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建会计人员档案查询

【汇源中介“扮”买家购房,真正买家现身揭开交易内幕】#福州一男子卖房质疑被中介套路# 此前,帮帮团关注了福州潘先生的舅舅(原房主)售卖位于新兴小区的一处房产疑遭中介套路赚差价一事。李某山曾向记者表示自己是

【汇源中介“扮”买家购房,真正买家现身揭开交易内幕】#福州一男子卖房质疑被中介套路# 此前,帮帮团关注了福州潘先生的舅舅(原房主)售卖位于新兴小区的一处房产疑遭中介套路赚差价一事。李某山曾向记者表示自己是把房子卖给了同事徐某才,5月26日原房主从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调取了房屋过户档案,发现房子是直接从原房主名下过户给了徐某才。通过网签材料上的联系方式,记者联系上了买家徐某才,他表示并不认识李某山,自己是在另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看到了这套房子,并最终以162万元左右的价格买下。而关于该房子,起初是由原房主与汇源中介法定代表人李某山发生的交易,为何过户手续中未见李某山的名字,中间这场买卖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请继续关注。#帮忙进行时# Via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

#四年工龄无故消失# 【四年工龄“消失”,错误的身份信息让“我”不是“我”】#帮帮团快讯# 今年刚满五十周岁的吴阿姨联系我们,说她刚刚达到退休年龄,去社会劳动保险管理中心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她1991年在福州东顺鞋厂工作时,鞋厂多份档案将她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写错了。因为档案信息错误,在她的医保缴纳记录中,缺少了在东顺鞋厂工作的四年,也导致她的退休金少了几百元。福州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国企改革和退休人员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吴阿姨的名字对应的身份证号不是吴阿姨现在的身份证号,他们认为有可能出现同名的情况,所以建议吴阿姨以“东顺鞋厂未给员工缴纳医保”为由,申请对东顺鞋厂的劳动仲裁。记者和吴阿姨来到福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了劳动仲裁,目前仲裁流程正在进行中。Via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

2005年,浙江一位农夫到山上掘竹林,无意中发现一处古墓,偷了十七本宋代典籍,当时他找到一商人要价八十万,谁料那纸实在是新的,让人误以为是假货,整整六年都没有卖掉!

郑嘉励,浙江考古所的一位学者,于2011年三月到武义县做一次文物保护的演讲,在课余时间,武义县博物馆的负责人向郑教授出示了一幅长长的图片。这张图片是他从一个本地的收藏者那里买来的,上面的图片,标价八十万。

郑嘉励见状,顿时大惊失色,连忙让负责人报了警。这张图片上,赫然是一张宋朝的卷轴,这样的东西,在中国还从来没有见过。郑嘉励道:“这哪里是什么字画,简直就像是一块珍贵的艺术品!”

郑嘉励看出了大家的困惑,赶紧说明,这是一份“工作档案”,是一份南宋小吏的“工作档案”,其文字和格式都十分平淡,一般人根本不会理解,更谈不上什么鉴赏。通常在收藏界,因为艺术品的欣赏和收藏,所以也很受欢迎。这样的文献,牵扯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想要伪造,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警察迅速展开调查,在2011年12月,一网打尽,将犯罪嫌疑人王某和另外四名犯罪份子一网打尽,找回了13份文件,并将丢失在北京的4份,17份文件和其它被窃的物品,都给了他们。在对4个嫌犯进行盘问后,他们的盗墓活动也被揭露出来。

浙江武义县的王某,于二○○五年四月在县城东的一座山头上挖掘竹子,偶然间在一座突兀的山坡上找到数块青色的砖头,并在地上挖掘出一条台阶。王某推测,这里很有古墓,便召集杨某、徐某、汤某等人,一起去挖坟。

4个人计划好了洛阳铁锹等盗墓器具,趁着半夜上山开始挖坟。四人找到了一座用水泥填充的很好的墓穴。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古墓给撬了下来,然后将砚台和封印给撬了下来。

