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会计 往来单位 英文

今天继续开心一下[大笑] 2015年9月,我45岁 在做了9年全职主妇后重回职场 与新同事们一起合影

今天继续开心一下[大笑]

2015年9月,我45岁

在做了9年全职主妇后重回职场

与新同事们一起合影

看到我了吗?

后面这七年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到目前为止

即使退休了我还依然在这家公司做事

除周末外每天网上办公半小时

检查所有往来的英文邮件

只要我的身体许可

大概是会做到老的

前提是公司不倒闭[大笑]

昨天的照片下有个美女朋友留言说

让大家清一色夸我漂亮有气质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哈哈哈哈

我特喜欢这句话

这就是人性嘛

让这些美丽而善意的谎言来得更猛烈些吧

我承受得住[害羞][害羞]

笑一笑百病消

谢谢你们让我开心

[玫瑰][玫瑰][玫瑰]

学好英语 切实应用——商务英语学院“了解企业 商科初启蒙”主题活动

时间:2021年05月16日 点击数:3次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带动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随着我国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商务英语的作用就不再局限于对外交流合作中,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商务英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月14日16:00,商务英语学院在三教202开展了“了解企业,商科初启蒙”主题活动。此次活动是为了提高了同学们的临场应变能力,让同学们近一步了解到英语在沟通协商交流方面的实际应用。

学好英语 切实应用——商务英语学院“了解企业 商科初启蒙”主题活动

活动伊始,主持人介绍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首先让同学们了解了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应用及其重要性。接着在电脑上放出一些商务英语的词汇,让同学们自己先大概了解一下,准备好并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台来读。由于这些词汇好多都是专有名词,对于平常不关注企业方面的同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有的同学虽然读的不是特别顺利,但是他们勇敢的上台展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当然也有让人感到惊喜的同学,即使是这些专有名词,也对他们造成不了任何困难,读的速度很快且发音标准,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使同学们学习商务英语的热情更加高涨。

学好英语 切实应用——商务英语学院“了解企业 商科初启蒙”主题活动

接下来,主持人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这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公司从近代史到今天不同的发展变化,让同学们了解到公司的重要性。影片中大卫•施密特雷恩提到,公司的一个影响带来了某种平等,打破了某些观念,比如特定的生活方式。

学好英语 切实应用——商务英语学院“了解企业 商科初启蒙”主题活动

美国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勇于冒险和创新,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无数个欧洲移民的命运。这些伟大的企业家们,曾经让欧洲变得强大,让美国变得强大,现在也在让中国变得强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情况越来越复杂,而其中公司的作用也越来越大。1992年10月12日,中共十四大会议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公司从此走上了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部纪录片的内容发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叹企业发展的速度,但更多的是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纪录片的结束,此次活动也进入了尾声。活动最后,主持人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活动旨在拓展学生视野,近一步了解英语语言的特定使用环境和文化内涵,让同学们对企业和商科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跟着新闻学英语day 18:三月楼市#房价#降温China's housing market cools in March

词块积累:

1. housing market 房市

2. show a sign of ... 出现一种……的迹象

3. jointly adv. 共同地,联合起来

4. index n. 索引;<数>指数;指示;标志vt. 给…编索引;把…编入索引

5. first-tier cities /second-tier cities/third- and fourth-tier cities 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

6.>

Kelvin在香港工作了数年,之后觉得是时候学多一种语言,而他认为法文是较好听的语言,所以毅然放弃香港的工作,申请学生签证到法国修读硕士课程。他指,「人生有得也有失,无错,我是牺牲了在香港的事业,但来到法国,我见识到另一个世界!」

今年是他住在法国的第4年,他忆述,初到法国时不懂法文,生活遇上困难的经历,因懂得英文的法国人不多,就算到超级市场买东西也是全法文。因此,他在法国初期先在语言学校学习法文,幸而在当地生活逼他无时无刻都要用法文,故学习成效远高于留在香港学习。而他修读的硕士课程全由法文教授,所以放学后要不停重听重温,才追到学习进度。

