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关注!中国互联网发生了两件大事,该来的还是得来。
第一,我国北斗取得重大突破,可通过芯片控制手机在没信号的情况下发出信息,芯片成本仅10元。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芯片实现让北斗3号的短报文通信服务和手机系统,这和华为Mate50系列上所提供的紧急通讯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本上就是多了个芯片,没信号的时候也可以发短信定位置,可能听上去也没啥用,但是如果你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话,这个功能确实能救命美国肯定没想到当初瞧不起的北斗,现在已经让他望而却步了。
第二,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说,阿里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这让我没想到,因为阿里巴巴一直是虚拟经济的领头羊,这次话锋一转确实有些突然,很多人都担心互联网发展会影响实体经济,但互联网发展和实体经济本身就是不矛盾,阿里张勇这句话值得让人深思。
不得不说,现在阿里也开始走正道了,这种网络数字化营销方式,再加上产业转型,确实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便利。有网友说,这说的没错,淘宝盒马还有云计算这些其实都是数字化营销手段,是服务实体企业的,并不矛盾。很多人还是停留在表面,其实阿里还是很有担当的,相信时间会证明的。对此你们怎么看?
这家公司打造“锂电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产业格局,2021年全年净利润预增近九倍
调研要点:
①道氏技术:这家公司打造“锂电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产业格局,2021年全年净利润预增近九倍,5万吨三元前驱体目年内投产;
②先进数通:这家金融IT服务商客户覆盖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公司支持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的应用解决方案已完成研发;
③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公司一
道氏技术于2月23日接待结构调研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从单一陶瓷材料业务发展形成“锂电材料+碳材料+陶瓷材料”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子公司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公司开展锂电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主体,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和钴盐,是国内重要的钴产品供应商之一。公司以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为碳材料业务运营平台,不断完善涵盖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公司陶瓷材料业务为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业。
随着钴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以及新能源行业景气度向好,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21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500万元-60500万元,同比增长717.96%-899.73%。
公司在江西省龙南市规划建设年产2万吨金属量钴盐、年产3万吨金属量镍盐、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5万吨产能等项目。其中,一期5万吨三元前驱体目前按施工规划进展顺利,规划2022年8月建成并投产。
公司实施碳材料业务整合,深入完善涵盖了从粉体催化剂制备—碳纳米管生产制备—粉体纯化—高温纯化—浆料制备—NMP回收全产业链布局,能全面覆盖下游小型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3C数码电池类型厂商客户。
公司二
先进数通于2月22日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主要业务为企业信息化服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一直是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公司也一直定位于金融信息化服务提供商。
目前,国内大中型金融机构数据中心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位于西部的大型数据中心处于规划或者建设初期,公司认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部署,将大大加速大中型金融机构西部数据中心的建设进程,成为未来金融信息化投资新的增长点。大型互联网企业,由于对计算能力的巨大需求,同时出于成本的考虑,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了数据中心的多元化布局,近期公司在互联网行业实施的IT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很多已不在中心城市。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更多会受自身需求驱动。
调研过程中,公司透露,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主要的应用是其基础支付功能,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已建立了完备的支付应用体系,法定数字货币应用是对原有支付应用的功能扩展,公司基于自有软件产品构建的支持法定数字货币支付的应用解决方案已完成研发,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目前有一些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A股相关上市公司中,高伟达已成为国内主要的金融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之一,现有主营业务为金融信息服务和移动营销服务业务。
招商妹带大家了解创业越来越难的五大原因之一:互联网冲击,成本透明,利润受损!
