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金融分析师】百事三季报超过预期,分析师称供应链中断依然是其一道门槛
百事公司三季度的财务业绩显示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过预期,分析师称供应链中断依然是其一道门槛。
百事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饮料和食品制造商。在其广泛的产品组合中,该公司旗下的大多数品牌无需介绍,因为这些都是消费者经常选择的产品。在投资者担心经济和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百事成功地继续走在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提高的道路上。对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使该公司的利润不受消费者信心恶化和支出减少的影响。
我看好百事的股票。
百事股票表现出人意料
尽管到目前为止,2022年对许多公司股票来说是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下跌了18%,但百事是今年迄今为数不多的几只实现上涨的股票之一。该股上涨了约5%,因为投资者想要防御性股票中寻求庇护,等待宏观经济阻力减弱。
百事股票自年初以来经历了价格波动,在3月和6月发生过下跌。目前来看,百事的市值为2510亿美元,股息率可观,为2.6%。
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2022年10月12日,百事公司公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每股收益和营收均超过预期。该公司非公认会计准则每股收益为1.97美元(比预期高出0.13美元),营收为219.7亿美元(比普遍预期高出11.5亿美元)。
该公司上调了其2022财年的销售预期,预计销售额将录得12%的有机增长,而不是之前预测的10%。
考虑到国际挑战和供应链中断对所有生产线的影响,百事取得的低双位数增长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该公司在美国国内和国外的增长为投资者提供了地域多元化的利益。
百事公司的财务状况
百事令人惊叹的财务业绩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该公司收入和每股收益的五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7%和7.6%。百事可乐在2022年的强劲表现使该公司有望在2022年达到创纪录的847亿美元营收,分析师预计该公司2023年的增长还会更高。
在过去十年中,百事产生的现金流表现出了一致性,2021年该公司运营产生的现金达到116亿美元(过去12个月为112.9亿美元),而2012年为85亿美元。此外,百事的资本支出一直在小幅增加,2021年达到46亿美元。现金流生产率和资本支出都将是通过有机增长和收购相关增长维持高股本回报率的关键。
百事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非常高的水平,尽管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在过去十年中超过了50%。同样,近年来其净利润率也出现了收缩,目前为11.6%。作为参考,必需品消费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32.6%和4.9%,这表明百事公司的表现明显优于绝大多数同行。
百事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出其健康的财务前景。该公司拥有64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总流动资产达到235亿美元,而流动负债为255亿美元。
多年来百事可乐也积累了大量债务,其长期债务余额目前达到360亿美元。在当前环境下增加更多债务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因为市场利率将继续上升。
百事股息增长
百事可靠的商业模式和成功的历史使其成为股息增长型投资者的首选。目前该公司2.6%的收益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但略低于行业中值。该公司对派息投资者有着坚实的承诺,其派息业务的连续增长可追溯到49年前。过去5年,百事股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
除了派息外,百事还通过持续而小规模的股票回购来回报投资者。该公司的平均股票数量已从2012年的15.5亿股降至截至上一份季度财报的13.8亿股。
百事的估值依然偏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防御性股票,以及该公司相对强劲的财务业绩,正如预期的那样,百事的估值似乎有点高了。该股的预期市盈率为26.4倍(行业中值为18.6倍),市盈率为3.0倍(行业中值为1.2倍)。
分析师观点
在华尔街,百事公司获得了“适度买入”的一致评级,这是基于过去三个月的7个买入和5个持有得出的。
该公司股票获得的平均价为183.45美元,这意味着该股仅有0.7%的上涨潜力,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区间从170美元到198美元不等。
结论:百事是一个优质但昂贵的股票
百事公司有许多让人好看的点,包括其安全的商业模式、良好的增长、充足的盈利能力和惊人的股息增长记录等等。但话虽如此,杠杆率的不断上升和相当昂贵的估值是买入该股之前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百事#
【BT财经温馨提示】本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低估值之下对应的是高收益。很多投资者可能看不上股息率,但先锋基金创始人约翰博格研究显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股息率相当于股票总收益率的40%,在20世纪80年代,道琼斯指数牛市上涨初期所对应的股息率为5.5%。
最新!高股息率的个股一览
什么是股息率?
股息率,简单来说就是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比值,是一年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在实际交易过程中,股息率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有一句经典名言:“你知道唯一让我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收到我的股息”。
炒股为什么会给你股息?