他们还在坟地中找到了一本用蜡封的羊皮纸,四人将这本羊皮纸和羊皮纸全部拆掉,这本羊皮纸看起来很新,上面的字也很清楚,就好像是刚刚完成的一般。盗墓贼们也意识到,这些从坟墓中挖掘出来的纸,是不能暴露在空气中的,所以,他们用一个密封的袋子,将里面的东西,一圈圈的封了进去。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戏剧化了,几个人偷了八个印章和砚盒,除了十七份,其他的都卖掉了。

有两方面的理由:一是因为它的纸很新,很少有人会认为它是八百多年以前的南宋文物,而在这段时间里,一位北京收藏者购买了十七件。谁知,这名收藏者考虑再三,觉得这是假货,便再次向王某提出退款请求。王某仅退还了一笔款项,而买方则将4份没收。

二是这份卷宗名为徐谓礼,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就算是武义县的县志中,也没有记载过这个名字。徐谓礼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想要找出一个有眼光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个人无奈之下,只能拿出一张最长的照片,放到了本地的收藏家手里,结果还是无人购买,最后被武义县的馆长给找到了。

2011年12月,距徐谓礼13份公文被追回来的一日,来自四面八方的40余位学者赶往浙江一探究竟。专家们认为,这是自新历史学家建立以后,首次在墓葬中出土了宋朝的文献资料,不仅是一份完整的“干部档案”,而且还是国家一级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谓礼又是什么人?徐谓礼的文件是怎么回事?

徐谓礼的一生,现存的记载很是稀少,直到他的坟墓被清理干净,他的一生也被世人所知。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宋朝官员,最多也就是六品,和如今的副手差不多。他的父辈名声虽小,但其父徐邦宪在《宋史》中颇有声望,曾任工部侍郎、临安知县。

十九岁的徐谓礼,在父皇的庇护下,从“承务郎”(从九品,在“京官”中算是最低级的,负责粮库的),三十年间,他连升十二次,到了朝六品,最高的官职,堪比上饶市的市长。

徐谓礼的最终命令是:“举福建市船,知泉州”,即泉州总督,即当时的全球商贸港口。只是53岁的徐谓礼,却在临行前病逝。

有意思的是,《宋史·牟子才传》中说,徐谓礼在上饶任职时,由于治吏手段太过简陋,导致了民众群起骚乱,于是就被皇上贬为庶人。但徐谓礼的奏章中记载的情况恰恰是,他当了上饶总督后,非但没有被贬,反而得到了提拔。

徐谓礼公文十七册,全长32.23米,宽度40公分,文字四万余字,字迹严谨,一尘不染。徐谓礼的奏折记载着他从九品晋升六品,三十多年来的经历,从他在官场上的位置,他的责任,他的功劳,他的功劳,他都得到了怎样的奖惩,360°全方位的监视着,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完整地再现了南宋中叶时期的官吏与政治活动,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是一件“国宝”。

因为徐谓礼的坟墓非常结实,而且被掩埋的非常的严实,而且徐谓礼的墓穴是用泥土和石头封住的,所以整个墓穴都被封闭了起来。而且,这具骸骨被装满了水银,里面的文件也被用蜡制得严丝合缝,所以即使过了800多年,这份文件依然完好无损。这也说明了这份文件的材质很好,是宋代制版技术的结晶!

【#福建部分师生员工暂缓返校# 】据悉,福建省卫健委发布返校防疫政策,要求近14天内有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及高、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直至相关地区解除高中风险等级。

学校建立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对近14天内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共同居住家人有境外旅居史、国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进口冷链食品从业者,及近期有发烧咳嗽等可疑症状的要主动报备。对境外入(返)闽的师生员工,严格落实"14+ 7”健康管理措施。#福建三地开学时间推迟#

红色研学团立项

10月28日,由福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级经济统计学1班团支部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学1班团支部承办的“践行长征历程,传承红色薪火”红色研学活动在福建省档案馆成功举行。

