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的半年报已经公布了,核心逻辑还没来得及梳理,粗粗地把一些关键性数据过了一遍,我的结论是:
1、收入增长快于利润增长,其主要原因不是原材料涨价,报表第15页中,营业收入增长36%,营业成本增长40%,增长幅度不大,而像原材料等是直接计入该科目的。而从各分项产品毛利润看,降低幅度也并不大,降低最大的路面设备也就降低了3%。真正导致净利润水平下降较多的是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三费上。现在公司的老板其实并没想通过账面数字去美化利润水平,如果想,像三费完全可以前置或后移确认,或将研发资本化,提高净利润水平;
2、营运质量上,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存货周转等都保持稳定,最大的亮点在于应收款天数进一步降低了,而应付款天数进一步拉长了,这样企业现金周转更加宽裕了!

因此,从上可以看出,三一的经营并没受到原材料涨价的过大影响,管外界怎么喧嚣,企业仍是在按自己的发展计划在前进,唯一出乎预期的就是今年上半年1,2季度出现了严重的季节性销售错位的情况,使得各项同比数据都严重失真了!
我将在其他友商龙头及产业链上下游各代表性企业半年报都出完了,再进一步进行行业整体的景气度分析!维持在今年一季度对工程机械行业由快速发展期过渡到稳定发展期的预判!
看到一段的文字:
因为“钱变物”容易,“物变钱”却很难。
企业借债还钱涉及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借债”,是“钱变物”的过程;
第二个过程是“还钱”,是“物变钱”的过程。
“钱变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信贷经营的起点。银行把钱借给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把“钱”变成“物”,把货币形态的资金变成实物形态的资产,如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和建设厂房。这个过程是在资产负债表内部完成的,是资产负债表左侧不同科目之间的转换。
“物变钱”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终点,也是信贷经营的终点。但“钱变物”容易,“物变钱”却很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著名的论断:“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的所有者。”
商品的所有者就是企业,通俗地说,如果东西卖不出去,“物”变不了“钱”,企业就要倒闭,银行的贷款也就没有办法偿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