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资# 今天说说工资档次划分的问题!!!
1新进教师第一年是见习期,工资发放按员级工资标准发放。
2第二年见习期满,单位会通知相关新老师准备材料申报初级职称,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学历定二级教师(工资对应十二级),专科三级教师(工资对应十三级),这里就对应着不同的工资等级了。
3同一个职称下面分几档工资。小台阶的工资晋升也是需要工作年限和一些荣誉证书来打分排队的。一般是三年一次晋升(中级职称下年限更久,本科一般5年),也会遇到前面一级的老师扎推,导致没有名额你不得不停在原来的工资级别上等着晋升的情况。
4 十二级工资可以直接晋升到十级。前提是你的职称上竞聘到了一级。十一级工资与十二级工资相差很小(图里就提高了十几块钱,我们这里晋升十一级工资,还要倒扣10元。)如果晋升不到十一,可以等着直接升十级。

5 中级职称里面 十晋九,九晋八都是需要考量单位是否有该级别工资的空岗名额的。实际上达到晋升标准的老师很多,那名额只有几个怎么办呢?单位里通常的做法依旧是打分制排名次,所以其实不是竞聘到中级职称就意味着可以完全躺平(无心于职称工资晋级的不用管这个哈),打分依旧会有文件有条条框框有标准,荣誉越多的老师自然越有优势了。
6 中级职称下,不管身处哪一级工资都不影响年限到了参评竞聘高级职称,也就是说可以出现十晋七 ,九晋七的大跨越(但是实际上十晋七特别特别少见,九晋七有一些幸运儿,绝大多数都是一级一级爬楼梯一样上去的)。
前辈们,来说说你经历的一点内幕吧。或者各位还有啥问题可以在评论区互相讨论了解。#在编教师# #职称竞聘# #教师工资#
午饭时间闲聊,有人说起去年发的一千是基础绩效,按职称,每月副高900多,中级八百多,初级六百多。

这样算下来,副高可以再补9000多。
也行,比按量化强多了,按量化打分,每次都拿很少,比如说师徳,管打分的人每次都是100分。每次满分就那几个人,别的项也是,都是满分,所以量化分就高,分的钱就多。成绩占很小的方面。
绩效按年限,按职称都可以接受,就是别按打分,啥都不是,每年都是那些人高。表面上公平,其实不公平到底。
一伙人非得分个三六九等。
不看绩效,干的热火朝天,看绩效,直接啥都不想干。[呲牙]
脑出血超过48小时可认定为工亡的三个司法实践观点
原创作者: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陈剑峰律师
脑出血虽然超过了48小时,但目前支持认定为工亡的观点主要有仨:
1、关于脑死亡。
对工伤有着很深入的研究者曾发表的《最高院:突发疾病死亡工伤认定的司法观点汇总》一文中也提到了:“48小时”内脑死亡是否为死亡?我们认为,脑死亡应当是人死亡的标准,对“48小时”内脑死亡、“48小时”后停止呼吸者予以认定为工伤。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对“48小时”内脑死亡予以认定为工伤的司法判例开始逐步出现。
2、关于扣除呼吸机的时间。
脑出血(或俗称为脑溢血),很多一上医院就上了呼吸机辅助维持生命指征,一卸下呼吸机就立即呼吸心跳停止。而且上了呼吸机有的维持了两三天以上,甚至有的维持了十天以上。但最后都宣告死亡。
扣除上呼吸机的时间,若还在48小时之内的,予以认定为工伤的司法判例也在实践之中初露端倪。
3、连续抢救超48小时的。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苏01行终17号行政判决,本院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本意,结合以上评判,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医院抢救过程中,已出现无自主呼吸等症状,病情呈不可逆的进程,医院亦认为无抢救必要,但家属仍坚持抢救的情况下,医院连续抢救虽超过48小时,但亦应认定为工伤。

