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走了!
去哪儿了?做古琴的田老师问。
去西方世界了,我告诉田老师。幸亏前几天,浏岛的十多亩地田老师从他手里没租成,否则会有麻烦。
我与小林泛泛之交,是通过住在岚皋路的上海哥们儿—毛哥认识的。我平时喜欢种菜,毛哥建议我从小林那儿租几亩地,方便的话要间能住人的房子。
我在想,岳父岳母年纪大了,弄间房子给他们住住,老人闲不住,弄两亩地种种菜,有份消遣不寂寞。平时我们过去帮帮忙,流流汗,收收菜也是个乐子。
与毛哥去浏岛看了一次,小林在那儿租了五十亩地,租期十年。还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庭院,里面有很多间闲置的房子。
听毛哥讲,早些年小林做园林工程,赚了点儿钱,几年前与妻子离婚,自己栓了一回,身体和生意每况愈下,手里活泛银子无几,境遇相当窘迫!
在毛哥的撮合之下,我从小林那儿租了两亩地,林还答应收拾两间房子给我,我与林当日签了个合约,房子和土地租期为三年。林还限定了较为苛刻的条件,说租金是付三押一。
钱交了,后来林说,房子需要简单装修一下,又要去了一半,最后干脆把三年房租一并收了,我考虑有毛哥的情面,就没跟他计较。
但房子既没有装修,也没说给哪两间,一直拖了一年。我给毛哥打电话,说,我不准备再租了,毛哥找了小林,小林答应退钱!
后来,林欠我的钱今天拖明天,这月拖下月,疫情来了,大家都困难,我也没紧着要,他也没准备还!
八、九月份的样子,小林主动找我联系,说有机电安装项目,想帮我介绍。我在电话里告诉他,有钱大家赚,见者都有份!听得出,电话那头,小林很开心,约我去他那儿喝茶!
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我去浏岛,在小林庭院里喝了杯茶。才发现林真的废了,又栓了一次,彻底本色再现,整个儿一个隔壁伍老二。
手腿不灵便,林已失去了基本的赚钱能力,我明白过来,小林之所以想与我合作,一是从毛哥那儿了知我们的施工实力。二是他本人的身体状况几乎不能自理,他想找家靠谱的公司帮自己赚钱。
九月二十九日,我在回山东的路上,小林打电话,求我帮个忙,他需要二万块钱,他说他有个工人摔着头了,需要做个大手术。出于人道,我给了他五千,打着有和无!
之后,与小林的电话再也接不通了。今天中午与毛哥通了个话,毛哥说,小林于本月二十一日凌晨去世,他儿子女儿用他的微信号发了讣告!
我翻了林的微信圈,讣告发于十月二十二日。
又往前翻了两条,10月7日,林在医院候诊,发了几张照片,附了一句话: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
一语成谶!
小林,男,福建人,生于一九七四年,离异。与前妻育有一女一男,女儿就职于四大之一的会计事务所,儿子北京某211高校就读,其他信息不详!
古代交通十分不便,信息传递也不流通,朝廷为了督查地方官员风纪,便设立了巡按御史一职,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对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反馈给朝廷,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监察作用,但如果巡按御史本身就不是啥好官又该怎么办呢?
嘉靖四十四年,巡按御史黄廷聘奉命出京巡察,结果他一路收受贿赂,想方设法搜刮百姓钱财,捞得盆满钵满,他准备把这些财物送回浙江老家去,途中经过湖南衡山县时,黄廷聘自恃钦差身份,是代天子巡视地方,根本就没把衡山知县陈安志放在眼里,到了衡山县后,也没打个招呼,便自行安顿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职责。
黄廷聘本打算休息一晚就走,尽快把财物搬回家,但他无礼的行为却惹怒了陈安志,他找来一群人,让他们在夜里趁着黄廷聘出去玩乐时,将他的行李全部盗走,行李取回来后,陈安志打开查看,里面果然全是金银财物。
等黄廷聘发现行李被盗后,十分惶恐,不找回来心疼,去告官吧,又说不清财物来源,犹豫再三后,黄廷聘还是不甘心,决定报官,他一改前态,亲自登门向陈安志赔礼,请他不计前嫌,尽快帮自己找回失物,陈安志本来就只打算给他一个教训,现在黄廷聘服软了,也不再难为他,很快案件告破,赃款物归原主。
但经过这么一折腾,黄廷聘收受贿赂,违法乱纪的消息不胫而走,最后左都御史也听说了这件事,立刻让人去找陈安志核实,收集好证据后,便上奏弹劾了黄廷聘,御史这类职务,都是皇帝千挑万选出来的,就是怕出现贪腐,结果黄廷聘却如此明目张胆滥用职权,嘉靖皇帝勃然大怒,下旨将其革职。
但我们都知道,嘉靖皇帝本身就比较怠政,连老板都带头偷懒,底下的人又能有多老实呢?第二年,御史陈志先奉命到江西巡视,很快他也腐化了,任职期间贪污受贿,巧取豪夺,百般搜刮民脂民膏,三年任满后,他准备将敛来的钱财运回原籍,结果途径福建崇安县时,被盗贼偷走了四箱行李。
按理说有了黄廷聘的前车之鉴,这点钱不要也罢,大不了以后再找机会捞呗,但陈志先检查遗失财物的时候,他却惊悚的发现遗失的物品里有一本账薄,里面详细记录了他为官以来,贪污收受的每一笔赃款(吐槽下:贪就贪呗,干嘛非要记账,赃款又不上税),总额也有几万两银子了,这个账薄如果被人拿去举报,陈志先的仕途就彻底完了。
陈志先不得已只能选择报官,在建宁府推官的努力侦破下,这起盗窃案很快就告破,陈志先丢失的财物尽数被找回,而做为赃物的账薄也被参与破案的一众推官翻阅,陈志先贪污受贿的事情自然也就瞒不住了,给事中知道后,上奏弹劾,陈志先也被革职了。
事实上,陈志先的这个案子,如果不是他心虚,担心账薄会落到其他官员手中,不去报官寻找这些丢失的财物,陈志先还未必会出事,真是应了一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而这些监察贪腐的官员,最后居然栽在了小偷手上,也是挺讽刺的。#历史回眸##历史趣聊##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