为加深青年对于革命征程的实感,加强党性修养,由福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级经济统计学1班团支部主办,福建师范大学2020级法学1班团支部承办的“践行长征历程,传承红色薪火”红色研学活动于10月28日下午14:00拉开帷幕。下午,青年们共同前往福建省档案馆,品读跨越百年的档案文献,深入学习革命精神,进一步了解我国百年奋斗历程。参观档案馆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交流心得,积极了解各类文献知识,学习历史知识。其后,我支部青年将写着对革命先辈的留言的书签和小红旗送给同时在参观福建省档案馆的游客们,同时,福建师范大学2020级法学1班的青年们分发精美的普法知识手册,在向游客传达青年对党史的感悟的同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中华民族,引领中华民族立于世界的百年奋斗历程,了解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征程。

“同心共筑百年梦,继往开来新征程”。本次由福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20级经济统计学1班团支部主办,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2020级法学1班团支部承办的“践行长征历程,传承红色薪火”红色研学活动旨在号召更多人深入学习、了解党史知识,回看来时的路,走好脚下的路,传承革命精神,传唱革命经典,致敬百年峥嵘岁月!

1250年的龙岩建置史话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闽西境内建置新罗县,属晋安郡。这是闽西的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迄今已有1710多年之久。在此迄今,建置几经沿革。查考史志典籍,结合社会调查,可以追寻到龙岩的历史印迹。

    据《唐书·地理》记载:“……及陈平吴,分建安立晋安郡”;“晋安郡太康三年置,统县八”,新罗为其中一县。今日龙岩城区属当时新罗县的苦草镇。

     清乾隆《汀州府志》有记:“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晋安郡为晋平郡,废宛平、同安、新罗三县”。这就是说:这个新罗县在建置187年后废除掉了。但是,据乾隆三年编纂的《龙岩州志》则记述称:“宋泰始四年,改晋安为晋平,寻复故,县仍旧”。依此说则新罗仍延续下来。关于这一点,史志未见有更明确记载。

     待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完成汀州的建置时,初领黄连、长汀、新罗三县。此时的新罗,乃唐代立的县,并非晋之古新罗。而天宝元年(742年)首次出现的龙岩县,也有两种说法:一称是新罗改称;一称是废了新罗,另于苦草镇设龙岩县的。不过,一般多认为是新罗县治迁苦草镇,以“城东有龙岩洞,故名”(见《龙岩州志》)。如按此以龙岩命名的县计算,迄今也有1250年历史了。

     至于新罗县境域方位和县治,有在长汀方向和在今日永定方向两说。据民国《长汀县志·疆域》的一则夹注称:“《新唐书》云:汀州初治新罗,大历四年(769年)徒治白石,皆长汀县地。”《汀州府志》载:“新罗城一云在龙岩”。漳志(笔者注:指《漳州府志》)云在长汀境。一统志云:开元末于新罗城东置长汀,为汀州府治……新罗乃山名,当在长汀之西,晋唐因之以名县,非今之龙岩城即古之新罗城也。朱维干著《福建史稿》引《重纂福建通志》而提出:“汀州初建时,州治在晋新罗县故址,今名旧州。龙岩县初置,亦名新罗(笔者注:指唐代新罗),然与汀州所治之新罗为两处,盖汀州的最初治所,在今上杭县北;而龙岩立县,实为晋新罗县苦草镇地。”

     主张新罗故城在龙岩永定方向的根据是:宋《临汀志》在记述汀州初治新罗的夹注中有记:“《唐会要》云: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新罗县为龙岩县,则今之龙岩,盖州故治也,区州四百里。”民国版《长汀县志》的编纂者丘复(荷公),除在志书中对新罗、白石“皆长汀县地”的说法加以否定外,还在他的《念庐文存》一书中强调说:“据唐书治新罗一言,反以唐制郡治之新罗为非新罗,务于长汀境内另觅一新罗,岂非骑驴觅驴乎”又说:“大历四年,观察使李承昭奏移理长汀白石村,去州治三百里,以今长汀龙岩相距里程计之,恰恰此数,是州初治之新罗,即天宝元年更名龙岩之新罗。”

     根据一些地方志书的记述,和按地理方向、距离来分析考证,汀州初建时,州治同在古新罗县治所在地的新罗口,其位置在今日永定县的湖雷下堡。后来州治他迁,新罗口则曾先后设龙岩驿和上杭场。待上杭场升格为上杭县后,新罗口(含今日永定县境)属于上杭。当唐大历十二年(777年),龙岩县改隶漳州。延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升为直隶州,领漳平、宁洋两县。