【为什么你做不起来新媒体?】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不需要学拍摄、剪辑这种很复杂的东西,你的时间成本不要花在这些上面,但是你一定要看懂这个生意。很多的中小企业,为什么新媒体做不起来?是因为你们真的没有看懂。生意的本质是投入产出比,比如你开了个门店,就算没有客户,房租、工资、货品的押金等等还是要付的。你在线下投了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你又在新媒体上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你在上面什么都没投入,怎么可能会有收益?这是一个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做新媒体做不起来的原因,就跟女孩子减肥是一个逻辑,到了夏天裙子穿不进去了,就会嚷嚷着我要减肥,我要瘦下来,但等到了冬天,衣服穿厚了,就会想反正也看不到我胖,无所谓了,不用减了。所以很多的企业做新媒体做不起来是为什么?当有了YQ店被封了,赚不到钱了,你就会说我们还是搞直播和短视频吧。然后一旦线下生意稍微好一点,赚钱容易了,就又会说不用搞那个了,太麻烦了。所以新媒体你搞不起来,就是你根本没有战略思维,也没有战略决策,你也没看懂这个生意。
我们都明白,做生意要去人多的地方做。那么现在的流量哪个地方在增长,哪个地方在疯狂地增长?哪个地方的流量红利依然存在?中国互联网的网民是11个亿,短视频用户是9.4个亿,短视频的流量是在暴增的。所以20年前我们在门店商场买东西,10年前我们在TB买东西,五年前我们在朋友圈买东西,现在我们在直播间买东西。直播电商在崛起,内容电商在崛起,兴趣电商在崛起。所以天地人网的逻辑:天网打造数字化,人网打造社群,地网的门店、地推、会销,天网和人网赋能地网。这个东西已经成为了一个公式了,不是你要不要做,而是这一仗你必须打,而且你必须打赢。
阿里说自己是科技公司,一直都有不同的声音,今天就来看看阿里到底有哪些成果,科技水平到什么地步了?
从研发投入来看,阿里一直都是互联网企业中投入研发最多的企业,根据其2022年数据来看,研发成本1200亿元,在国内仅次于华为,互联网企业中是遥遥领先于同行。
人才方面,仅达摩院就有IEEE Fellow 级别科学家10多人,全球建立了涉及人工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等方向的16个实验室,聘请了300多名科学家。而整个阿里有70多位科学大牛,包括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
长期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吸引培养,才能够带来丰硕的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阿里是国内最早实现去IOE化的企业,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云操作系统,阿里云如今全球前三,亚太市场第一,是全球第一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自己搞了神龙云服务器,数据库,laas基础设施能力全球第一。
另外平头哥半导体研发基于risc-v架构的芯片,阿里达摩院拿下全球数据科学顶级会议KDD 2022大奖,在KDD之前,阿里已斩获今年ACL、CVPR的核心大奖。
其实,哪些不认为阿里是科技公司的人根本不需要理会,只要阿里在自主科研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定能用事实让他们哑口无言。
#价值观的腐败#
中国互联网公司股价暴跌,各个大厂开始裁员,其根源是什么?
互联网平台的竞争力源自用户,这是显而易见的客观事实,也是中国互联网能够和美国互联网并驾齐驱的根源。依靠与欧美日韩相当的人口和网民数量,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可以“独享”中国人休闲时间创造的“价值红利”,这是他们成功的根源。
成功之后,他们是否心怀感激呢?他们是否会想回馈用户呢?过去十年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没有感激,而且要把用户的功劳转移到他们自己的头上,以证明他们如此“不平凡”!
过去十年阿里员工数量由几千人激增到25万多,并且要求如此多的人996,从而妄图证明不是用户成就了阿里,而是阿里人的努力成就了阿里!十年过去,这种“贪天之功”的所谓战略带来什么结果呢?阿里内部高度腐化,天猫、淘宝的流量可以肆无忌惮地输送给薇娅、李佳琦等直播带货明星,这是什么?流量垄断与腐败,积重难返!
互联网平台需要多少人?
世界最大社交平台WhatsApp被脸书收购时,他们只有45名员工。腾讯、阿里、百度早期也都只有很有限的员工,并且其当时的服务是能给用户带来惊喜的。但今天呢?中国互联网巨头招募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员工,干什么?想方设法从用户身上捞钱,想方设法KPI考核这些人从用户身上捞钱!想方设法给同行制造成本,修护城河,打价格战,以帝王术驾驭互联网,推崇丛林理论,推崇江湖和浑水摸鱼。
这些企业郑重其事的花费大量资金去搞价值观建设,搞企业文化,搞团建,搞一切形式上的东西。但都不会研究为什么原来员工少,生气勃勃?为什么自己靠抄袭能和美国同行并驾齐驱?自己的竞争力到底源自哪里?什么是互联网基因?为什么实体企业没有互联网基因?为什么互联网是以免费共享打底?是自己慈善吗?是美国同行慈善吗?