其实跟把钱存入银行,银行给你利息是一个道理。不同的是银行主要就是赚取一个利息差,而上市公司给你的股息则是希望你多买入他们家的股票。但我们会发现,现在全部的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7%的是少之又少,A股现在一共有4900多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7%的目前仅有58家。
虽然证券法鼓励上市公司高股息的分红,但实际情况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很难做到股息率稳定在2%以上,更多的只是走一个形式,象征性地给股东分发点分红,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息率都在1%以下。
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股息率高并且稳定?
1、公司规定每年至少拿出利润的20%进行分红;
2、有很强的责任感;
3、基本面稳定增长,有足够的利润;
影响股息水平的主要因素
高股息的上市公司未必就代表这是一家长期值得投资的公司,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才会发放更多的分红,话又说回来了,有利润但不愿意给股东过高的分红比例或者没有相应的企业责任感同样不会有很高的股息率。作为投资者更多应该关注的是这家公司长期的基本面状况和发展前景,短期的高股息率不能衡量这家公司的长期投资潜力。
另外,上市公司如果想谋求更长远、更高速的发展,必然要把大量资金用做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升级、生产设备的提升、厂房的扩建等等。虽然可能会影响短期的股东实际分红,但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必然会有不菲的总体收益。
靠股息这样的投资周期是漫长的,不适合激进的投资者,但对一些相对稳健,想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能够长时间持有得住。
今天从所有上市公司中汇总了一份高股息率的个股(超过7%),它们集中在医药生物、煤炭、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行业,主要以传统周期类行业为主,后市可以多加关注。
#我要上微头条##高股息率#
擒住大牛88条股市老经验
大家都知道我很推崇高股息率的股票,可是就在昨天刚刚除息的四方股份跌停了,而且今天早上仍然在下跌。除权之前股价9.12元,最新的股价不足7元,即使算上每股0.98元的分红,投资者也是亏损10%以上,如果考虑到利息税的存在,损失就更大。这是否说明高股息率的股票不可靠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虽然四方股份一季度业绩不错,目前市盈率也不高,分红也很漂亮,但是查看历史从2016年到2019年这4年时间里,每年的分红方案都是10派1.78元。如果只看最后一年的分红以方案公布那天的股价计算股息率确实是高达13%,可是以那个价格计算之前几年的股息率只有2%多一点点,是不是现在就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要连续5年股息率都要超过5%了吧?就是为了把这种偶尔大方一把的公司给剔除出去。
其次,用高股息率的方式来选择股票,一定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如果作为短期买卖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利息税就够喝一壶的。四方股份分配方案是10派9.8元,每股就是0.98元,如果是一个月以内的交易要被收取20%的利息税,大约就是每股2毛钱的样子,这已经快接近3%的成本了,吓死人。再去看看四方股份分红前几天大涨,一些不明所以的散户跑去抢权,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企业今后的持续可分红能力,这个需要查看报表里面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如果这个数字很小,那就意味着公司一次性把公司可用于分配的全部分配掉了,以后也不太可能再大比例分红。
最后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公司账面上的现金数量,在进行分配之后是否还有足够的现金呢?包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如果很高,而且流动债务很大,那我们就要考虑一下了。因为明明公司现金捉襟见肘还要大手笔分红,这种就存在给大股东输血的嫌疑。如果公司账面现金充足,债务很少,资产负债率很低而且未分配利润很多,那这种公司才有可能持续的给我们股东创造价值并且持续的大手笔分红,可笑纳之。
总有人说港股投资者是奔着拿股息去的,有人竟然把拿股息的理论用在A股市场,特别的搞笑,证明他没明白为什么港股市场偏好高分红的公司,那是因为港股流动性不够,赚波动的钱不易,如果还没有分红,那就毫无价值了。
其实,能分红表示公司业绩不错,但业绩好并不能决定公司股价就一定涨,因为还要看估值,而决定估值的不只是业绩,还有成长,还有行业,还有流动性等。
有个价投大佬,一直看好一家银行的分红率高于银行利息,但七年下来该银行股价接近腰斩。
防御性投资者的选股原则
1.分散化到10~30支股票里
2.财务稳健的知名大型公司
3.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公司
4.市盈率控制在七年平均利润的25倍,或者十二个月利润的20倍
————源自于【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57页
最近几天五大行的补跌,我认为这对于买入或即将买入银行股的投资者,应是个大机遇。如愿先工商银行4.4元一股,10000元可买2200股,股价跌至4元时,可买2500股,可多拿300股的股息。所以即将买入的人,你是否希望它跌啊。
#老周侃股#【稳定的高股息才是股民最爱】#股市# 据报道,有115家公司近12个月的股息率超过5%,12家公司的股息率超过10%。现如今股息率越来越成为股民选股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那些稳定高股息的股票,更是能够获得股民的长期青睐。毕竟持有这些股票,不仅利息高于同期银行理财,而且还能有免费打新的资格,再中个新股收益率还会更高。