     民国2年(1913年),龙岩复改为县,归福建西路道(翌年改为汀漳道)管辖,道的治所在漳州。民国15年(1926年),废除路道制,设省、县两级,龙岩县直属福建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0年3月,闽西建立了红色政权:闽西苏维埃政府;1932年3月,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龙岩县归属,直至1934年10月红军离开闽西长征。

     1932年12月至1934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动“闽变”期间,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全省分设4个省,闽西各县均属龙汀省,省治在漳州。

民国23年(1934年)“闽变”失败后,福建省政府在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龙岩属第六区,并为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民国36年(1947年),全省行政区调整,龙岩县属第七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岩属第八专区。1949年11月,第八专区改称龙岩专区专员公署。专署均设在龙岩。“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实行军管后,1968年10月,成立了龙岩专区(后改地区)革命委员会,到1978年9月,恢复龙岩地区行政公署的建置至今。龙岩则于1981年12月撤县改市,一直为行政公署驻地。(地区地方志总编室)

文章来源:新罗档案

1927年至1928年,陈延年、陈巧年两位烈士相继逝世,均不足30岁。

他们的姐姐,陈独秀的大女儿陈钰莹,被一个接一个地照顾两个弟弟的后事,受到了强烈的刺激。

陈独秀的老母亲谢诗识大义,对小孙子陈松年说:“你以后就跟着你老爷子(陈独秀)走,去读书吧!”

两年后,谢也死于抑郁症。

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

当时,陈独秀被迫躲藏起来,最后一次见不到亲人。再次见到陈松年,可想而知他心中的悲痛。

陈松年在父亲面前痛哭流涕,陈独秀却厉声斥责道:“别哭!男孩子是不会轻易哭的。”

因为革命的频繁变化,那些年陈家唯一的喜事就是陈乔年的石景仪生下了谥女陈红。

然而时局风云变幻,陈乔年石景仪郁闷,不得不躲避探子的搜查。为了孩子平安长大,她隐姓埋名,把襁褓中的孩子送到上海共济会,帮助革命儿童。

失去了人生方向的石景仪,远赴苏联求学。直到1969年她在武汉去世,她一直找不到陈红。这成了她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

烈士的孤女去哪儿了?陈乔年和石景仪的亲友一直在找他们。

1989年2月,石景仪的姐夫、陈乔的老手下杨宪如,想利用媒体的力量找到陈宏。他写了一篇文章,发给杂志,但发表后的五年,他都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线索。

1994年,福建新四军研究会在整理档案时,碰巧看到了一位身世与陈红极为相似的新四军老兵。

她叫苗宇,年轻时被两个家庭收养。她曾经听奶奶说,她不是苗家的孩子,她的亲生父母其实在上海。

1944年,16岁的苗宇来到安徽省无为县,遇到了一位热情洋溢的新四军女局长。

小时候在流放中挣扎的苗宇,在新四军这个大家庭中获得了归属感。

她不停地说:“没有新四军就没有我,新四军就是我的家。”

在黑暗中,她似乎与革命事业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她血液中的不屈不挠和毅力一直支持着她。

1948年,苗宇调入华业十兵团任仓管。解放后,苗宇随解放军留在福州,先后在福州市公安局、轻工局工作。她的生活平淡而充实,退休后经常与战友保持联系。

1973年,苗宇的第一个养母生前给苗宇打电话回家,告诉她她是如何在上海收养苗宇的。

原来,养母是从汉口路一个姓孔的家庭带她回家的。孔家给了苗宇两片海洋。那时,苗宇才五、六个月大。孔家人告诉养母,孩子名叫陈红。但是养母没有被告知孩子的亲生父母是谁。

苗宇的二养父陈国虎曾想去上海找孔家生活费,但地址上没有孔姓的人。陈国虎也以共产党员身份被国民党抓捕,被抓5年。

苗宇由此分析,她的父母和孔子的家人都应该是共产党员,她是因为革命困难而被收养的。她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向参加省委党组织史编纂工作的唐洪超同志求助。