如果真正研究以上问题,他们会发现:用户的电脑和手机是软件的宿主,用户的休闲时间是大数据之母,是AI的启蒙老师,是电商平台实际的管理者,用户的消费是市场的氧气。因此,互联网价值创造的主体是用户,而不是生产者。过去十年,中国互联网平台衰败的根源是不断招人和用户抢功劳,不仅劳而无功,而且浪费了大量可以做自由研发的资金!
对比谷歌和百度,这个十分明显。百度用利润招募销售,推广广告,不择手段,使百度内容不再由用户决定,自己把自己的根子给挖了!医药搜索腐败只是冰山一角。反观谷歌始终依靠用户决定结果,利润投降了后台数据再开发,这在2010年产生了划时代的无人驾驶,这在2015年产生了划时代的阿尔法狗,其它创新成果是大量!拿出一个都是划时代的。为什么?依靠用户的谷歌软件是印钞机,让谷歌工程师可以自由的、天马行空的研发!
谷歌与百度分道扬镳的根源是什么?谷歌始终依靠与相信用户,始终以为用户(人类)创造价值为目的!百度呢?没有能力依靠用户成功,成功以后,马上就要和用户抢功劳,用用户创造的利润来雇佣员工来夺用户的权,这是什么?愚蠢的用昂贵的员工替代免费的用户,挖掉自己平台的慧根,让它变成一束塑料花!
敬畏生命,始于敬畏时间!
互联网平台掌管人们50%的时间,不想利用这种时间造福社会,反而要招募大量全职时间来算计自由时间,这是自绝于人类,这是对生命没有一丝敬畏!
【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一季度,我国规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3236亿元,同比增长1.4%;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4%;共投入研发经费177.5亿元,同比增长8.4%。分领域情况看,信息服务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生活服务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4%;网络销售企业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
数字经济的特征是:零成本和共享
现在社会需要新经济,新经济的出现必将导致社会资源重新配置,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互联网技术将市场供求双方的直接链接和精准匹配,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而数字化就是把互联网上的信息建立三维向量空间,计算未来会发生的事情,然后制定程序和流程,通过人和智能机器实现,这就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有两个核心,就是零成本和利益共享。
1、零成本: 数字经济是建立在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上的,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分享和链接,是对存量市场的结构优化和供需精准对接,本身就是零成本不需要一分钱投资。简而言之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别人的碎片化资源用于经济运营,从而达到价值最大化。
2、利益共享: 数字经济解决的是消费者赚不到钱的问题,是让参与者赚钱而不是赚参与者的钱。数字经济的本质是计算,但计算的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人的价值,是建立道德和金钱之间的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让创造价值者共享利益,是财富公平分配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一夜之间,中国互联网科技发生两件大事,该来的终究会来!
第一,我国北斗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芯片实现手机没信号也能发信息,芯片成本仅10元。简单来说,这项技术就是让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以芯片的模式进入到手机里,并且能够完美的和手机结合起来。根本上来说,手机和别的手机有区别,但多了这个芯片,用户就能在手机没有信号的时候发送短信、报告位置。这个功能听起来可能没有多少大用处,但实际上在一些地震等特殊场景,它绝对是一个极具安全感的功能。总之像这样的技术,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而这项技术也将向国内手机厂商开放。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走到今天,昔日让欧美国家嘲讽的北斗系统已经越来越强大了。
第二,阿里张勇在互联网大会上说,阿里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一直以来,有不少人担忧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甚至会阻碍。其实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互联网给大众的印象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是不矛盾的。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全体会议上,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代表互联网行业发言,他提到了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这句话值得深思。
农业时代靠水利,工业时代靠电力,数字时代靠算力。早在2017年,国家就提出工业互联网建设,用数字技术带动第一二产业转型。从淘宝天猫以及盒马等数字化营销方式,到菜鸟遍及全球的智慧物流平台,再到参与城市和社会公共治理的云计算,张勇说的“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是有行动支撑的,我们也相信中国互联网正在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互联网到底会不会干掉实体经济?现在有了答案!