上市公司每年分红派息是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现在的投资者对现金分红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长期价值投资者越来越多,这些长期价值投资者更加喜欢长期稳定增长的现金分红,这与投机者更加喜欢高送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过去的股民都喜欢高送转,认为#上市公司# 派息不仅要缴红利税,还减少了公司未来价值的想象空间,而高送转既可以将公司利润留存在公司,可以投资新的项目,增加公司的炒作题材,同时还能通过除权降低公司的绝对股价,这对于投机者来说是非常向往的。
但是随着长期投资者不断增多,投资者需要的并不再是较低的绝对股价,而是每年能够获得的较高股息收入,虽然在投资者眼中,上市公司分红派息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对于大型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并不在乎这个,他们认为把利润留存在上市公司,可能会引发公司胡乱投资、收购各种热门项目等潜在风险,这些都是未来业绩爆雷的隐患。
长期投资者的想法是,投资一家公司,就是看中了它的专业能力。比如,做火腿肠的公司,安心做火腿肠就行;如果是做中成药的,就好好制药,不要总想着炒股;如果看中了挖煤的能力,那么就挖多少分多少,把钱分给投资者,投资者自然会拿这些红利进行新的再投资。
因此现在的趋势是投资者越来越看重高股息,哪家公司出台一个意外的高分红,多数都能收获一个涨停板,但与此同时,如果高股息能够稳定增长,那将是更好的选择。例如有些蓝筹股利润很高,分红也很高,但是其分红并非把全部利润都分掉,而是保持每年稳定且小幅增长的方式,这样投资者就能对下一年度的现金分红有一个很好的预期,投资者知道,明年的分红,能够获得多少钱。
而不稳定的大额现金分红则容易引发一些质疑。比如,投资者会担心突发的大额现金分红更像是为大股东服务,即大股东需要大笔现金,就让上市公司大比例分红,如果大股东不差钱,那么就减少分红金额。虽然说这种做法从法理上讲无可厚非,而且在巨额现金分红方案出台后公司股价也确实涨停,但这显然不是最佳策略,投资者对于公司的现金分红缺乏相对稳定的预期,所以投资者对于稳定且增长的现金分红方式更加青睐。(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
最近有不少人私信问我怎么看XX公司,跌的都怀疑人生了,我发现大家有一个误解,你在高位泡沫买入或者低位买入一个前景恶化的公司然后遇到大跌,这种有逻辑的下跌虽然很痛苦但不能叫怀疑人生,你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去怀疑这个市场和世界。
而有些公司明明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估值很低,却持续下跌,这才能叫跌的怀疑人生。你会怀疑市场是不是错了,或者怀疑自己的投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最后你可能都不理解什么叫投资了,你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你亏/错在哪里的痛苦要远比你知道为什么会亏的痛苦更痛苦。
比如某个公司,国企股东、行业稳定,15年上市后收入从10多亿做到100多亿,利润从4亿多做到近20亿,股息也稳步增长,分红比率维持在30%。上市后估值从不到20倍PE一路下滑,等跌到10多倍PE 1点多PB 3-4%股息的时候,你看上了这公司,觉得不贵了,尝试性的买了点观察仓位,买入后业绩果然继续稳步上涨,但股价反而继续下跌,到了5PE 8%股息了,你觉得机会来了,那么便宜,抄底!然后畅享他能成为几倍股,然后…现在变成2.XPE 10%+的股息了,你畅享的空间它又大了一倍。
如果是景气恶化或政策打压的民企(如教培、地产等),这种估值也能理解,但这公司行业没问题,未来还会受益于老龄化,还是大集团国企背景,不存在出千跑路的情况,前几年受政策影响大股东还向公司注入了优质资产,底部的时候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国企大股东期间也有过增持,但依然不能改变继续下跌的趋势。按照这个趋势,股价在跌点,业绩再涨点,PE搞不好就要1打头了,股息率搞不好奔着20%去了。
这,才叫跌的怀疑人生。你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了,就如同你不理解A股有些垃圾股明明要几百年才能赚回来但还那没多人买,而2年就能赚回来就是吃分红吃个几年都0成本的公司还那么多人在做空。
当然这种公司并不是个例,港股这两年出现过大把这样的公司,国企也好,民企也好,这两年私有化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包括很多对股价无感的国企一样看不下去私有化了,0.1-0.2PB实在受不了)。所有大家有时候是要理解港股有些公司会向下抄,当你无法获得正常估值,无法继续融资的时候,你不如选择掏空上市公司,或者玩点财技想办法融资(就算低位也要大比例配股)。以前大家看到公司底部私有化都很反对,纷纷投反对票拉黑管理层,但现在对于很多股东来说,私有化或许是最好/最后的救命稻草了,敢私有化的公司至少还留有最后的一丝怜悯和道德底线。
投资本质上是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所有权。
公司的核心要务在于内在价值的持续积累,这种价值源于公司为满足消费者和储蓄者的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应对商业竞争、用企业家精神激发活力以及充分利用变局保持基业长青的能力。
公司的经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给我们投资者带来了财富。
过去一个多世纪,由股息收益率和利润增长积累起来的公司的整体财富不断增长,呈现出一条缓慢上升的曲线,至少在过去75 年里,异常情况极少出现。
而投机刚好相反。
投机与金融工具(基于文件约定的权利义务而非商业实体)的短期交易而非长期持有有关,投机行为的理论基础来自金融工具的价格暂时偏离其内在价值而最终会回归的判断。
实际上,投机者预期自己选中的股票价格的涨幅将超过其他股票,正如其他投资者也认为自己精心筛选的股票会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表现一样。同一时期的股价走势图犬牙交错,呈现出比投资回报率更大幅度的波动形态。
尽管如今人们可能已经不再关心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但两者的巨大鸿沟早已为人所知。