《最高院:突发疾病死亡工伤认定的司法观点汇总》一文中也提到了:关于“48小时”是否要严格要求的问题。我们认为,原则上超出48小时的,不能认定为工伤,但是连续抢救48小时,而后死亡的,亦可认定工伤。
备注:本文系北京市常鸿律师事务所工伤专业律师陈剑峰律师原创第494篇工伤文章。
谁也没有想到老实巴交的彭老师竟然打了校长一拳头,而且如果不是有老师们拦住,彭老师还要挥拳头继续!
这个学期,上面给了学校一个评中级职称的指标,在打分的时候,彭老师排在第一,所以,这个指标就给了彭老师。
彭老师在整理好资料要盖章的时候,校长和其他学校的几个校长一起去外面学习去了。于是彭老师问校长学校章子在哪个手里,校长告诉他在会计手里,但彭老师去问会计的时候,会计说章子在校长那里。于是彭老师又问校长,章子到底在哪里,校长说去问问教导主任。彭老师找到教导主任的时候,教导主任说不在他那里。彭老师再次问校长章子在哪里,校长恍然大悟,说,自己不小心带走了。

后来,经过询问,教育局说,盖教导处的章子也可以。
但后来公布中级职称结果的时候,全县36个教师参评,过起了32个,刷下了4个,而彭老师也是4个人里面的一个,于是彭老师对校长满腹怨言,甚至于对上课也不太积极了,于是校长对彭老师批评了几句,结果恼羞成怒的彭老师对着校长就是一拳。
新领导上任的第N把火。
把全局所有二级单位70多个事业身份的人员按照正高、副高、中级、初级分为四组。打破各个单位的限制,以职称分组进行年底考核。所有事业单位的人员都要进行工作述职,然后先是领导打分,再是组内互评,最后全单位民主测评。述职发言不超过8分钟。
我的述职报告写了5页,自己计时读了一遍9分钟过一点,还想着超的不多,不改了。
刚才听说述职的时候还有人专门计时。这么看述职报告写的有点多了。看来内容上还要再精简一下。

另: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明年的课题先报现在所在科室的业务内容。毕竟调岗的事领导虽然找我谈过了,但是项目申报之前我肯定还是在现在科室里干活,而且不到最后能否转岗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即使转了岗现在的活也不可能完全扔掉,所以先报现在岗位的业务内容,
要好好的填写项目申报表了。
这两天还要做好知识竞赛的备赛,下星期三比赛,今天才通知我,要好好准备了。
或许陈某志去医院验伤是早有预谋?医院开具的诊断是陈某志受伤程度为中级伤。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医院伤残等级评判标准。
ⅰ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ⅱ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ⅲ级伤残划分依据为: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ⅳ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ⅴ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ⅵ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ⅶ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不能从事复杂工作;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ⅷ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社会交往受约束。

ⅸ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ⅹ级伤残划分依据为: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所以,陈某志医院鉴定为中级伤并没有不妥之处,如果是司法鉴定的话,受伤程度只能是轻微伤、轻伤、重伤这三个程度,并没有中级伤这个程度定义。后来通报出来,4个受害者,2个轻伤,2个轻微伤。看起来伤情都没有陈某志严重。所以这就是陈某志的高明之处了,受害者的伤情报告可能在他意料之中,他想用种混淆视听的方法让人产生一种中级伤比轻伤严重的假象!我想他作为一个为祸一方多年的恶霸,这种打人行凶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对于什么是轻伤,什么是重伤,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伤情报告出来了,看起来一个是中级伤,四个是轻伤,貌似受伤程度都没有他严重,这就说得通,他为什么打人后就急着去医院验伤了!其实,所谓的中级伤也只是轻伤而已,受伤程度都没有他低。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切的算计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我只希望像陈某志这种恶人,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给受害者一个交代,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今年我们学校中级职称四个指标。今天已经打分完成了。有几个值得说道的点。
同事A,本来今年算分稳拿第一名的,因为优质课、优秀教师、年度考核优反正该得的荣誉都拿到了,一直兼着班主任和中层,论文本本厚厚一叠。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今年评审条件多了一条“任职以来有在农村或薄弱学校工作一年的经历。”他从毕业就在我们学校工作。这下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了。同事戏称他已哭晕在厕所。
同事B:成功拿到指标。这算是她退休之前最好的礼物吧!他年轻的时候,可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扛把子。在教学上一提起她,无论老师和家长都会竖大拇指。可惜在职称上总是欠点运气。三个指标,她第四名;两个指标,她第三名。搞了几次之后自己心灰意冷了,就再也没有报名参评。今年在闺蜜的鼓励下,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报了个名,打分打到第三,拿到一个指标。其实这也不是天上掉馅饼,放弃职称之后,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班主任一直当着,教学成绩也一直挺好。