昨天阿里张勇在互联网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
一直以来,有不少人担心互联网数字经济是否会代替掉实体经济,答案是不会,我们从阿里巴巴的发展中可见一二。
阿里巴巴是我国互联网行业的代表企业,但实际上,数字经济并不是空中楼阁,阿里平台上所售商品大部分都是实体,属于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数字经济没有代替实体经济,反而是用数字化能力让实体变的更好。
比如说阿里在数字化物流方面的建设。2013年,阿里菜鸟成立,彼时的物流企业效率较低,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每到双十一,快递企业就会出现爆仓的情况,消费者往往需要远超平时的时间,才能够收到自己的包裹。但菜鸟成立之后,利用自己的数字化能力,从电子面单到驿站末端建设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优化,建成了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快递网络。这几年双十一,快递的速度都让你来不及退款。
如今人们在双十一购买商品,快递物流速度与非购物节已经别无二致。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绝非空中楼阁,而是实体经济的延伸,相信在互联网企业的努力下,实体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
#好书速览# NO.54《互联网经济学与竞争政策》
于 立 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了新挑战。以双边市场、网络效应、零边际成本和平台竞争等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经济为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探索方向。本书研究了互联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典型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行为特征及其对竞争的影响,以及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政策,旨在为人们加深理解互联网经济现象、推进理论研究和完善竞争政策提供学术支撑。
基本上就是成本价了,再不从其他地方挣钱?都是和互联网经济学的。
企业IT在采用云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时间、成本、支撑创新业务、风险分散、法律遵从以及关键信息资产保护等。#存储拥抱云原生的推荐姿势#,而对于原生于云的互联网企业,业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样重要,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将互联网服务视为与水电、金融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无法容忍出现问题。依托多年混合云架构综合服务能力,华为数据储存系统已沉淀了一支在全面上云、云托管、云代维、云安全等方面专业的服务团队,全面覆盖云+服务、混合云+、云+交付、云+产品,并以完善的服务交付能力及流程积累了多个行业头部客户的丰富实践和成功案例,在打造行业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华为越发认识到坚持开放、共享,持续做好被集成,是华为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融入千行万业的必经之路。#华为数据存储#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最高企业前10名,华为第一,毋容置疑!美团一个互联网公司怎么要进了前十,难道码农和精算师的人工成本算进去了![捂脸]
工业互联网发展存在三大痛点。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标准架构还在探索之中,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技术、人才、安全等方面存在瓶颈和短板,推广应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并存,需要保持耐心、稳中求进。具体而言,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数据流动与融合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备互联互通信息孤岛问题。例如,一条生产线涉及大量不同的设备底层通信和数据交互协议等,要实现设备之间有效的数据流动和融合,难度较大。其次,在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阶段,对依托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智能化自动决策依然是有难度的。最后,工业互联网设备的专用软件难以通用也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较大瓶颈。
二是对成本和安全问题考虑不足。一方面,存在成本问题。例如,工业互联网安全涉及专业人员、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存在安全挑战。例如,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风险等。
三是工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依然需要摸索。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多,涉及各个制造业的垂直领域,专业化程度高,难以找到通用的盈利和发展模式。
公司准备整体裁员70%,预计分三轮进行,人事总监问大家:裁员的先后顺序该如何定?
人事部门的同事们人都不敢正面接话。
总监说:其他互联网公司都是怎么裁员的,你们都不观察一下吗?
如果公司开始裁员,先后顺序一般分几种:
1、先看入职时间,裁掉那些入职时间短的,还在试用期的,这类员工裁员成本比较小,应该放在第一批;
2、再看看所有人员的绩效,进行排名,绩效垫底的说明贡献值不够,这类人以工作能力不能胜任的理由进行沟通,裁掉的成本也比较小,放在第二批;
3、如果已经转正的,绩效也没问题的,就去看资历:2年以内的员工,裁掉犯过错的;超过5年的员工,先裁上边没有一点关系的;十年以上的员工,就裁掉站错队伍的!
部门的人听完瑟瑟发抖,有人不服:如果裁员70%,领导层也得裁掉一些才对啊!
总监说:把那些工资高的,半路进来的,阶段性价值已经贡献完毕的管理层,也写进裁员名单!把超过35岁的程序员们也写进名单!