他在这几年分别住过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位于法国东南的里昂,以及北部的巴黎:「法国南部和北部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分别,例如法南有较多沙滩和绿化地带,生活相对悠闲写意,人们也较亲和,很适合退休时居住。但我这个年纪比较喜欢巴黎。巴黎的生活与香港类似,很商业和国际化,人来人往,人们也比较冷漠。」

Kelvin表示,巴黎以外其他法国城市的租金相若,均视乎地段及设施(例如有否升降机)等,大概一个月300至500欧元(约2,520至4,200港元),就可租到约200方呎(18平方)的单位。至于在巴黎租相若面积单位,需要贵一倍的租金。

如果不想租楼而是想置业,外国人也可在法国买楼,但因当地人退休后「有政府养」,物业投资气氛不炽热。据了解,巴黎的呎价约一万港元,在其他城市每呎则约6,000至7,000港元,一个单位200万至300万港元有交易。他透露自己仍会留在法国发展,而当储到足够金钱,也会在法国置业。

今年他开始踏入职场,按其经验,香港人在法国找工作,懂法文会较易成事,而因贸易往来工作牵涉英文、中文等语言,所以港人从事这类工作相对有优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地公司仍然倾向优先聘请当地人,竞争不小。另外法国注重资讯科技和生物科技发展,有相关背景的人才较吃香。而当地职场的入场券基本上要硕士毕业,才会找到较好的工作。

现时法国的最低工资大概是每月1,539欧元(约12,930港元),折算时薪约10欧元(约84港元)。惟他认为,若月薪只得2,000欧元(约16,800港元),要在巴黎生活不易,因租金已占约一半。一般人在法国找到两万港元月薪的工作已经不俗,当地退休福利保障较佳,一般每月可获800至1,000欧元(约6,720至8,400港元)退休金,不用供楼的话,应足够生活使用。

他续指,法国很重视教育,国民读至大学程度也是免学费,即使外国人早年赴法读书,也只需付约200欧元(约1,680港元)的报名费,其余由政府补贴。不过,由去年开始,外国人读大学学位课程,要付一年2,770欧元(约23,270港元)的学费,硕士课程一年学费更要3,770欧元(约31,670港元),而本地人则继续免学费。

医疗方面则一视同仁,外国人也可申请当地医疗卡,每次看病由政府补贴70%,如一般门诊诊症费用为25欧元(约210港元),补贴后7.5欧元,计及另外收取的药费,大概付10欧元(约84港元)以内。

至于饮食,他指在香港可以「食平嘢」,但法国没有30多港元的车仔面,最便宜的汉堡包或薄饼也要10欧元(约84港元),一顿包括餐汤、主菜、饮品的午餐约20欧元(约168港元)。因此,他多数是在超级市场买餸自己下厨,如一餐有齐鸡扒、菜和米饭,只需花约2至3欧元(约16至25港元)。当地奶制品的价钱尤其便宜,在香港买一小块Mozzarella芝士要60、70港元,但在法国买同样大小的Mozzarella只需1至2欧元(约8至16港元)。

他认为港人移居法国,最重要的是调节好心理状态,因每个地方都有不好的地方,如法国人的办事效率较港人慢,办移民手续,申请连处理随时至少要等半年时间。法国入夜后不像香港般五光十色,通宵巴士欠奉,的士在凌晨时分寥寥无几。另外,当地超市一般在周日休息,平日大概晚上八、九点就关门,对打工一族不太方便,这些都是港人需要适应的。

Kelvin认为,外国人要入籍法国不容易,亦要熟悉法国的历史及能够用法语沟通。

1979年,中国一女游客到美国餐厅就餐,吃完饭刚要走时,却被餐厅老板给叫住了,他无比激动地对女游客说:“在朝鲜我当过您的俘虏!”

 

“你是?”女游客仔细地打量着餐厅老板的样子,可还是没能认出他的身份。

 

“刘禄曾女士,我是伯特纳啊,当初是您帮了我!”