早在1936 年,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为两者做出了最具解释力的现代化定义。1950 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上学时第一次拜读了凯恩斯的著作,并在以共同基金为主题的论文中加以引用。
凯恩斯将投资——他称为“事业”——定义为“预测一项资产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潜在收益”。他将投机定义为“预测市场的一种行为”。凯恩斯十分担心专业的基金经理会在热衷于投机的无知群众的裹挟下缴械投降,从而背离投资的初衷,转变为投机者。
因此,在70 多年前,他就提醒我们:“企业一旦成为投机旋涡中的泡沫,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一旦成为赌博行为的副产品,资本主义的使命大概率就会自我终结。”
从短期看,投资回报率与投机回报率只有微弱的联系。但从长期看,两类收益必然——也将——是相同的。
先别急着听信我的一面之词,我们来听听沃伦· 巴菲特的观点,因为没有人比他的解释更充分了:“从现在开始到末日来临的那一天,股东所获得的回报最多就是他们投资的公司所赚取的全部利润。”
巴菲特以他掌管了逾40 年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为例解释道:“当股价暂时高于或低于公司价值时,一小部分股票持有者(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会以交易对象的利益为代价,获得超额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伯克希尔公司股东获得的总收益必然与公司的业务收益相匹配。”
换言之,正如巴菲特的伟大导师本杰明· 格雷厄姆指出的那样:“从短期看,股票市场就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远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不过,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挖掘巴菲特及格雷厄姆众所周知的那段话的含义。尽管“伯克希尔公司股东获得的总收益必然与公司的业务收益相匹配”,但是参与股票交易的买卖双方的总收益或损失(即使他们在一个近乎封闭的圈子中互相多次交易)也无法平衡。
作为两个独立的群体,投资者群体获得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业务收益,而投机者却没有。
很多投资者看不上股息率,但经过美国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显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股息率相当于股票总收益的40%。这说明股息率在投资中的重要性,毕竟股息率不需要投资者投入太多的精力就可以获取。而另外的60%则需要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才能得到。但同时也证明股息率也不是一些投资者所讲得那么神奇。
【311只个股被险资三季度重仓 积极布局高景气行业】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保险资金投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随着2022年三季报披露接近尾声,其重仓股变动情况也随之显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0月28日收盘,保险资金现身31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有77家公司被2家或以上保险机构持仓,181家公司获得险资加仓。
从重仓股来看,若将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持有平安银行股票,以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有中国人寿股票等持股因素剔除,险资持仓前十的个股中,仅有1家为银行股即邮储银行,持股217968.98万股,且为险资持股数量最多的个股。房地产占4席,电气设备及公共事业电力相关占3席,其他2席为有色金属和建筑材料。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资金具有投资周期较长、持股高度分散、预期回报较低等特点,追求长期稳健收益、遵循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偏爱盈利能力强、股息率高、流动性好的蓝筹股。http://www.zqrb.cn/stock/redian/2022-10-29/A1666974996346.html
个人从公司取得分红不交个人所得税的三板斧:移民、上市和长投。
#税收优惠#
众所周知,个人作为投资人从公司取得分红需要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有三种情况例外:
1、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2、个人作为挂牌公司(新三板)的股东,持股超过1年,分红免征个人所得税。
3、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分红,股票持股时间超过一年,分红免征个人所得税。
所以,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来说,希望分红不交个税就有三种场景:
1、移民到国外成为外籍个人,然后以外籍个人的名义回中国投资并获得分红。
2、开一个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或直接上市(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持股(解禁)超过1年,获得的分红免征个人所得税。
3、直接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超过1年,获得的分红免征个人所得税。
从难易程度来说上市最难,挂牌其次,移民看去哪个国家,长期投资(长投)最容易,是不是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老总拼了命要上市和移民了?
