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美国会计模式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科创企业最喜欢在美国上市,并巧妙地利用了中美市场的漏洞左右逢源。

  中国的科创企业最喜欢在美国上市,并巧妙地利用了中美市场的漏洞左右逢源。

  1、利用VIE模式逃避中国市场的监管,中国对技术、媒体和电信等敏感行业的中国企业实行严格的外资持股限制。但VIE漏洞实际上使中国企业能够冒充不受外商投资禁令限制的外国实体。

  2、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成功地逃避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金融监管。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拒绝让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检查在华尔街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审计。监管的缺失也让市场对中概股的财务问题疑虑重重,成为做空机构最喜欢的标的,比如瑞幸咖啡。

  但是现在中概股的左右逢源,变成了左右夹击。当中美双方都开始堵漏洞的时候,可以预见,有一大批中概股要倒霉。

  美国传出重大风声,美国会酝酿一场大动作,中方已划出“红线”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美国国会众议院正在表决关于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一项提案,当中有一条款规定中国企业需证实自己不受政府的控制。对此,提案人作出回应称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外国和美国的公司都能符合统一的审计要求,并强调没有其他的目的。除此之外,报道还指出,美国众议院随后将会审议《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并允许在没有修改的情况下有三分之二的议员投票就能通过。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明显针对中国

  根据美媒报道,美国该提案指出当一家公司证明不了“不受外国政府管制”,或者不能做到连续3年被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审计时顺利通过,该公司的证券将面临着在美国交易所存在停止交易的风险。据了解,在5月,美国国会参议院表决后通过了这一法案,而该提案在美国众议院被采用简单快速的审议流程,由此可知,这个提案很可能获得了大部分议员的支持,不久后经美国总统批准将会很快生效。

  美国相关参议员曾经公开表示,该法案主要针对中国企业。8月,有一篇关于中国的公司报告发布在美国财政部官网,从该报告中可知,美国财政部建议提高中国企业上市的门槛,加强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以及投资风险的提示。此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曾向特朗普政府提出建议,要求那些没达到在美上市规定又无法通过审计要求的中国公司在2022年必须全部摘牌。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就美国新提案发表看法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回应美国通过该法案时表示,从美国国会相关讲述的话可知,该法案的提出和通过是针对中国,并非出自于证券监管专业性考虑,其用以加强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规定为名,借机遏制中国企业在美发展,因此,中方反对将证券监管政治化的做法。另外,中国证监会发言人还强调,根据美国新法案要求,在美外国公司不能做到连续3年的时间通过美国相关审计机构的审计,就会被禁止在美国交易,中方认为美方的这个法案抹灭了中美两国的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强审计监管合作的成果。

  实际上,中方一直以来都在配合美方的市场审计监管工作,在2017年,中方协助美国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中国的一家会计事务所进行试点检查,2019年,中国曾向PCAOB提出对会计师事务展开联合检查的具体方案等建议。这些足以表明,中方一直希望通过平等友好的方式协商旨在为两国证监市场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不过美国的该法案也给中国提了个醒,虽然美国通过的该方案带着政治化的意图,也有过度干预证监市场的问题,但是,中国本身的市场倘若能够做到建设流动性好和监管机制强的情况下,拥有了这样优越的市场环境,中国企业或许会对本国市场更有信心,而不会大老远去美国上市。

  部分消息参考:湖北广播电视台电、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海峡军情原创创作,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本来吧,我不想讨论这事

  但是很多二道贩子自媒体啥也不懂的瞎解读。说中国国有企业从美国退市,是因为中美要打战了,要脱钩,很可怕,很危险之类。

  那我来说说情况吧,国企退市和中美开战,脱钩没啥直接关系。按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能源型国企肯定要退了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审计底稿。而且企业的性质,不符合PCAOB要求,民企的情况还在谈。原因在于2021年三月,推出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加强了对外国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之后还有一些实施细则和法案,以前审计底稿是我们这里审了,美国证监会就信任了,直接去上市了,现在老美不干了,要求看中国审计底稿,而且还提了一大堆非法要求。其实,拜登延续了特朗普的政策。

  和中美开战没关系,也不是什么中国要脱钩,要脱钩也是美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516804/
1
上一篇三类人员费用会计核算
下一篇 豆瓣 东奥2019初级会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