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所得税预缴是按会计利润么(预缴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怎么算)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即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对于小规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来说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本法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即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对于小规模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来说,按照以下税率规定进行征收:

1、查账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本年度采取按实际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款,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不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的,可以减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本年度采取按实际利润额预缴企业所得税款,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额超过10万元的且低于30万元(含30万元)的,可以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本年度采取按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季度(或月份)平均额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可以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2、核定征收(按应税所得率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有头条网友咨询:个人因劳务报酬,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发票,缴纳了增值税,提供到支付单位,支付单位在预扣预缴时,计算个税时,是不是应该扣除增值税钱,再按公式进行计算?

特别提醒:

1.计算个税时直接按代开发票注明的不含增值税收入计算劳务报酬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不需要再扣除代开发票时代扣代缴的增值税。因为这个不含税收入就是扣除了增值税之后的收入。

2.对照下图看,就是红圈中的这个增值税收入24720.99元,就是劳务报酬预扣预缴的依据。扣缴单位在自然人个人所得税申报系统申报后,系统会自动计算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金额。

2021年个税扣缴将有新变化:

1.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单位扣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个人。

2.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目前包括取得佣金收入的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

就是说,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其累计收入达到6万元之前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子女和老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需要修改2021年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扣除情况;夫妻一方不再申请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在2021年由另一方申报;房租和房贷需要替换扣除,即2021年不再申报住房租金,改为申报住房贷款利息等。

#税务部门提醒不要相信退税秘笈# 实际上自从2019年国家开始四项个人所得综合计税以后,很多避税秘籍实际上都已经失效了。

目前,工资薪金所得、劳务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作为居民综合收入实施按年综合计税的方式。不过,每一项收入都会按照原先的规定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所得税,是尽可能的避免个人所得税的流失。不一定退税,也不一定需要补税。)

在国家眼中我们的每一笔收入都是透明的,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能够及时掌握的情况,那就需要汇算清缴。

法律规定每一个公民应当诚信纳税,如果说我们通过虚构个人信息,造成虚假退税的方式,这是违法的行为。

2019年,我们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以后,确实有很多人为因素可以提升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

比如说,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个税免除额度是每月2000元,但是非独生子女最多只有1000元。

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包括幼儿园),都可以给夫妻任何一方提供每月1000元的个税免除额度。两个孩子可以达到2000元。

另外还有大病支出,一个医疗年度内基本医疗和相关医药费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部分,最高可以享受8万元的个税免除额度。

无房户租房,可以按照城市级别享受每月800元、1100元和1500元的个税免税额。

偿还首套房住房贷款,每月享受1000元的免除额度,最长不超过20年。

另外,还有继续教育等等。

如果把这些信息善加利用,也确实算是一些“秘籍”吧。但是一定要诚信、诚信、诚信。头条热榜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工资、薪金是最主要的常规收入来源。最近,一则当年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可以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消息,十分引人瞩目。那么谁能享受到这一福利,这份福利又有多大呢?

  12月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中,对政策惠及的对象有明确界定。有两点是必备的,一是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二是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也就是说,全年只在一家单位上班、而且年收入不到6万元的居民个人,才能享此福利。

  为什么是这些人?工作稳定,收入不算高,是这群人的鲜明特征。和先预扣预缴再退税、让这笔钱先留在税务部门相比,如果钱能直接留在居民个人手里,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办税负担,还能直接用于消费等用途,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后再退税的情况,是如何发生的?这要从我国的个税计算方法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应当纳税的个人所得列出了九项。其中,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被称为综合所得,平时我们缴纳个人所得税一般就是这部分的应纳税额。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具体算法是,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六万元除以十二,就是我们常说的月收入5000元为个税起征点的由来,但真正计算个税时则是按年计的。

  个税应纳税额按年计算,但是大家一般都是按月领工资。因此个人所得税法对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有这样的预扣预缴规定: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这里的扣缴义务人,一般就是我们的单位。如此一来,如果某人不同月份收入波动比较大,就可能出现某一月份超过起征点,甚至累加到较高税率那一档,但全年收入不到六万元的情形,这时就需要进行退税了。

  而这次的公告出台,让上一年收入不到六万元的个人省去不少麻烦。今年只要累计发放的工资等综合所得不到六万元,就一直不用预扣预缴个税,直到超过后才在当月开始预扣预缴。不仅个人受益,税务部门也省去了不少汇算清缴的业务,让行政效率更进一步。

  年入不足六万元者,上一年没换过工作的这次有福了。这个群体有多大呢?目前没有官方数据,不过2018年个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时,据测算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比例由44%降至15%。如此看,这份福利还是能砸中不少人的。说新词|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有变化?带你了解个税计算那些事儿-大河网

#税务总局发文优化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税务总局: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6万元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其中提到,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务总局: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6万元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税_财经上下游_澎湃新闻-The Paper

机会给足了!