最近这两天银行股特别是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超级大银行的股价出现了下跌,造成了不少人的恐慌。大家都在纷纷询问,银行股为什么跌这么多?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是不是应该跑?让这么多人害怕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股票确实近期出现了下跌,而且如果看看股票走势,也会让绝大多数人心生恐惧。从K线图来看,工商银行这种走势确实很糟糕,不仅均线系统构成空头发散,连续多根大阴线让很多人恐惧。但是如果仔细看看却会发现,看上去跌得特别惊人,实际上下跌幅度不大。从4.35元平台附近跌到昨日收盘价4.08元,只有6%左右。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感到害怕呢?大多数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持有工商银行的股票,他们只是习惯性地害怕大盘股的下跌而已。例如工商银行这种超级巨无霸目前股东人数为72万人,而规模比它小得多的招商银行目前股东人数为63万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散户普遍喜欢炒小炒新炒题材的习惯,造成了国有大银行股票无人问津,普遍认为买这样公司的股票没什么意思,没钱赚。
另一个让很多人对银行股不敢买的重要原因,是出于对地产公司暴雷影响银行的担心。过去的这些年以来,很多银行的发展确实和地产密不可分,依靠对地产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发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赚利息,不少银行都获得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现在部分地产公司发生了违约问题,投资者对银行产生担心也是顺理成章的问题。还有因为某些原因产生的房贷逾期,也是让部分投资者疑虑的地方,他们担心房价下跌后会出现大面积的房贷逾期,给银行造成损失。
实际上这些担心有些过头了。首先就是和地产公司的违约,虽然看上去部分地产公司出现了违约,有些银行的违约金额也会比较大,但是一来对地产公司的贷款银行都是有足够抵押物的,即便出现问题进行处置损失也比较有限。二是因为银行总贷款规模很大,出现问题的贷款比例其实很低,再加上早已进行过足够的坏账拨备覆盖,即使真的损失也不会对净利润形成重大影响。房贷逾期断供很多人都觉得对银行伤害很大,其实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如果发生断供银行会收回房子进行拍卖,真正受到损失的是购房者本人而不是银行。绝大多数断供之后银行是没有损失的,房贷是银行真正的优质资产。
对今年三季度报告进行一个统计之后会发现惊人的事实,今年三季度所有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3037亿,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42%。但是只有42家上市银行的银行板块今年三季度净利润为5412亿,占全部上市公司利润的41.51%,而银行业上市公司家数仅为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不到2%,盈利能力可见一斑。更惊人的是银行板块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963%,如果扣除42家银行数据之后的其他上市公司净利润只有7624亿,比去年三季度的8141亿下降了6.342%。银行的盈利能力这么好,安全性也这么高,投资者却对他们感到害怕却愿意去豪赌那些没业绩的公司,是不是很有意思?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银行呢?首先应该把银行进行分类,国有大银行、中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小型银行。小型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扛风险能力较低,但是业务增速比较快,因此估值比较高。这种银行可以参考成长股的方式来估值和投资,也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做法。中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上了轨道,规模已经比较大,因此增速出现了下降。由于之前机构都是用成长股高速增长模式来估值,现在增速下降资产质量变差,股价下跌。国有大银行则不同,由于股价长期不涨,是最合适的长期投资标的。
以工商银行为例,自2006年上市至今每年都坚持大比例分红而且在不断提高,2017年到2021年每股分红分别为:0.2408元、0.2506元、0.2628元、0.266元、0.2933元。以昨日收盘价4.08元为基准,以过去5年分红最低数字0.2408元计算股息率高达5.9%,以最高数字0.2933元计算股息率高达7.19%!这个数字几乎是现在能购买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1倍以上。更何况国有大银行已经连续十几年坚持高分红,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以后不分红呢?