 

“伯特纳?伯特纳!”刘禄曾一下子就想了起来,想起了在那场战争期间的峥嵘岁月。

 

刘禄曾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可她并没有在富足的生活中沉溺下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她就毅然参军入伍,并凭借着出色的外语水平,成为了部队敌工团的一名翻译。

 

当时,部队里会英语的战士十分稀少,而我军又在战斗中俘获了大量美军战俘,交流必不可少,于是,刘禄曾在朝鲜战场上的工作一直十分忙碌。

 

1951年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又有一批俘虏送到了后方,刘禄曾在翻译完我军缴获的美军文件后,立刻开始了与这些俘虏的交流,除了参与翻译任务以外,她还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地关心着俘虏。

 

美军士兵伯特纳就是这批俘虏中的一个,他本是美国的一个底层工人,后来因为犯了盗窃罪被抓进了监狱,这次来朝鲜战场打仗就是为了抵罪。

 

伯特纳此前只是从报纸上看到过一些关于中国军队的记载,他骨子里还以为中国军队和晚清时候一样,因而性格十分高傲,即使在被俘以后也没有丝毫变化。

 

面对我军提供的饭食,吃惯了汉堡奶酪的伯特纳很是不满,对于我党的思想教育,他更是表现得十分消极,这引起了看管他的我军战士的不满。

 

因为那个时候,志愿军战士们出于人道主义,宁肯自己吃冻土豆,也会把最好的拿给俘虏吃,他们实在看不惯伯特纳的傲慢。

 

刘禄曾发现后没有去训斥伯特纳,而是劝战士们冷静一些,耐心一些,她本人也去找伯特纳谈了话,认真地和他讲了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此外,刘禄曾还一直关心着他的生活,经常给他讲故事,缓解他焦虑的情绪,渐渐地,伯特纳意识到中国军人并没有美国官方报道的那般残暴。

 

有一次,伯特纳生了病,他害怕我军会抛弃他就没有说,可正赶上我军将战俘往后方送,病重的伯特纳实在提不起精神,走起路来一直低着头。

 

一位志愿军战士见状便用手刮了刮柏特纳的鼻子,想让他提提神,刘禄曾看到后赶紧走到跟前制止,她耐心地对战士说:“这种行为可能会让他产生误解,造成不好的影响。”

 

随后,刘禄曾又耐心地给伯特纳解释了一番,见他生了病,还亲自去找军医为他治疗,并且经常过来与他谈心,几天下来,伯特纳彻底放下了偏见,他对刘禄曾的帮助非常感激。

 

战争结束后,双方交换了战俘,伯特纳也顺利返回了国内,临行时,他倒还有些不舍,激动地说:“当志愿军的俘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回国后,伯特纳开了一家餐馆,过起了平凡的生活,不过,在他的心里一直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刘禄曾。

 

而在另一边,刘禄曾回到国内后因为能力突出又在部队待了一段时间,退伍后被分配到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担任经理。

 

1979年,中美建交后,双方的民间往来日趋频繁,刘禄曾也随即以游客的身份到了美国参观,两人十分巧合地在餐馆里见了面。

 

对于刘禄曾的到来,伯特纳心里非常高兴,刘禄曾也是一样,见曾经的战俘放下执念过起了平淡的生活,她也很欣慰,双方激动地握起了手。

 

两人重逢的故事很快就在当地传播开来,大家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开心,也希望美国政府能够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努力为中美友谊的发展助力!

外国人来到中国后的感受怎么样?

看到网上一位意大利友人的分享,分享给大家;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首先,在中国对我冲击最大的是空间观念的改变。意大利其实就是中国一个省的大小,所以我原本适应的空间概念被扩大到很多倍。比如,在意大利,如果通勤时间在两个小时,就会被认为是非常远的距离。

但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中国超大型城市,很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上班的时间都要两个小时。在我看来,这难道不是坐火车从米兰到都灵吗?

