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定职称确实难,原因是教师是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而设置的高级岗位却非常少。同时高级岗位与中级、初级职称的工资待遇又相差很大。
为什么老师对职称这么在乎,究其原因还是基础工资低,扣除的相关费用又比较多,例如:养老金、社保金、教育金、失业金等应该有好几项,其中只有公积金扣除是相当于福利,可是就是福利因为扣款后只能买房,装修房,平时也拿不出来花。如果不扣除这些费用感觉工资也还行,但实际上就是得扣。
七扣八扣的最后实际拿到手里的确实不多,当然各地政策不一,消费水平不一,所以各地教师拿到的工资都不一样,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一个工龄23年的小教高级教师在今年四月普涨了后可以拿到手4300多,在没有涨之前是3820元。还有一项30%的绩效工资是年底发,也是按照职称拨款到学校,由学校在分配。按照奖勤罚懒、奖优罚次、多劳多得等原则分配吧。有些是学科原因部分老师确实也排不到前面去,拿的自然也就少。这30%的绩效往往年底拿不到,大多要等到第二年过了半年才给发。想想也就是相当于一年半才给发一次。

试想一下刚工作的年轻教师,能拿到多少?再加上现在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得说在职教师不能兼职,所谓的兼职包括所有与在学校工作无关的收入,也就断了其他任何收入。其实在国家没有出台这个政策前,也应该是极少数老师兼职,例如:音乐、美术、英语这样的科目,95%以上的老师应该还是很敬业的在自己岗位上,而没有任何兼职。
老师们的收入只有工资,所以大家都希望职称能升上去,这样工资会高一些,就形成了巨大的竞争。有些地方评审职称把这个权利下放到了学校,有的地方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其实评审的工作人员也很为难,所以评审条件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即便是这样,仍有超出编制的一大部分老师符合条件,那就需要鸡蛋里挑骨头了。
像在学校自己先初审在上报的情况,如果我是校长我也会把学生成绩先放到前面,因为根据我们国家这种应试教育,学生成绩就是一个学校的命脉,把成绩作为评选的条件既能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又能提升学校整体形象,成绩好了还能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

假设晋升职称没有一个评审标准,论资排辈的话,学校的教育教学还有生机吗?教学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教师自身也要多学习,多钻研。评职称也是对教师工作肯定和激励的一种方式。
如果老师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倒数第一,那么评不上高级教师,我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一个高级教师,什么是高级教师,那就是知识含量、工作经验、工作能力都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学生成绩不好,是不是第一:说明教师教学水平还有待提升,第二:教育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还有待改进,第三:教师知识含量是不是还不高。
因此把成绩纳为评审职称的一个条件也很合理,大家认为呢?说的有不到的地方还请批评、谅解!
要不要把户口签到惠州来……
老家湖南的,19年考的证,20年为了小孩读书把户口签到了东莞塘厦在塘厦呆了10几年,想想那时迁到东莞也不容易还去东城学习了几个月然后再去考试考了个初级职称证想想那时考证的有多少都是为了小孩读书迁户口,而和我一起去考的就我一个人考过了纯属不易,然而现在好不容易户口迁到了东莞小孩读书也享用了一年但事与愿违现在又搬到了惠州这边来了,本地户口东莞的政策是要好很多很多,首先社保这一块:如果是本地户口的之前只要交398,但现在也涨了现在一个月也要460多,但也比正常的要少交很多,但惠州这边本地户口和外地户口交的是一样多,都要1千多。第二个不同就是小孩读书,在东莞如果你是本地户口你没有读到公立学校读私立的话同样可以帮你减学杂费,我斌斌那时就一个学期减了6000多那时他的学费一学期是要1W多,而读幼儿园一样可以一学期减1000多不管哪个幼儿园都可以是不是很给力,而惠州这边却没有,所以东莞的户口现在也不好入进来,而我现在好不容易入进来了又搞成现在这个局面。
现在搬到惠州这边最不甘心的就是小孩读书的问题,而在这边买的房款又没有放下来,去年10买的到现在都没有放都有一年了,所以在想这户口是迁还是不迁,这事他爸都不管,一点都不操心,而我一个人都不知找谁说说心里的难。还请大家能给我一点意见…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