厉害,所以期间就发生过工人罢工的事件。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去上班,发现工厂大门口并排站了几排工人,说是搞罢工,把大门堵住了。他们都很年轻,也就二十岁左右吧,他们整齐地排成几排,后面的人双手抓住前面一个人的肩膀,仿佛是报团取暖,但是看他们的眼神,眼神里满是无助、不安,甚至是恐惧,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后果是啥,究竟能不能赢,所以他们虽然人很多,但是大家也都不是很明确,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或许就像平时受压榨惯了,反抗起来也是很脆弱。但是这一幕留给我的印象确是很震惊,因为大家都是华人,何必这样欺负自己的同胞呢?所以我对这家公司一直耿耿于怀,最后还是离开吧。
后来通过猎头,进了一家欧美企业,职位是财务总监,薪水也比上一家单位翻了好几倍吧。这也终于实习了我的梦想,跳到了一家真正的外企,就是福利待遇都挺好,工资也很高的外企。因为在上一家新加坡公司的财务经验,在这家欧美企业做起来就感觉很得心应手。唯一的一点,就是加班比较多,特别是做预算做中期计划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加到10点多。这家公司财务系统也比较完善,也是用SAP系统,基本上就是通过年度预算来控制费用,所以预算是很重要的。当时做预算的时候感觉财务的功能很强大,预算也分很多模块,比如说销售预算,这是预算的出发点,除了销售预算外,就是人工成本预算(HR Controlling),固定资产预算(Capex Controlling),生产预算(Production Controlling),其实生产预算又分为两块,就是标准工时和人工效率(Normal Hours & Efficiency),存货预算(Inventory Controlling),总之,欧美企业的预算非常的先进,有一整套的流程和制度,财务作为主导部门,公司上下全员参与,最后实习预算目标。因为公司总经理以及高管们的年终奖,就和预算挂钩,所以大家也都很支持,如果哪个部门的领导不支持财务的预算工作,那他就可以走人了,因为这是欧美企业最基本的管理要求。
那个时候我不光负责上海这边的工厂,还负责烟台、武汉、韩国的几家工厂,我记得我刚上任时,正好就是九十月份做预算的时候,于是财务要开个预算启动会及培训会,是由德国总部的财务给培训,主要就是介绍一下今年预算和去年的预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汇率政策,以及一些会计科目的变更等信息,当时是要求那些外地分厂的财务到上海这边来培训,顺便也跟我见见面,毕竟我是新上任的。当时他们来了之后,晚上我请他们去吃饭,当时打电话叫了几辆出租车,出租车来了之后,问我们去哪里。跟司机说去安亭,当时公司是在嘉定工业园区,离大众厂比较近,所以就准备去安亭找个饭店吃一顿,那几个出租车司机竟然拒载,因为他们以为是去市区的,太近了赚不到钱。一开始是我的同事跟那几个司机交涉,我还没有出来,后来我出来了,还没交涉成功,我就问了一下原因,后来我就过去了,跟一个领头的司机说:“师傅,帮帮忙吧,我们这有好几个外国同事,他们是从韩国、日本过来的,都是第一次来上海,你们这样,显得太不给面子了,传出去,对我们上海的印象也不好。”其实,中间就两个是韩国人,也没有日本人,但是我故意这样说,是为了震一震出租车司机,那个领头的司机一听我这样说,态度瞬间变好了,然后跟他的同伙说,既然有老外,那就跑一趟吧,不能让老外觉得上海不友好。
前面几天工作太忙,没有更新,后面公司里面搞几个大项目,估计也会很忙,不一定会及时更新。今天就写这么多吧,其实关于财务,我准备后面再写一些专门的系列文章,就是教老板一些财务知识。财务的一些操作,可以为公司省个几千万,也可以为公司损失几千万,并且这都是在无形之中的,就是让老板不知不觉中就损失了几千万,这里面,只有财务自己懂的,所以老板们,不要小看财务啊,弄不好你们自己的公司就因为财务的误操作,正在亏钱呢。呵呵,以后再细聊,敬请期待。
考个三本有必要去外省读吗? 我同事就遇到这个问题,他女儿是2020年考试,分数不理想,就超本科线几分,具体几分也不好意思问,人家也不愿意说。当时他给孩子报的学校是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如果学的是光电类还好理解,结果报的是会计学。当时估计是考虑到这个是独立学院,毕竟挂个长春理工大学,可是一年后,学校按照国家要求独立,改成了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作为福建人,这个分数完全可以在省内读,比如福建工商学院,可是选择出省还出这么远,如果乘坐高铁需要17个小时40分钟,单程路费要1115元。如果坐飞机,也不方便,费用也不会少。当时我就劝他没必要去那么远,可是不听,上次见到他,他说后悔去那么远了。 其实这种情况真没必要这么折腾,去上一次学都不容易。反正都是民办,完全没有必要去那么远。 什么情况出省呢? 第一种情况,去985.211.双一流,哪怕路途再远,也值得去,毕竟这类学校无论是学风还是师资,还是氛围都比较好。 在福建考530分,在省内只能读个普通学校,去新疆大学或者石河子大学这些都值得。 第二类情况,在省内分数只能上个学院,或者只能上个自己不理想的专业,去外省,距离远点但能上个大学或者自己喜欢的专业。比如考个534分,但我想读计算机,估计厦门理工学院都有点难,可以出省,比如河南理工大学读计算机。 第三种情况,特殊专业,比如想学建筑学,可以考虑外省,你去沈阳建筑大学读建筑,当然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分数也很高,上211没问题,但我就是喜欢建筑学,去这个学校绝对值得。距离远点都值得。不知道你同意我的观点不?#微头条日签# #南平#
今天,和单位领导、美女会计,我们三人到外地办事。
对方接待的是老板儿媳,三十余岁,干练丽人,高傲但也举止有度,不知怎么的,跟我方的美女会计互不对付,互有有意无意的轻视行为。
分别时,对方老板儿媳开的是淡蓝色的玛莎拉蒂,我方美女会计不屑一顾: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我方单位领导笑着说: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沒有钱。
看来,职场真是小白真实存在。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