网红、明星怎么补足自己的“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1.起征点:800元。

2.收入小于4000元以下的收入按800元扣除后,按20%的税率预缴申报。

3.应税所得4000元-20000元,按20%税率预缴。

举例:某月直播收入25000元,应预缴个税:

应税所得:

=25000X(1-20%)

=20000元

应预缴交个税:

=20000X20%

=4000元。

4.应税所得20000元-50000元,税率30%,速算扣除算2000元。

举例:某月取得直播收入62500元

分两档计算:

=25000X(1-20%)X20%+37500X(1-20%)X30%

=13000元。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直接用速算扣除数2000元。

=62500X(1-20%)X30%-2000

=13000元

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5.应税所得50000元以上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7000元。

举例:某月直播收100万元。

应税所得:

=1000000X(1-20%)

=800000元

应预缴个税:

=800000X40%-7000

=313000元。

在头条取得收入的人不用慌,头条已经按“劳务报酬所得”按20%、30%、40%三档足额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的预扣预缴。

其他平台的就不清楚了,现在税务局给了最后的机会,有逃避缴纳税款的,赶快清算吧。

#税务总局发文优化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

近日,税务总局发文优化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制度。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年的免税额度是6万元,过去的时候免税额度是分摊到12个月,逐月累积,优化以后,从1月份就开始直接按6万元计算。头条热榜

这种做法方便了大家发年终奖、绩效奖等待遇。过去我们年底都要发一笔的年终奖,比如说在1月份发放的时候,即使不高,再加上工资也很有可能超过5000元。

然后我们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如果平均以后如果没有超过6万元,交的钱就要退回来,特别是再加上专项附加扣除,有的人一年收入10万元都不一定缴税。#年薪低于6万元 个税有新变化#

这样一算,既增加了税务部门的工作量,也对纳税人产生不便,虽然是几百块钱的小事,万一忘了个人申报的话,又不能退回,真可惜。所以,如此优化还是非常方便大家的。

明年税务服务就开始包括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了,或许会有新气象,加油!

以下是具体条文:

一、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扣缴义务人应当按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相应纳税人的备注栏注明“上年各月均有申报且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字样。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书。

个人所得税与社保新政

#累计收入不超6万月份不预扣个税#税务总局: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税。三大看点: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明确: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三大看点:

第一是,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单位扣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

具体来说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任职且预扣预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工资薪金收入(包括全年一次性奖金等各类工资薪金所得,且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任职受雇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 

第二是,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如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

同样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上一纳税年度1-12月均在同一单位取酬且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申报了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2)上一纳税年度1-12月的累计劳务报酬(不扣减任何费用及免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3)本纳税年度自1月起,仍在该单位取得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第三是,优化后的预扣预缴方法是什么?

对符合《公告》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不用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同时,依据税法规定,扣缴义务人仍应按税法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税务总局发布个税新政,年入6万元以内工薪群体受益】在新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下,上班族拿到的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收入,全年的起征点(即减除费用)是6万元,这意味着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人实际是不用缴纳个税。但由于有些上班族每个月收入波动大,在当前个税预扣预缴制度下,一些收入高的月份预扣预缴了个税,第二年必须申请才能退税。详情请戳:税务总局发布个税新政,年入6万元以内工薪群体受益

#个人所得税新规明年一月起施行:累计收入不超6万 暂不预扣预缴#

  

        12月4号,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新公告,从2021年1月1日起,纳税人在年度内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年度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这样的新规和之前有何区别呢?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公告明确,从明年1月1号起,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并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可以享受到这样的新政策。

崇川区税务局法制股科员 卫圆圆 :

     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至一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来扣除也就是说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扣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举个例子,比如说市民小张是A单位员工,2020年1月至12月,他在A单位取得工资薪金总额5万元,不过月工资波动比较大,有些月份,少于五千元,有些月份则超出五千元,年末,单位为他办理了全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

崇川区税务局法制股科员 卫圆圆 :

     按照原来的政策五千元以内是每个月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他的收入超过五千元超过的部分是要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的。

     新规出台后,像小张这样情况的,就可以免除先缴后退的麻烦了,到了2021年1月,如果他当月工资即使超出了5000元,也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符合前提条件的居民个人,在第二年发工资时,累计超过六万元后,当月以及年内后续月份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崇川区税务局法制股科员 卫圆圆

     按照以往的政策对于一些年度收入不是很均衡的纳税人来讲他可能需要先办理预扣预缴后在年度汇算的时候再办理退税那么按照现在的政策他就不需要办理预扣预缴也省去了办理年底汇算退税的这样的一个麻烦。

 市民 高女士

     比以前更方便了以前超过五千的话每个月都要申报都要交税现在的话超过6万之后再交税(之前的话)还要办理退税比较麻烦现在的话就更方便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否计入预缴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内容:我公司投资一项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确定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该项收益为预期收益,并未实现,本公司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时该部分收益是否计入预缴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回复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珠海市香洲区税务局

回复时间:2021-06-08 16:19

回复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六条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因此,企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需要计入企业收入总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累计收入不超6万月份不预扣个税##累计收入不超6万元月份暂不预扣个税#

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制发了《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其中规定:2021年1月1日起,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全年收入不超过六万元的居民不列入纳税系统,这体现了税收的调节作用,也是调节力度、调节速度的体现,一方面,初次分配讲求效率,二次分配讲求公平,这个方式可以实现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间的互补性,扩大中间群体的社会凝聚作用。调整后的税收政策更具有弹性,反应也很快,针对客观情况变化的发生,如疫情,体现了“六保”“六稳”,也体现了宏观政策和公共政策的弹性和适配性。