同事C,本来已经借调去教育局工作了几年,去年想评职称又回来了。奔着这个目的,这一年来,就冲着职称评审方案的得分点去搞,分数打出来,也得到了一个指标。
同事D,是这次得到指标的四个人当中最年轻的,同事戏称其为“拼命三娘”。同样兼着班主任和中层。只要有比赛,必定参加;只要有论文评选,必定上交;课题也没少参加,反正一天到晚就是忙忙忙。
不知道你们的职称评审有什么样的故事?#微头条日签# #教育微头条# #职称#
乡村学校有人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领导却说不知情。
今年学校分到6个中级名额,共有15名老师提交材料参与打分。在今天的材料审评中,突然发现某老师提供自己主持并参与某课题的研究,且已成功结题。同时提供了详细的课题材料,包括审批立项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科研成果鉴定书等,单单缺少过程性研究材料。按照学校的评审标准,主持课题研究不同级别并结题的分别加10分、8分、5分、2分,参与的减半加分。如果加分的化,单凭这一项,就可以甩其他老师十八条街。

可这样的课题研究,包括部分领导在内的评审组却毫不知情,如果属实,这在一所农村初中,绝对是一笔值得大书特书的科研成绩。评审组长不敢怠慢,马上电话询问教研室主仼、业务副校长、校长。回答皆是不知道、不清楚。
校长本着对审评公正负责的态度,马上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共同讨论这一重大问题。大家到会后,看着这一套完整材料,不知如何决断。可当看到所附材料的最后—张,大家都笑了,校长随即宣布散会,并提醒评审组要认真审核材料,通知办公室主任下周—开全体教职工会议,他有重要的事情要讲。
原来老师提供的材料最后有"材料费、专家评审费、邮寄费等共计2000元"字样。
真是虚惊一场!哎,为了评职,也是拼了。
教师职称评定的那些事儿(中)
因为职称评定中有一项最能左右评定结果就是群众评议。这需要群众为参评者打分,其中还有领导打分和评委打分都各占一定的比例,由于当初教师的各种荣誉证书等都不是太多,民主评议就显得相当重要,几乎决定了参评者评定结果。于是各种的拉关系走后门就开始大行其道。贿赂相关有权参与打分领导和评委 ,由于评委大多是些德高望重的老师,几次评定程序下来评委是谁大多就定下来了。小恩小惠一些群众教师并为其拉票,然后就形成了拉帮结派,形成了一些各自的利益集团。这些人平时呼姐唤妹,称兄道弟,他们彼此成了利益相关者。当然也有不屑或是不善于这些的教师,他们一般都不出意料的被排斥在了职称评定的大门之外了,有的教师退休了也没能评上中级职称,职称成了他们的终生遗憾。而这些人并非他们工作不好,他们只是输在了人际关系上,输在了与职称并无多大关系的“关系”上了。现在网上热传的姚老师的视频,大概可以诠释其中的奥妙所在。

如果说当初人际关系在职称评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话,随着职称评定制度不断完善,对于一些硬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相关部门也陆续举办各种荣誉的评比,各种教学比赛并发放不同名次的奖励和证书,还有政府颁发的各种奖励和证书,而且明目种类繁多,这些都以不同的量化成绩计入参评教师的基本量化成绩中, 这些在职称评定初期就为他们排好了名次,有的地方还会将排名靠后的直接排斥在群众评议的程序之外了,算是没有领到职称评定的入场券。所以,各种荣誉证书就成了人们竞逐的东西,而这些硬件的取得除了扎实的工作和成绩作为支撑以外肯定会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很快成了获得荣誉证书的基本条件。而发放荣誉证书的权利在校长和上一级教育部门或相关部门或相关参评人员的各种社会关系所掌管的权利部门的相关人员手里。也许这其中的关系太复杂,所以我这句话说的也复杂了,有点绕口 ,好在你能明白。这些有关系的人会利用各种关系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由于粥少僧多,有的时候是需要排队的,今年不行就得指望明年或者以后了。当然,也看你办事的力度,如果钱权能解决的,只要实力允许还是会一路绿灯的。这些荣誉证书往往在下来之前就已经内定了,评选只是走走过场。有的高级别的连过场都不走就直接被一些人落袋为安了,当职称评定晒各种荣誉证书时会让很多人目瞪呆。真是有能者得之无能者失之,有得有失,让人哀叹唏嘘五味杂陈。(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