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大陆,棺不入土!”1990年,一抗战老将军在台中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一定要葬在广州新一军战友身边,如今这个愿望依然没能实现。
这位抗日老将军,就是号称“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远征军将领——孙立人。
1900年,孙立人出生在安徽庐江县的一户书香人家。从小,他就是个全能好学生,14岁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进了清华学校;还是篮球、足球、排球、棒球和手球队队长,并屡获殊荣。
9年后,他留学美国想学军事,迫于父亲的压力,先学完3年的土木工程后,考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
3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祖国。
1932年,财政部长宋子文针对当时经济紊乱、私盐贩卖猖獗的现象,要组建税警总团,一下相中了留学回来的孙立人。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孙立人带领税警第四团与日军血战表现出色,但因伤势严重,被送到香港治疗。在其养病期间,税警总团被编入部队。
新财政部长孔祥熙上任后,又请他组建盐税总局缉私总队,很多旧部追随而来,他拉着当时2000人的队伍来到贵州都匀整训。
1942年3月,日军入侵缅甸,控制了中国唯一的国际物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
为了保障这条“抗日生命线”的畅通,中国10万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同英美联合对抗日军。
孙立人的缉私总队被改编成国军第66军新38师,加入远征军,孙立人任师长。
38师出战果然不同凡响,出征后打的第一个胜仗——仁安羌大捷,就是新38师113团的战绩。
不到1000人的兵力,击溃2000多日军,救出7000多英、澳盟军,还有500多记者和传教士。
因为中英协调不到位,英国盟友还常做出临阵脱逃的事情,远征军的第一轮战役打得异常艰难。
再英勇的部队,也经不起队友这么坑。2个月后,他们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不得已撤离。
在撤离问题上,孙立人与远征军副司令杜聿明产生了分歧。
杜聿明要率部队穿过野人山回国,孙立人断然拒绝,要往印度方向行进。
他认为,野人山荒凉,补给困难,还有野兽出没,未知因素太多,不能带这么多将士冒这个险。
两人就此各行其是。
撤退到印度的路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头上还有敌军飞机轰炸,时间就是生命,但孙立人仍然将所有将士的安危放在第一位。
队伍在经过一座桥的时候,工兵眼见大部队通过,开始炸桥阻断后方追击,孙立人自己站在桥上,硬是等到最后一个连队通过。
杜聿明的第五军在野人山走了114天,1万多将士献出了生命;而孙立人的新38师用了15天到达印度,为后来的反攻积蓄了力量。
一年后,中国远征军重整旗鼓,孙立人率领改编后的新1军将士英勇杀敌,战果辉煌。
远征军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终于击溃日军,取得胜利。
战争打了三年,先后有10万将士葬身缅甸,因为当时各种原因,他们留在了缅甸。
当年不下15处的将士墓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各种政治原因和收归国有运动,许多墓地和纪念碑被夷为平地,许多将士的骸骨甚至被随意丢弃在垃圾场。
和被毁中国军人墓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英军墓地,不仅保护得很好,还有专人打理。仰光的英国联军公墓,更是因为环境优美,当地人约会还会在此流连。
在缅甸著名的佛教胜地自敢山,佛塔林立,有一座巨型鎏金佛塔最引人注目,它的基座上刻着几千个人名,以这个塔为中心,四周还有各种慰灵塔、悼魂碑、镇魂牌。
这些都是日本人出资修建,悼念的是在缅甸战死的日军亡魂。
在仰光一个标有中文“日本人墓地”的奢华园内,是日本人为200名日军和日本侨民选的“风水宝地”。
不仅如此,他们还为战争中死去的800多匹东洋马修筑了巨大的马魂碑,上面还记录着战马的名字。
对待当年的侵略者,缅方竟还能做到如此宽容,而对我们的远征军墓地竟是如此草率。
当年,美英准备弃缅保印,是中国远征军不惜一切代价,保卫缅甸,将日本侵略者赶出缅甸,也保障了滇缅生命线的畅通,那些牺牲的将士就是证明。
上世纪60年代,当孙立人听到在缅甸的远征军墓地被大规模破坏,他心如刀绞。
每年清明,他都在自家院内,为将士们烧纸祭奠。
抗日战争结束后,这位非黄埔出身的将军,逐渐被老蒋架空,后来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软禁了33年。
1990年11月19日,老将军在台中去世,享年90岁。
临终前他说出遗愿,想葬在广州新一军战友的身边,否则棺不入土。
当年,为了纪念牺牲的1.7万新一军将士,他在广州建了新一军征缅阵亡烈士墓,也给自己留了一块坟地。
30多年过去了,老将军的棺椁至今仍停在地面,没有入土。
作为一代名将,孙立人在对日作战的战场上立下赫赫功勋,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人物春秋:《回望都匀-纪念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
作者:阳光之旅
编辑:池鸿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在头条搞创作#
2022年11月1日起,贵阳市常态化核酸检测有了新变化,除部分风险人员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外,其他群众需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进行自费检测。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正在加入常态化核酸检测自费的队列。
不要小看小小的一支棉签,据估算,全民常态化核酸检测,上半年国家花了约1.4万亿元。
我们的疫情控制,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家财政支持上的。
看看那些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家,他们会出这份钱吗?
我们这每月单数日子做核酸,可2022年11月1日起,贵阳市常态化核酸检测有了新变化,除部分风险人员可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外,其他群众需按照“愿检尽检”原则,进行自费检测。这说明什么呢?是否是贵阳市财政支持不了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查?还是说疫情已经到了放松警惕的状态了。这是往好的方向发展吧?
注意了 多地通知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