如果银行的资产安全性没问题,每年的分红也同样没问题,当股价下跌的时候,除了炒股的人会担心股价的问题,还有什么是问题?现在买入国有大银行的股票,约等于以极高利息把钱存入银行收利息。至于股价涨跌的疑问,试问,你把钱存入银行之后,会不会每天去问他们把你的钱拿去做什么了?只需要到期拿回本息就可以了嘛。如果还有那些担心银行安全性的人,你应该考虑一下,我们国家的国力究竟有多强。
银行分红值不值得参与?解答你心中的疑惑!
先举个例子:
假设你计划拿10万元参与交通银行的分红,2021年5月27日收盘价是4.91元,你能买交行20366股。按交行公告的,每股派息0.317元,预计能分6456元,股息率达6.46%,远高于当下固收。(税后面聊)
但应该你会有几个问题,
1、分红会除息,股价会跌,实际账户总资产并未变动!
答:分红和股价是两码事,分红是企业拿出未分配利润以现金方式分给股东。对六大行来说,基本每年会拿出30%的净利来分给股东。
短期内股价会跌,但中长期看,会回来;否则,每次除息后股价跌了就上不去甚至往下跌,那后面的分红股息率也会更高,而市场资金不会给这么大的溢价的,自会入场把股价抬起。
其实,经常分红的企业,你去复权,会发现往前看其股价都很低甚至是负的;8年前参与格力,一直不动,可能你的成本只有0了。
2、为什么选择银行?
因为银行虽然增速慢,但基本保持每年上升的,也就保持分红的稳定!看图片交行近20年来的净利增长情况。
3、参与分红的资金要是长期(至少一年)不用的资金且不是追高入场的。只关注股数,不看股价,忍受不了股价变动的浮亏不建议参与。
此条切记!切记!切记!否则,如果你要用钱,而股价因市场短期波动出现暂时亏损,你要拿钱出来,就要卖股票,而此操作是会导致亏本金的。
4、银行股的分红大部分都在年中,一般每年只进行一次现金分红。在股权登记日之前(包含当天)买入,都能参与分红。
例如,交行今年的股权登记日是7月12日,那么只要你在7月12日当天以及之前买都行。
5、碰到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股价也会跟随上涨,这是额外的惊喜!超出股息率(比如涨了15%),可以提前卖出股票,落袋为安!后面跌下来在买进去!
6、可以参与新股打新,运气好,或许能中个新股!
7、对持股在1个月及以内的投资者收取20%的股息红利税,对持股在1~12个月投资者收取10%的股息红利税,对持股在1年以上的投资者免收股息红利税。
8、总体上,银行股是非常适合长期投资的,尤其当下固收利率已经到4%以下,所以当下你设置好目标股息率,股价跌了,股息率划算,你就多买点;股价涨了,股息率下降,就卖点股票。
高股息率股票最新统计:过往3年每年股息率均超过4%的公司一共78家!其中有11家房地产开发公司、11家银行股、8家煤炭开采公司、6家水泥制造公司、4家高速公路公司!#A股#
股息率计算公式=当年每股税前现金分红总额 除以 当年年底的收盘价格。
2021年以来房地产板块以及水泥制造板块跌幅较大,那么也就意味着以目前价格计算的股息率会更高!中长线价值投资者从股息率的角度看可以关注这2个板块!
期待更多朋友的点赞加关注!
阿里又是8开头:
1.中概的定价权已经不在自己手里,基本面和价值脱钩,这样会吓破长期投资者,股市成为赌场;
2.下周阿里财报不会特别乐观,但理论上市场对此早有预期,股价包含了对财报的预期;
3.当下对于阿里,具备从科技概念股转向价值股,示好长期投资者的能力(回购和发股息),以股息满足长期投资者对现金流的渴求,如果做了这一步,那就是阿里的企稳;
4.我不认为发了股息公司就是烟蒂,很简单,一个具有现金能力的公司,当面临扩张机会锐减的环境,减少现金储备,示好投资者,优化ROE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5.谁说高成长性就是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