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高,1944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王兴乡桥口村六组一个农民家庭。
解放前,他的家境十分贫寒。父亲肖伟柱帮地主打长工,因家中人口多,收入微薄难以糊口。肖洪高从小就跟随母亲外出乞讨,一年到头吃不饱,穿不暖。
1948年12月2日,淮阴解放。肖洪高家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逐渐好转起来。1952年7月,他进入当地后圩小学读书。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品学兼优,担任了班主席,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1956年7月,肖洪高入练湖小学五年级就读。
小学毕业后,肖洪高回乡务农。其间,他吃苦耐劳,爱护集体财物,遵守劳动纪律,以社为家。在任生产队保管员期间,他认真仔细做好进库入帐、领购等本职工作,从不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家人开方便之门。
1964年12月,肖洪高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应征入伍。1965年3月,肖洪高被分配到驻镇某部24分队。
入伍后,肖洪高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改造世界观,不断磨炼自己,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肖洪高积极主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一行爱一行。
部队分配他当饲养员养猪时,他起早贪黑地干,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煮猪食,从不耽误喂食的时间。为了小猪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他天天打扫猪圈,从不嫌脏怕臭。他还主动向人请教养猪技巧,观察猪的生长习性,刻苦钻研养猪方法。小猪在他的饲养下,每头都长得膘肥体壮。由于他猪养得好,连队的伙食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当领导安排他放牛时,他毫无怨言,尽心尽职饲养。由于工作需要,领导又让他到食堂烧火做饭,他愉快服从,并想尽办法让战友们吃得更好。
在连队里,哪里有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哪里就有肖洪高的影子。肖洪高踏踏实实的工作表现,受到连队官兵们的一致好评,他自己常常说:“只要工作需要,干什么都行。”
由于肖洪高工作努力,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生活俭朴,积极进取,1965年9月,入伍仅半年的肖洪高就加入了共青团。当兵三年,他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7年8月又光荣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1968年夏季,天气炎热,高温干旱,部队秧田缺水严重,肖洪高和战友经常夜间值班打水,确保苗齐苗壮。农村的夜晚,不仅闷热难挡,而且蚊虫叮咬,奇痒难忍,肖洪高宁愿自己多加班,多受点苦,也要让战友们得到更多的时间休息。
同年6月13日下午,为解决部队秧田严重缺水的燃眉之急,肖洪高去邻村曙光大队第九生产队协商放水灌溉一事,经该队会计同意放水。但此时水泵已停机,肖洪高主动去机房开机。
由于机身漏电,肖洪高当即触电,会计发现后立刻用木棍关闭了电门,并立即呼救。这时肖洪高已倒入水泵的水泥坑中,失去知觉。
闻讯赶到的部队领导、战友和卫生员迅速对肖洪高进行人工呼吸,后转人江滨医院抢救,终因抢救无效而光荣献身。当月,部队党委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肖洪高年仅24岁,正当青春年华之时,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他把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秦朝的基层组织,其实黑得不见底。看看汉初三杰和他们的老板刘邦。他们都是"曲法"的典型人物。
刘邦不说了,与秦始皇差不了几岁,有工作不好好干,一天到黑吃喝嫖赌,混了大半辈子,如果不是碰上神经病吕公,怕是连正宗老婆也讨不上。长久在一个亭长位置上忽悠老百姓,直到刘邦放弃,也只是一个小官。
张良不消说,刺客。他就是不鸟秦始皇的规矩,所以,找人替祖国报仇。但是,我们知道,张良有如此"恶"行, 秦始皇的官吏们居然捉拿不到这样一个人,说明秦朝的法网恢恢而漏大鱼呀。
萧何呢,有能力,不服从安排,只想当个太平会计。对给他吃住的朝廷缺乏回报之心。
至于韩信,秦始皇手下应该是不养闲人的,不准带兵器的,韩信却偏偏游手好闲,还挎了一把剑在淮阴城中游荡,连比韩信更无赖的二杆子都看不下去了,要替朝廷教训一下韩信,想挽救韩信于自食其力这条道路上来。但是,韩信就是个宁愿讨厌,也不干活的家伙……
秦始皇的秦帝国,在那十几年间,其实就是一个基层十分腐败而且办事效率低下的无能的政府。它的下层充满了这样的官吏在管理民众,必然管理不好,上面只知道压迫,要民众遵守规则,民众稍微有错, 必然充军发配坐牢……秦法苛刻,有甚于虎。但是,下层还是漏洞百出。曲法,巧法,愚弄法律。
项梁杀人,找写信走关系,东南会稽郡的书信居然到了㧰阳县。项梁得到司马欣的照顾,屁事都没有。
张耳陈余被秦始皇通缉,他们逃到了城外村里,居然喊得动秦朝的官吏们替他们办事……
当然这些不能说这是秦始皇朝廷独有的吏治特征,但是,秦始皇治下的地方基层政府,基本上是混乱不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