提到交通这个话题我就要提一下我和中国人存在的一个误解。中国很多朋友都认为意大利人也都住大房子和开大排量的汽车,其实这是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

事实上,在意大利如果能够拥有一辆宝马车或者奔驰车,那就是顶级的成功人士。大多数意大利人开的是小排量的菲亚特汽车,年轻人要么买一辆二手车,要么骑自行车。因为意大利的古建筑很多,这就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空间很小,一般大家都是将老房子内部进行一个现代化装修。在老城区,一辆大排量汽车还真没有自行车或小排量汽车好用。

其次,关于适应中国生活的问题。在来中国工作之前,我询问过在中国经商的意大利朋友。他们给了我两条路径:第一种是去上海、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这里工作机会多,并且有非常多的西方人在这些大都市工作、生活,很多当地人都会讲英语。但这些城市明显节奏更快,消费水平也高。

第二种是去中国的二线城市,其实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非常好。但国际化程度不及上海、北京,同样工作机会也比不上这些大都会。同时二线城市也有优势:消费水平低一些,还可以体会到更多元的中国地方特色。

我选择去了中国的西部城市重庆。这四年的经历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我觉得来中国长时间工作生活却学不会中文,实在是太遗憾了。

很多西方人在中国只呆在西方人自己的圈子里,一些西方人往往有一个“大社交圈”和“小社交圈”,比如一个俄国人在中国人和别的西方人来往,讲英语,这是他的“大社交圈”。然后,他还会有一个只讲俄语的“小社交圈”,交往的人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些讲俄语的国家,聊的话题更私密。同理,在中国的意大利人、德国人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在我看来,如果以这样的社交方式待在中国,跟待在欧洲有什么区别?

欧洲人普遍觉得中文非常难学。其实我认为中文的难度被欧洲人夸大了,我的观点是中文如果学到一个日常生活交流的水平,并不难。我拿我学过的德语做个比较:其实中文的语法很简单,跟现代英语一样呈现分析语的特征,即无需通过词形变化来现语法意义,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态变化,只要记住汉字就可以了。

这对于初学者简直太友好了,只要记住汉字中的常用名词、动词、数词和形容词就可以应付生活中的大部分场景,有时候只要说出几个汉字,中国人就能明白我的意思。对于德语初学者就很困难了,德语单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即单词分单复数,阳性、阴性和中性,还有四个格,而意大利语只有性数的变化,没有格的变化。所以我在奥地利说德语的时候,都被这种强迫症式的语法逼得要在脑海检查一下我说的话有没有语法错误,所以我的语速也卡顿得跟老式唱片机一样。

即使有时候我记不住汉字所有的笔画,也没有什么关系,我还是能理解一个汉字表达什么意思。我的方法是把一个个汉字当成一副副画,就好比我画不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但看到《格尔尼卡》就知道这是毕加索的作品。

而且,重庆本地的方言在发音上比标准普通话对我更友好,因为重庆方音中没有这么多的第三声,还有很多的爆破,有点像意大利语。比如,我现在很难把“干什么”这三个字发音标准,但换成重庆话中的“做啥子”就简单多了,因为重庆人往往把它发音成标准汉语中的“爪子”。

提到重庆,就不得不提到川菜。很多人问我:“卢卡,你能吃火锅吗?你适应辣椒吗?”

其实,我在意大利就经常吃中餐。本来意大利所在的亚平宁半岛物产丰富,不像菜单上只有酸菜香肠猪肘的德国佬,意大利每个地区都因为当地的特色而呈现不同的风味。意大利人也就更能适应更多元化的香料和口味。再加上意大利大概有三十万中国人来长居经商打工(在德国扮演这一角色的是土耳其人),这里的中餐比欧洲别的地方更正宗,意大利人也更愿意主动去尝试中餐。

【书蕾搜词】表“先后顺序”的词和短语,常用来描述事情发展,或者引出新的话题,用途广泛。收藏起来学习。#英语# #教育微头条# #秦书蕾#

♥️1.at this time 这是,此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19702/
1
上一篇企业财务会计的计算题
下一篇 会计上岗证在线考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