唐洪超一直在想着寻找苗宇的身世,直到1989年,他无意中看到了报纸上发表的杨先如的一篇文章。

这么多年,杨仙如一直在寻找陈乔年烈士唯一可能还活着的女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遇到过很多人,自称陈红,但每次去“认亲”,都无功而返。

得知苗宇的具体情况后,他很是高兴,但杨先生当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没多久就怀恨在心地去世了,也没来得及见苗宇。

1993年,石景仪与后夫的孩子李文、李相生联系上苗宇,认识了苗宇。李雯惊讶地发现,苗宇无论是身形还是走路姿势都和她妈妈非常相似,她很快就认出了苗宇。

可惜陈松年当时已经过世了,陈松年的儿女常起和常朴也顺利地见到了苗宇。陈昌璞三度到福州看苗宇,常写信,亲如一家。

陈昌普遗憾地告诉苗宇,陈松年也很努力地找到陈红,可惜临死前没有见到她:“如果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找到了你,能见到你,说不定还能多活几个。年。”

但陈家的兄弟姐妹已经把她当成了亲人。她几次去安庆和陈家玩。党组织对她的生活也十分重视,她的孩子很有前途。

和父母比起来,她是那么的幸福,已经很满足了。

#海关红色档案故事#【沿着苏区税关足迹 追寻红色海关精神】建立在闽西、赣南的中央苏区是共和国的摇篮,也是共和国海关的摇篮。中国共产党自1931年在江西赣县茅店设立税务所,在福建上杭官庄、同坑塘、石圳潭等地设立关税处开始,在中央苏区进行了近四年的关税工作探索和实践,有力保障了红色政权的运作、革命战争的胜利和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福建省2021年高考普通类本科批各院校开始如火如荼投档录取中,但有些一直查不到录取结果,所以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感到很慌。

小编整理的几个常见问题,供大家参考!

1. 过了投档线一定会被录取吗?

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志愿填报顺序,依次查询投档线,先过哪一个院校专业组的线,有极大的概率就是被这个志愿投档录取。

福建省本科批按各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1:1投档,超过某院校专业组投档线1分以上,服从调剂100%被录取(除个别同学不符合部分院校身体要求、单科成绩要求等)。如果没有服从调剂,那就要看运气了,没有足够的分数优势,还是有退档风险。

刚刚压线的考生则要考虑到同分排名情况,排名靠前的优先投档,排名靠后的可能不一定会投档到院校。

2. 那么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呢?

高考投档录取是一个比较复杂漫长的过程,考试院将档案投到各学校只是第一关,学校还会根据各个考生的志愿及学校自己的专业录取规则进行专业分配, 然后再将本校的录取结果回传给考试院,考试院还需要进行一次数据审核,都没问题之后会统一发布。

录取工作总体时间内,针对某个院校没有规定统一的审核结束,因各高校招生计划人数不同,学校规模不同,有时受其他省份录取进度影响,导致部分学校录取进度有快有慢。所以同学们不要着急,耐心等待录取结果。如果确定自己没有被录取,再准备征集志愿。

3. 最迟何时查询录取结果?

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发布,各类别本科批次志愿录取预计可查询时间安排如下(图1)

普通类本科批常规志愿的录取结果预计在7月30日左右陆续可查询,但是不同的院校录取进程会略有不同,招生计划数少的一般比较快,计划数多的(比如省内)高校会比较慢。

所以,会出现部分院校的录取结果已经可以查询,有些院校还无法查询到的情况,但总体来说一般不会晚过第一次征求志愿,也就是7月31日前。

4. 如果7月31日征求志愿填报前还没有查询到录取结果怎么办?