总监的一番话,让大家心情异常沉重:职场人赶风口要趁早,及早入行,还需要关注绩效结果,并且持续贡献价值,同时还得正确站队!这种人才能不被裁掉!
可是多少人能达的到呢?
这种情况下,职场人在应对裁员风暴的时候,如何能够自立呢?分几点来看待:
1、以平常心对待:裁员势不可挡,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寒冬下老板自然会想办法空成本,先存货,大势所趋。即便被裁,不代表能力就一定差,只是行业现状;
2、提升个人价值:除非公司倒闭,如果有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是轻易不会被裁掉的。也就是说想躺平不是长久之策了,老老实实地研究本质工作,做点创新才更实际一点;
3、提前预见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某家公司一直干下去,打工人也不可能幸运地一直躲过裁员潮,总有力竭之时,所以居安思危一定是常态;
4、懂点人情世故:为什么裁员跟人情世故挂钩了呢,企业也由是人组成的团队,有人的地方自有江湖,懂得自然懂得。
你们觉得有道理没有呢?一起聊聊吧!#沈理职谈##职场升值季##教育听我说#
只有互联网大厂,才能给你百万年薪!
互联网大厂似乎是仅存的积累财富可以对抗通货膨胀的行业!
互联网大厂,房地产和金融是当今社会层面的公认三大吸金行业!而且这三大行业里无论起步,还是中高端,互联网大厂薪酬都高高在上!
为什么超高薪酬呢?
首先,互联网行业具有高成长性,倍受资本青睐,烧钱还会继续,既然烧钱,作为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超高薪酬待遇,也是行政人力成本必须花的!
其次,互联网行业的轻资产属性,无论平台、产品、社交、新媒体等等,都是在创新做垂直细分市场,目地就是做垂直垄断,一旦形成垄断,上市就成为可能,资本的超高回报就会体现,所以薪酬里的股份、期权等,就会早早体现在合同中!
最后,中国互联网大厂有个得天独厚的长久优势。就是国内大数据接近免费,我们所有人的个人隐私数据保护和使用权限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滞后,数据基本白用,而中国互联网大厂从门户到搜索、从搜索到社交、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乃至未来物联网,我们个人隐私数据无偿使用这份红利,将会持续很久,这就造成了国内互联网大厂能够长久不衰,根本没有其他行业的生命周期或者产业饱和度之说!
整理四月份,营收在2000万以上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营收一共是1201亿元,增加了6.4%,但是利润却下降了35%,在成本方面增加了,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厂裁员的原因,并且30%的互联网公司的职员的年终奖金已经减少了20%,这些大工厂如此默契在减少成本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今天,竞争饱和度都很高,像广告,新闻,社交,电商以及游戏等行业增加是比较困难的,只有云服务增加的快速,同时这也说明了一开始阿里云的做出决定的正确性,其实说实话以前他们是模式上的竞争,他们抢夺的是消费者的人数与消费者使用的时间,但现在竞争的是技术,比拼的是金钱与时间。在这方面,亚马逊与微软都发挥了范作用,他们进行的早,他们就挣钱了,谷歌还没有赚钱,阿里云就已经开始挣钱了。中国的华为云能够可以这么迅速的追赶,并且超过腾讯云是因为TOB的基因比腾讯更强大,阿里和华为的TOB基因都更深。在以后。百度,阿里,华为他们可能会走到一条赛道上,因为他们都在汽车芯片云服务行业有所涉及,但技术性质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腾讯,京东,拼多多会陷入僵局。
美国媒体报道,乌克兰的1300个“星链”卫星由于资金问题而强制断线,这严重影响了乌克兰军队之间的互联网联系,也影响到了前线的战斗指挥。
这让局势君想到了“互联网思维”:先把产品免费给用户使用,等用户离不开的时候,再开始收费;吃相好一点的对部分用户收费或推出增值服务,吃相差的对所有人一起收费。
这也不能怪互联网公司心黑,毕竟一切产品从开发到运营再到维护都是有成本的,亏本的生意没人会做。借用美国总统林肯的话来总结一下:“互联网企业可能在某个时刻对所有人免费,也可能在所有时刻对部分人免费,但不可能在所有时刻对所有人都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