昨日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公告,以下是公告开头文字:

“《公告》指出,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就这一个开头,就让俺云里雾里。长长的句子中,有太多概念,读下来真不知所云。能否将长句改成短句,口语化每层意思。像这样重要的政策文字描述,欲使每个相关者明白,必须明白如话,否则达不到公告目的。其实这也是我们政府相关部门起草政策文件的文风问题。与数亿人相关的政策条文,若文句不顺畅,必意思难清楚。

俺试着用短句将这难懂的文句改写,看俺是否弄明白这巜公告》开头一段话的意思。“巜公告》指出:对上一年度内(完整纳税)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及个人所得税者),扣缴其本年度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出。……”

俺也未知这样改写,是否涉及扭曲政策性摡念,但总比原文简明。至于如此是否完全与原文之意十分吻合,不得而知,或许是俺的无知。

工资低于5000上班族有福了!明年免预交个人所得税?咋回事,看看:

[赞]2020年1月1号起,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且全年所得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

换句话来说,大约是平均每个月5000块钱以下的人,暂时不用预缴个人所得税了。

你的工资超过5000了吗?

[耶]2021年1月1号起,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这个对于工资不高的上班族确实是一个好消息,本来工资就不高,生活困难,房子买不起还是单身狗,不预缴个税简直太好了!

当然,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可爱][祈祷][祈祷]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大概会在6月30号左右,会对于全年预缴个税,超出的部分进行退税。 2020年就有不少人退了几千,2020年的分界线是12万元,大家记得关注我后续留意相关消息。@社保大课堂

#为啥有人退税有人补缴#

以往我们国家征收个税,采取的是分类征收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将纳税人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分别按照不同的规定税率征税。在这种制度下,征税最好的办法就是:谁给发工资,就从谁那儿扣,也叫做“源泉扣缴”。

 

所以在用人单位给员工发工资的时候就把个税给扣了,个税征管也就提前完成了,整体流程是非常清晰的。但是也有个明显的问题,它不能累加:同一个纳税人,不同类别或在不同地区领取的综合所得,在代扣时无法累加,各类收入之间不交叉,征收时,只能各自计算和扣缴。所以无形中,导致一部分人增加了负担,还有另一部分人,漏缴了部分个税。

 

那怎么才能准确计算纳税人需要缴纳的个税呢?

 

现在采用了综合税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合并收入、按年计税、平时预缴、年终汇算,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收入合并为综合所得,以“年”为一个周期,适用统一的税率和规则,来计算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退税是因为人家多缴了,补税是因为你少缴了。

如果一个人工资超过100万元,那么每增加100万元收入,要上缴45万元的税款!个人所得税的“7档综合税率表”原来是这个意思,综合收入越高,纳税就越高!

当个人综合所得额在36000元以下时,个税的税率为3%。

举例:

如果一个人全年取得综合税前收入186000元,其中“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全年扣50000元,专项附加扣除40000元,固定扣除费用60000元。(领到手不扣个税的工资是136000元)

那么当年他的应纳税所得额=186000-50000-40000-60000

=36000元

应上交的个税=36000*3%=1080元。

如果他的收入在增加10万元达到286000元时,他的应纳税所得额=286000-50000-40000-60000

=136000元

这个时候进入第2档税率了:

分两段计算:

36000*3%+100000*10%

=1080+10000

=11080元。

但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表上的“速算扣除数”2520元。

136000*10%-2520=11080元。

那么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当个人所得大幅增加后,比如公司的“董监高”工资收入都是以数百万计时,他们均达到了最后一档,即第7档45%的税率,这时每增加100万元,都会上交45%的税,即45万元。

45%这税率是远远高于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5%,也高于个人所得税中的“财产转让收入”的税率20%。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会给公司的骨干员工发放股票,也就是常说的“股权激励”,这样职工在工资之外得到了额外的收入,同时上交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也下降到20%以下了。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所获得的股票,是采用“卖价-买价”后的差价进行纳税的,税率为20%,这比工资收入的45%足足降低了25%!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表面上,个税对高收入人群收税特别高。但实际执行起来,纳税的人还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在贡献税收。

但上市公司即使采用“股权激励”分发“限制性股票”,仍然是按“综合收入”7档交个税。

基本在20万元以下工资收入的人,交税适用的税率在3%以下。而20万-100万之间的工资收入,才是纳税的主要群体,适用的税率从20%-35%,超过100万的工资收入后,很少直接通过工资来发放了,大部分会考虑股权支付了,这样只要不卖股票,就不会交税。

这里解释下综合所得收入是指哪些收入?

“综合所得”主要包括这4种类型的收入: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

这4种收入,在第二年的汇算清缴时,要加在一起作为“综合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再与平时的预缴进行对比,多退少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1847/
1
上一篇房地产会计立项(房地产开发企业新项目会计处理)
下一篇 担保费用会计上可以扣除(企业担保支出可以税前扣除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