如果7月31日征求志愿填报前,还有考生如果没有查询到录取信息,可以先准备征求志愿的填报。如果常规志愿录取,征求自动失效,如果常规志愿没有录取,则进入征求志愿的投档录取。

5. 补充了解:录取常见的6种状态(参考图2)

#高考志愿填报##厦门头条##福州身边事##泉州头条##龙岩头条##莆田头条##福州头条#

整理不易,如果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给点小支持,用你发财的手指点个关注+个赞! 非常感谢[玫瑰][玫瑰][玫瑰]

#真知新坐标#伍秉鉴:19世纪以义取利的“天下第一大富翁”,还是林则徐禁烟要抓鸦片大贩子

最近国内由爱奇艺出品电视剧《广州十三行》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内容涉及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商人伍敦元。其中还有一个情节,伍敦元蒙冤入狱,公司被查封。引起不少人热议,认为为赤裸裸的鸦片贩子民族败类进行宣传,属于进行历史翻案的阴谋。

查阅有关文献,写出如下内容,或许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纵横一千年》专辑亚洲版中,他们在上世纪时期,选出了六个中国首富,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以及宋子文。这其中,笔者格外注意伍秉鉴这个人,因为,他是其中最纯粹的商人身份。

伍秉鉴(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1783年,伍国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成立了怡和行。 1801年,32岁的伍秉鉴接手了怡和行的业务,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

在产业经营方面,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且其投资活动并不仅限于中国,在他经营怡和行时,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又懂得依靠西方商人的贸易发财致富。

1834年,据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也不过资产700万元。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

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质疑伍秉鉴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在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的记载中,伍秉鉴一直与鸦片有着种种纠葛,而被很多提及此事后口诛笔伐,其中,有的人含蓄隐晦,有的人一针见血认为,靠的是勾结洋人大肆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硝烟时伍敦元就是重点打击对象。伍敦元儿子伍绍荣干脆投靠英美侵略者,助纣为虐。

但是,这些记载并没有拿出直接证据… …

我们最终还是要直接面临这个难解的谜团:伍秉鉴究竟有没有交易过鸦片?

1821年,刚刚登基的道光皇帝宣判十三行的总商伍秉鉴具有“知情不报”的罪名,因此,摘取了他帽上的三品顶戴。

《清实录》记载:

“又谕。阮元奏,请将徇隐夹带鸦片之洋商摘去顶带一摺。鸦片流传内地,最为人心风俗之害。夷船私贩偷销,例有明禁。该洋商伍敦元并不随时察办,与众商通同徇隐,情弊显然。著伍敦元所得议叙三品顶带即行摘去,以示惩儆。”

大多数人认定伍秉鉴的鸦片定有纠葛的文字记录都是源于这段话。所以,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鸦片在国内是在怎样一个情形下被大量销售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李国荣和覃波著有《帝国商行》一书,书中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从他们查阅的清代档案来看,并未找到十三行行商贩卖鸦片的记录。

在英方档案《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上有过明确记载:没有哪怕是一位广州行商被证实和鸦片扯上关系,无论用什么样的利益诱惑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和烟土挂钩。至于英国商人贩卖鸦片的途径,则是有另外的办法。他们想办法找到祖上做过官的澳门商人与其他零售散户,通过他们销售货物。

在这本书上的另一处记载也可以充当补充证据:“1815年春季,澳门的几个烟土贩卖者遭到了逮捕。”

美国商人亨特在《广州番鬼录》中也写道:“在烟土生意最为盛行的时期,从事这桩生意的人的道德底线时常受到考量,中国人抽鸦片造成的危害,也时时鞭策着他们的良心。所以,十三行没有一个商人甘愿昧着良心去干这种勾当,就连几家外国商行也因为原则拒绝从事这样的生意。”与此同时,亨特所在的是美国开设的旗昌行,他们并未禁止贩卖鸦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的言论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伍秉鉴去世后,岭南名士谭莹撰写碑文:“庭榜玉诏,帝称忠义之家;臣本布衣,身系兴亡之局。”美国人亨特曾写道:“这位举世闻名的公行最后的头人,与拿破仑、威灵顿都生于1769年”。

参考资料:

【《鸦片战争》、《广东十三行的百年兴衰》、《两百年前广州的世界首富—— 伍秉鉴的兴衰之谜》、《十三行故事:富可敌国的伍秉鉴家族的兴衰》、《中国历史上的禁烟运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21060/
1
上一篇福州会计中心
下一篇 福建会计换证截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